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张晓娟;杜伟;郭树霞

关键词:中药, 醋酸泼尼松,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85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采用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对照组42例仅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起1个月、6个月、1年三个时间点观察疗效。结果自治疗开始起1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86.0%,对照组为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治疗开始起6个月和1年,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1%和55.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2.9%和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降低糖皮质激素耐药及依赖,维持治疗的长期疗效,且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COX-2与Fax、Ki-67在宫颈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Fax、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 CIN)10例及正常宫颈组织(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 NCE)9例中COX-2、Fax、Ki-67的抗体表达的情况。结果 COX-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率为70%~90%,而在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x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组织(P<0.05);Ki-67在宫颈癌、CIN与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Fax、Ki-67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有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判断宫颈癌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董静茹;李丽;潘龙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3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术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3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术后的患者,不同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总结分析护理要点。结果全部3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术后患者中,并发失血性休克15.79%(6/38),经输血补充血容量后,血压稳步回升。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5.26%(2/38),经抗凝、输注纤维蛋白原等措施,出血表现逐渐控制,患者恢复状态良好。并发产褥感染2.63%(1/38),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治愈出院。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术后护理,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董睿;冯少谭;刘爱兴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方法52例胆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行开腹胆囊手术(开腹组),30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6±2.3)d,手术时间(55.9±10.4)min,发生术后肠粘连2例(6.67%),与开腹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对患者医源性创伤较开腹手术显著减少,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较短,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较传统开腹胆囊手术具有显著优势,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黄宇;吴克松;吴振宏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测定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①在手术治疗前2h采集血液标本测定48例单纯性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组)和36例绞窄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对照50例健康成年(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②比较在绞窄性肠梗阻组中15例未发生肠坏死者与48例(单纯性肠梗阻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同时比较在绞窄性肠梗阻组中经手术证实的21例肠坏死者与15例未发生肠坏死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应用相关性分析研究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单纯性肠梗阻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升高(P>0.05)。绞窄性肠梗阻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性肠梗阻组明显升高(P<0.001)。②在绞窄性肠梗阻组中无肠坏死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单纯性肠梗阻组)(分别为P<0.05, P<0.001, P<0.001)。③在绞窄性肠梗阻组中已有肠坏死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无肠坏死者(分别为P<0.005, P<0.001, P<0.05)。④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三个血清学指标之间相互呈正相关(分别为:r=0.8211, r=0.8546, r=0.6497;均P<0.001)。结论肠梗阻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值不仅可以对肠绞窄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还可以用来判断肠绞窄损伤的程度,而三者的综合测定则对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作者:林琳;徐飞鹏;黄解元;许庆文;刘春安;黄哲;周才进;王玮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穴位结扎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

    目的:考察穴位结扎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82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穴位结扎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80.5%,以治疗组显著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2, P=0.016)。结论穴位结扎法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照日格图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及提高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分析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干预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家庭干预时照料者心理健康所受的影响。方法19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9例。两组患者在出院后都给予传统的心理教育和一般性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两组患者进行跟踪调查,以1年时间为准。对比两组患者的各方面情况。结果经过1年的调查总结发现,初两组患者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各方面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在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方面能起到一定作用且对患者康复效果起到影响,并能提高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张振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510例妊娠中期孕妇75 g葡萄糖糖耐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对妊娠中期孕妇的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集糖尿病筛查的妊娠中期孕妇510例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诊断为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血糖异常患者11例(52.38%),口服葡萄糖1 h后血糖异常患者17例(80.95%),口服葡萄糖2 h后血糖异常患者15例(71.43%)。结论妊娠中期孕妇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中结合孕妇口服葡萄糖1 h和2 h的血糖水平即可作出糖尿病的诊断。

    作者:倪玲玲;卫东琴;施羽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加用曲美他嗪治疗,20 mg/次,3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血糖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分别为(57.4±6.1)mm、(34.3±6.3)mm, LVEF为(58.3±7.2)%,各项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

    作者:齐向东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联合利福霉素治疗儿童合并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联合利福霉素在治疗合并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患儿中的作用。方法118例合并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舒普深(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同时联合应用利福霉素,对照组单独采用用舒普深抗感染治疗,观察两组病愈、好转及无效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病愈及好转例数多于对照组,无效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利福霉素治疗合并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患儿,可以通过扩大抗菌谱,加强抗感染,阻断炎症反应等作用机制,从而促进其肺部炎症及胸腔积液的吸收。

    作者:张松林;沈照波;邹丽萍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倍他乐克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应用

    目的:观察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D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治疗(利尿剂、ACEI或加用地高辛),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其心率、血压、超声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可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降低再住院率与猝死。

    作者:宋月秋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社区老年人轻度帕金森病样体征的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轻度帕金森病样体征的患病率,研究伴有轻度帕金森病样体征(MPS)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之间的关系。方法以492例≥60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使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th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第3部分缩写版本评定MPS。将研究对象分为MPS组和无MPS组,比较MCI患病情况,分析MPS与MCI之间联系。结果 MPS组较无MPS组的年龄大,糖尿病比例、遗忘型MCI (MCI-amnestic, A-MCI)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S与MCI的发生关系密切,不同类型MPS对MCI影响不同。

    作者:陈念东;杜娟;杨永;立伟;徐连宝;张雪玲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对于瑞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对新生儿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研究瑞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等中外数据库,收集2000~2013年瑞芬太尼应用在全身麻醉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随机性对照研究。根据Cochrane系统的具体评价方法,对文献的质量进行相应的评估,针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主要运用Revman 5.1软件。结果将10项研究纳入分析研究的范围之内,其中以3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和空白对照组比较的情况下,瑞芬太尼能够降低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同时有利于提高婴儿出生时脐动脉的pH值,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生窒息的发生率。结论在全身麻醉剖宫产过程中,通过应用瑞芬太尼,能够有效的防止新生儿酸中毒,但也会限制新生儿的呼吸。

    作者:尚荻;王大波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加强艾滋病并肺结核的营养支持护理对提高生活质量观察

    目的:研究与分析艾滋病并肺结核的营养支持护理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观察。讨论出更适合的艾滋病并肺结核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方法50例艾滋病并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实验组(30例)所有患者进行3周的营养护理,在此过程中患者出现不正常的心理与行为活动时给予及时的综合护理,并且做好观察与记录。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将生活质量表和护士观察表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自身的比较与实际病情的对照。结果50例的患者在营养支持护理3周后实验组体重及对于抗结核病毒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将护理前与3周护理后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护理3周,护士对患者记录的观察表评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艾滋病并结核患者要加强营养支持护理,让患者体质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也提高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病情的转归。

    作者:莫启月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85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采用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对照组42例仅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起1个月、6个月、1年三个时间点观察疗效。结果自治疗开始起1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86.0%,对照组为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治疗开始起6个月和1年,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1%和55.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2.9%和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降低糖皮质激素耐药及依赖,维持治疗的长期疗效,且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娟;杜伟;郭树霞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Meta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术后复发的高危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计算机在CNKI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及Elsevier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将检索出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因素相关文献,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使用Meta分析法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的高危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次分析中共检索出11篇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共涉及复发病例数872例,对照组患者14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切缘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绝经是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的高危影响因素。切缘阳性与阴性患者比较、高危HPV持续阳性与阴性患者比较、绝经与非绝经患者比较,发生术后复发的几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缘阳性、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及绝经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的独立高危影响因素,可作为临床医生对患者术后加强随访的依据,以便及早发现并治疗复发患者,进一步优化患者的预后。

    作者:邓远征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比较强化运动治疗对脑卒中伴发偏瘫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120例脑卒中伴发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强化运动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法,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FMA和BI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强化运动治疗后,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有所恢复,其作用效果明显好于临床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在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强化运动治疗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方法。

    作者:杨红专;卞碧雯;华玲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33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技术在霉菌性鼻窦炎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对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33例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33例均一次性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石帅;庄晓玲;庄汉;王国庆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有效沟通在25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和探讨有效沟通在25例药物性肝病(DILD)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科学有效的沟通及对症护理,2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全部康复,患者预后情况良好。结论通过停用肝损伤药物,实施有效沟通,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临床治疗效果较好。DILD是临床中较常见和易被忽视的疾病,应引起临床护士的重视。

    作者:武俊霞;祝传贵;李爱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的治疗效果和优势。方法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患者中转为开腹手术切除。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好,对患者的创伤小,患者创口恢复时间快,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痛苦小,属于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陈苏杭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FQ-PCR法痰结核杆菌DNA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法痰结核杆菌DNA检测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分别以FQ-PCR,集菌培养和染色镜检检测入选患者的痰标本,比较各方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为71.8%,39.0%,26.5%,显示FQ-PCR法敏感度高。结论FQ-PCR法具有简便、快捷、敏感、特异性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及时准确的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宋予娟 刊期: 2014年第36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