孙建;李志华
东菱迪芙是一种新型的强力溶栓、降低血粘稠度、改善微循环的新药,为丝氨酸蛋白酶的单一组分batroxobin制剂,作用机理主要是促使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型纤溶酶原激动剂(t-PA),使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而起溶栓作用.2004年6月~2005年4月我们用东菱迪芙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淑艳;王艳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为探讨老年院内获得性肺炎(nosocomial pneumonia,NP)发病特点,现对医院近4年76例病例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院内肺炎(NP)又称医院获得性肺炎.76例病例均符合院内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1,2],其中男50例,女26例,年龄大96岁,平均(68+3)岁.大部分患者有两种以上基础疾病,首发病为慢性阻塞性疾病36例,恶性肿瘤16例,血液病4例,脑血管疾病14例,其他疾病10例.本组患者中有26例经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治疗,多数患者长期卧床并反复接受多种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
作者:黄琦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无论何种手术对病人都是一种应激,不仅有身体上的刺激,而且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有调查表明,90%的病人因为对手术的安全性缺乏了解,特别是对麻醉的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和焦虑.我院手术室从2004年12月份开始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丽萍;王茹;马冬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喹诺酮类药物的问世是划时代的,自1992年Lesher等第一个发现喹诺酮萘啶酸以来,科学家们对喹诺酮类药物不断进行着结构修饰.20世纪80年代来,Nell第一次对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进行了评述,随后Andriole于1993和1994年连续发表两篇有关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前景的评述文章[1].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分离鉴别技术、分子药理学和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及新合成方法的不断出现,加上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使得发展较短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后来者居上与青霉素类抗菌素并驾齐驱,40年来为人类作出很大贡献.
作者:单靖珊;赵可新;张树林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我们自2003年3月~2005年12月,应用妇康片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8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81例患者中,年龄41~56岁,出血时间短15天,长4个月.临床上以月经紊乱、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要表现.出血期间伴下腹部疼痛或其它不适,有的有贫血症状.检查子宫大小在正常范畴,全部经B超检查未发现有器质性病变.B超报告子宫内膜厚0.8cm~2.7cm,均经诊刮后,病理报告为简单性增生47%.复杂性增生53%.
作者:康春红 刊期: 2006年第14期
1纳洛酮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致昏迷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纳洛酮[1],首剂2.0mg,静脉推注,再以4.0mg加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滴,1次/d,直至患者意识完全恢复.表明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尽早应用纳洛酮,可提早恢复意识,减少并发症,提高存活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郭秋兰;汤海荣 刊期: 2006年第14期
随着社会与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的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透析患者也随之增多.老年慢性肾功衰竭患者存在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血管功能不稳定,对体内环境的改变难以耐受,各种器官易受损,透析中水和溶质的急剧变化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我们对2004年5月~2005年10月门诊和住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56例老年慢性肾功衰竭患者透析治疗中的临床特点、并发症种类及其治疗方法、效果及死亡原因进行观察及临床分析,旨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长期存活率.
作者:裴风;付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Apgar评分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对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10man Apgar评分<7分者进行头颅CT扫描.结果Apgar评分<7分者脑损伤发生率1min(p>0.05)与5min(p<0.05)比较存在差异,但无显著性,1rmin与10min(p<0.01)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与Apagr评分的高低划分与窒息程度无显著相关,而与窒息时间长短有显著相关.
作者:熊锦清;林华梅;陈少梅;李苑娜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我们自2004年以来,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花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得到了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延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前,全球老龄化问题日趋突出,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从住院患者的年龄结构分析,眼科住院患者的老年化问题也是相当明显.为了了解对住院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找出影响的心理因素,并作出相应的心理护理,我们对106例住院患者做了初步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翔雯;王淑娜;谢慧萍;华玉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慢性盆腔炎是指生殖器及周围组织发生炎症性改变,它是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菌的产生,使盆腔炎的药物治疗更困难,效果越来越差,加之药物治疗的痛苦性,使得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接受程度也越来越低.
作者:徐桂琴;金宇秋;曲妆贞;王宝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了解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及药疹的临床表现.方法对本院近2005年的7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以非特异性过敏反应为多见,临床上常表现为荨麻疹.静脉点滴方式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多,抗生素仍占首位.结论应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积极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荣玲;秦风婷 刊期: 2006年第14期
1临床资料某患者因停经2月,人流术后下腹部疼痛5天,伴阴道流血1天于2002年3月6日入院.病人平常月经规律,3~4天/27~28天,末次月经2002年1月6日.停经40天后出现恶心、择食、乏力等不适.入院5天前(孕55天)出现下腹部阵发性疼痛,伴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来我院门诊化验尿HCG阳性,B超诊断:不全流产.门诊行清宫术,刮出组织中可见完整绒毛.病检结果:绒毛组织.清宫术后阴道流血停止,但出现下腹部持续性隐痛不适4天,第5天右下腹部突感撕裂样疼痛,恶心、欲吐,肛门有坠胀感,伴阴道不规则少量流血,头晕、偶有晕厥.9年前患左侧输卵管妊娠破裂,在本科经手术治愈.
作者:杜巧宁;李旺林;杜巧利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提高手术室聘用制护士的整体素质.方法科室采取了岗前培训、具体工作安排、培养其科学意识、推动学科发展等一系列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一定的管理经验.结论加强聘用护士综合能力培养势在必行.
作者:胡玉华;柳娟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本文就1241例吉妮环放置就方法和结果作一系统总结分析,认为该环放置方便,取时简单,是目前脱落率低、出血较少、安全有效的宫内IUD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光荣;饶龙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医院文化是在社会文化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医院特征的群体意识,是为全体员工认同的行为准则和奉行的价值观念.当医院文化真正达到医院内部的真正融合时,能使医院产生强劲持续的内动力.因此,注重医院文化建设,造就良好的医院形象是医院增强竞争力、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必然选择.
作者:余中华 刊期: 2006年第14期
报告62例骨质疏松并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护理.认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正确评估手术耐受性、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指导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是确保手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作者:蒋常英;王凤娟;罗云香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直肠癌误诊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本组直肠癌248例,其中外院首诊误诊52例,误诊疾病为:混合痔31例,肛裂9例,结肠炎及细菌性痢疾7例,直肠息肉5例.结果直肠指诊加活组织检查确诊46例,内镜加活组织检查6例,直肠癌根治术31例,姑息性切除12例,乙状结肠造口加放疗化疗9例.结论直肠指诊是直肠癌诊断的重要方法,高位直肠癌行内镜活检能预防多发癌遗漏,而直肠癌治疗需要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
作者:郭世宏 刊期: 2006年第14期
药物流产已广泛应用在妇产科临床上,但药物流产必须严格掌握服药的适应症及禁忌症.B超检查是诊断早孕和判断药物流产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此,我们对460例预行药物流产的孕妇进行了服药前后的B超检查,减少了异位妊娠的误诊和药物流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以降低妇女病发病率,提高妇女健康水平.
作者:赵红艳;李洁;申昌菊 刊期: 2006年第14期
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传染性疾病.自中国香港1997年发现第一例患者以来,世界各地都相继有病例报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经济发展.
作者:陈华根 刊期: 200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