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的应用

刘新英

关键词:利凡诺, 米非司酮, 中期引产
摘要:目的 观察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中期引产健康产妇7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观察组同时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50mg.结果 观察组用药至宫缩开始时间、宫缩至胎盘娩出时间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减少.结论 应用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中期引产,临床效果显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锁骨骨折术后晚期出现臂丛神经损伤1例

    1典型病例患者男,44岁,右锁骨骨折外固定4月不愈,手术骨圆针内固定术后5月出现右上肢无力,以臂丛神经损伤住院.查体:右臂锁骨区皮肤可见手术疤痕,可扪及锁骨中外1/3处略增粗,无异常活动,无针尾外露,皮下亦未扪及.右肱二、三头肌肌力Ⅱ级,前臂及手部肌肉肌力0级.皮肤感觉无异常.右锁骨正位片示锁骨中外1/3骨折已愈,骨折线模糊,局部有骨痂生长,髓腔内有一骨圆针.

    作者:孙家合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甲状腺机能亢进手术切除量及计算方法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佳的手术切除量及计算方法.方法 采用一侧腺叶切除,另一叶作部分切除,总切除量约为80%.结果 此术式按甲状腺体积大小比例切除,实现了切除计算数量化.客观准确,方便实用.结论 经288例临床实践与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志斌;张爱国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血液透析对终末期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的疗效

    我科于2000年5月~2004年5月收治的34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F)患者中伴有高血压29例,现分析血液透析对其高血压的疗效.

    作者:彭建莉;王月如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阴式子宫全切术后猝死1例的护理体会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膨出患者要求行阴式子宫切除术、阴道壁修补术越来越多.护士对手术前化验、检查的分析,手术后的观察护理非常重要.对于手术后患者出现的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不应只认为是麻醉后反应,而应考虑有无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翼;王丽娟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企业医院医患纠纷的分析及对策

    文章通过对企业医院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剖析了产生纠纷的原因,即责任心不强、技术不精、与病人缺乏沟通及医疗费用支付困难等,针对企业医院的特殊性与企业纠纷的特点,强化管理措施,从而使医患纠纷逐年减少,提高了医疗质量.

    作者:毕莉莉;张满英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1310例儿童血铅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本市儿童铅水平现状.方法 采集门诊就诊儿童1 310例静脉血,其中分0~2岁、3~5岁、6~9岁、10~,共4组,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铅.结果 1 310例儿童当中,血铅≥100μg/L的儿童共440名,占总检查人数的33.59%.不同年龄的儿童随年龄增加,血铅中毒百分率呈现逐渐增高趋势,各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不同性别的儿童,男性儿童血铅平均值高于女性,差异有显著性;居住在工业区及其附近的儿童、市区儿童、郊区和农村儿童血铅中毒率分别为53.85%、30.59%、27.31%.各区域铅中毒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结论 儿童铅中毒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中毒呈增高趋势.儿童铅中毒已不只是医学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者:吴美娟;裴磊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中医治疗老年中风后痴呆的体会

    中风在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老年中风患者除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外,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痴呆症状,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疗法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冰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平溃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平溃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胃排空的影响.方法 11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服用平溃散;对照组50例口服吗丁啉,2组均服用4周后观察疗效,并检测胃液体排空指标.2组胃液体半排空时间,治疗组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 平溃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且能明显缩短胃排空时间.

    作者:吴德超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多微孔硬膜外导管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多微孔硬膜外导管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的临床效果与实用价值.方法 40例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行多微孔硬膜外导管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后面简称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n=20)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n=20),按Prince-Henry(PH)评分法评估两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两天(2d)其PH评分,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持续肋间神经阻滞镇痛效果极明显,更有助于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作者:朱轶;刘会长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苯中毒机制与治疗分析

    苯是碳氢化合物(分子式C6H6)被广泛地用做燃料、溶剂、香料、有机合成原料.由于苯具有芳香气味,容易挥发,中毒者主要以蒸气形态经呼吸道进入机体内,液态苯经皮肤吸收甚少,从消化道误服吸收中毒的极少见.苯中毒可致中枢神经麻痹、肌肉抽搐、骨髓造血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

    作者:丁琪;魏学兰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 报道应用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24例,皮瓣面积大30cm×14cm,小24cm×14cm,皮瓣上端可切取至腘窝下缘,旋转点在外踝尖上1~5 cm.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术后有1例皮瓣远端部分皮肤坏死,经换药切痂后用中厚皮片植皮愈合.所有病例均经3个月至3年以上随访,患肢正常步态行走,皮瓣耐磨,有痛觉.结论 超大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皮肤质量较好,不臃肿,供皮面积较大,且不牺牲主干血管,是修复足踝部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理想供区.

    作者:战杰;姚阳;石强;吴锦生;许蕙;李崇杰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对便秘的认识及治疗体会

    1对便秘的认识过去多数学者都强调,便秘不是一种病,而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便秘既是一种症状,也可以说是一种疾病.

    作者:韩宝;聂广军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深部真菌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院内感染中真菌感染的检出比例以及治疗现状.方法 通过医院一年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及做的相应病原学检查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确定真菌的检出率,查阅相应患者的病历,对真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情况做出分析.结果 真菌感染的患者占医院感染的12.93%,治疗情况不容乐观.结论 真菌感染的治疗不及时,有部分医生对真菌感染的认识不够,即使病原学检测为真菌感染,仍然未使用抗真菌感染的药物.

    作者:张秀林;石志华;张洪春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基层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血液透析主要用于急、慢性肾衰患者的肾脏替代疗法和各种急性中毒的抢救,但是上机感染的发生率逐渐增高,不但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成为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我们把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作为工作重点,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王晓丽;张红秋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颅脑外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我院自2003年5月~2006年6月,收住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共29例,现将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汤娟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瑞巴匹特灌肠与思密达口服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瑞巴匹特灌肠与思密达口服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7月~2005年4月经纤维结肠镜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轻、中度)病人80例,随机分为3组:瑞巴匹特组25例,采用生理盐水100ml、瑞巴匹特0.3g保留灌肠,1次/d,疗程4周;思密达组30例,采用思密达3.0g,3次/d,餐后30min服用,疗程4周;瑞巴匹特联合思密达组25例,采用生理盐水100ml、瑞巴匹特0.3g保留灌肠,1次/d,联合思密达3.0g,3次/d,餐后30min服用,疗程4周.治疗1个月后,80例作纤维结肠镜复检.结果 瑞巴匹特联合思密达组25例,近期治愈21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思密达组30例,近期治愈1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瑞巴匹特组25例,近期治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瑞巴匹特联合思密达组与思密达组比较P<0.05,瑞巴匹特组与思密达组比较P>0.05,瑞巴匹特联合思密达组与瑞巴匹特组比较P<0.05.结论 瑞巴匹特灌肠与思密达口服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通过对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感染管理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包括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医院感染意识、做好医院感染各项监测等,使医院感染控制得以加强和规范化,从而降低了医院感染率.

    作者:焦俊秋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护理要点

    目的 总结12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护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4例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治愈、好转80例(64.52%),自动出院9例(7.26%),死亡35例(28.23%).结论 目前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尚无有效的内科治疗,通过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延长寿命.

    作者:王永花;孟光丽;王庆梅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反应3例

    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免疫马血清,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容易出现过敏反应,因此用药前应先做过敏试验,我院自2003年以来平均每天做破伤风抗毒素皮试2例,出现严重过敏反应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勃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失眠及其中药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研究表明:睡眠病症在世界是一个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和良好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约27%的人遭受睡眠症困扰.中华医学会提供的材料表明,中国约有3亿成年人患有睡眠障碍,主要分布在中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而这方面的问题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

    作者:李喜芹;魏学兰 刊期: 2006年第30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