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霞;张继红;冀东英
目的观察用右旋糖酐40等联用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6%右旋糖酐40注射液加复方丹参注射液30ml、ATP注射液40mg、注射用CoA100 u,静脉点滴,通过经颅多普勒(TCD)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分析.结果无先兆型和有先兆型偏头痛病人总有效率为94.8%和84.6%,用药前后TCD观测经t检验有显著差异,LMACVP(t=10.99 p<0.001)、LACAVP(t=1 o.61 p<0.001)、LMACVP与RMACVP差(t=11.97 p<0.001)RMACVP(t=4.88 p<0.001).结论右旋糖酐40等静点对偏头痛有效.
作者:吴英华 刊期: 2005年第23期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简称PC)是近年来国内外医院药学领域的热门话题,也是21世纪药剂科工作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医院药学将从药品供应管理向药学监护转化.
作者:周颖;戴燕鸣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收集分析我院1991年10月至2003年2月诊断浆细胞性乳腺炎15例,复习其临床资料及病理记录,复查全部H E切片,光镜观察,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易与乳腺癌和其他一些乳腺炎性疾病相混淆.为更有利于临床实践,可将其病理形态分为浆细胞肉芽肿型及导管扩张型.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较少见的非细菌性炎症,常见于绝经前后的中年经产妇,有自限性,手术清除病灶预后好.在临床与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时,极易误诊为乳腺癌,故熟知其病理特点与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作者:乔海国;张昶;张秀红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尿毒症病人可以出现明显的抑郁情绪,探讨心理干预对尿毒症病人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54例尿毒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干预组(26例),心理干预纽接受心理干预联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两组在心理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评并对得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心理干预组抑郁指数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显著下降(40.5±4.7比58.3±4.7,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比治疗前抑郁指数下降不明显(55.3±5.1比57.7±5.8,p>0.05);但在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两项指数,对照组均明显高于心理干预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尿毒症病人基本康复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华;张健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烧烫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但烧伤创面合理而有效的用药是促进创面愈合的重要手段.烧伤创面外用药种类繁多,各医院的用药情况存在很大差异.近年来基层医院SD-g乳膏应用较多,但应用后疼痛加重,创面感染,疤痕增生及引发过敏反应者多有报道;而自行研制的愈宁舒烧烫伤膏具有抗感染强,止痛效果好,有助于上皮细胞生长,无毒副作用,瘢痕发生率低等特点.自2004年5月份以来,我们将其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效果.现选择52例患者使用愈宁舒烧烫伤膏作为治疗组,另外随机抽取52例应用SD-g乳膏病例(皆临床判定Ⅱ度创面)作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曲应伟;崔炳环;宋晋;孙杰;陆承文;郑贵新;王晶晶;刘尚静 刊期: 2005年第23期
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腹直肌前鞘减张切开法缝合治疗腹股沟疝复发53例,其中首次手术后首发病47例.二次手术复发者6例.经临床随诊观察1~6年,复发率极低,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友华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急性ITP起病急,血小板低(<20×109/L),出血严重者,随时可因颅内出血而危及生命.因此,在短期内提高血小板数,以控制出血症状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我院自2002年2月~2004年8月采用氟美松静滴,甲基强的松龙静滴和甲基强的松龙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等3种方案治疗急性ITP患者45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旭明;申忠元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各科住院躯体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来自太原市三所综合医院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及五官、皮肤等科室共计1084例住院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测评与调查.结果综合医院住院患者SDS、SA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正常人群,其焦虑症状发生率为386(35.61%),抑郁症状发生率为713(65.77%).焦虑、抑郁症状在外科、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家庭收入低、完全自费者中发生率高,其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0).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文化程度、神经质(N)维度、精神质(P)维度是焦虑、抑郁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在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中有较高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且受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躯体疾病的治疗中应兼顾情绪问题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彦芳;杨红;张克让;徐勇;杜巧荣;孙俊伟;崔晓红;张蓉;孙荣仙;冯明;王永龙;裴存锁;李丽萍 刊期: 2005年第23期
手术室是清洁明亮的地方,但是其危险因素不可忽视.笔者就我院手术室的具体情况提点防护对策,供同道参考.
作者:林毅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了解成人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态,探讨成人Hp感染状况及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对全部病例进行血清抗Hp-IgG检测,同时取胃窦、胃体粘膜2块分别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检查找Hp,3种方法中两项或两项以上阳性者诊断为Hp感染.结果总感染率为42.23%,农村为51.94%,城市为32.89%,农村高于城市(P<0.01);按年龄分组的感染率18~、30~、45~、60~75岁者分别为20.81%、32.21%、48.18%、57.02%,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增加(P<0.01);Hp感染率存在职业差别,农民、医务人员感染率较高,分别为54.75%和41.67%,从事文化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感染率较低分别为24.22%和29.2.3%(P<0.01);无症状组成人Hp感染率(31.02%)明显低于有症状组的感染率(51.42%,P<0.01).结论Hp在成人中感染率较高,与城乡分布、年龄、职业有关,与症状学密切,应进一步加强幽门螺杆菌的防治工作.
作者:冯振花;刘士荣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美尼尔病为内耳膜迷路积水,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减退及耳鸣.笔者采用温胆汤合泽泻汤治疗美尼尔病2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健 刊期: 2005年第23期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大约为30%~70%[1],有人统计,脑卒中早期(一个月内)抑郁的发病率为79%,为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改善效果.我们对2004年6月~2005年6月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早期心理治疗,对120例患者进行正规系统的心理测量,并分成两组进行对照.
作者:陈丹霞;王辉霞;白洁 刊期: 2005年第23期
自1993年我院开始使用益眼明口服液治疗未成熟期老年性白内障,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从1994年12月开始设立了对照组,对20例40只眼未成熟期老年性白内障进行治疗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邓裕忠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硫酸镁对慢性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疗效.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硫酸镁治疗7天,对照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治疗加用低分子肝素与硫酸镁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呼吸衰竭疗效满意.
作者:许序云;毕慧;魏星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选择复方氧氟沙星溶液的佳组合,用于防治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的感染.方法选用高、中、低三种不同剂量的氧氟沙星、沐舒坦和糜蛋白酶,按正交设计方法配置成复方氧氟沙星溶液的四种组合,采用NCCLS推荐的标准纸片,扩散法进行抑菌试验,经过测试和观察其抗菌效果,选择对呼吸道易感菌抗菌活性高的药物组合,进行药物毒性试验,结果第三批药物组合抗菌活性高,毒性甚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结论复方氧氟沙星溶液可进行防治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临床试验.
作者:秦占芬;王欣淼;李贤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胫骨远端骨折,依据分型,分别用外固定支架及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访6~13个月,根据Olerud评定标准:优20例,良14例,差4例.优良率89.47%(34/38).结论无论是外固定支架或内固定治疗,均可使骨折端良好复位,固定可靠,可早期下床功能锻炼.
作者:安尼瓦尔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是促进人才培养、造就人才的关键.人才就是掌握了先进知识和技术的劳动者和建设者.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护理学继续教育已成为发展护理学科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一项长期永恒的任务.
作者:王旭菲 刊期: 2005年第23期
统计分析是卫生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样本的可靠性、代表性又是统计分析和推断的前提,当样本资料中出现个别过大或过小的可疑数据时,应首先反复查对,找出原因,如果找不出原因,不能凭主观想象决定可疑数据的取舍,应通过统计学方法处理判断,决定数据的取舍,提高统计分析的科学性、准确性.
作者:闵传新 刊期: 2005年第23期
支气管哮喘(BA)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狭窄为特征的疾病.精神因素是BA激发因素之一.患者对外界刺激异常敏感,强烈的情绪可促发或抑制BA发作.患者不仅躯体承受巨大痛苦,心理亦承受巨大压力,而焦虑、恐惧加剧BA发作.通过心理护理使BA患者情绪放松平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立珍;魏学兰;刘颉;贾秀英 刊期: 2005年第23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护理学也得到了飞跃性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技术的日新月异,新技术、新项目、新学科的出现,都为护理人员的脱颖而出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对护士专业水平、边缘学科知识的掌握、论文撰写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我院组织、实施护理人员撰写论文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王旭菲;胡丽莎 刊期: 200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