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能;周芳;宋宁霞;方圆;管蕊
恶性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1],不同的肿瘤从分子水平改变到组织器官侵害常常具有不同的表现;即使同一肿瘤,在发病不同时期、不同个体间,也可表现出基因水平的差异[2].基于分子水平的基因检测技术为肿瘤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越来越受到临床关注.根据检测样本来源的不同,肿瘤分子诊断技术分为传统的“组织活检”和新兴的“液体活检”.组织活检需要通过手术或穿刺获取肿瘤代表性部位的组织,其重现性差、创伤性相对大,对于临床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液体活检具有微创、可多次取样、动态反映肿瘤基因谱变化的优势,日益成为肿瘤精准医学的手段之一.
作者:陈锋;吴玥;崔巍 刊期: 2017年第34期
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也被称为小腿DVT、腘窝下DVT.这类疾病较为常见,占超声诊断的下肢DVT的30%~ 50%以上[1-2].与近端DVT及肺栓塞相比,缺乏标准化的治疗方案[3].远端DVT延伸至近端静脉的比例及发生肺栓塞的比例在不同的研究中差异很大,因此其诊断及治疗也存在很大差异[1,4,5].所以有必要讨论对远端DVT,特别是没有DVT延伸及复发危险因素(住院、既往血栓疾病史、合并肿瘤)者,行全身诊断和抗凝治疗的必要性,以便更好地认识该病和指导临床.
作者:于洪志;李红蔚;吴琦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分析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及腹水CD14+ HLA-DRLow/-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s)样细胞与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水平,探讨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6年1至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31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从中选取5例中晚期患者留取腹腔积液.收集同一时期年龄构成相匹配的20名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作为对照.流式细胞术分析卵巢癌患者外周血、腹腔积液以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D14+ HLA-DRLow/-细胞亚群在CD14+单核细胞中所占比例并分离获取该群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CD14+ HLA-DRLow/-细胞亚群表型,实时定量PCR检测该群细胞免疫抑制因子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卵巢癌患者外周血、腹腔积液以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IL-1 β表达水平,并与CD14+ HLA-DRLow/-细胞所占比例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卵巢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D14+ HLA-DRLow/-细胞及IL-1β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健康对照组及卵巢癌患者外周血CD14+ HLA-DRLow/-细胞在CD14+单核细胞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30±0.49)%和(3.74±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96,P<0.01),该群细胞表型与因子表达与单核样MDSCs相似.卵巢癌患者腹腔积液中CD14+ HLA-DRLow/-细胞百分比为(16.60±7.35)%,显著高于外周血的(4.03±0.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87,P<0.05).健康对照组及卵巢癌患者外周血IL-1β水平分别为3.88(0.41,7.07) ng/L及(12.77±3.5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3,P<0.01).5例卵巢癌患者腹腔积液IL-1β水平为(62.17 ±23.05) ng/L,显著高于外周血的(12.65 ±3.9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0,P<0.01).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及腹腔积液IL-1β表达水平与CD14+ HLA-DRLow/-细胞比例存在相关性(外周血R2 =0.36,P<0.01;腹腔积液R2=0.68,P<0.05),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1β表达水平与CD14+ HLA-DRLow/-细胞比例无相关性(R2=0.02,P>0.05).CD14+ HLA-DRLow/-细胞及IL-1β水平与卵巢癌浸润转移及FIGO分期有关.结论 卵巢癌患者CD14+ HLA-DRLow/-细胞及IL-1β存在异常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发展有关.
作者:王华阳;赵睿;任浩;邹明瑾;张建;张义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病历摘要患者男,47岁,因“颈部增粗、心悸7年”于2016年6月28日人住威海市立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患者自诉7年前发现颈部增粗,经常心悸、乏力、多汗,症状时重时轻,可自行缓解,活动及饮酒后加重.并曾出现过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在当地医院住院做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有冠状动脉狭窄,在房颤控制后进行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后房颤曾有数月缓解但并未完全消失.其后于北京某医院就诊确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给予甲巯咪唑10 mg,3次/d口服,普萘洛尔10 mg,3次/d口服,持续用药2个月,除心悸有所缓解外,其他症状无明显改善.起病以来无手颤,无大便次数增多,无怕冷、便秘症状,体重无明显变化.患者自诉每在服用甲巯咪唑后,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和游离甲状腺素(FT4)并未降至正常,而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甲状腺肿大明显,停药后甲状腺肿反而缩小.
作者:宋明强;张静华;田海晔;谷冬红;林雯雯;王冉冉;单忠艳;滕卫平;滕晓春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血清人肿瘤蛋白P53(TP53)检测在结直肠癌联合诊断和术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腹部外科就诊,经病理学确诊为结直肠癌且未经手术、放疗及化疗的患者115例,同时期住院的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158例和健康体检者182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P53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分析TP53在不同疾病、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中的表达差异;选取41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7d采血,分析术前术后CEA、CA199、TP53水平的表达差异;ROC曲线分析TP53单独检测及与CEA、CA199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结直肠癌组、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TP53水平分别为316.0(24.6,940.8)、9.8(3.7,30.1)、1.9(1.4,2.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60.161,P<0.01),结直肠癌组患者TP53水平显著高于结直肠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P53水平在不同TNM分期、不同肿瘤位置、浸润深度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时表达有差异,但在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生长类型方面表达没有差异.41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7d血清TP53水平为711.5(354.9,1 068.0) μg/L,术前1d为952.6 (419.7,1 485.4) μg/L,术后7d较术前1d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9,P<0.05),CEA、CA199术前、术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53单独检测的敏感度(79.1%)和特异度(81.8%)远远高于CEA(39.1%、70.3%)和CA199 (47.8%、69.1%),若TP53与CEA、CA199联合检测,敏感度(86.1%)和特异度(87.9%)可明显提高,联合检测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结论 血清TP53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及术后监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与CEA、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樊平;张扬;邓芳;陈少华;李明;张倩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移植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24只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用卵白蛋白(OVA)制备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hUC-MSCs治疗组(在哮喘模型动物气管内注射hUC-MSCs 50μl)和hUC-MSCs对照组(在正常对照动物气管内注射hUC-MSCs 50μl).hUC-MSCs从健康胎儿脐带组织分离培养,经表征检测后,细胞移植到哮喘小鼠气管中,分别对各组小鼠气道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肥大细胞计数、白细胞介素(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IL-17+ CD4+T细胞(Th17细胞)表达水平进行评价.结果 哮喘模型组动物小支气管/气道变小、气道、血管旁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部分气道管腔有黏液堵塞;BALF中白细胞总数计数和肥大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哮喘模型组肺组织中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2.90%比0.76%,P<0.05).正常对照组及hUC-MSCs对照组无气道炎症表现.hUC-MSCs治疗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肥大细胞及Th17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哮喘模型组(例如Th17细胞:0.24%比2.90%,均P<0.05);肺组织中的IL-6 mRNA和TGF-β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哮喘模型组(0.23比2.30和0.56比6.60,P<0.01).此外,hUC-MSCs治疗组的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显著轻于哮喘模型组.结论 hUC-MSCs移植可有效地改善OVA诱导的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h17细胞以及下调炎症因子的分泌.
作者:任妮娜;陈鸿杰;陈巧林;Eileen McGowan;安军;林宜光 刊期: 2017年第34期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发病率在男性中排第5位、女性中排第3位、致死率排第三的恶性肿瘤,高发于南非以及东亚,近年来发病率在欧美等地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根治性肝切除与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缺乏早期的诊断,仅有大约10% ~ 20%的肝癌患者能够得到手术干预的机会[2].对于其余的患者,治疗方法有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射频消融、放化疗、靶向药物(索拉菲尼)等.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以及抗肿瘤治疗中的疗效监测阻碍了肝癌患者总生存率(OS)的提高.目前临床上针对肝癌患者主要进行血清学、影像学以及临床病理学的检查,但是没有一种方法能提供关于患者诊断、预后、治疗效果的完整信息.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整合肝癌早期检测、预测复发风险、实时检测抗肿瘤药物疗效的手段.
作者:梁霄;谢阳阳 刊期: 2017年第34期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亦是增加CKD患者全因死亡率的主要因素[1].一般认为,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合成减少是引起贫血的主要因素,而炎症、铁代谢异常等亦会加重贫血.目前,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联合铁剂是治疗肾性贫血的“金标准”[2].但ESA具有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等风险,因此,探索治疗肾性贫血的新药便成为研究的热点话题.近一系列临床试验发现,低氧诱导因子(HIF)稳定剂可以明显改善CKD患者贫血.本文就HIF稳定剂的特点及作用进行介绍.
作者:李作林;刘必成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建立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诊断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界参考值(cut-off值),评价血清ProGRP和NSE水平在SCL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就诊的352例SCLC患者、163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193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140名表观健康对照者,采用电化学发光方法测定其血清ProGRP和NSE浓度.应用ROC曲线法确定血清ProGRP和NSE的cut-off值,评估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分别以NSCLC组、肺良性疾病组、健康对照组、混合组(NSCLC+肺良性疾病+健康对照组)为参照,其cut-off值分别为58.3、62.3、57.8、61.3 ng/L时,ProGRP在诊断和鉴别诊断SCLC和NSCLC、肺良性疾病、健康对照者、混合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40(0.919 ~0.961)、0.941(0.921 ~0.960)、0.959(0.944 ~0.975)、0.946(0.928 ~0.963),此时,敏感度分别为86.4%、84.9%、86.4%、84.7%,特异度分别为95.7%、96.9%、99.3%、98.0%.各组别中的ProGRP和NSE的约登指数分别为0.821比0.612、0.818比0.674、0.857比0.810、0.827比0.674.在健康对照组中ProGRP与NSE诊断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余3组中ProGRP诊断AUC明显大于NSE(P<0.01).与单项指标检测相比,各组中ProGRP和NSE联合检测诊断SCLC时的敏感度提高至95.5%、94.0%、96.6%、94.0%.在与NSCLC组和混合组做鉴别诊断时,ProGRP与ProGRP+ NSE联合诊断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与健康对照组和肺良性疾病组做鉴别诊断时,ProGRP+ NSE联合诊断AUC高,明显高于ProGRP和NSE(P<0.01).SCLC广泛期(ED)组治疗前血清ProGRP和NSE水平[776.33(3 103.4) ng/L,52.14(60.59)μg/L]均高于SCLC局限期(LD)组[295.59(799.65) ng/L,23.36(22.97) μg/L],(均P<0.001).TNM分期中的N0、N1、N2、N3的血清ProGRP分别为113.0(343.65)、167.04(724.56)、427.42(1 388.62)、735.99(1 709.95)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血清ProGRP和NSE水平在不同性别组和年龄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血清ProGRP cut-off值的建立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SCLC.
作者:沈迪;韩彬彬;陈锋;魏葆珺;崔婵娟;王国婧;崔巍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目、功能及其上淋巴细胞功能相关分子-1(LFA-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离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济南军区总医院血液科收治的20例初治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患者及同期门诊体检的1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PBMCs单独培养、PBMCs+UC-MSCs共培养条件下Treg细胞比例及其细胞上LFA-1的表达变化;磁珠分选AA患者Treg细胞及CD4+ CD25-T细胞,CFSE标记CD4+ CD25-T细胞,分别检测Treg细胞、Treg细胞与UC-MSCs共培养后对CD4+ CD25-T细胞分裂能力的影响.结果 AA组淋巴细胞上LFA-1平均免疫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71.4±10.1)比(52.5±8.7),P=0.002],但Treg细胞上的LFA-1表达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与AA患者PBMCs单独培养相比,UC-MSCs可明显降低AA患者Treg细胞上LFA-1的比例[(20.96±1.76)%比(44.26±1.19)%,P=0.012],升高AA患者Treg细胞的比例[(5.33±1.14)%比(1.94±0.65)%,P=0.003].AA患者Treg细胞、Treg细胞与UC-MSCs共培养后对CD4+ CD25-T细胞分裂能力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90).结论 AA患者淋巴细胞上LFA-1平均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增高,可能是参与AA发生的一个重要机制.UC-MSCs可明显降低AA患者Treg细胞上LFA-1的表达比例,提高Treg细胞比例,但对单个Treg细胞的功能可能无明显改善.
作者:曹玉能;周芳;宋宁霞;方圆;管蕊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应用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系统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分析.方法 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使用AngioJet联合CDT治疗20例急性下肢DVT的临床病例资料,术前植入下腔静脉滤器,使用Angio Jet进行碎吸栓,留置溶栓导管行CDT治疗,复查造影评价血栓溶解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穿刺并置管,抽吸时间(235 ±75)s,尿激酶(180±90)万U,溶栓导管留置(1.7±0.8)d,溶栓前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为(8.3±1.5)cm、(2.5 ±1.0)cm,溶栓前后患健侧小腿周径差为(2.4±1.0)cm、(1.5 ±0.7)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ngioJet机械性血栓抽吸系统是一种新颖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中央型及混合型DVT的有效方法,与CDT配合使用时,其优点表现更加显著.
作者:毛由军;李承龙;雷锋锐;张晔青;钱爱民;桑宏飞;李晓强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探讨青少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定位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0年1月至2012年3月35例青少年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定位诊断方法.结果 35例患者中,29例为库欣病,6例为异位ACTH综合征(EAS).和EAS患者相比,青少年库欣病患者就诊年龄更大[(15.2±2.7)岁比(12.8±4.4)岁],病程更长[(1.9±1.5)年比(0.7±0.3)年],血钾更高[(3.8±0.6)mmol/L比(2.5 ±0.7)mmol/L],血浆ACTH水平更低[(15.4±14.9)pmol/L比(42.5±22.7)pmol/L](均P<0.05).采用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服药后24 h尿游离皮质醇(UFC)和服药前的比值作为诊断指标,小剂量DST的临界值定为<0.65时,诊断库欣病的敏感度为70.8%,特异度为100%.大剂量DST的临界值定为<0.54时,诊断库欣病的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100%.若以双侧岩下窦静脉取血(BIPSS)时岩下静脉和外周静脉血浆ACTH比值>2为诊断标准,则8例行BIPSS的库欣病患者中仅有6例符合该诊断标准.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对青少年ACTH依赖性库欣综合征患者定位诊断意义较大.
作者:陈适;潘周娴;卢琳;童安莉;潘慧;朱惠娟;姚勇;冯铭;王任直;陆召麟 刊期: 2017年第34期
目的 在小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建立压力-容积曲线,探讨左心室弹性和顺应性或刚度在评价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心功能改变中的可靠性和敏感性.方法 对15只12 ~ 14周雄性C57/6BL小鼠进行离体心脏恒压Langendorff灌注,通过测量不同球囊容积下的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压,绘制压力-容积曲线,获得对应的收缩期末压力-容积关系(ESPVR)和舒张期末压力容积关系(EDPVR).分别根据ESPVR和EDPVR计算左心室收缩末期弹性(Ees)、左心室舒张末期刚度(Sed)和顺应性(Ced).持续监测平衡灌注30 min,全心缺血20 min,再灌注40 min的心功能,并与左心室收缩末压(LVSP)、左心室形成压(LVDP)、左心室舒张末压(EDP)、左心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min)等心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在小鼠离体心脏灌注模型成功建立压力-容积曲线并成功建立全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平衡灌注期心率(395 ±40)次/min,LVDP(126±25) mmHg,dp/dtmax(5 590±625) mmHg/s,dp/dtmin(-4 128 ±625)mmHg/so Ees为5.7±0.3,Ced为0.7±0.2,Sed为1.4±0.1.缺血再灌注损伤后,除心率无明显变化外,LVSP、LVDP、dp/dtmax和dp/dtmin分别降低为缺血再灌注前的(57±19)%、(23±6)%、(23±7)%和(21±5)%(啕p <0.001),EDP则增加为缺血再灌注前的(5.4±2.0)倍.Ees和C甜分别降低为缺血再灌注前的(42±2)%和(33±2)%,刚度则升高至缺血再灌注前的(3.1±0.2)倍.Ees、Sed和Ced的变异系数较均较传统参数LVSP、LVDP、EDP、dp/dtmax、dp/dtmin小,可信度则均较传统参数高.结论 在小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压力-容积曲线具有满意的可操作性和重复性,可用于计算左心室弹性、顺应性或刚度.这些指标较传统的LVSP、LVDP、EDP、dp/dtmax、dp/dtmin更为可靠和敏感.
作者:江静波;Huamei He;Robert G.Gourdie;张智伟 刊期: 2017年第34期
近期研究发现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肾小管间质病变很可能为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早期病变,而且其病变的严重程度与DN的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1-3].我们近的研究也发现,在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后第8周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明显升高,第12周病理显示肾小管广泛空泡样变性,肾间质炎细胞浸润,但肾小球仅轻微病变[4].这提示我们,糖尿病肾小管间质病变在早期DN发生发展中可能占据首要地位,本文就糖尿病早期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可能机制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刘洋;程庆砾 刊期: 2017年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