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超
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的肾脏良性肿瘤.随着影像技术及介入治疗的发展,肾囊肿的临床确诊率、微创疗法治愈率明显提高.我院自2001年1月~2006年1月对157例肾囊肿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注入无水酒精治疗,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现将手术方法及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作者:化秋菊;申素英;赵玉梅;韩淑红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脐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6年4月至2006年7月间7例脐转移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7例,1例为卵巢癌转移,2例为结肠癌转移,4例为胃癌转移.6例行手术探查,均不能行手术切除,1例为胃癌,已有肝肺转移,未手术.7例病人在半月至8个月内死亡.结论 脐转移癌是恶性肿瘤晚期和不可手术的征象.
作者:朱镇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确定气囊助产作为计划分娩的催产、引产,这一崭新技术手段在产科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40例无分娩禁忌症的初产妇,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正常分娩组80例、催产素引产组80例、气囊助产组80例.设定观察指标为产妇总产程、产后失血量、分娩结局.专人定时观察记录,所得数据相互进行比较,χ2检验.结果 气囊助产组80例的产妇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明显低于正常分娩组、催产素引产组.结论 气囊助产组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的痛苦和体力消耗及产后出血量,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杨正洁;陶燕;王永娅;余红 刊期: 2006年第30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因自服乐果100ml半小时左右,于2005年3月15日急诊入院.入院时患者已处于昏迷状态.全身大汗、流延、鼻溢.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0.15cm,对光反射迟钝.心率58次/min,可见四肢肌肉颤动.入院后立即行清水洗胃,然后用阿托品、解磷定解毒治疗,病人达阿托品化,神志清楚.次日病人出现四肢无力,胸闷,迅速发展到呼吸困难.立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使用呼吸机13天病人自主呼吸完全恢复,四肢肌力恢复正常,共住院19天,痊愈出院,随访1个月,病情稳定,无特殊.
作者:杨春艳;龚玉兰 刊期: 2006年第30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时期较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目前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我科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3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闫铭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掌握新生儿破伤风(NT)流行病学特征,以便为制定消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方法,并与之同时运行.结果 全市两年共监测病例3例.监测结果表明:在家分娩、旧法接生及病儿母亲均无破伤风类毒素(TT)免疫史等是发病主因.结论 消除旧法接生及提高育龄妇女TT接种率,是实现消除NT经济简便的措施.
作者:曾德秀;杨芳;向鑫 刊期: 2006年第30期
学生就业率的高低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本科毕业生就业都难,中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就更难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来讲,已经不仅仅是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的竞争,而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竞争.对此,学校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未雨绸缪,让未来的中级卫生专业人才适应社会.近年来,我校毕业生的年就业率都保持在80%以上,而不少同类卫生中等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不到50%.从我校就业情况看,作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作者:刘曼东 刊期: 2006年第30期
我院自1987年1月~2005年7月共收治胃癌418例,其中发生急性穿孔23例,占同期胃癌病人的5.5%.本文通过对23例的诊疗分析,旨在探讨胃癌的诊治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作者:郑波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结肠镜检查是对肠道病变作出定性诊断较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之一.为保证结肠镜进入顺利和观察满意,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即结肠的清洁程度是决定检查成败的关键[1].目前临床上使用清洁肠道的药物与方法很多,但实际使用效果并不令人满意,特别是对便秘患者,因此采取有效的肠道准备方法是提高结肠镜检查成功率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院自2005年1月迄今,共对192例行结肠镜检查的便秘患者肠道准备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加结肠灌洗治疗机进行结肠灌洗的方法,肠道清洁效果明显好于单独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作者:江华 刊期: 2006年第30期
门诊药房作为医院药品的提供者,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用药安全,同时也关乎医院的声誉和形象.由于各种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差错,不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也给自身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如何全面提高药房的服务质量,减少或杜绝调剂差错,保证患者安全与合理用药,是药学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鉴于此,笔者根据本院药房《药师调剂差错登记本》2005年记录在案的差错事例,结合工作经验,分析发生差错的原因,探讨防范的措施.
作者:翁爱彬 刊期: 2006年第30期
低血压约占人口4%,以头晕、乏力为主证,相当于中医学中的眩晕等病症,笔者自拟方辨证施治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邢凤玲;李宏宇;王永兰 刊期: 2006年第30期
头痛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由于颅内压增高、脑血管收缩或扩张、脑膜刺激等因素所致,多数疼痛剧烈且持续,给病人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头痛也间接反映出病情的危重与缓解.若护理不当,可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患者死亡.2005年10月至今,我科对急性脑血管病致头痛的患者206例进行了观察和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葳莉;王向芬;马江帆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用VAS(10分)法评级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B组)各100例.A组实施曲马多、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B组实施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结果 A组术后VAS法得0~1分且时间达72h者83例,B组12例,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无需另使用镇痛药的病例占93%,B组1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组的术后镇痛效果远远超过芬太尼组,已接近吗啡、丁丙诺啡硬膜外镇痛效果.
作者:刘华;周骞;钟慧红 刊期: 2006年第30期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为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一般认为它安全、简单、并发症少.我们自1989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3 408例,发生局麻药误入硬膜外腔2例,误入蛛网膜下腔1例,气胸1例,其中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利民;栾丰年 刊期: 2006年第30期
中风在中老年人群发病率较高,老年中风患者除肢体功能障碍等症状外,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痴呆症状,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疗法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冰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开颅术患者术后早期呕吐的原因.方法 对我院3个月内共68例开颅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患者术后发生早期呕吐者为14例,占20.6%.引起呕吐的原因为麻醉因素、术后脑水肿、疼痛、颅内血肿、水、电解质紊乱、药物因素、手术部位.结论 呕吐为开颅术后常见症状,护理人员在考虑患者呕吐的原因时,应结合伴随症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提供合适的护理.
作者:邓秋容;蓝海;佘喜云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狭窄、血压、血糖、血脂及脑细胞活化剂(胞二磷胆碱)应用相关因素.结论 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以及药物应用不当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鲁东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笔者应用红油膏治疗深度烫伤及烫伤感染150例,取得明显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立兵 刊期: 2006年第30期
脑梗死是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尽管随着脑梗死的诊疗救治技术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病死率已有明显降低,但存活的患者中大多留有运动、语言、吞咽、心理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我院运用护理程序方法开展对脑梗死患者健康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英 刊期: 2006年第30期
目的 观察瑞巴匹特灌肠与思密达口服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1年7月~2005年4月经纤维结肠镜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轻、中度)病人80例,随机分为3组:瑞巴匹特组25例,采用生理盐水100ml、瑞巴匹特0.3g保留灌肠,1次/d,疗程4周;思密达组30例,采用思密达3.0g,3次/d,餐后30min服用,疗程4周;瑞巴匹特联合思密达组25例,采用生理盐水100ml、瑞巴匹特0.3g保留灌肠,1次/d,联合思密达3.0g,3次/d,餐后30min服用,疗程4周.治疗1个月后,80例作纤维结肠镜复检.结果 瑞巴匹特联合思密达组25例,近期治愈21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思密达组30例,近期治愈13例,有效1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瑞巴匹特组25例,近期治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0%.瑞巴匹特联合思密达组与思密达组比较P<0.05,瑞巴匹特组与思密达组比较P>0.05,瑞巴匹特联合思密达组与瑞巴匹特组比较P<0.05.结论 瑞巴匹特灌肠与思密达口服联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海燕 刊期: 2006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