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隆化
目的观察大黄素防治糖尿病大鼠早期肾损伤的疗效.方法用链脲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导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伤,随机分糖尿病模型组、大黄素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观察各组尿量、血糖、甘油三酯、尿蛋白、尿微量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肾重/体重、血和尿内皮素1(ET-1)、血和尿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大黄素治疗组尿量、尿蛋白、甘油三酯、尿ET-1、尿TNF-α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的增高均较糖尿病模型组低,基底膜/系膜区面积比明显小于糖尿病模型组,而毛细血管襻/系膜区面积比大于糖尿病模型组.大黄素治疗组除降脂作用优于苯那普利治疗组外,其余作用两组类似.结论大黄素对糖尿病大鼠的早期肾脏损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可能与其抑制ET-1、TNF-α的肾内合成和释放有关.
作者:王军;鲁盈;杨汝春;俞进;王旭翔;陈洪宇;王永钧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比较血清可溶性幽门螺杆菌(Hp)免疫复合物(Hp-IC)测定与Hp特异性IgG抗体(Hp-IgG)测定的价值.方法 Hp-IC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式ELISA,Hp-IgG测定采用间接ELISA.结果 42例Hp感染阳性患者Hp-IC阳性33例(78.6%),Hp-IgG阳性19例(45.2%);38例Hp感染阴性患者Hp-IC阳性6例(15.8%),Hp-IgG阳性12例(31.6%).两种测定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Hp-IC为78.6%、84.2%,而Hp-IgG为45.2%、68.4%,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26例患者治疗前、后Hp-IC水平分别为(0.863±0.374)mg/L、(0.141±0.097)mg/L,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p-IgG为(334.1±30.3)mg/L、(31.7±29.4)mg/L,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Hp-IC测定优于Hp-IgG测定,可作为诊断Hp感染的临床选择方法之一.
作者:林洁;谢鑫友;赵峰;朱永良;钱可大;杜勤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胃溃疡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有部分患者可发生癌变.对其治疗方案较多,但不统一.笔者在丽水地区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加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Hp)的胃溃疡患者,以观察临床效果.
作者:陈军贤;李万树;沈建伟;徐永胜;丁夷峰;陈芝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在治疗非急性梗死期血栓性疾病中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非急性梗死期血栓性疾病患者随机选择西洛他唑或阿期匹林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项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指标检测结果.结果西洛他唑对0.5、2.0μmol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优于阿斯匹林,对肾上腺索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两者相似.且西洛他唑治疗者血甘油三酯下降,高密度脂蛋白升高.结论西洛他唑更适用于有明显动脉硬化、有血栓形成倾向,且血甘油三酯高、高密度脂蛋白低的老年患者.
作者:郑杭玲;吴天凤;吴金彦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胃癌TNM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中的竞争抑制法测定胃癌患者(63例)及正常对照组(36例)、胃炎患者(31例)和癌前病变患者(胃炎伴不典型增生,8例)血清新喋呤水平.结果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胃炎患者(P<0.01);不同TNM分期胃癌患者的血清新喋呤水平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新喋呤水平与胃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新喋呤水平的测定可能对胃癌分期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作者:昂健;钱可大;唐训球;朱永良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笔者对1997~1998年2226名慈溪市机关干部、教师的健康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及相关致病因素.
作者:胡于健;杨建毓;周央环;干超士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测定在肝硬化患者脑部损害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MBP水平.结果 62例肝硬化患者血清MBP为1.17(0.46~13.09)μg/L,高于正常对照组1.00(0.50~1.32)μg/L(P<0.01).其中亚临床型和临床型肝性脑病组为13.60(10.54~20.28)μg/L,高于无肝性脑病组[1.00(0.44~7.98)μg/L];按肝功能Child分级,A级[0.44(0.70~1.02)μg/L]、B级[1.17(0.74~4.39)μg/L]、C级[15.17(13.00~28.11)μg/L]之间MBP水平有差异.结论血清MBP测定对临床上诊断亚临床型或早期肝性脑病有一定价值.
作者:宋震亚;闻树群;陆新良;黄鉴政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湖州地区伤寒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噬菌体型别分布及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对1987~1999年湖州市中心医院和湖州市防疫站分离的766株伤寒杆菌进行了耐药性监测,对1987~1988年(33株)和1998~1999年(43株)伤寒杆菌进行噬菌体分型及对1999年30株伤寒杆菌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湖州地区1998~1999年与1987~1988年流行的伤寒杆菌噬菌体型别大体相同,主要为M1、A、E1、D1、D7型;但M1型菌检出率明显下降(x2=5.20,P<0.05),并出现两种新的型别(D9型及M4型).伤寒杆菌对氯霉素的敏感率从1990年起已恢复至90%以上,但新近发现的5株多重耐药伤寒杆菌对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均为M1型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论湖州地区伤寒杆菌流行菌株主要为M1、A、E1、D1、D7型,氯霉素仍为治疗伤寒的敏感药物.M1型菌株与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其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可能为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作者:施柏年;戴利成;顾金华;沈翠芬;俞福州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心房粘液瘤是心脏肿瘤中常见的一种,占心脏原发性肿瘤的50%左右[1],其并发栓塞国内报道较少.为探讨本病的特点,笔者对19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心房粘液瘤患者是否并发栓塞,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理改变等方面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慧敏;何向蕾;吴延林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食管癌和贲门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县是浙江省的高发区.食管、贲门癌早期症状轻微而易误诊,而进展期患者常常预后较差,如何提高早期诊断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笔者收集1987年1月~1998年12月底收治的早期食管癌、贲门癌75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提高早期诊断率的途径.
作者:李学勇;林元耀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腹膜炎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CAPD的效果及预后.笔者观察1993~1998年43例住院及家庭CAPD并发腹膜炎患者,对其进行免疫功能、营养状况、透析方式及感染途径等分析,发现腹膜炎的发生与长期透析患者局部防御和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状况、透析装置等有关.
作者:祝来友;吕树洪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具有刺激粒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向中性粒细胞分化成熟,增加其数量,并向外周血释放的功能,可加快粒细胞恢复,缩短骨髓抑制时间[1].近年来,G-CSF广泛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增生低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可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现象,以致误诊为急性白血病.现报道7例如下.
作者:童向民;罗依;宋菊贞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胰蛋白酶原主要有二种异构体,即胰蛋白酶原-1和胰蛋白酶原-2。正常健康者血浆中胰蛋白酶原-1是胰蛋白酶原-2的4倍[1],然而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胰蛋白酶原-2的含量剧增,尿中排出也增加[2,3]。笔者用一种试纸来检测尿中的胰蛋白酶原-2,并评价其在诊断急性胰腺炎时的意义。
作者:陈春晓;陈良富;徐根云;李霖;厉有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酒渣鼻为好发于中年人颜面中部的潮红斑,常伴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尤其是遇冷遇热、情绪激动及精神紧张时更为明显.且大多数为女性患者,严重影响其美容及自尊,有的甚至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疗法.笔者在探索多种酒渣鼻治疗方案的同时,发现美满霉素联合维生素C等治疗本病疗效满意,故于1998年3月至1999年5月进行了疗效观察,并与口服甲硝唑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云芳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肝硬化患者常有食欲不振、暧气、早饱、恶心、呕吐等症状,这些症状与胃运动功能异常有关.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随着消化动力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我院应用体表胃电图对肝硬化患者进行胃动力检测,并分析异常胃电活动的发生率及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以了解肝硬化患者胃动力的变化,报道如下.
作者:陈焰;唐训球;宋震亚;杜勤;钱可大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慢性腹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个症状,但明确病因及治疗较为困难.我院自1997年5月起选用云南群芳制药厂生产的纯中药制剂胃肠灵胶囊,观察其对慢性腹泻治疗的疗效,并随机选用柳氮磺胺吡啶栓剂(SASP)治疗作为对照,探讨前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筱凤;张啸;李平;李国熊;郭英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新喋呤、可溶性CD8(sCD8)在原发性胆囊癌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新喋呤和sCD8水平.结果胆囊癌患者血清新喋呤水平[(5.86±5.85)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1.37±0.75)ng/ml],中晚期组[(6.85±6.25)ng/ml]高于早期组[(2.27±1.16)ng/ml],中晚期和早期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胆囊癌患者血清sCD 8水平[(18.68±11.7)U/L]高于正常对照组[(9.89±3.13)U/L],中晚期组[(21.38±11.8)U/L]高于早期组[(8.93±3 13)U/L],差别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胆囊癌患者血清新喋呤与sCD 8水平呈正相关(r=0.63,P<0.01).结论胆囊癌患者血清新喋呤及sCD8水平升高,并与肿瘤进展有关.
作者:王彩花;朱永良;钱可大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患者女性,69岁,因呼吸困难2周入院,无发热、咳嗽、消瘦、皮肤瘙痒,无心悸、胸痛,夜间能平卧,无腹痛、腹泻,自觉食欲减退.体检:呼吸26次/min,心率96次/min,血压12.3/8.4kPa,全身皮肤粘膜无肿块及溃疡灶,未及肿大的浅表淋巴结,唇稍发绀,气管居中,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双下肺语颤减弱,叩诊呈浊音,呼吸音低.心音低钝,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作者:陈彦凡;陈少贤;潘优津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急性胰腺炎特别是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常并发全身多脏器损害,其中肝功能损害比较常见.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肝功能损害不但可加重胰腺炎的病情,而且直接影响其预后[1].笔者通过一些肝功能指标的测定对176例急性胰腺炎并发肝功能损害患者的病情和病因作一分析,以探讨胰腺炎病情和病因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
作者:汤似珑;金丽英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23例急性胰腺炎及20例对照组血清TNF-α、IL-8水平.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在重型胰腺炎中尤为明显(P<0.01).结论细胞因子TNF-α、IL-8参与了急性胰腺炎病程,是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因素.
作者:项尊;张冰凌;季峰;厉有名 刊期: 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