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铁军;施淑萍;袁清民
目的:分析研究电击伤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对收治电击伤患者31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掌握电击伤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对电击伤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春丽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总结颈内静脉置管的护理经验.方法:对80例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在置管前、后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上给予精心护理,有效保证透析过程中的血流量.结果:80例颈内静脉置管患者中,留置时间为6~415天,留置导管阻塞3例,导管感染2例,血肿2例.结论:颈内静脉建立血液透析通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只要重视导管的护理,避免感染栓塞等并发症,可减轻患者痛苦,延长导管的使用寿命,提高透析质量,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姜雅波;陈淑媛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托烷司琼+地塞米松联合治疗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P、T两组,P组为治疗组,给予泮托拉唑+托烷司琼+地塞米松;T组为对照组,给于托烷司琼+地塞米松,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预防食欲不振、抑制恶心、呕吐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头晕、腹痛、便秘、乏力、颜面潮红、失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托烷司琼预防化疗所致消化道反应疗效好.
作者:杜力;江春玲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新生儿科中的应用,以减少护理纠纷与风险的发生,确保新生儿的安全.方法:对新生儿科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完善护理服务及制定防范风险的各项制度,且实行了人性化管理,合理配备科室人力资源.结果:通过加强新生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使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得到了加强,消除了护理环节中不安全隐患,降低了护理投诉率和差错率.结论:制定和加强护理风险防范预案与有效管理,认真履行告知义务,消灭护理中的缺陷,可明显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
作者:欧阳晓红;何茹;江新娣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自拟软坚强肝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自拟软坚强肝汤,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口服,连服1个月.结果:通过治疗,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好转)87.7%,好转32例(49.23%),显效25例(38.47%),无效8例(12.31%).结论:通过用自拟软坚强肝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65例临床观察,疗效迅速稳定,发挥了中医特色.
作者:胡春光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收治经手术证实为肺隔离症患者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9例均行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肺隔离症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和遗漏,诊断方法主要为影像学检查,手术是佳治疗方案.
作者:王新桥;刘晓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感染性疾病是临床上重要的常见病之一,临床上主要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曲艺平;杨建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对缺血性心脏病高危人群进行布氏显微镜活血分析与血脂联合检测,及早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健康教育以便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肥胖等缺血性心脏病高危因素患者34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4例进行缺血性心脏病高危人群进行布氏显微镜活血分析及护理健康教育效果,对照组64例按常规方法进行,两组均随访2年.结果:观察组在活血分析中,红细胞聚集、呈缗线样排列、胆固醇结晶、乳糜微粒、纤维蛋白网的形成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缺血性心脏病高危人群进行布氏显微镜活血分析,进行护理健康教育以提高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淑芹;王玉华;侯剑梅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索老年人中重度CO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老年人中重度急性CO中毒28例临床资料与对照组发病特点做比较.结果:老年人急性CO中毒脑梗塞、心肌损害、肺水肿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心电图ST-T单纯T波改变、病理性Q波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期心肌酶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肌损害重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强对老年人急性CO中毒的认识,尤其是社区独居老人,就诊时间易延误,及早给高压氧治疗对预后有明显疗效,因老年人心肌损害较对照组更重,且易被掩盖,建议常规做心电图、心肌酶检测,并常规给心肌细胞保护剂.
作者:韩立云;李玉花 刊期: 2011年第36期
随着放射技术及医疗设备的发展,放射造影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规范,不仅从传统的拍片影像诊断,发展到以药物造影技术以及微创介入手术技术的结合为治疗手段的综合学科.临床药学有针对性对放射使用的造影剂进行了临床观察和临床药学实践工作的指导,并与放射科技术人员以及医疗人员就有关造影剂的使用,造影剂与医疗设备之间的关系和作用,造影剂合理使用和不良反应的预防,做到有效使用,安全使用,合理使用,促进了临床药学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有效的提高了应用造影技术在诊断医学的作用.现就临床药学工作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文建;李红燕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总结会阴侧切顺产产妇产后排尿困难发生的原因及相关的护理体会.方法:收治分娩的正常足月顺产产妇570例,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行会阴侧切术分娩后发生排尿困难的情况.结果:经过总结,发现有32例产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排尿困难,经心理护理和临床诱导等措施,能自行排尿27例,5例经留置导尿管后第2天能自解小便.结论:关心产妇,加强心理护理,重视产后第1次排尿,正确引导和鼓励产妇产后尽早排尿,并配合各种诱导方法,可促进产后膀胱功能的恢复,预防膀胱炎和尿道炎的发生,减轻产妇的痛苦和家属的顾虑,促进体质的恢复.
作者:刘锐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妇产科关系到母婴的健康和安全,是医院医疗纠纷高发的科室,对妇产科护士的知识面要求广,是不同于一般临床科室的高危科室.细节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2].做好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和预防措施,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钟苑香;丘美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哮喘的患病率逐渐增高,而新一代治疗药物的发展使小儿哮喘的治疗趋向多样化.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该病方面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然而对于何种方法更有效目前尚无一致结论,本文以后两种方式为对象分析比较其治疗效果.
作者:王树立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格列吡嗪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单用格列吡嗪继发失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年龄>65岁的2型糖尿病单用格列吡嗪失效患者加用阿卡波糖口服治疗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6、12周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PINS)水平、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体重指数(BMI).结果:空腹和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基化血红蛋白水平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清胰岛素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变化,甘油三酯下降明显.结论:阿卡波糖联合格列吡嗪应用治疗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作者:郭向红;郭晓珍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两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意义.方法:选取了地中海贫血组58例,缺铁性贫血组60例,正常对照组80例,分别选取其静脉血标本用SysmexSE-9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和RDW值.并根据参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C28-A2指南建立二者的参考区间对二者的升高、降低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β地中海贫血组、缺铁性贫血组的平均MCV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地中海贫血组的RDW值略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差异无显著性;缺铁性贫血的RDW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讨论:RDW对地中海贫血与缺铁性贫血的鉴别诊断两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汤长春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的发病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收治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76例,对其临床治疗与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的发生,大多与患者的基础状态、卒中的部位、严重程度、免疫功能等因素有关.但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经合理治疗与有效护理,其愈后良好64例,死亡12例.结论: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发病率较高,因此应了解该病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和减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和死亡率.
作者:雷梅芳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观察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术后疗效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9例患者行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结果:39例随访0.5~1年,治愈32例(82.1%),好转5例(12.8%),无效2例(5.1%),总有效率94.9%,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病变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操作熟练准确,彻底清除病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定期随访、术腔换药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杨云;石建华 刊期: 2011年第36期
胎儿窘迫是指胎儿在子宫内因急性和慢性缺氧危及其健康和生命的综合症状,指以胎儿胎盘系统呼吸循环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胎儿宫内缺氧、酸中毒所致的临床表现,是导致新生儿窒息、围生期胎儿死亡及新生儿远期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可直接威胁胎儿生命或遗留新生儿脑瘫、智力低下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就发生的98例胎儿窘迫进行回顾,以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胎儿窘迫,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作者:李莉;周栏;张西静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护理特点并观察其疗效.方法:收治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的患者30例,对其进行置泵前心理护理,置泵后血糖监测、健康教育、置泵部位的护理、胰岛素泵的观察、泵的管理等全方位的综合护理.结果:30例患者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低血糖发生次数减少,生活质量相应提高.结论:综合护理保证了胰岛素泵控制高血糖的良好效果,是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保障.
作者:易瑞兰 刊期: 2011年第36期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口腔护理对牙周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65例(315颗牙)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米诺环素口腔护理组、甲硝唑口腔护理组与碘甘油口腔护理组,比较施药前(基线)、第7天、第35天的菌斑指数(PLI)、牙周袋探诊的深度(PD)、附着丧失(AL)及龈沟出血的指数(SBI)等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之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诺环素软膏、甲硝唑口腔护理治疗慢性牙周炎优于碘甘油护理.
作者:房宏捷 刊期: 2011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