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斌;艾小顺;徐伯诚;廖金平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肺癌患者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30例择期行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15例.两组分别于麻醉前(T1)、麻醉后(T2)、术毕(T3)、术后1d(T4)、术后3d(T5)测外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后、术毕、术后1d时CD3、CD4、CD8及CD4/CD8均较麻醉前下降(P<0.05),术后3dⅡ组指标恢复接近麻醉前水平,Ⅰ组各项指标仍低于麻醉前水平.两组指标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减轻围术期的应激反应及麻醉药物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有利于胸科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及早恢复.
作者:胡钦擎;张晓佳;李宏青;纪钦泉;邓敏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脐尿管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膀胱癌的0.2%~2.0%,占原发性膀胱腺癌的20%~39%[1].临床上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
作者:杨世杰;夏征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置管持续冲洗术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应用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置管持续冲洗术治疗30例化脓性膝关节炎患者.结果 30例均获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患者均治愈,无复发.根据膝关节功能判断疗效:优23例,良4例,中2例,差1例.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及术后置管持续冲洗术具有创伤小、清创彻底、恢复快的优点,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是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关节炎症的消除和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曾文魁;杜尧;陈铁柱;谭财福;李晓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脂联素(Adiponectin,Adi)为脂防组织分泌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在动物和人类的实验中证实具有增加脂肪酸氧化、提高葡萄糖摄取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炎的作用.在临床上Adi与肥胖、胰岛素抵抗、Ⅱ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赵爱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产后恶露不绝是由于产时劳伤经脉,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而致产后10天以上仍有阴道流血的一类疾病,该病为产科临床常见病之一.本文对88例产后恶露不绝患者服用益宫颗粒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杜善平;姜向阳;景如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铜离子电化学治疗内痔的优势.方法 选择二~四度内痔脱出的患者共计446例,分为铜离子电化学治疗组146例,药物治疗组300例,药物治疗选用口服消脱止和外用复方角菜脂栓7天.结果 铜离子电化学治疗组术后1个月出血及脱出症状明显改善.二度78例占97.8%(78/80),三度41例,占100.0%(41/41).结论 铜离子电化学治疗术对痔病的出血及脱出疗效显著,止血效果迅速.
作者:申庆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提高对其诊治水平.方法 报道1例盆腔、腹腔多发性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病例,运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的特征,并复习文献加以分析.结果 镜下肿瘤细胞呈梭形或上皮样,细胞界限不清,弥漫片状分布,部分排列呈漩涡状,细胞核圆或椭圆形,轻度异型,少量多核瘤细胞,部分淋巴细胞围绕血管.瘤细胞CD21和CD35阳性,Vim阳性,CKpan、EMA、Desmin、SMA、CD117、CD34、S-100、CD68、Calretinin、HMB45均阴性.结论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一种少见的低-中度恶性肿瘤,诊断依赖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尚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
作者:张荣侠;肖扬;周萍;朱正龙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腹股沟疝的一期手术方法.方法 2004年10月~2008年1月,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BPH,同时采用聚丙烯网片(PPM)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一期手术治疗BPH合并腹股沟疝患者56例.结果 手术效果良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0~7分,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5.4天.随访6个月~4年,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结论 同期行TUVP及腹股沟疝修补术,方法简单、疗效肯定,可一次性完成手术,使患者免受二次手术痛苦.
作者:朱壮红;张建东;王树茂;段晓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 材料与方法对象为2005年3月~2009年5月期间诊断符合2001年修订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确定有溶栓治疗适应症及无溶栓禁忌症的36例住院患者接受r-tpA或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45~70岁,两组临床情况见表1.
作者:孟丽琴;朱明辉;钱雪松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胰腺损伤较少见,发生率约占腹部外伤的1%~3%.由于胰腺位置深而隐蔽,加之后腹膜屏蔽作用,症状出现延缓而模糊,且常合并有其他部位损伤,诊治较困难,并发症多[1].我院1998年3月~2008年3月共收治胰腺损伤35例,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对胰腺损伤的认识和诊疗水平.
作者:蒋维;周萃阶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岩豇豆脂肪酸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对胆同醇吸收的抑制作用.方法 给小鼠灌食高脂乳剂,并设空白对照、模型对照、洛伐他汀阳性对照、地奥心血康剂量组和岩豇豆脂肪酸治疗组.分别测定血脂生化指标,检测药物对离体胆固醇微胶粒形成的抑制作用,并在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的病变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灌食与腹腔注射岩豇豆脂肪酸均能明显降低血清TC、LDL-C及TC/HDL-C和LDL-C/HDL-C,亦能显著升高HDL-C;高剂量治疗组病理检查可见主动脉AS症状明显减轻;且岩豇豆脂肪酸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肠道中胆固醇微胶粒的形成.结论 岩豇豆脂肪酸能治疗实验性高脂血症,抑制胆固醇微胶粒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作者:彭罡;覃冬云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应用切开复位内同定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7~2008年,作者采用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18例20侧,骨折类型按A0分型B2型4侧,B3型5侧,C1型4侧,C2型3侧,C3型4侧.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10~22个月).腕关节功能评价按Sarmiento标准进行评定: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组优良率为85%.结论 对于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的疗效十分显著.
作者:田康松;华锦明;凡桂勇;王海斌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调脂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介绍调脂类药物在临床上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结果 调脂类药物在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治疗效果显著.结论 调脂类药物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刘云红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国外报道采用移植微小皮片治疗稳定期白瘢风取得良好疗效[1].我们根据文献报道,进行改良后采用移植微小皮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11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莉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西北地区慢性前列腺炎(CP)患者生活质量(QOL)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5~2009年对西北各省门诊就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进行相关问卷调查,共700例.内容包括:①国际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表(NIH-CPSI);②居住地海拔高度及气候温度;③中文版知觉压力量表(CPSS);④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 有效回收问卷617份,生活质量评分平均为9.21+1.93.QOL评分随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r=0.801,P<0.01)和心理压力评分增高而增高(r=0.573,P<0.01).QOL影响的严重程度有按海拔高度(r=0.526,P<0.01)和寒冷程度(r=0.501,P<0.01)逐渐上升趋势.QOL分值与P分值(r=0.682,P<0.05)及N分值(r=0.770,P<0.05)正相关,QOL分值与E分值负相关(r=-0.701,P<0.05).结论 慢性前列腺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与症状严重程度、高心理压力、寒冷气候、高海拔环境及个性相关.
作者:蓝天;王养民;陈烨 刊期: 2009年第10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4岁,主诉气促1月伴乏力、发热、咳嗽1周,高体温达39℃,近1月来消瘦,体重下降4kg,胸部CT示中央型Ca伴肺不张可能,右侧少量胸腔积液而入院.于2009年4月16日于门诊拟行纤支镜检查.术前,患者行走自如,呼吸平稳,口唇面色无异常.
作者:王雪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近年来,宫腔镜在妇科得到了广泛地应用,B超监护下采用官腔镜经宫颈子宫肌瘤电切术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可减少手术并发症,保留子宫和生育功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于2008年1~6月应用官腔镜电切术切除子宫粘膜下肌瘤72例,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研新;夏恩兰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脊柱结核是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约占骨结核的50%,占全部结核的3%~5%.典型病变其X线诊断特征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破坏,相应椎间隙变窄或消失.但随着人口老年化,以及免疫抑制药物的出现等原因,出现许多不典型结核,单纯依靠X线和CT很难与脊柱其他感染性疾病,脊柱肿瘤,甚至脊柱压缩性骨折作鉴别诊断.
作者:俞淳睿;沈军;秦明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手部皮肤严重撕脱伤的外科治疗.方法 9例手部皮肤撕脱伤,分别采用术式一、术式二、术式三3种方案,将剥脱皮肤缝合或回植.结果 所有撕脱皮肤全部成活.结论 对手部严重皮肤撕脱伤,根据损伤程度和被撕脱皮肤完整与否可采取不同手术方案处理,但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遵守有利于创面覆盖.伤口愈合功能恢复的原则.
作者:陈圣海;欧阳晓明 刊期: 2009年第10期
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和老龄化的加剧,各种骨与关节疾病,特别是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以及患者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极大地刺激了骨与关节外科的发展.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骨与关节外科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
作者:陈铁柱;李晓声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