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

李雁

关键词:乙肝病毒携带, 母乳喂养, 安全性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对妊娠期HBV携带产妇及所娩婴儿采取联合免疫阻断措施,由产妇自愿选择,分为母乳喂养组及人工喂养组各45例.分别于婴儿出生时、7个月和12个月时随访检测HBV-DNA及乙肝血清标志物.结果:母乳喂养组HBV-DNA阳性率新生儿为11.1%、7个月8.9%、12个月8.9%,HBsAb阳性率7个月80.0%、12个月88.9%;人工喂养组HBV-DNA阳性率新生儿为8.9%、7个月6.7%、12个月6.7%,HBsAb阳性率7个月82.2%、12个月91.1%.两组新生儿、不同时期婴儿HBV-DNA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HBsAb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联合免疫阻断措施后,乙肝病毒携带产妇母乳喂养是相当安全的.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陇西县城镇女职工妇女病普查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妇女生殖健康的状况,寻找影响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方法:开展城镇已婚妇女病普查普治,并对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普查率低,患病率高, 生殖道感染及乳腺疾病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大对妇女健康的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妇女病的防治工作,可有效降低妇女病的发病率,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作者:李秀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晨尿微量蛋白测定在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晨尿微量蛋白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评价.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82例高血压患者与53例健康体验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α1微球蛋白.结果: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健康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α1微球蛋白排泄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α1微球蛋白排泄量显著高于健康体验者,对高血压患者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与α1微球蛋白,是发现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淑玲;曾双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药温胆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可因原发性或继发性幽门功能紊乱引起的胆汁和碱性肠液反流入胃,使胃黏膜呈慢性炎症,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们运用温胆汤加味治疗47例,取得一定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忠奎;李爱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573例临床分析

    资料与方法研究材料来源于1998~2008年1月经病理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住院病案,按出院时主要诊断分类,同一病人多次住院按1人次计算.

    作者:张兴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药煎服方法新探讨

    正确掌握中药的煎服方法是充分发挥临床疗效的重要环节.医生指导患者正确煎服中药,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中药的煎服方法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作者:宋成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并发症的总结

    目的:总结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将22例并发症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发生并发症22例,发生率为2.9%,以角膜内皮水肿为多,后囊膜破裂为重,均治愈无严重后果.78眼视力有程度不等的恢复,能参加劳动.结论:乡镇医院能开展此项手术,是医疗水平的提高,也是社会的进步.术中任何操作用,都需看准、细心、轻巧、熟练的进行,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沈张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上半圈纵缝法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窝缘口上半圈纵缝法在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83例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中采用5、7点动脉缝扎,窝缘口上半圈纵行缝合,导尿管气囊压迫腺窝与膀胱腔隔离.结果:手术时间平均57分钟,出血量平均120ml,术后冲洗液转清时间平均3小时.结论:本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是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较为理想的窝缘口缝合方法.

    作者:刘平民;魏福奎;王光明;张鹏;海军;孔德军;王耀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6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7月~2008年7月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68例.结果:无1例因为失败而改行开放手术,总的结石取净率为94.1%(64/68),术中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上段结石是安全、高效,具有创伤小和恢复快的优势,可替代开放手术.

    作者:潘亚林;李桂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管紧张素(1-7)的生物学作用

    血管紧张素(Ang)(1-7)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之一,具有调节血压、保护心、肾等效应,本文就近几年对Ang-(1-7)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何文凤;张英俊;周仲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微米光治疗宫颈糜烂274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微米光对宫颈糜烂治疗效果.方法:将近3年用微米光治疗慢性宫颈炎563例,随访资料完整的宫颈糜烂278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278例宫颈糜烂治疗全部有效,1次治疗率达97.83%,P<0.01.结论:微米光易于操作,安全可靠,无痛苦,无不良反应,是目前较好的物理治疗.

    作者:朱艳屏;孙自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对122例行冠状动脉CT,观察冠状动脉血管形态、内-中膜厚度(IMT)、有无斑块及狭窄程度.同时进行血脂水平测定.结果:两组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结论:血脂代谢异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关,对血脂异常进行的积极干预,对冠状动脉硬化致心肌缺血发作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包春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FDP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FDP(1,6-二磷酸果糖)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65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FDP治疗组35例,常规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FDP治疗,治疗后根据心功能指标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观察FDP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常规对照组为70.0%,采用t检验P<0.05.结论:FDP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与洋地黄、利尿剂、转换酶抑制剂联合用药安全、简便.

    作者:刘洁;金元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新形势下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医疗质量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医疗行业中,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是医务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作者:董桂玲;朱红霞;郝广子;郭洪锈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药配合曲安奈德治疗口腔扁平苔癣临床观察

    口腔扁平苔癣是口腔黏膜常见病.目前西医针对病因的研究采用各种药物,但疗效不一,易于复发且药物不良反应大,易对于人体产生损害.笔者应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配合中药养阴清热,活血化瘀辨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忠奎;刘英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对医院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认识和思考

    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开展深层次学科咨询服务的新措施,部分大学和科研院所图书馆已经开始推行学科馆员制度.本文从学科化服务的起源与发展、当前医院发展对图书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等角度探讨了医院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的必要性,结合医院建设重点学科的需要来分析医院图书馆开展学科化信息服务的三项主要工作内容.

    作者:赵桂华;任慧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疗养院建设必须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

    针对疗养院发展问题,从政治理论的高度和实践工作出发,提出了疗养院要生存发展,必须走内涵建设之路,并提出了要走内涵建设必须从人才、科研、管理等方面入手,切实处理好疗养院建设与引入外力关系,做好医学模式经营机制、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的转变等.

    作者:么勇;于永秀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验方治疗已转移肺癌1例

    20余年前,患者吴某因右锁骨上有一个包块而到医院就诊.医院通过穿刺做病理切片初步诊断为转移癌,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有限,吴某被转诊到湖北省肿瘤医院,通过拍胸片,消化道的拉网式检查等未发现原发病灶.

    作者:侯月姣;王守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也是脑出血、冠心病等疾病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本文综述了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介绍了心理指导、药物指导、生活方式指导的内容及方法.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改变他(她)们的不良行为,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状况.

    作者:王丽霞;王保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新生儿Apgar倒评分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Apgar倒评分原因.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2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倒评分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分钟评分≥8分15例,轻度窒息者3例,5分钟评分4~7分者14例,重度窒息者4例,死亡1例.结论:Apgar倒评分与接生者自己高评分,评价方法、标准尺度掌握不严,复苏步骤程序错误及人为早产有关.

    作者:田中太;袁新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50例临床X线诊断及病理分析

    临床资料搜集影像清晰,质量较好的50例患者X线片,均有典型的X线表现,其中10例随访2个月~5年.单侧46例(92%),双侧4例(8.0%),男42例,女8例,男女比例5.2:1,平均年龄42.5岁.自发病至就诊时间10天~3年,平均11.4个月.21例有外伤史,10例长期应用过激素类药,13例长期酗酒,1例无任何诱因.

    作者:董立民;么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