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疗效

孙悦玲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脑出血后遗症, 治疗效果, 恢复情况
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8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使用新型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在治疗期间,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荐.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urke吞咽障碍量表评分(Burke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7.5% 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urk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Burke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NIHSS评分(2.2±1.2)分、Burke评分(0.6±0.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6.4±1.0)、(3.2±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WAL-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SWAL-QOL评分(97.2±2.6)分高于对照组的(77.8±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孟昭民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E检验在诊断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IgE)检验在诊断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200例肺炎患儿设为观察组,依据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结果 分为阴性组(854例)、低滴度组(231例)和高滴度组(115例),并选取1200例无呼吸道感染的非肺炎患儿设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E检验,对比分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中阴性组、低滴度组、高滴度组的总IgE阳性率分别为41.10%、60.61%、76.52% 均高于对照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IgE阳性率随着滴度的升高而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阴性组、低滴度组、高滴度组血清总IgE水平分别为(81.30±21.45)、(124.78±18.89)、(258.23±22.13)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38±7.57)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总IgE水平随着滴度的升高而增加,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血清总IgE检验在小儿肺炎诊断中具有明显的应用效果,提高临床诊断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娇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延续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究延续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采用掷币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门诊随访模式,观察组给予延续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3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其抗病毒治疗依从性,值得应用.

    作者:徐继国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慢性荨麻疹过敏原筛查和免疫治疗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究慢性荨麻疹过敏原筛查和免疫治疗以及护理体会.方法 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实施过敏原筛查和免疫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护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慢性荨麻疹患者实施过敏原筛查、免疫治疗联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高乐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绞痛患者疼痛及焦虑情绪的影响和护理措施评价

    目的 研究心理护理对急性心绞痛患者疼痛及焦虑情绪的影响,评价护理措施.方法 68例急性心绞痛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各34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较本组护理前降低,且实验组降低程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12%明显高于常规组7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心绞痛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能有效纾解其自身紧张、焦虑以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显著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刘梅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纤维桩辅助固位高嵌体修复后牙短冠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纤维桩辅助固位高嵌体修复后牙短冠的效果.方法 106例大面积缺损短冠后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全瓷高嵌体修复,观察组采用纤维桩辅助固位全瓷高嵌体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桩辅助固位高嵌体修复后牙短冠的效果显著,能紧密连接修复体和基牙,达到良好修复效果,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田艳艳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163例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常见诱发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常见诱因及预防对策.方法 163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根据年龄分为幼儿组(54例)、学龄前组(62例)和学龄组(47例).三组患儿均进行过敏原检测,收集其临床资料,观察比较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诱发因素构成比、不同年龄组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诱发因素的分布情况、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不同过敏原检出率以及不同月份过敏原分布情况.结果 吸入过敏原和上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常见因素;幼儿易因呼吸道感染导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而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因接触过敏原诱发者居多.本地诱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过敏原检出率高的为蒿/矮豚草/葎草/藜(26.4%),过敏原检出率较高的依次为:猫狗毛/毛皮屑(21.5%),柏/榆/柳/栎/桦/枫/杨/桑树(18.4%),点青/分枝/烟曲/黑曲/交链霉(17.8%),鸡蛋、牛奶(10.4%);所有过敏原中,吸入性过敏原检出率明显高于食源性.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月份主要集中在7、8、9月3个月份,以9月份为著.结论 在治疗中积极寻找并避免这些诱发因素,做到有针对性的预防,对减少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妍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目的 分析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0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转阴情况、肺部病灶吸收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3、12、18个月时的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58、11.111、7.162,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病灶总吸收率86% 高于对照组的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0%低于对照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00,P<0.05).结论 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马薇薇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临床预后分析

    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在院死亡率及临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住院过程中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并发心衰组(30例)和非心衰组(20例).对两组患者的药物、双源CT使用情况及临床预后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药物主要包括 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他汀类、阿司匹林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临床预后指标主要包括住院天数、在院死亡、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结果 并发心衰组患者的 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他汀类、阿司匹林的使用率分别为83.33%、80.00%、30.00%、96.67%、96.67%,显著高于非心衰组的55.00%、15.00%、5.00%、75.00%、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ACEI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心衰组双源CT使用率44.67%(14/30)明显低于非心衰组的75.00%(15/20),差异就有统计学(P<0.05).并发心衰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15.23±2.33)d,在院死亡9例(30.00%),心房颤动9例(30.00%),室性心律失常10例(33.33%),心源性休克7例(23.33%);非心衰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为(9.56±1.21)d,在院死亡1例(5.00%),心房颤动1例(5.00%),室性心律失常1例(5.00%),心源性休克0例(0);非心衰组的住院天数短于并发心衰组,在院死亡率、心房颤动率、室性心律失常率以及心源性休克率均低于并发心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力衰竭早期时应当给予及时的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方科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探究早期肢体功能训练对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8例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评分、肌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前肌力评分为(2.42±1.24)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31.23±4.5)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为(48.45±5.6)分;护理后肌力评分为(4.21±0.52)分,NIHSS评分为(12.57±2.4)分,ADL评分为(23.78±1.7)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前肌力评分为(2.51±1.04)分,NIHSS评分为(30.78±3.6)分,ADL评分为(47.38±4.9)分;护理后肌力评分为(3.35±0.31)分,NIHSS评分为(21.57±1.4)分,ADL评分为(32.87±2.27)分.护理后,两组患者肌力评分、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1例,肢体功能恢复率为96.55%;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2例,有效7例,无效10例,肢体功能恢复率65.52%.实验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早期肢体功能训练有助于脑梗死患者肢体能力的恢复,能够改善患者的肌力和神经系统能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晓玉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肺宁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并发热、咳喘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肺宁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并发热、咳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小儿支气管炎并发热、咳喘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颗粒、阿奇霉素干混悬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肺宁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治疗后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咳喘消失时间以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7.50%(31/40),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5.00%(38/4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肺宁颗粒可显著缩短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发热、咳喘以及肺部啰音等症状消退时间,临床疗效确切,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霞;程春红;冯雪影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遗症的疗效

    目的 观察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8例脑出血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使用新型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高于对照组的7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在治疗期间,没有不良反应发生,值得推荐.

    作者:孙悦玲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我院抗肿瘤辅助药物使用分析及合理性用药建议

    目的 促进临床安全、合理、规范使用抗肿瘤辅助药.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肿瘤病区180份恶性肿瘤化疗或放疗病历中抗肿瘤辅助药的品种、规格、销售金额、使用频度,分析抗肿瘤辅助用药合理性.结果 2015~2017年抗肿瘤辅助用药分别占肿瘤科药品销售总额的35.66%、34.92%、34.11%.其中护胃抑酸药、止吐药、扶正祛邪中成药制剂销售额占比处于上升趋势,又以扶正祛邪中成药制剂销售金额高,护胃抑酸药用药频度(DDDs)高.180份病历中存在溶剂选择不当、联合用药不规范、超疗程用药等不合理现象.结论 本院抗肿瘤辅助用药占总销售金额比例较高,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医院需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干预措施,保障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经济、规范的治疗.

    作者:孙燕芬;丁晓瑜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生骨片对OVCF老年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生骨片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OVCF老年患者,按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PVP联合生骨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obb角、椎体高度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能下床活动时间和Oswestry指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随访1年内骨折再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Cobb角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观察组椎体前缘高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两组椎体中线高度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bb角、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及中线高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能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Oswestry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1年内骨折再发生率4.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联合生骨片治疗OVCF老年患者,在改善脊柱侧弯程度、提高椎体高度、缓解疼痛、提前下地活动时间、改善功能障碍和降低骨折再发生率方面,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文超;黄黎;王理德;唐荣德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胸腺肽联用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胸腺肽联用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10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2HRZE/10HRE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静脉滴注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的痰菌涂片转阴率,临床治疗效果,咳嗽、发热、咳痰、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的消失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3、6、12、18个月,观察组的痰菌涂片转阴率分别为52.00%、58.00%、70.00%、82.00%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00%、34.00%、50.00%、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4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36/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咳嗽、发热、咳痰、呼吸困难和胸痛等症状的消失率分别为86.00%、100.00%、82.00%、100.00%、80.0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0%、74.00%、62.00%、64.00%、6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以及白介素-23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联用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抗结核药物,可以有效升高痰菌涂片转阴率,促进临床症状的消失,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作者:徐齐峰;宋晓东;张娜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PDCA循环管理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低血压的效果研究

    目的 分析PDCA循环管理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低血压的效果.方法 105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52例)与对照组(5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血液透析治疗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PDCA循环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低血压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80.12±9.05)分高于对照组的(56.75±5.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率4.96% 低于对照组10.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低血压的效果突出,可以显著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普及.

    作者:吕超群;李瑾;罗小花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球囊压迫宫腔联合子宫B-Lynch缝合术治疗严重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球囊压迫宫腔联合子宫B-Lynch缝合术治疗严重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方法 40例严重产后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剖宫产、子宫B-Lynch缝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剖宫产、子宫B-Lynch缝合术联合宫腔球囊压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严重产后出血疗效,严重出血止血时间、产后出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血红蛋白,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对照组血红蛋白为(56.13±5.11)g/L,与观察组的(56.25±5.15)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血红蛋白为(93.24±5.66)g/L,高于对照组的(83.12±5.77)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严重出血止血时间、产后出院时间分别为(2.02±0.12)h、(3.01±0.61)d,均短于对照组的(4.14±0.24)h、(5.15±1.5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产后出血患者行剖宫产、子宫B-Lynch缝合术联合宫腔球囊压迫疗效明显,可有效缩短止血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姜娟;张雪媛;侍晓杰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 240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行静脉复合麻醉方案,观察组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方案,观察两组术前术后认知功能评分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MMSE评分为(26.87±2.31)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29.18±2.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56,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3%(13/120)低于对照组的48.33%(58/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后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醚-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小,不良反应少,是理想的麻醉方案.

    作者:赵丹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总结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

    目的 对血管腔内腹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预防进行总结.方法 30例行血管腔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在手术治疗前以及手术治疗后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3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进行,同时在手术完成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总出院率为100.00%,治疗、护理效果较为优异.结论 针对行血管腔内腹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患者,在其围手术期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地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提高治疗效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

    作者:尚春生 刊期: 2018年第30期

  • 内镜辅助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 分析内镜辅助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对策.方法 152例接受内经辅助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5.08±1.20)min、住院时间(6.79±1.01)d、再出血率2.63%均优于对照组的(7.09±1.05)min、(7.35±1.03)d、19.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37% 高于对照组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上消化道出血的内镜辅助治疗中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再出血率.

    作者:李莉 刊期: 2018年第30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