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联合利福霉素治疗儿童合并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疗效观察

张松林;沈照波;邹丽萍

关键词:利福霉素, 大叶性肺炎, 胸腔积液, 儿童
摘要:目的:观察联合利福霉素在治疗合并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患儿中的作用。方法118例合并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舒普深(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同时联合应用利福霉素,对照组单独采用用舒普深抗感染治疗,观察两组病愈、好转及无效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病愈及好转例数多于对照组,无效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利福霉素治疗合并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患儿,可以通过扩大抗菌谱,加强抗感染,阻断炎症反应等作用机制,从而促进其肺部炎症及胸腔积液的吸收。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癃闭舒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早泄135例报告

    目的:探讨癃闭舒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早泄的临床效果。方法135例早泄患者,给予癃闭舒胶囊联合舍曲林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35例患者完成1个疗程后有效118例(87.0%),其中比较有效31例(23.0%),明显有效17例(12.5%)。有38例持续服用至16周(包括原有疗效不明显者17例),结果全部有效,有效的病例得以巩固。所有患者服药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本组患者之前有37例单独使用舍曲林效果不佳。结论癃闭舒胶囊联合舍曲林口服治疗早泄,是一种有效的临床中西医结合的药物治疗方法,无明显副作用,使用方便,值得临床进一步总结和探讨。

    作者:伍伯聪;吕联辉;傅长德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研究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 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鸿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电针加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临床观察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是脑卒中患者后期康复的重点和难点。作者采用电针加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54例,并与常规针刺方法进行比较,有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江波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45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肺结核大咯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90例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包括大咯血时的抢救及护理措施、一般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97.8%,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大咯血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作者:孙桂娟;王立华;王金博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中医护理对外科手术前失眠及焦虑患者的影响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在外科手术前失眠及焦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外科手术前发生失眠及焦虑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药足疗、穴位按压等中医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对SAS评分和PSQI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有助于提高术前失眠及焦虑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心理压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存英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氟比洛芬酯复合阿片类药物对妇科开腹术后镇痛影响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不同阿片类药物对妇科开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8例拟行妇科开腹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9例)和B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负荷量氟比洛芬酯60 mg,接镇痛泵,静脉自控镇痛给药配方:A组给予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6 mg+氟比洛芬酯90 mg+托烷司琼6 mg+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给予氟比洛芬酯120 mg+托烷司琼6 mg+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背景剂量2 ml/h,自控给药量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观察两组术后48 h内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4.03±1.12)次, B组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7.15±1.63)次,两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4, P<0.05)。A组术后6、12、24及48 h VAS评分均低于B组同时刻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皮肤瘙痒发生率8.16%(4/49)、恶心发生率6.12%(3/49)、呕吐发生率10.20%(5/49);B组分别6.12%(3/49)、14.29%(7/49)和18.37%(9/49),两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镇痛效果好,并且不增加静脉自控镇痛的不良反应。

    作者:车银锋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中医药研究生教材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

    2004~2014年十年的时间,研究生中医药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规模和质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目前已形成相当规模,加强内涵建设、规范培养环节、保持专业特色、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当前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主旋律。教材作为研究生培养环节的一部分,是贯彻教育思想、体现教育理念、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有效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万佼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倍他乐克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应用

    目的:观察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D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治疗(利尿剂、ACEI或加用地高辛),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其心率、血压、超声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可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降低再住院率与猝死。

    作者:宋月秋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比较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伴发偏瘫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20例脑卒中伴发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强化运动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FMA和BI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强化运动治疗后,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有所恢复,其作用效果明显好于临床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在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强化运动治疗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方法。

    作者:杨红专;卞碧雯;华玲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儿童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通过探讨儿童脊柱结核相关治疗问题,总结儿童脊柱结核治疗佳方案及措施。方法研究儿童脊柱结核发病原理及发病特点,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总结治疗的好措施并制定成方案模式。结果通过手术治疗、抗结核治疗、局部制动等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缓解脊柱结核患儿的身体疼痛感,提高患儿的整体康复情况,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结论采取手术治疗儿童脊柱结核,能够大限度的减少患儿的发病情况,稳定患儿的病情。

    作者:陈东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治疗中神经功能缺损相关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NIHSS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影响疗效进行,均顺利完成疗程。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钟广时;邓裕朋;王少博;杨仕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90例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80例经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34例(85.0%)显效,5例(12.5%)有效,1例(2.5%)无效,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有26例(65.0%)显效,6例(15.0%)有效,8例(20.0%)无效,总有效率为80.0%,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涂静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及提高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分析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家庭干预时照料者心理健康所受的影响。方法1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9例。两组患者在出院后都给予传统的心理教育和一般性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跟踪调查,以1年时间为准。对比两组患者的各方面情况。结果经过1年的调查总结发现,初两组患者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各方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在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方面能起到一定作用且对患者康复效果起到影响,并能提高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张振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的治疗效果和优势。方法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患者中转为开腹手术切除。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好,对患者的创伤小,患者创口恢复时间快,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痛苦小,属于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陈苏杭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3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术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3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术后的患者,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总结分析护理要点。结果全部3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术后患者中,并发失血性休克15.79%(6/38),经输血补充血容量后,血压稳步回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5.26%(2/38),经抗凝、输注纤维蛋白原等措施,出血表现逐渐控制,患者恢复状态良好。并发产褥感染2.63%(1/38),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治愈出院。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术后护理,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董睿;冯少谭;刘爱兴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疼痛的评估及护理管理的研究进展

    疼痛是人们寻求医疗卫生保健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疼痛已被列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来评估和处理。疼痛是临床的常见症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意在综述疼痛的评估及护理管理的研究现状,希望促进对疼痛实施综合管理的研究和时间更深入,为广大患者解决疼痛问题,促进身心舒适,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赵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初探

    本文对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了探讨,通过辨证论治、应用中药现代制剂、单方、验方等形式加大中医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为抗菌药物整治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寇战利;施大为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利用无创正压通气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谭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FQ-PCR法痰结核杆菌DNA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法痰结核杆菌DNA检测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分别以FQ-PCR,集菌培养和染色镜检检测入选患者的痰标本,比较各方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为71.8%,39.0%,26.5%,显示FQ-PCR法敏感度高。结论FQ-PCR法具有简便、快捷、敏感、特异性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及时准确的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宋予娟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调查报告

    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流行广泛,受危害人口众多。从1964年首次发现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到成功打了第一眼防氟井至今已经历50年,经过几代地方病防治工作者的努力,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原因、范围等已基本查明,以改饮用安全水为主要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方法已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截止到2013年底,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分布在6个市(州)16个县(市、区),3171个村屯,氟骨症患者5.5万余人,氟斑牙患者66.3万余人,受威胁人口约163.6万余人。为解除病区群众病痛,预防氟中毒,吉林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农村改水工程。为准确掌握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的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了本次调查工作。

    作者:佟建冬;王平;张秀丽;姜爽;于丽萍;张诗文 刊期: 2014年第36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