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现状与对策

范玉峰

关键词:抗生素, 滥用, 合理应用
摘要:抗生素在控制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因广泛、持续和不当使用使耐药性日趋严重,致病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变迁[1]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目前已成为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首要问题.据统计,我国滥用头孢第三代菌素ES-BLs菌株已达48.5%,病原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70%以上[2],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因为研发一种新型抗生素的时间要10年以上,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时间不足2年,新型研发速度远远跟不上细菌耐药速度,如果再继续滥用抗生素将使我们面临一场灾难.面对如此现状,当务之急应积极找出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根源,及时采取对策,使抗生素得到合理应用.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4例肝性脊髓病误诊原因分析

    我院曾于1998~2005年收治肝性脊髓病4例,入院诊断均为肝性脑病等,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学军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基层药师如何应对新形势的挑战

    在保健意识普遍增强的今天,人们治病不但要求有药可用,而且要求用药合理;不但要求治好病,而且要求提高生活质量.药师作为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力量,应在医师处方合理性的评价,促进安全有效、经济用药,防止用药失误滥用药物,维护患者正当用药权益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笔者作为一名基层药师,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认为基层药师应做好以下工作,以适应新的形势.

    作者:季飞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对1例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实行危机干预的探索

    目的 探求对大学生自杀倾向进行危机干预的策略和效果.方法 以1例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作为观察指标,采取个体咨询结合团体辅导,配以中药、理疗以疏肝解郁促进疗效,并充分应用学校危机干预网络的支持、监控功能.结果 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各类分值已由明显异常转为正常范围.结论 进行危机干预需要充分调动心理健康网络成员的全面参与,重视多种咨询治疗途径的整合力量.

    作者:谭杰华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撬拨术治疗跟骨骨折21例

    跟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足部骨折之一,多由高处坠下,足跟受垂直撞击所致,如早期处理不当,特别是波及距下关节的跟骨骨折,容易出现疼痛、足部僵硬、行走困难等后遗症.我院自2001年3月~2005年5月共收治跟骨骨折21例,均采用克斯针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获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爽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VR技术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抑郁障碍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精神疾病,通过VR技术在抑郁症中应用及抑郁动物模型探讨其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机制从而治疗抑郁症,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巨大帮助.

    作者:姚斌;彭绪坤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卫生职业中专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本科毕业生就业都难,中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就更难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来讲,已经不仅仅是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的竞争,而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竞争.对此,学校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未雨绸缪,让未来的中级卫生专业人才适应社会.近年来,我校毕业生的年就业率都保持在80%以上,而不少同类卫生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不到50%.从我校就业情况看,作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作者:刘曼东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开颅术患者术后早期呕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开颅术患者术后早期呕吐的原因.方法 对我院3个月内共68例开颅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术后发生早期呕吐者为14例,占20.6%.引起呕吐的原因为麻醉因素、术后脑水肿、疼痛、颅内血肿、水、电解质紊乱、药物因素、手术部位.结论 呕吐为开颅术后常见症状,护理人员在考虑患者呕吐的原因时,应结合伴随症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提供合适的护理.

    作者:邓秋容;蓝海;佘喜云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及临床应用

    冬虫夏草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青海、西藏,来源于麦角菌科植物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蜗蛾科昆虫幼虫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一般在初夏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挖取的子座与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入药生用.

    作者:白秀文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百令胶囊防治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TGF-β1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以及百令胶囊对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百令胶囊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3月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模型组(30只),预防组(30只).以2%腺嘌呤淀粉混悬液150mg·kg-1·d-1灌胃,连续17周,制作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预防组加以15g·kg-1·d-1百令胶囊溶于生理盐水灌胃以预防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对照组以等体积的2%淀粉溶液和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实验第7周、12周、17周时随机处死10只大鼠,进行血肌酐(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和尿NAG酶检测,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计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功能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各时相点模型组、预防组大鼠尿蛋白、尿NAG酶、血Cr及血BUN均升高(P<0.01),但预防组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各指标均较前1时相点升高(P<0.01).②病理学变化:7周时模型组、预防组即有肾小管间质损害;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肾小管间质损害均较前1时相点加重(P<0.01),但7周、12周时预防组肾小管间质损害均较模型组为轻(P<0.01),17周时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670).③免疫组化:各时相点模型组、预防组大鼠肾脏TGF-β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预防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均较前1时相点升高(P<0.01),17周时表达量高.结论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肾脏TGF-β1的表达逐渐上升.百令胶囊可能通过抑制TGF-β1,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早期应用时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李暖;陈新德;杨达胜;赵德安;毕凌云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反应3例

    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用药前应先做过敏试验,我院自2003年以来平均每天做破伤风抗毒素皮试2例,出现严重过敏反应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勃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气囊助产法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确定气囊助产作为计划分娩的催产、引产,这一崭新技术手段在产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40例无分娩禁忌症的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分娩组80例、催产素引产组80例、气囊助产组80例.设定观察指标为产妇总产程、产后失血量、分娩结局.专人定时观察记录,所得数据相互进行比较,χ2检验.结果 气囊助产组80例的产妇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明显低于正常分娩组、催产素引产组.结论 气囊助产组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的痛苦和体力消耗及产后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杨正洁;陶燕;王永娅;余红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的应用

    目的 观察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中期引产健康产妇7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观察组同时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50mg.结果 观察组用药至宫缩开始时间、宫缩至胎盘娩出时间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减少.结论 应用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中期引产,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刘新英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医学文化的基本含义及本质特征

    维系人们社会关系的基本元素是文化,推动人们医学社会实践的基本元素是医学文化.医学文化是指导人们进行医学社会实践的心理驱动力以及人们在医学社会实践中所创造、所形成的一切成果,包括承载各种医学信息的物质成分和精神成分.医学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本质特征可概括为人性至上、生命至重、健康至高、人格至尊、和谐至要.

    作者:昝加禄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苯中毒机制与治疗分析

    苯是碳氢化合物(分子式C6H6)被广泛地用做燃料、溶剂、香料、有机合成原料.由于苯具有芳香气味,容易挥发,中毒者主要以蒸气形态经呼吸道进入机体内,液态苯经皮肤吸收甚少,从消化道误服吸收中毒的极少见.苯中毒可致中枢神经麻痹、肌肉抽搐、骨髓造血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作者:丁琪;魏学兰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 报道应用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24例,皮瓣面积大30cm×14cm,小24cm×14cm,皮瓣上端可切取至腘窝下缘,旋转点在外踝尖上1~5 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有1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切痂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所有病例均经3个月至3年以上随访,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有痛觉.结论 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皮肤质量较好,不臃肿,供皮面积较大,且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足踝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理想供区.

    作者:战杰;姚阳;石强;吴锦生;许蕙;李崇杰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联用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观察组阿司匹林+速碧林,疗程1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67%,对照组为61.7%.观察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用治疗基础上加用速碧林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梗发生率.

    作者:张素丽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通过对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感染管理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包括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做好医院感染各项监测等,使医院感染控制得以加强和规范化,从而降低了医院感染率.

    作者:焦俊秋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脐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脐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6年4月至2006年7月间7例脐转移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7例,1例为卵巢癌转移,2例为结肠癌转移,4例为胃癌转移.6例行手术探查,均不能行手术切除,1例为胃癌,已有肝肺转移,未手术.7例病人在半月至8个月内死亡.结论 脐转移癌是恶性肿瘤晚期和不可手术的征象.

    作者:朱镇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护理要点

    目的 总结12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治愈、好转80例(64.52%),自动出院9例(7.26%),死亡35例(28.23%).结论 目前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尚无有效的内科治疗,通过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寿命.

    作者:王永花;孟光丽;王庆梅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妇科腹腔镜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腹腔镜手术是外科手术的革命,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妇科腹腔镜技术在诊治妇科疾病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妇科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使病人避免开腹,具有损伤小、愈后瘢痕不明显、术后粘连少、切口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因此患者乐于接受[1],近年来已广泛开展.我院为基层综合医院,自2002年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出现1例妇科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囊肿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现报告如下:

    作者:骆洪雁;刘占坡 刊期: 2006年第30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