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和康复护理

冯坡颜

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 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 观察冷疗、自拟中药方外敷的中医疗法、西药口服配合康复护理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2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尼美舒利胶囊、别嘌醇片、碳酸氢钠片口服)配合常规一般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冷疗、自拟中药方外敷的中医疗法配合康复护理,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4%,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尿酸治疗后均比治疗前下降,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观察组血尿酸下降更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配合康复护理能提高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 促进患者康复,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侏儒症患者行亲属活体肾移植术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 探讨侏儒症患者行亲属活体肾移植(LRDKT)术的安全性、可行性的临床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移植中心自开展移植技术以来行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侏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供受体手术全部成功, 受体术后5 d肌酐恢复正常值(1~5 d分别为782、395、158、146、118μmol/L), 肾功能一直处于下降阶段.结论 自我国开展器官移植技术以来,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在针对一些特殊的供受体, 只要在术前充分评估了解,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做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准备, 也能改善特殊受体的生存质量与状态.

    作者:葛亚辉;杨云锐;蔡丽霞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影像学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例影像资料, 探讨X线和CT以及核磁共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如X线、CT和核磁共振检查等资料.结果 58例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都被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头坏死患者坏死面积与塌陷程度有关.结论 核磁共振检查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应推广使用, 可提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医学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兰国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94例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通过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 总结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9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 对其临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通过有效的急救和临床护理, 68例(72.34%)痊愈, 12例(12.77%)有效, 5例(5.32%)致残, 5例(5.32%)植物人, 4例(4.25%)死亡, 总有效率为85.11%(80/94).结论 对于急性颅脑损伤的患者来说, 除了临床上的及时救治, 还应该加强临床护理, 才可以从根本上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促进患者的迅速康复.

    作者:王豫鲜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分析妇产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特征及预防对策

    目的 对妇产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相关特征进行分析, 并找到措施进行预防.方法 使用临床前瞻性调查和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970例患者医院感染几率、感染部位、病原菌检查和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3970例患者中, 出现医院感染158例(3.98%);其中65例出现呼吸道感染、42例出现手术切口感染、33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18例出现其他感染;129例患者进行病原菌检查, 检查出88株(68.22%)病原菌, 其中有47株革兰阳性球菌、31株革兰阴性杆菌、10株真菌;患者年龄较大、侵入性操作、其他疾病以及住院时间较长是导致感染出现的主要因素.结论 严格遵循医院感染管理, 切实做好预防性措施, 控制侵入性操作, 减少剖宫产率;根据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从而降低医院感染出现的几率.

    作者:孙伟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5年内复发脑梗死的相关性

    目的 探索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5年内复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 搜集临床资料完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 按照血尿酸水平不同分为正常尿酸组(114例)和高尿酸组(46例).使用前瞻性随访的方法对患者进行随访5年调查, 统计患者5年内脑梗死复发的相关资料, 并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有34例患者复发脑梗死, 其中高尿酸组19例, 复发率41.3%, 正常尿酸组15例, 复发率13.2%,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5年内复发脑梗死有着明显的关联性, 因此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降低脑梗死复发率.

    作者:封野芳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对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社区自我管理后对其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社区自我管理组和对照组, 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定期复诊, 社区自我管理组在此基础上进行1次/周、全程6次的自我管理小组培训, 持续进行社区自我管理措施.1年后将相关体检等结果 进行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性低血糖事件及血糖控制等情况.结果 社区自我管理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症状性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自我管理可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减少并发症,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婉华;周志昭;陈文静;张江宇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不同检验方法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临床对比

    目的 分析不同检验方法 在丙型肝炎患者中的检验效果.方法 100例丙型肝炎患者, 随机分为胶体金法组和酶联免疫法组, 各50例.后借助化学发光诊断法来确诊, 对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 、检测时间和检测成本进行对比.结果 胶体金法组中有44例阳性患者, 诊断率为88.0%, 而酶联免疫法组中有36例阳性患者, 诊断率为72.0%, 同时胶体金法组患者的检测时间(5.5±1.2)和检测成本(4.5±0.5)均低于酶联免疫法组(9.5±7.5)、(7.8±0.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体金法在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而且检测时间和检测成本比较低, 为患者的后期治疗及康复提供了保证,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翠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拜糖平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药物副作用分析

    目的 对比二甲双胍及拜糖平两种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上具有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54例2型糖尿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27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 研究组给予拜糖平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与副作用.结果 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服药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服药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37.04%, 对照组为44.4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药物治疗糖尿病均有一定的疗效, 不良反应率相近, 临床可酌情联合用药.

    作者:陈荣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对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1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对比两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保健知识掌握率, 根据产妇护理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 综合评价产妇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保健知识掌握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 两组产妇的SAS评分及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整体护理结合孕期保健可显著提高产科护理质量、优化妊娠结局及提高妊娠安全性, 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 可作为产妇的首选护理方案之一.

    作者:张彩秋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浅谈影响化验结果的几种常用药物

    许多药物由于其药理学或毒理学特征, 进入人体后可引起人体生理、生化及病理方面的变化, 从而影响临床化验结果 .所以, 对部分化验结果 有影响的临床药物进行分类并记录, 通过了解和研究药物对化验结果 的影响, 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更科学的判断检验结果 , 提高医疗质量, 改进化验方法 .

    作者:连文萍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社区中老年居民慢性病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分析中老年慢性病和高危人群应用健康管理模式的相关情况.方法 服务社区中给予健康管理模式的中老年慢性病和高危人群1000例作为观察组, 另选择往期服务社区中不进行任何干预的中老年慢性病和高危人群10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并对管理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超重和肥胖发病率高, 其次为高血压、高血脂症.观察组在干预后平均腰围为(90.4±3.6)cm、体质量指数(24.8±2.1)kg/m2,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2.1±3.9)cm、(25.5±2.3)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较高, 应加强中老年居民慢性病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 提高慢病控制效果.

    作者:陈韦冰;徐小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观察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在早产预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 分析评估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在早产预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7例先兆早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 针对孕妇阴道分泌物当中的胎儿纤维连接蛋白进行检测, 对孕妇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67例先兆早产孕妇中, 阳性37例(55.22%)、阴性30例(44.78%).呈阳性孕妇早产30例, 早产率为81.08%;呈阴性孕妇早产9例, 早产率为30.00%;阳性者孕妇早产率显著高于阴性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先兆早产孕妇, 在早产预测过程中采取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张敏青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86.7%, 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59.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 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临床疗效及患者的满意度,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蕊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无排卵型月经失调患者, 随机分为A、B、C、D四组, 各40例.A、B、C、D组分别给予100、200、300、400 mg黄体酮治疗, 对比四组临床效果.结果 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撤药性出血发生率、出血量及持续时间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C、D组(P<0.05).结论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失调均具有显著效果, 而低剂量孕激素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赵秀芝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中药制剂在临床合理应用中的探讨

    根据作者临床中药制剂的应用经验, 并翻阅相关的资料, 分析中药制剂的不合理应用情况, 将不合理应用中药制剂的原因归纳分析, 结果 发现临床上存在中药制剂的不合理应用现象, 主要是由于临床医生对理论基础的掌握不完全, 对中医辨证知识没完全掌握, 对中药的特性没有深入的了解及联合用药不合理.临床医生需要加强对中医辨证及中药知识的深入了解, 避免不合理应用中药制剂, 促进中药制剂的合理应用.

    作者:郭朝民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分析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分析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 56例口腔修复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修复方式进行治疗, 实验组患者采用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正畸+修复联合治疗应用到口腔修复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 能帮助患者尽快的恢复健康, 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罗建军;赵明莉;李东妮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121例患者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患者在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的检测结果 .方法 选取121例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输血治疗前血液传染性指标进行严格的检测, 主要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抗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结果 HBsAg、抗-HCV、抗-TP、抗-HIV呈现阳性的例数分别为16、2、4、1例, 呈现阳性几率分别为13.2%、1.7%、3.3%、0.8%.结论 对输血治疗患者在输血之前开展血液传染性指标检测工作, 能够有效的降低血液传染事件发生的几率, 减少患者与医院之间的纠纷事件发生次数, 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被传染的几率.

    作者:刘怡伶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帕金森病患者合并痴呆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中痴呆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 43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PD组, 86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 分别进行痴呆诊断、认知量表的测评、运动功能损害及其他非运动症状评估并比较分析.结果 PD组患者痴呆发生率为39.5%, 高于对照组的2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伴痴呆组(PDD组)平均年龄略低于PD无痴呆组(P<0.05).PDD组计算力、记忆力及语言功能损害更为明显, 帕金森病评估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显著高于PD无痴呆组(P<0.05).两组便秘、抑郁、焦虑及睡眠障碍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D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低于PD无痴呆组(P<0.05).结论 PD痴呆患者认知及运动功能损害均显著重于非痴呆PD患者, 影响了其日常生活, 应该早期关注PD患者认知功能状况.

    作者:顾英;姚文艳;李晓红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细菌性与真菌性腹膜炎的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 对比单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细菌性与真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 以期达到更好地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330例腹膜透析患者中发生相关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细菌性腹膜炎组患者退出率20.7%, 死亡率15.7%.晚期拔管的死亡率风险比2.6.真菌性腹膜炎组退出率100.0%, 死亡率30.0%;3例死亡的患者拔管后均未进行规律抗真菌治疗.结论 在细菌性腹膜炎中, 早期拔管可改善患者的预后.腹膜透析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临床预后差, 提示拔管后进行规律抗真菌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冯明亮;张辉;韦锋 刊期: 2015年第35期

  • 链球菌感染756例患儿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链球菌感染及其相关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756例链球菌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 尤其是除急性肾小球肾炎及风湿热以外的各系统疾病情况.结果 756例患儿中, 发现急性肾小球肾炎60例(7.9%), 风湿热6例(0.8%), IgA肾病6例(0.8%), 过敏性紫癜145例(19.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1.6%), 肾病综合征4例(0.5%), 川崎病2例(0.3%), 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0.7%), 硬皮病1例(0.1%), 肺含铁血黄素沉积症1例(0.1%), 心肌炎6例(0.8%), 心律失常13例(1.7%), 关节炎20例(2.6%), 癫痫症2例(0.3%), 脑血管病2例(0.3%), 急性脊髓炎2例(0.3%), 情绪障碍4例(0.5%), 急性小脑共济失调1例(0.1%), 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2例(0.3%), 面神经炎1例(0.1%), 中毒性脑病61例(8.1%), 皮肤病7例(0.9%), 骨髓炎1例(0.1%), 化脓性脑膜炎37例(4.9%), 上呼吸道感染100例(13.2%), 下呼吸道感染255例(33.7%).各疾病抗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72,P<0.001), 其中肾脏疾病高, 关节炎次之.抗O与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呈正相关(r=0.083、0.116,P<0.05), 抗O与C3呈负相关(r=-0.259,P<0.05).结论 链球菌感染发病年龄以学龄期及青春期小儿为主, 与多种疾病关系密切, 需积极抗链球菌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钧菲;冯一川 刊期: 2015年第35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