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锁骨骨折术后晚期出现臂丛神经损伤1例

孙家合

关键词:锁骨骨折术后, 臂丛神经损伤, 个案
摘要:1典型病例患者男,44岁,右锁骨骨折外固定4月不愈,手术骨圆针内固定术后5月出现右上肢无力,以臂丛神经损伤住院.查体:右臂锁骨区皮肤可见手术疤痕,可扪及锁骨中外1/3处略增粗,无异常活动,无针尾外露,皮下亦未扪及.右肱二、三头肌肌力Ⅱ级,前臂及手部肌肉肌力0级.皮肤感觉无异常.右锁骨正位片示锁骨中外1/3骨折已愈,骨折线模糊,局部有骨痂生长,髓腔内有一骨圆针.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数码相机与扫描仪在头影测量分析中的应用

    我们用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方法获取图像,应用社隆牙科整形图像分析系统对临床正畸患者头颅侧位定位片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如下.

    作者:薛京伟;孙振宇;孙意清;高柠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颅脑外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我院自2003年5月~2006年6月,收住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共29例,现将观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汤娟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电图观察

    目的 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的变化.方法 通过对23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脑电图检查并分析结果.结果 在总共234例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总异常率为74.7%,服用氯丙嗪患者异常率为11.5%、奋乃静异常率为4.7%、氯氮平异常率为59.8%、维思通、奎的平未见异常.结论 新型抗精神病药物较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更安全.

    作者:张明;张昕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血液透析灌流抢救重症镇静催眠药中毒54例护理体会

    对54例临床治疗效果欠佳的重症镇静催眠药中毒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灌流治疗,就治疗方法和效果、护理要点等方面进行了总结报道.

    作者:姚彦芳;王英利;张丽霞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现状与对策

    抗生素在控制疾病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因广泛、持续和不当使用使耐药性日趋严重,致病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变迁[1]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目前已成为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首要问题.据统计,我国滥用头孢第三代菌素ES-BLs菌株已达48.5%,病原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70%以上[2],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因为研发一种新型抗生素的时间要10年以上,而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时间不足2年,新型研发速度远远跟不上细菌耐药速度,如果再继续滥用抗生素将使我们面临一场灾难.面对如此现状,当务之急应积极找出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根源,及时采取对策,使抗生素得到合理应用.

    作者:范玉峰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临床应用的适应证及效果.方法 对12例腕部以远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大面积:8cm×6cm,小面积6cm×4.5cm.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外观满意,质地优良.结论 前臂外侧皮神经的营养血管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对供区创伤小.

    作者:范呈晓;索艳晖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二种肠道准备方法

    结肠镜检查是对肠道病变作出定性诊断较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为保证结肠镜进入顺利和观察满意,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即结肠的清洁程度是决定检查成败的关键[1].目前临床上使用清洁肠道的药物与方法很多,但实际使用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对便秘患者,因此采取有效的肠道准备方法是提高结肠镜检查成功率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院自2005年1月迄今,共对192例行结肠镜检查的便秘患者肠道准备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加结肠灌洗治疗机进行结肠灌洗的方法,肠道清洁效果明显好于单独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作者:江华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妇科腹腔镜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

    腹腔镜手术是外科手术的革命,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妇科腹腔镜技术在诊治妇科疾病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妇科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使病人避免开腹,具有损伤小、愈后瘢痕不明显、术后粘连少、切口疼痛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因此患者乐于接受[1],近年来已广泛开展.我院为基层综合医院,自2002年开展腹腔镜手术以来,出现1例妇科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囊肿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现报告如下:

    作者:骆洪雁;刘占坡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木香顺气散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48例

    少儿功能性腹痛在儿童期相当常见,腹痛部位以脐周为主,多伴有恶心呕吐、厌食等,发作时间长短不一,可自行缓解,呈周期性,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少数严重者可影响正常活动.笔者运用木香顺气散治疗小儿功能性腹痛48例,并与西药治疗42例进行对照,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俊平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百令胶囊防治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TGF-β1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以及百令胶囊对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百令胶囊肾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雄性3月龄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0只),模型组(30只),预防组(30只).以2%腺嘌呤淀粉混悬液150mg·kg-1·d-1灌胃,连续17周,制作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预防组加以15g·kg-1·d-1百令胶囊溶于生理盐水灌胃以预防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对照组以等体积的2%淀粉溶液和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实验第7周、12周、17周时随机处死10只大鼠,进行血肌酐(Cr)、尿素氮(BUN)、24h尿蛋白定量和尿NAG酶检测,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变化,计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功能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各时相点模型组、预防组大鼠尿蛋白、尿NAG酶、血Cr及血BUN均升高(P<0.01),但预防组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各指标均较前1时相点升高(P<0.01).②病理学变化:7周时模型组、预防组即有肾小管间质损害;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肾小管间质损害均较前1时相点加重(P<0.01),但7周、12周时预防组肾小管间质损害均较模型组为轻(P<0.01),17周时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670).③免疫组化:各时相点模型组、预防组大鼠肾脏TGF-β1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预防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预防组自身对照均较前1时相点升高(P<0.01),17周时表达量高.结论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肾脏TGF-β1的表达逐渐上升.百令胶囊可能通过抑制TGF-β1,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早期应用时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李暖;陈新德;杨达胜;赵德安;毕凌云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的应用

    目的 观察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中期引产健康产妇7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mg.观察组同时空腹口服米非司酮150mg.结果 观察组用药至宫缩开始时间、宫缩至胎盘娩出时间明显缩短,产后出血量减少.结论 应用利凡诺配伍米非司酮中期引产,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刘新英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

    目的 探讨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症状,选择16项指标作为可能影响抑郁症状发生的相关因素,对110例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进行检测.结果 初发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为54.5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内向不稳定性格、左右大脑半球病灶、家庭的矛盾性、社会的支持、手的功能状况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关.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且与躯体、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故其防治应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林晓东;赵丽;李福学;王学敏;田小卫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进展期胃癌合并恶性腹水术前双路化疗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进展期胃癌合并恶性腹水术前双路化疗的效果.方法 对42例进展期胃癌合并恶性腹水患者采用术前双路化疗,5-FU、MMC方案同时应用绿慕安腹腔注射,绿慕安5ml/50kg、5-FU400 mg/m2、MMC6 mg/m2,同时静脉予LV5FU2OXA化疗.结果 显效(CR)24例,部分有效(PR)10例,无变化(NC)8例.获得CR+PR的34例,行姑息手术治疗22例,切除率为52.4%(22/42).结论 术前应用双路化疗,为高度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作者:杨巍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5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35例正常对照组的肺功能进行检测,同时对糖尿病组肺功能变化进行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肺活量(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通气量(MVV)、肺总量(TL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FEV1与并发症积分呈显著相关(P<0.05),DLco与HbA1c、并发症积分及HOMA-IR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肺通气功能障碍,肺脏可能是糖尿病慢性病变的靶器官之一,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是其防治重点.

    作者:孙建勋;王静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脑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

    脑梗死病程长、易复发、致残率高,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科学合理的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是脑血管病的三大治疗方法,实施早期有效的健康教育,使三者有效结合在一起,对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残疾,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红艳;李书超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4例肝性脊髓病误诊原因分析

    我院曾于1998~2005年收治肝性脊髓病4例,入院诊断均为肝性脑病等,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学军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肾囊肿的护理配合

    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随着影像技术及介入治疗的发展,肾囊肿的临床确诊率、微创疗法治愈率明显提高.我院自2001年1月~2006年1月对157例肾囊肿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注入无水酒精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方法及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化秋菊;申素英;赵玉梅;韩淑红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和评价多索茶碱疗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安塞玛组和氨茶碱组,观察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气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安塞玛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2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索茶碱疗是一种完全有效的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药物.

    作者:葛艳;张晓菊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低分子肝素钙与阿司匹林联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联用阿司匹林与单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U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及观察组阿司匹林+速碧林,疗程1周.结果 1周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67%,对照组为61.7%.观察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用治疗基础上加用速碧林能更有效地控制心绞痛发作,减少心梗发生率.

    作者:张素丽 刊期: 2006年第30期

  • 开颅术患者术后早期呕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开颅术患者术后早期呕吐的原因.方法 对我院3个月内共68例开颅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术后发生早期呕吐者为14例,占20.6%.引起呕吐的原因为麻醉因素、术后脑水肿、疼痛、颅内血肿、水、电解质紊乱、药物因素、手术部位.结论 呕吐为开颅术后常见症状,护理人员在考虑患者呕吐的原因时,应结合伴随症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提供合适的护理.

    作者:邓秋容;蓝海;佘喜云 刊期: 2006年第30期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中国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