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治分析

陈东

关键词:儿童脊柱结核, 临床治疗, 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儿童脊柱结核相关治疗问题,总结儿童脊柱结核治疗佳方案及措施。方法研究儿童脊柱结核发病原理及发病特点,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总结治疗的好措施并制定成方案模式。结果通过手术治疗、抗结核治疗、局部制动等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缓解脊柱结核患儿的身体疼痛感,提高患儿的整体康复情况,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结论采取手术治疗儿童脊柱结核,能够大限度的减少患儿的发病情况,稳定患儿的病情。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85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采用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对照组42例仅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起1个月、6个月、1年三个时间点观察疗效。结果自治疗开始起1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86.0%,对照组为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治疗开始起6个月和1年,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1%和55.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2.9%和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降低糖皮质激素耐药及依赖,维持治疗的长期疗效,且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娟;杜伟;郭树霞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COX-2与Fax、Ki-67在宫颈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Fax、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 CIN)10例及正常宫颈组织(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 NCE)9例中COX-2、Fax、Ki-67的抗体表达的情况。结果 COX-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率为70%~90%,而在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x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组织(P<0.05);Ki-67在宫颈癌、CIN与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Fax、Ki-67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有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判断宫颈癌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董静茹;李丽;潘龙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倍他乐克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应用

    目的:观察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D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治疗(利尿剂、ACEI或加用地高辛),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其心率、血压、超声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可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降低再住院率与猝死。

    作者:宋月秋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儿急性喉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两组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9%高于对照组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具有起效快、作用强、副作用小等优点。

    作者:刘敏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探讨调整基础代谢率对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

    目的:探讨调整基础代谢率对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100例脑血管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调整基础代谢率,观察两组患者于入院后2 d内与第15天按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的Barthel记数记分法进行肢体功能缺损评定,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较对照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整基础代谢率治疗脑血管病的效果较好,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学明;孟丽;周桃花;吴琳;许香梅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标本的优势

    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重症监护室中是指导治疗的重要检验指标,特别是在抢救患者时,要求采血速度要快,准确率高。特别是对于肥胖、哮喘、呼吸衰竭、心脏衰竭不能平卧的患者,采集股动脉血标本,有一定的困难。而桡动脉位置表浅,肥胖患者也容易触及,而且不管任何体位、不需要脱去衣服就可以采取动脉血标本,而且按压方便,按压时间短,节省了人力,特别是在监护室夜班,护士短缺的情况下,桡动脉是好的选择。另外新生儿特别是早产低体重儿,常常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长时间上呼吸机,每天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检测来调节呼吸机参数,用5 ml注射器抽取股动脉需要抽取较多的血,而用1 ml注射器抽取桡动脉或肱动脉只需抽取0.2 ml,减少贫血的发生几率,而且对于新生儿来说,上臂活动度较小,护士一只手固定,另一只手来抽取,不需他人帮忙就可完成,而且穿刺处可以用棉球胶带加压包扎;下肢活动度大,需要他人协助固定腿,而且抽取后不易按压固定,加上新生儿带有尿不湿,出血后不易观察到,所以桡动脉在临床护理治疗中,值得大家推广。

    作者:董巧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辽宁省2001~2009年肺结核病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情况,为今后制订新的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1~2009年全省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9年,全省共登记治疗涂阳患者91415例,治愈86022例,平均治愈率为94.07%。2001~2009年全省新涂阳患者和复治涂阳患者的2个月末平均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2.98%和89.11%。结论2001~2009年辽宁省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取得明显效果。

    作者:曹宏伟;戚巍;杨立军;王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90例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80例经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34例(85.0%)显效,5例(12.5%)有效,1例(2.5%)无效,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有26例(65.0%)显效,6例(15.0%)有效,8例(20.0%)无效,总有效率为80.0%,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涂静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方面的影响。方法210例接受糖尿病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06例(个体化糖尿病教育组)和对照组104例(常规糖尿病教育组),半年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包括饮食控制、规律运动、按医嘱服药、定期监测)及血糖控制[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前者的FBG、2 h PBG及HbA1c达标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实施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改善血糖控制是有效的,远期效应有待进一步评估。

    作者:兰洁;孙红霞;马建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手术患者538例及手术护理人员100名,将其作为考核组。依照绩效考核指标状况从护理工作量、护理操作、出勤率等不同方面制定手术室量化考核方案;选取同期手术患者436例及手术护理人员60名,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护理管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考核组患者满意度达到(95.7±4.5)分,护理纠纷率为2.60%,护理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绩效考核能够明显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护理效益,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对患者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岩;董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医院药学从业人员素质的调查与研究

    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化,医药市场对药学从业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药学人才越来受到医药行业的重视,医院受历史的制约,普遍面临着药学从业人员待遇不高,药学人才培养困难,为了了解医院药学人员的专业素质,药材科改革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医院药学人员的素质和培养,作者对本集团公司药学人员进行了质量调查研究,以期为今后的医院药材科的发展改革提供客观的依据。

    作者:关会卿;范崇威;李寿勋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比较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伴发偏瘫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20例脑卒中伴发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强化运动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FMA和BI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强化运动治疗后,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有所恢复,其作用效果明显好于临床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在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强化运动治疗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方法。

    作者:杨红专;卞碧雯;华玲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氟比洛芬酯复合阿片类药物对妇科开腹术后镇痛影响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不同阿片类药物对妇科开腹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8例拟行妇科开腹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9例)和B组(4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负荷量氟比洛芬酯60 mg,接镇痛泵,静脉自控镇痛给药配方:A组给予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6 mg+氟比洛芬酯90 mg+托烷司琼6 mg+生理盐水至100 ml;B组给予氟比洛芬酯120 mg+托烷司琼6 mg+生理盐水至100 ml。两组背景剂量2 ml/h,自控给药量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观察两组术后48 h内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4.03±1.12)次, B组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7.15±1.63)次,两组镇痛泵按压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04, P<0.05)。A组术后6、12、24及48 h VAS评分均低于B组同时刻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皮肤瘙痒发生率8.16%(4/49)、恶心发生率6.12%(3/49)、呕吐发生率10.20%(5/49);B组分别6.12%(3/49)、14.29%(7/49)和18.37%(9/49),两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复合酒石酸布托啡诺用于妇科开腹术后镇痛效果好,并且不增加静脉自控镇痛的不良反应。

    作者:车银锋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如何看待基本医疗保险对医院发展的思考

    医疗保险是一种筹集、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的政策手段,实施医疗保险能够促进医疗服务、医疗质量的提高,且能够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本文分析了基本医疗保险对医院发展的影响,重点对医疗保险制度下医院发展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张秋颖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的治疗效果和优势。方法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患者中转为开腹手术切除。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好,对患者的创伤小,患者创口恢复时间快,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痛苦小,属于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陈苏杭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方法52例胆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行开腹胆囊手术(开腹组),30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6±2.3)d,手术时间(55.9±10.4)min,发生术后肠粘连2例(6.67%),与开腹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对患者医源性创伤较开腹手术显著减少,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较短,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较传统开腹胆囊手术具有显著优势,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黄宇;吴克松;吴振宏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研究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 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鸿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利用无创正压通气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谭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美沙拉嗪肠溶片剂联合栓剂治疗活动期直乙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美沙拉嗪(5-ASA)肠溶片剂联合栓剂治疗活动期直乙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80例活动期直乙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栓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接受上述治疗2周时,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6、8周时,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5-ASA肠溶片与5-ASA栓剂联合使用对我国轻中度UC患者疗效及耐受性良好。

    作者:王培龙;黄磊;师水生;张谦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3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术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3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术后的患者,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总结分析护理要点。结果全部3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术后患者中,并发失血性休克15.79%(6/38),经输血补充血容量后,血压稳步回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5.26%(2/38),经抗凝、输注纤维蛋白原等措施,出血表现逐渐控制,患者恢复状态良好。并发产褥感染2.63%(1/38),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治愈出院。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术后护理,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董睿;冯少谭;刘爱兴 刊期: 2014年第36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