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龙;黄磊;师水生;张谦
目的:研究和探讨有效沟通在25例药物性肝病(DILD)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科学有效的沟通及对症护理,2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全部康复,患者预后情况良好。结论通过停用肝损伤药物,实施有效沟通,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临床治疗效果较好。DILD是临床中较常见和易被忽视的疾病,应引起临床护士的重视。
作者:武俊霞;祝传贵;李爱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低血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血糖浓度低于2.8 mmol/L。血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特别是脑组织,其代谢活动所需能量几乎全部由血糖提供,如果反复发生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不可逆的损伤,进一步出现智力下降、痴呆等[1]。低血糖常见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属于急症,若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为了降低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收集本科收治的3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现将原因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廉兵;曹瑞;杨军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观察联合利福霉素在治疗合并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患儿中的作用。方法118例合并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舒普深(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同时联合应用利福霉素,对照组单独采用用舒普深抗感染治疗,观察两组病愈、好转及无效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病愈及好转例数多于对照组,无效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利福霉素治疗合并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患儿,可以通过扩大抗菌谱,加强抗感染,阻断炎症反应等作用机制,从而促进其肺部炎症及胸腔积液的吸收。
作者:张松林;沈照波;邹丽萍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分配表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干预后,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血清胆红素,提高治疗效果,增进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对改善护患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杜红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8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良性甲状腺肿45例,甲状腺癌41例,均行MSCT检查,观察病灶发病部位、形态、数量、密度等特征。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钙化、晕环、单发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比例均显著低于甲状腺癌(P<0.05);两种病变CT强化、平扫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昌伟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工作中护患关系的作用。方法3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服务,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及家属平均满意度分别为161例(84.7%)和96例(50.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质量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94.1±1.7)分和(86.4±2.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且同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小苗;马春燕 刊期: 2014年第36期
本文对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了探讨,通过辨证论治、应用中药现代制剂、单方、验方等形式加大中医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为抗菌药物整治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寇战利;施大为 刊期: 2014年第36期
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其经验。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的46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46例患者气管切开后均未发生肺部感染、呼吸道阻塞、气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呕吐物返流等综合措施是提高治愈率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温瑞红 刊期: 2014年第36期
在整个医疗用药保健中,用药安全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健康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药学服务是指药师提供的为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合理用药的服务。在整个医疗卫生保健过程中,将药学服务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相当重要。
作者:陈素文;高建滨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尿结石的疗效。方法60例尿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治疗尿结石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涛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的治疗效果和优势。方法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患者中转为开腹手术切除。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好,对患者的创伤小,患者创口恢复时间快,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痛苦小,属于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陈苏杭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比较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伴发偏瘫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20例脑卒中伴发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强化运动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FMA和BI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强化运动治疗后,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有所恢复,其作用效果明显好于临床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在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强化运动治疗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方法。
作者:杨红专;卞碧雯;华玲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疼痛是人们寻求医疗卫生保健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疼痛已被列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来评估和处理。疼痛是临床的常见症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意在综述疼痛的评估及护理管理的研究现状,希望促进对疼痛实施综合管理的研究和时间更深入,为广大患者解决疼痛问题,促进身心舒适,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包括大咯血时的抢救及护理措施、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7.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大咯血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孙桂娟;王立华;王金博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儿急性喉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两组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9%高于对照组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具有起效快、作用强、副作用小等优点。
作者:刘敏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分析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80例经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34例(85.0%)显效,5例(12.5%)有效,1例(2.5%)无效,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有26例(65.0%)显效,6例(15.0%)有效,8例(20.0%)无效,总有效率为80.0%,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涂静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传染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2例患者为观察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6%,观察组为98.1%,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阚荣;邢桂荣;孙凤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系统研究瑞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等中外数据库,收集2000~2013年瑞芬太尼应用在全身麻醉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随机性对照研究。根据Cochrane系统的具体评价方法,对文献的质量进行相应的评估,针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主要运用Revman 5.1软件。结果将10项研究纳入分析研究的范围之内,其中以3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和空白对照组比较的情况下,瑞芬太尼能够降低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同时有利于提高婴儿出生时脐动脉的pH值,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生窒息的发生率。结论在全身麻醉剖宫产过程中,通过应用瑞芬太尼,能够有效的防止新生儿酸中毒,但也会限制新生儿的呼吸。
作者:尚荻;王大波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观察评价针灸配合康复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11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观察组,治疗方法包括常规康复疗法、辨证施针、关节处外敷黑鬼豆油等;采用除针灸外其他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43.86%、痊愈率+显效率71.93%高于对照组23.00%、6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致病原因众多,除卒中外,致病因素还可能包括自身骨病、脏腑不调、长期卧床造成的经脉壅塞,在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有助于调理气机,尽快解除痉挛,活血化瘀,解除关节受限,终促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作者:张强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癃闭舒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早泄的临床效果。方法135例早泄患者,给予癃闭舒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35例患者完成1个疗程后有效118例(87.0%),其中比较有效31例(23.0%),明显有效17例(12.5%)。有38例持续服用至16周(包括原有疗效不明显者17例),结果全部有效,有效的病例得以巩固。所有患者服药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本组患者之前有37例单独使用舍曲林效果不佳。结论癃闭舒胶囊联合舍曲林口服治疗早泄,是一种有效的临床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方法,无明显副作用,使用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总结和探讨。
作者:伍伯聪;吕联辉;傅长德 刊期: 2014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