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过敏性鼻炎患儿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gE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

徐文中;刘春艳

关键词:淋巴细胞亚群, IL-4, IL-5, 干扰素-γ, IgE, 过敏性鼻炎, 流式细胞技术
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鼻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中IFN-γ、IL-4、IL-5浓度水平及血清中IgE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过敏性鼻炎的患儿86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7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CD3+、CD4+、CD8+CD19+、CD4+CD25+、CD16+56+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采用双抗体夹心( ELISA )法检测者血清中IFN-γ、IL-4、IL-5浓度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IgE水平。结果:过敏性鼻炎患儿CD19+、CD4+/CD8+、血清IL-4、IL-5和IgE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4+、CD8+、CD4+CD25+、CD16+56+、IFN-γ较正常对照组降低( P<0.05),过敏性鼻炎患儿CD19+B淋巴细胞和血清IgE水平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淋巴细胞的功能异常、Th1/Th2比例失衡可能与过敏性鼻炎发病机制有关,血清IgE 、IFN-γ、IL-4和IL-5在过敏性鼻炎患儿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由CRISPR-Cas介导的细菌和古细菌的适应性免疫系统

    新研究发现,微生物有一套以核酸为基础的适应性免疫系统,这改变了之前研究者认为的微生物免疫系统仅局限于固有免疫系统的认识[1]。细菌与古细菌通过整合外源性核酸片段到宿主染色体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 sequences,CRISPR)一端,从而获得对病毒及质粒的抗性。本文对这种免疫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这种可遗传的免疫系统的进化意义。

    作者:郑海青;汪晶波;刘丹;赵华锋;佟刚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清络通痹方调控miRNA网络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

    目的:观察清络通痹方(QLT)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小鼠miRNA网络的调控作用,探讨其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方法:DBA/1小鼠,复制CIA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IA、QLT组,采用miRCURYTM LNA Array芯片技术筛选外周血miRNA异常表达谱,以Realtime PCR对异常变化的miRNAs进行验证,并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CIA小鼠具有差异表达的miRNAs有221个;与CIA比较,QLT差异表达的miRNAs有169个。 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检测所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PCR结果显示CIA中miR-143下调明显,而QLT干预可明显上调miR-143的表达水平。 miR-143靶基因显著富集在VEGF、T细胞受体、MAPK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中。结论:多种miRNA的异常表达参与CIA的病理过程,QLT可能通过干预miRNA调控网络,多环节、多途径干预RA免疫、炎症、疼痛等多种病理过程,miR-143可能作为QLT治疗RA的重要环节。

    作者:朱亚梅;周玲玲;彭孝;武耿姗;周学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ELISA法检测食蟹猴血浆中rhCNB多肽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定量测定食蟹猴血浆中rhCNB多肽的方法学评价。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rhCNB多肽的方法学灵敏度、线性范围、精密度与准确度和回收率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该方法特异性高,在0.195~12.5 ng/ml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标准曲线方程为Y =15.1X-0.26,R2=0.9968,定量下限(LLOQ)为0.195 ng/ml;该方法的批内精密度CV分别为3.55%、1.39%和4.71%;批间精密度CV分别为1.59%、3.2%和3.8%,均<5%,准确度在91.9%~108.8%之间,方法回收率在88.5%~108.3%之间,<110%,说明该ELISA方法的准确度较高。符合验证要求。结论:双抗体夹心ELISA法灵敏度高、通量大、重复性、准确度及精密度好,可用于生物样品中rhCNB多肽的定量检测。

    作者:邵继平;张彩云;胡不为;谢学立;田树红;王日超;黄道隆;符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经静脉和腹腔诱导小鼠血流感染的炎症反应和病理变化

    目的:建立简单可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小鼠模型,探讨血流感染小鼠的炎症反应和病理变化。方法:C57 BL/6小鼠分别通过静脉或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以诱导血流感染;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率、体重变化及脓毒症评分( MSS);进行血样本及组织匀浆培养以确定细菌负荷;ELISA法检测血清或组织匀浆中的CRP、PCT及细胞因子( IL-1β、IL-6和TNF-α)水平;同时观察各组小鼠肝、肺、肾脏的病理改变及病理炎症评分。结果:4.5×108 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小鼠的生存率约为70%。感染后24 h,小鼠体重明显减轻,MSS明显升高,且静脉组高于腹腔组。 WBC于感染后3 h显著升高;感染后48 h血清CRP、PCT水平达到峰值,分别为静脉组:60.80±5.63、6.796±1.16,腹腔组:40.58±7.54、2.740±0.36;血清及组织匀浆(肝、肺、肾)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静脉组高于腹腔组。感染12 h后开始出现肝、肺、肾组织不同程度的病理炎症改变,且病理炎症评分随之显著升高。结论:成功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小鼠血流感染模型,比较静脉及腹腔两种途径的炎症反应强度及病理改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血流感染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预后。

    作者:吴丹;周树生;胡仕静;刘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正常组与人工模拟寒环境组大鼠肺组织蛋白组学差异分析

    目的:探讨正常组与人工模拟寒环境组大鼠肺组织蛋白组学差异表达及质谱分析。方法:选取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寒环境组,每组10只。寒环境组模型复制使用人工气候箱:( T)=(6±2)℃,每天刺激4 h(其余时间为正常组温湿度);正常组(T)=(21±2)℃,每天持续24 h。造模7 d后,两组大鼠于麻醉前12 h禁食、禁水,称量体重。麻醉后开胸取出左肺组织10 mg /只,每组取3个样本进行样品蛋白质制备、双向电泳实验、图像分析、质谱检测。结果:对两组差异蛋白图谱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出9个蛋白在两组之间差异表达,寒环境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中4个表达上调、5个表达下调。结论: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出的蛋白与外寒环境有相关性。

    作者:王平;刘芳芳;李俊莲;马彦平;张晓薇;李艳彦;张维骏;陶功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依那西普对博莱霉素所致小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对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方法将30只SPF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10只。对照组小鼠气管内灌注生理盐水,模型组小鼠气管内灌注博莱霉素5 mg/kg,干预组小鼠气管内灌注博莱霉素后,3 mg/kg依那西普腹腔注射,一周2次。于造模后28 d处死小鼠,收集肺组织,碱水解法检测羟脯氨酸含量;肺组织用4%多聚甲醛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行HE染色及Masson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NF-κB和磷酸化NF-κB的表达。结果:干预组小鼠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较模型组明显下降( P<0.01);干预组肺组织炎症评分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肺纤维化评分较模型组下降(P<0.01);干预组肺组织磷酸化NF-κB的表达下降(P<0.01)。结论:依那西普可抑制NF-κB的磷酸化,减轻博莱霉素导致的小鼠肺部炎症程度和纤维化改变,延缓肺纤维化进展。

    作者:陈忱;贾晓民;赵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IRF3基因干扰对LPS刺激原代枯否细胞早期细胞因子分泌动态变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 factor 3,IRF3)shRNA腺病毒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刺激枯否细胞(Kupffer cell,KC)早期细胞因子分泌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灌注分离培养大鼠原代KC,以IRF3 shRNA腺病毒体外感染KC,48 h后采用LPS刺激细胞,于0、2、4和6 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并收集6 h细胞。上清液细胞因子的分泌采用ELISA分析;细胞IRF3基因表达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结果:LPS刺激诱导了KC内IRF3 mRNA和蛋白质表达升高,IRF3 shRNA腺病毒的应用抑制了LPS刺激诱导和非刺激组成性IRF3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KC受LPS刺激活化后极早期(2 h)IFN-β分泌即上升,4 h达峰值,6 h分泌水平开始下降,但仍维持于高水平。干扰腺病毒的应用抑制了LPS刺激后各时间点IFN-β的分泌,抑制分泌高峰的出现,并使6 h分泌水平趋于正常;KC活化后极早期即分泌大量TNF-α,并于2 h内达到峰值,随后分泌逐渐下降,但6 h仍维持于高水平。干扰腺病毒的应用抑制了LPS刺激各时间点TNF-α的分泌,并抑制了分泌高峰的出现;IL-1β分泌增高出现于LPS刺激4 h后,6 h分泌水平达更高值。干扰腺病毒的应用抑制了LPS刺激早期KC对IL-1β的分泌;KC受LPS刺激活化后极早期IL-10分泌即上升,且随着LPS刺激时间延长,其分泌水平逐渐增加。 IRF3 shRNA腺病毒的应用促进了LPS刺激后早期各时间点IL-10的分泌。结论:IRF3 shRNA腺病毒可使原代枯否细胞IRF3基因表达沉默;在LPS刺激原代KC,IRF3可促进其下游信号分子IFN-β、前炎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的分泌,并抑制抑炎细胞因子IL-10分泌。因此,IRF3可能在肝组织免疫炎症性损伤的发生中起中心作用。

    作者:朱彤;涂文娟;谈志丽;刘亮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小干扰RNA在体内的递送和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RNA干扰( RNA interference , RNAi )发生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负责转录后基因调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导入双链RNA( double strands RNA,dsRNA)有效降解与其互补的信使 RNA ( messenger RNA , mRNA)导致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1]。由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有两方面的应用:①作为一种工具发现、确定疾病发病机制,②作为创新疗法应用于疾病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等。目前RNAi已经用于癌症[2]、HIV[3]、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4]的治疗。但国内对于siRNA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研究甚少。

    作者:李琼;王永福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大蒜素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及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作用

    目的:研究大蒜素对AngⅡ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分泌的作用,并探讨其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AngⅡ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模型,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ELISA法观察细胞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分泌,采用RT-PCR技术测定TLR4和NF-κB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TLR4和NF-κB 蛋白的表达。结果:(1)大蒜素可以抑制AngⅡ诱导CF增殖,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P<0.01);(2)大蒜素可以抑制AngⅡ诱导CF分泌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P<0.01);(3)大蒜素可以抑制AngⅡ诱导CF 表达TLR4和NF-κB mRNA;(4)大蒜素可以抑制AngⅡ诱导CF表达TLR4和NF-κB蛋白。结论:大蒜素可通过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减少胶原蛋白分泌而具有潜在的抗心肌纤维化作用,其作用可能与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蓝景生;张震;罗薇;覃梓庆;赵艳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二氢杨梅素抗感染性休克的作用与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二氢杨梅素( Dihydromyricetin ,DMY)抗内毒素休克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小鼠给予DMY处理7 d后,腹腔注射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建立小鼠休克模型,在LPS刺激24、48、72、96、120、144、168 h后统计小鼠的死亡率。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以DMY(10、50、100μmol/L)预处理细胞1 h后给予LPS 100 ng/ml刺激细胞。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ERK、ERK、P-JNK、JNK、P-p38、p38蛋白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RAW264.7巨噬细胞中c-Jun,c-Fos的核转录。结果:与LPS诱导组相比,DMY明显降低了LPS诱导小鼠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同时体外实验结果显示, DMY不仅可剂量依赖性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P-ERK、P-JNK、P-p38和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还可明显抑制LPS诱导引起的RAW264.7细胞c-Jun,c-Fos蛋白核转录。结论:DMY可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从而抑制c-Jun和c-Fos的激活,降低LPS诱导的小鼠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

    作者:王蕊;刘娟;苏晓慧;陈剑钰;杨芬;李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T-exo 负载DC诱导抗肝癌细胞免疫效应研究

    目的:观察肝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T-exo)负载DC体外诱导细胞毒T细胞(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超滤离心技术联合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从肝癌Huh-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外泌体( T-exo ),透射电镜鉴定形态,Western blot 检测外泌体相关蛋白CD9、CD63、HSP70及肿瘤抗原分子AFP的表达;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DC,流式细胞术鉴定负载T-exo 的DC细胞表型;用2-(4-碘苯)-3-(4硝基苯)-5-(2,4-磺苯基四氮唑)-2H-四唑单钠盐-1( WST-1)法检测负载T-exo 的DC 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负载T-exo 的DC诱导CTL分别对AFP阳性Huh-7细胞及AFP阴性的SMMC7721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T-exo为圆形或椭圆形双层膜囊泡状小体,大小不等,平均直径50~100 nm,表达外泌体膜相关分子及肿瘤抗原分子。负载T-exo 的DC 可促进初始T细胞增殖,T-exo致敏DC对AFP阳性的Huh-7肝癌细胞系杀伤活性明显高于AFP阴性的SMMC7721肝癌细胞组( P<0.05)及未负载T-exo 的对照组DC( P<0.05)。结论:负载T-exo 的DC 能促进T细胞增殖,提高CTL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诱导特异性的抗肝癌效应。经T-exo抗原致敏DC诱导的CTL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明显高于DC对照组( P<0.05)。

    作者:李洁羽;陈明水;陈淑萍;周智锋;王玲;叶韵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孤独症谱系障碍(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 ASD)是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属于广泛意义上的孤独症。常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技巧障碍和行为方式刻板单调。目前对ASD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这也限制了对其特殊行为症状的治疗。为了探索这一严重终身疾病新的治疗方法,迫切需要加强对ASD基本病因的了解。本文将总结与ASD相关的各种免疫学方面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ASD的病因提供新思路。

    作者:朱平;吴广霞;王永霞;倪彩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转录因子Foxp3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周期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Foxp3对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相关调控机制。方法:采用siRNA沉默A549细胞Foxp3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RT-PCR筛选细胞周期相关checkpoint 基因;免疫荧光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Foxp3对相关checkpoint 基因调控机制。结果:沉默A549细胞Foxp3后,其增殖明显减慢并发生G0/G1期阻滞,G1/S期checkpoint基因CCND1表达显著降低。机制研究发现Foxp3能直接调控CCND1表达。结论:Foxp3通过上调细胞周期G1/S期checkpoint基因CCND1表达,促进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从而促进了肺腺癌发展,为肺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靶点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刘亚庆;赵博;罗亚东;李祎南;杨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免疫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引经据典

    免疫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免疫实验课堂里,因实验条件和课时限制,往往很难规范地完成完整的实验流程,有时只能实施一些简单实验方法,由此造成教之乏味,听之枯燥,做之无趣。实验课的目的何在?仅仅是让学生见识一下实验室,了解一下实验原理,简单地动动手就可以了吗?我们可以赋予实验课更多的科学内涵,尤其是教师,教者生动,听者也会积极回应。回望免疫学发展,有很多免疫学成果推动了人类的进步,铭刻着科学家与疾病斗争、对真理探索所表现出来的专心致志、不屈不挠的精气神。我们可以追寻100多年的免疫学历史[1,2]、追寻免疫学成果的来龙去脉,追寻成果获得的千辛万苦,结合实验内容在免疫学教学中引经据典,尤其对在免疫学领域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介绍,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研究方向一定有所启迪。本文介绍一些在免疫学实验课中可以引用的在免疫学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例与实验课教学的同道们交流,抛砖引玉,以其丰富免疫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科学内涵。

    作者:王保国;余奇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HSPC238对HMOX1、RPS27a、MT2A、UBB调节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HSPC238过表达或低表达对目标蛋白(HMOX1、MT2A、UBB、RPS27a)的调节作用及其调节途径。方法:分别构建HSPC238的干扰载体及高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HEPG2细胞株,RT-PCR、Western blot检测HSPC238及目标蛋白的mRNA、蛋白的表达量;进一步用目标蛋白的高表达质粒分别转染低表达及高表达HSPC238的HEPG2细胞株,实验组另以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细胞,镍柱纯化目标蛋白,以HSPC238做免疫印迹,检测目标蛋白累积情况。结果:外源性干扰HSPC238后HMOX1、MT2A、RPS27a表达下调较明显,外源性过表达HSPC238后MT2A、UBB、RPS27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目标蛋白的高表达质粒分别转染低表达及高表达HSPC238的HEPG2细胞株,实验组以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泛素化的目标蛋白条带明显增加。结论:过表达 HSPC238可上调 MT2A、UBB、RPS27a 的表达,干扰HSPC238可下调HMOX1、MT2A、RPS27a的表达;HSPC238可能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 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 ,UPP)对目标蛋白发挥调节作用。

    作者:谭家余;黄湘;陈敬林;钟裕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Graves病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

    目的:研究Graves病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IL-17、IL-23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9例Graves病患者治疗前后( GD组,GD缓解组)和29名健康对照者( NC组)外周血PBMC中CD4+IL-17+T细胞比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和IL-23浓度,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测定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结果:3组之间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0.0075,P>0.05;χ2=0.4213,P>0.05)。 GD组和GD缓解组Th17比例、IL-17、IL-23的水平显著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GD缓解组的Th17比例、IL-23浓度显著低于GD组,但GD缓解组IL-17浓度与GD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Th17比例、IL-17、IL-23与FT3、FT4、TrAb均呈正相关( r值依次为:0.5882、0.3372、0.3710;0.5496、0.2875、0.3427;0.3610、0.4208、0.3308;P均<0.05)。 Th17比例、IL-17、IL-23与TSH均呈负相关( r值依次为-0.3197、-0.4728、-0.4282;P均<0.05)。结论: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在GD患者外周血中均高表达;并与GD患者的甲功4项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能够作为GD的生物学标记物。

    作者:李红林;邓之奎;郑云会;刘艳秋;刘小宁;杨士军;陆卫军;高美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金丝桃苷增强人γδT细胞增殖及杀伤功能研究

    目的:研究金丝桃苷对人γδT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方法:以异戊烯焦磷酸法体外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金丝桃苷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 LDH法检测金丝桃苷对前列腺癌细胞DU-145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前后γδT细胞上穿孔素、颗粒酶、CD107 a、IFN-γ的表达情况。结果:异戊烯焦磷法能在体外成功培养出高纯度的γδT细胞。金丝桃苷在μg/ml范围内可显著促进γδT细胞增殖。金丝桃苷作用于γδT 细胞后杀伤DU-145的能力明显增强,且在3.13~12.5μg/ml浓度时γδT 细胞上颗粒酶、穿孔素、IFN-γ的表达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金丝桃苷对γδT细胞上CD107 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金丝桃苷通过增强γδT细胞上颗粒酶、穿孔素、IFN-γ的表达来增强其杀伤DU-145的作用。

    作者:李莹;周燏;孙蕾清;周忠海;吕小婷;徐明;李昳;刘军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的克隆及可溶性融合表达

    目的:表达纯化可溶性金黄色葡萄球菌α-溶血素(α-HL)作为抗原,用以后期制备全人源抗α-HL抗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提供新的治疗手段。方法: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总RNA,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技术,扩增α-HL cDNA,将cDNA双酶切后与载体pCold-TF连接,转化E.coli TOPO 10,菌落PCR及测序验证插入基因的正确性。将测序正确的α-HL/pCold-TF重组质粒转化E.coli BL21进行低温诱导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表达产物的正确性。结果:PCR扩增得到的α-HL基因大小为900 bp左右;将重组质粒α-HL/pCold-TF转化E.coli BL21,经15℃低温诱导表达24 h ,诱导得到可溶性的α-HL融合蛋白,融合蛋白大小为90 kD左右(载体上的TF 分子伴侣大小为45 kD左右);经Western blot 验证表达纯化的蛋白为α-HL融合蛋白。将纯化的α-HL蛋白注射BABL/c小鼠制备抗血清,结果显示抗血清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结合良好,效价大于10000倍。结论:成功对α-HL进行了基因克隆,并成功表达纯化到可溶性的α-HL融合蛋白。

    作者:吴桐;徐文峰;年四季;叶迎春;袁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重组hIL-10对AA大鼠T淋巴细胞及IL-17 A的影响研究

    目的: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human interleukin-10,hIL-10)及其联合甲氨碟呤(MTX)作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及IL-17A水平的变化情况,研究重组hIL-10及其联合MTX治疗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效果。方法:用IL-10、MTX以及IL-10+MTX处理AA大鼠模型,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大鼠血液中CD4+T细胞与CD8+T细胞比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血清IL-17A的含量。结果:各治疗组CD4+淋巴细胞总数与CD4+/CD8+值不同程度下降,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各治疗组IL-17 A水平有不同程度下降,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与IL-10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组hIL-10能下调AA大鼠血液中CD4+T细胞的数量及CD4+/CD8+比值,降低血清中IL-17A水平,联合组较IL-10组对血清中IL-17A影响更显著,提示重组hIL-10联合MTX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作者:杜联峰;孙万邦;丁立珉;唐艳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四种中药单体作为肿瘤细胞疫苗佐剂的体外筛选研究

    目的:初步从细胞水平检测原花青素、天麻素、黄芩素、芹菜素四种中药单体对抗原提呈细胞RAW264.7和DC2.4的免疫刺激活性,为肿瘤细胞疫苗佐剂筛选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LPS作为阳性对照,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中药单体分别刺激RAW264.7和DC2.4细胞系,48 h后用抗体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细胞表面CD80、CD86、MHCⅠ、MHCⅡ分子的表达量。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中药单体分别刺激RAW264.7和DC2.4细胞后,细胞表面CD80、CD86、MHCⅠ、MHCⅡ分子不同程度表达上调,原花青素和黄芩素在细胞水平具有较强的免疫刺激活性。结论:原花青素、黄芩素是两种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肿瘤细胞疫苗佐剂。

    作者:张丽娜;王爽;刘泽媛;张丽;李玲;胡明;王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