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那丽英

关键词:小剂量米非司酮, 治疗, 围绝经期, 功能性子宫出血, 不规则阴道流血, 子宫内膜切除, 现报告如下, 妇科常见病, 卵巢功能, 疗效满意, 性激素, 临床, 患者, 刮宫, 方法, 病人
摘要: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是由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所致的一种妇科常见病,多发生于45~55岁,主要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临床常用刮宫、性激素、子宫内膜切除甚至切除子宫等方法治疗,病人常不易接受.我院自2004年6月~2006年4月采用米非司酮治疗10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如何对中药新药进行筛选

    目前中药新药的筛选方法还是建立在西药筛选方法的基础上,没有真正体现中药对病因、症状、并发症多靶点作用的特点,成为制约中药现代化的一个瓶颈.

    作者:胡世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病灶清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病灶清除术围手术期预防盆腔感染护理及效果.方法对72例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的患者作术前、术中、术后预防感染护理.结果72例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采取正确的预防感染措施及护理,有效防止患者在术后发生盆腔附件炎症粘连,减少并发症.

    作者:沈秋萍;阮儒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糖尿病(DM)发病隐袭,首发症状常不典型,部分患者以合并症就诊,脑梗死(CI)是DM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主要发生于2型DM,本文对1992~2003年237例DM中53例合并CI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名周;曾运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癌症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为提高癌症病人的生存质量,为医护人员做好对癌症患者的照顾提供依据,有利于病人的整体护理.本文就我科16例不同癌症患者进行不同时期的心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徐元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善宁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8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善宁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善宁,对照组应用垂体后叶素,分别观察治疗后12h、24h、48h、72h止血率、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的不同时期止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善宁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药物,止血率、再出血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优于垂体后叶素,P<0.01.

    作者:欧阳新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甘草合剂治疗鼻前庭炎外耳道炎疗效观察

    1998~2001年笔者用自制甘草合剂治疗鼻前庭炎、外耳道炎取得满意的结果.现将有观察记录的120例小结如下.

    作者:宋振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狼疮性肾炎患者生存率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研究狼疮性肾炎(LN)病人的长期生存率,并分析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方法对1994年12月~2004年12月住院的326例LN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用寿命表分析生存率,采用Cox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LN病人1,5,10a生存率分别为88.3%,74.5%及60.2%.影响生存率的预后因素有高血压、浆膜炎,血清肌酐≥1220umol/L,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活动指数(SLEDAI)≥20分,尿细胞管型,C3<0.8g/L及合并感染,其中血清肌酐升高,C3下降,SLEDAI≥20分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激素加环磷酰胺治疗能提高生存率.结论肾脏受损,C3下降及狼疮活动程度是影响LN预后的重要因素,积极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李永生;罗伟文;石佳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晚期肺癌合并严重肺感染100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合并严重肺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2001-2006年间我科收治100例肺癌晚期合并严重肺感染患者病因、病原菌特征、临床表现及治疗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患者中82例有不同疗程放化疗,45例因喘息、放化疗辅助用药等有激素应用史,45例患者合并慢支、肺气肿、糖尿病等基础疾病,38例患者继发真菌感染,18例患者继发结核感染,28例患者行气管切开痰液引流,联合应用抗生素患者64例,用抗生素时间大于1月患者41例,大多数患者直接死因为呼吸衰竭.结论正确选择、合理应用抗生素;有效的呼吸道引流,重视患者原发病灶及基础疾病控制,提高机体免疫力等综合治疗,才能有效提高晚期肺癌合并严重肺感染患者生存率

    作者:张建伟;王建军;李万刚;王继云;李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洁尔阴洗液冷湿敷治疗湿热型湿疹的疗效观察

    湿疹是一种常见且多发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我院应用洁尔阴洗液冷湿敷治疗湿热型湿疹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迎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低血糖指数食物结合中医食疗对单纯性肥胖症的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应用低血糖指数食物结合中医食疗对单纯性肥胖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单纯性肥胖患者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低热量饮食+低血糖指数食物处方+中医辨证食疗,对照组采用低热量饮食,随访观察8周.结果研究组体质指数、体内脂肪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体质指数、体内脂肪量有下降趋势,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体重变化、BMI的变化及体内脂肪量的减少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在控制热能摄入的基础上强调低血糖指数食物的应用,并结合中医食疗法辩证施膳,对单纯性肥胖的减重效果更显著,是较为理想的控制体重的营养治疗方案.

    作者:陈艳鸿;叶艳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主动脉夹层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减少误诊误治、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AD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误诊原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病因高血压占71.05%,马凡氏综合征占15.79%,其他占13.16%.误诊率10.53%,死亡率10.53%.结论早期确诊、早期合理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浦湧;阮燕菲;王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闭合型肠破裂延迟诊断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闭合性肠破裂的延迟诊断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10年来68例闭合性肠破裂的延迟诊断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入院后肠破裂的确诊时间为12小时~5天;平均50小时.有3例颅脑损伤及5例老年病例为伤后3~5天才确诊:有15例以化脓性腹膜炎在伤后第2~3天行剖腹探查术中确诊.结论虽然外伤性肠破裂在临床得到正确的诊断并不是很困难,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常有误诊、漏诊或延迟诊断,我们必需引起重视.

    作者:刘建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肝外伤46例的诊治与护理

    肝外伤是腹部外伤中较常见而严重的损伤,对病人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术前诊断、抢救休克、术中术后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重要脏器功能情况的严密观察和采取积极措施,对提高临床治愈率有重要意义.2003年1月~2005年1月诊治与护理肝外伤病人4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桂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无论手术的大小,人们普遍对手术的反应是紧张、疑虑、恐惧、担心,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和心理变化各有不同,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手术和稳定情绪,是护士首要的工作.自2003年1月以来,我科开展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工作,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兰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社会老年人口的增加,普外科手术治疗病人中老年人逐年增加,相应伴发的老年病也增多,尤其是糖尿病,在手术的治疗、观察、护理上有其独特的要求.本文总结了普外科糖尿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上的一些特点.

    作者:胥爱平;刘玉琴;王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

    我院2000年12月~2004年11月进行经桡动脉PCI510例,针对护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红;王瑞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浅谈现代护理应加强专业化

    随着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护理也在朝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护理专业化标志着护理工作的进步,它意味着护理工作已从全面接触转向了注重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特定操作范围的模式,所以护理专业化是护理发展的一个方向.在护理众多的实践领域中,静脉输液治疗护理正在走向专业化.

    作者:易成翠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医患沟通技巧的探讨

    不同的病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病人性格各异,层次有别,因此,医护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人为本,注意沟通技巧,举止端庄,谈话得题,才能促使疾病尽快痊愈,以达到医患共同的目的.

    作者:袁爱梅;丁运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20例临床分析

    广泛性子宫切除术是早期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首选的治疗方法.由于手术切除范围广,常造成一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中尿潴留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我院2001年至2005年行广泛子宫切除术66例,20例出现术后尿潴留,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广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TEOAE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2350例结果分析

    听觉是一种通过大脑皮层分析后获得的声音感觉,是由传导声音作用的传音结构和具有感受声音作用的感音器官共同构成的听觉系统协同完成.整个听觉系统的任何部位发生结构或功能障碍均可导致听力障碍.国外研究表明,正常新生儿双侧听力障碍的发生率约在1‰~3‰.[1]我院自2005年3月应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对2350名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华;孙彩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北京航天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