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自溶症1例报告

金惠明;鄢庆圳;杨仁杰

关键词:自溶, 生化检查, 皮肤色泽, 关节活动, 大腿, 实验室, 尿常规, 家族史, 微压, 外伤, 体检, 疼痛, 上部, 患者
摘要:患者,女, 23岁.右大腿酸胀乏力、轻度疼痛,髋关节活动略受限 1年余.否认外伤、家族史.体检:右大腿上部轻度肿胀并轻微压痛,皮肤色泽正常.实验室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无异常.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 B超检查的临床意义

    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在外科临床已较广泛地开展,而术前了解胆囊及其周围结构的关系对于病例选择、手术难易程度的评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院于 1999年 4月~ 2003年 6月共开展 LC手术 237例.本文就术前 B超检查情况总结汇报,探讨其临床价值.

    作者:柳建喜;赵礼进;王吉哲;张鹏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肿瘤疫苗的基础与临床

    众所周知,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已成为人类的头号杀手.肿瘤治疗方法可谓日新月异,肿瘤疫苗就是利用肿瘤细胞或肿瘤抗原物质诱导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增强机体的抗瘤能力,阻止肿瘤的扩散和复发 [1].近几年来,已研究出多种肿瘤疫苗,在动物试验和临床实践中已显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新黔;骆云鹏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格拉司琼预防术后PCA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用于预防术后PCA所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100例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术后均行病人自控硬膜外吗啡镇痛(PCEMA)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Ⅰ组为格拉司琼组,Ⅱ组为对照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格拉司琼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16.7%,对照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3.2%,格拉司琼组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格拉司琼应用于术后PCA能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提高PCA的质量.

    作者:胡钦擎;陈响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结节性多动脉炎特殊死亡3例

    结节性多动脉炎( PAN)为一少见疾病,多为青壮年男性发病,男女比例 2: 1,临床表现多样、复杂,死亡原因也非常特殊,现报道 3例如下.

    作者:岳涛;韩淑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重型颅脑损伤102例分析

    目的提高对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诊治认识.方法报告10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结果.结果手术治疗98例,非手术治疗4例,结果优良76例,1例术后好转,中残6例,重残6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10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应重视早期有效抢救,及早手术,预防并发症,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吴波;邵强;曾昭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脑出血后继续出血因素探讨

    对脑出血患者 120例入院后症状加重的 64例经复查头颅 CT证实有血肿增大现象,并对其继续出血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芬;艾明华;王艳玲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卵巢破裂误诊分析

    急腹症是妇科常见疾病,有时因病史不清,症状不典型而被误诊为其它疾病.

    作者:魏振华;杨兆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急性白血病并发结核感染2例报告

    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 AL)患者由于其疾病本身和化疗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院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疾病.急性白血病在化疗过程中较易出现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多见,结核感染较少,现报告急性白血病化疗过程中合并结核感染 2例.

    作者:常炳庆;黄新春;彭德银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脂肪栓塞综合征呼吸困难治疗讨论

    目的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呼吸困难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对9例外伤性骨折并发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脂肪栓塞综合征中,7例痊愈,2例死亡.结论骨折病人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应考虑脂肪栓塞的可能.应早期予以激素治疗、气管切开和纠正低氧血症等综合治疗措施.

    作者:张英华;盛才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下腹横切口在全子宫切除术中应用2480例临床分析

    新式剖宫产不缝腹膜下腹横切口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妇科手术中,该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后疼痛轻、缩短拆线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优点.我院从 1998年 12月~ 2002年 12月用此法共行各类妇科手术 2 48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凤英;谢吉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米索前列醇增加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临床观察

    为预防、治疗产后宫缩乏力,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取出后,产妇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Misoprostol)效果显著.

    作者:朱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羊水栓塞6例抢救分析

    羊水栓塞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低,死亡率高.我院 1990年 1月至 2002年 10月分娩总数为 8 925例,发生羊水栓塞 6例,分析如下.

    作者:李筠;徐元春;孙海霞;游建群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支气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药物灌注(BAI)及栓塞术(BAE)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肺结核大咯血病人予支气管动脉灌注和栓塞术治疗.结果18例患者立即止血者12例,逐渐止血者6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支气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术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有较好疗效.

    作者:张志和;叶宗诚;胡世锋;李立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脑胶质细胞瘤cyclin D1和Rb基因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脑胶质瘤中细胞周期调节蛋白D1(cyclinD1)、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蛋白表达,探讨其在脑胶质瘤发生、生长和转移过程中,以及由低恶性度肿瘤向高恶性度肿瘤转化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选用54例Ⅰ~Ⅳ级星形细胞瘤手术后存档蜡块标本为实验标本,选用6例正常脑组织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别定量检测cyclinD1、Rb基因蛋白表达量.结果①CyclinD1蛋白在各级星形细胞瘤中表达均增强,且阳性率均为100%,但cyclinD1蛋白的表达量(FI值)随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加.CyclinD1蛋白表达量FI值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有明显相关性(P<0.01);②Rb蛋白表达量(FI值)在Ⅰ级和Ⅱ级星形细胞瘤中表达增强,但随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降低,且与病理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Ⅰ级和Ⅱ级Rb蛋白表达量与Ⅲ级和Ⅳ级相比,则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CyclinD1蛋白在各级星形细胞瘤中均为阳性表达,且表达量随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说明cyclinD1可能通过加快细胞增殖周期和增强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参与了肿瘤的形成和恶性度的演化;②Rb蛋白在高恶性度星形细胞瘤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缺失,说明Rb表达缺失导致cyclinD1和Rb反馈调节机制失调在肿瘤的演化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杜继臣;李继来;郭泓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异位妊娠103例超声诊断分析

    异位妊娠为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生率约占妊娠的 0.5%~ 1%,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升高趋势 [1].本文收集整理了有完整超声诊断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03例异位妊娠进行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吴艳辉;廖江荣;夏芳;赵远容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α1-酸性糖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α1-酸性糖蛋白(AAG)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8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AG的水平,并与WBC、中性粒细胞率(N)、痰菌培养、体温(T)、X线胸片及患者临床表现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治疗前血清AAG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P<0.001),治疗前AAG的阳性率显著高于WBC、N、T、X线胸片和痰培养的阳性率(P<0.01).结论AAG参与COPD的急性炎症过程,又是反映COPD急性加重存在感染的敏感指标.

    作者:李多;邓述恺;王荣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心血管事件中的作用机制

    他汀类药物可以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初期阶段的限速酶,从而减少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加强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 (LDL)及 LDL前体的清除 [1].临床实验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可调整血脂水平,而且可减少致死性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 [2, 3],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非调脂作用实现的.

    作者:张静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洗涤红细胞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洗涤红细胞(WRC)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洗涤红细胞治疗50例贫血病人,另一同病种病人38例输全血(剂量与洗涤红细胞相当)治疗后,比较2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的结果变化.结果应用洗涤红细胞治疗后的50例贫血病人其RBC、HCB、HCT水平明显高于输全血治疗后的38例贫血病人(P<0.01).结论应用洗涤红细胞治疗贫血病人,尤其是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疗效确切.

    作者:梁芬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总状笔霉菌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1例报告

    患者男,30岁,四川成都龙泉人.于2003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大妥下段肿痛.

    作者:谭绍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舌下含服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病急重症的研究

    目的寻求一种用于急重症高血压的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方法入选急、重症高血压患者83例,随机分成舌下含服卡托普利组和硝苯吡啶组,观察血压、心率、心电图、临床症状及不良反应等.结果2组血压下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而两组间心率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05),硝苯吡啶诱发心绞痛4例.结论舌下含服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重症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石琼;胡信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主管: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主办:北京航天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