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Apgar倒评分原因分析

田中太;袁新枝

关键词:足月新生儿, Apgar评分
摘要:目的:探讨Apgar倒评分原因.方法:2004年1月~2005年12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倒评分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分钟评分≥8分15例,轻度窒息者3例,5分钟评分4~7分者14例,重度窒息者4例,死亡1例.结论:Apgar倒评分与接生者自己高评分,评价方法、标准尺度掌握不严,复苏步骤程序错误及人为早产有关.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孤立性静脉瘤的内镜诊断及治疗

    资料与方法我院1991~2002年收治孤立性食管静脉瘤患者67例,女37例,男30例;年龄27~81岁,平均53岁.其中5例因上消化道出血入院.镜下表现:①数量:共检出静脉瘤88颗,其中单发46例,多发21例.②颜色:淡蓝色、蓝色、蓝黑色.③形状:球形12 颗,半球形26颗,扁平略隆起形29颗.

    作者:李凤霞;陈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阿莫西林致难治性低血钾1例报道

    典型病例患者,女,48岁,因患肺炎服用阿莫西林(常规量),5天后出现四肢无力,并逐渐加重,蹲下站起不能,两上肢抬举无力,上述症状双侧对称.为进一步诊治住院.既往史:健康,无药物过敏史.查体:血压110/80mmHg,神清语明,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低,双侧偏身痛温觉及关节位置觉正常,双肱二头肌反射(+),双膝腱反射(+),双侧Babinski征(-).

    作者:孙华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5%丁苯羟酸乳膏联合肤痒颗粒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观察

    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在基层医院较为常见,笔者用5%丁苯羟酸乳膏(商品名:可润)联合肤痒颗粒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李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平凉市501例0~6岁儿童指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平凉市0~6岁儿童微量元素铁、锌、钙、镁、铜缺乏状况及调节措施.方法:取儿童手指末梢血0.04ml,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501例0~6岁门诊就诊、门诊体检及住院儿童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对缺乏者给予饮食指导或药物治疗.结果:婴幼儿为生长发育快的时期,易缺乏锌铁铜钙元素,且年龄越小越易缺乏,反复感染的儿童锌缺乏更明显.结论:对儿童微量元素应及时检测,及早制定调节措施,预防儿童微量元素缺乏;同时各级医务工作者及儿童保健人员,要加大宣传力度,强调营养平衡,指导科学合理的喂养方法,做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提高儿童的整体素质.

    作者:张宁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细菌性阴道病7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妇女病普查5336例中,检出760例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参检5336例中,有760例符合细菌性阴道病诊断标准,占参检人数的14.24%.其中阴道分泌物阳性占22.3%、pH>4.5占68.8%、胺试验阳性占63.1%、线索细胞阳性率占100%.其中11例细菌性阴道病阴道分泌物查见假丝酵母菌,54例查见滴虫.治疗选用抗厌氧菌药物,主要用甲硝唑、克林霉素,疗效显著.结论:细菌性阴道病是育龄妇女生殖感染常见疾病之一,应提高认识,及时诊断及治疗.

    作者:任素萍;蔡君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晨尿微量蛋白测定在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晨尿微量蛋白对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评价.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82例高血压患者与53例健康体验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α1微球蛋白.结果: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健康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α1微球蛋白排泄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α1微球蛋白排泄量显著高于健康体验者,对高血压患者联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与α1微球蛋白,是发现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淑玲;曾双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健康体检的必要性

    健康体检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健康体检,可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发现一些不易察觉的早期疾病,以便及时预防,终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体检是为了发现一些不健康中的信息,使产生疾病的危险因素被及时排除,定期进行全面的健康体检,是自我保健的重要方式之一.

    作者:王胜才;黄正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微米光治疗宫颈糜烂274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微米光对宫颈糜烂治疗效果.方法:将近3年用微米光治疗慢性宫颈炎563例,随访资料完整的宫颈糜烂278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278例宫颈糜烂治疗全部有效,1次治疗率达97.83%,P<0.01.结论:微米光易于操作,安全可靠,无痛苦,无不良反应,是目前较好的物理治疗.

    作者:朱艳屏;孙自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并发症的总结

    目的:总结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将22例并发症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发生并发症22例,发生率为2.9%,以角膜内皮水肿为多,后囊膜破裂为重,均治愈无严重后果.78眼视力有程度不等的恢复,能参加劳动.结论:乡镇医院能开展此项手术,是医疗水平的提高,也是社会的进步.术中任何操作用,都需看准、细心、轻巧、熟练的进行,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沈张凤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成人股骨干钢板固定取出后再骨折11例手术治疗

    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以往多以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为主.近年来,随着带锁髓内钉技术的广泛开展,两者相比,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钢板取出后相对容易发生再骨折,逐渐减少使用.我院自1998年6月~2006年6月有11例股骨干骨折钢板取出后发生再骨折,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国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在预防脑梗死再发缺血事件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再发生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88例分为氯吡格雷组(82例,75mg/日),阿司匹林组(106例,阿司匹林肠溶75~100mg/日).主要终点指标:①再次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②经CT证实的脑出血;③外周血管血栓栓塞;④出现胃肠道、眼底或皮肤出血.结果:氯吡格雷组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发生率(6.1%)低于阿司匹林组(26.7%,P<0.05).氯吡格雷组出血发生率为7.32%,低于阿司匹林组(7.6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吡格雷预防缺血事件再发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且并未增加出血性并发症.

    作者:孙迎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初种卡介苗后发生淋巴结结核13例临床报告

    一般情况下,婴幼儿卡介苗初种后,患淋巴结结核较少见.我院2001~2008年共收治13例初种卡介苗引起淋巴结结核的患儿,均经手术切除病灶,做病理检验明确诊断,现将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蒋洪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实验诊断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双语教学的概念双语教学是指同时使用两种语言即母语与第二外语来组织、安排、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两种语言对同一知识的描述,达到理解、思考进而掌握的目的[1].

    作者:樊爱琳;郝晓柯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因服拉米夫定致乙肝病毒ymdd变异或对拉米夫定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均为服用拉米夫定后基因检测出现ymdd变异或HBV-DNA降低后又升高),按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分成两组,每组60例,A组给予阿德福韦酯片(贺维力)10mg/日口服、拉米夫定重叠应用3个月,疗程6个月,B组继续服用拉米夫定100mg/日,疗程6个月,治疗后检测乙肝患者ALT、HBeAg、HBV-DNA变化.结果:6个月时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ALT复常率,A组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BV-DNA及HBeAg阴转率,A组优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对因服用拉米夫定致乙肝病毒ymdd变异或对拉米夫定耐受的患者有效.

    作者:杨永锐;李惠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药配合曲安奈德治疗口腔扁平苔癣临床观察

    口腔扁平苔癣是口腔黏膜常见病.目前西医针对病因的研究采用各种药物,但疗效不一,易于复发且药物不良反应大,易对于人体产生损害.笔者应用曲安奈德局部注射,配合中药养阴清热,活血化瘀辨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忠奎;刘英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强直性脊柱炎误诊19例分析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以中轴骨骼为主,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全身性疾病.是血清学阴性引起疼痛和僵硬的脊柱关节病中常见的疾病.属于风湿病范畴.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目前非风湿专科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导致不少病人被误诊,失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时机,导致病人关节畸形,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病人工作和生活.现将19例强直性脊柱炎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毕经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异位妊娠保守治疗30例临床分析

    用米非司酮联合氨甲蝶呤(MTX)单次注射治疗异位妊娠30例,成功25例,占83.33%,5例因治疗过程中出现内出血,或血、尿HCG持续不降甚至有上升趋势,行腹部输卵管切除术.

    作者:赵翠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新生儿HIE分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纳洛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HIE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霞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多种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170例分析

    目的:通过几种方法治疗输卵管妊娠,探讨输卵管妊娠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70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开腹及腹腔镜手术成功率100%;单纯药物保守治疗中,MTX(甲氨蝶呤)成功率86.96%;米非司酮治疗成功率85.71%;期待疗法成功率100%.结论:严格掌握输卵管妊娠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禁忌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郭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医生与医疗纠纷

    医院的主体工作是诊疗病人,使病人从身体及心理得到治疗.疾病有它的特殊性和个体差异,并不是医学生在学校及书本上所学到的普遍存在的症状及体征.而病人一定要求医生对他们的诊断及治疗达到理想的效果.但病人的健康理念,社会对医疗界的误解,均因诊疗过程中的不理想而导致医疗纠纷.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杂志

主管: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