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观察

黄宇;吴克松;吴振宏

关键词:开腹胆囊手术, 腹腔镜胆囊手术, 术后肠粘连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方法52例胆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行开腹胆囊手术(开腹组),30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6±2.3)d,手术时间(55.9±10.4)min,发生术后肠粘连2例(6.67%),与开腹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对患者医源性创伤较开腹手术显著减少,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较短,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较传统开腹胆囊手术具有显著优势,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33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技术在霉菌性鼻窦炎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对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33例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33例均一次性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石帅;庄晓玲;庄汉;王国庆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85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采用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对照组42例仅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起1个月、6个月、1年三个时间点观察疗效。结果自治疗开始起1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86.0%,对照组为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治疗开始起6个月和1年,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1%和55.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2.9%和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降低糖皮质激素耐药及依赖,维持治疗的长期疗效,且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娟;杜伟;郭树霞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138例猝死患者院前急救的经验总结

    猝死是指平时身体健康或似乎健康的人在出乎预料较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死亡。猝死是直接危害人类生命的首要杀手,据报道全球每年猝死人数高达800~900万人,美国每年死亡人数可达30~40万人,我国每年发病人数约为54万余人。在欧美等国猝死的平均生还率只有2%~3%。而在我国,由于公共卫生条件尚不健全,猝死者的平均生还率比欧美国家要低。由于绝大部分猝死发生于院外,多半发生在夜间的睡眠过程,所以如何有效预防猝死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是当前院前急救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本中心近两年来所救治的猝死病例,以期总结经验,科学有效地提高猝死的院前综合救治能力。

    作者:李绪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调查报告

    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流行广泛,受危害人口众多。从1964年首次发现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到成功打了第一眼防氟井至今已经历50年,经过几代地方病防治工作者的努力,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原因、范围等已基本查明,以改饮用安全水为主要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方法已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截止到2013年底,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分布在6个市(州)16个县(市、区),3171个村屯,氟骨症患者5.5万余人,氟斑牙患者66.3万余人,受威胁人口约163.6万余人。为解除病区群众病痛,预防氟中毒,吉林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农村改水工程。为准确掌握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的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了本次调查工作。

    作者:佟建冬;王平;张秀丽;姜爽;于丽萍;张诗文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针灸配合康复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评价针灸配合康复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11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观察组,治疗方法包括常规康复疗法、辨证施针、关节处外敷黑鬼豆油等;采用除针灸外其他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43.86%、痊愈率+显效率71.93%高于对照组23.00%、6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致病原因众多,除卒中外,致病因素还可能包括自身骨病、脏腑不调、长期卧床造成的经脉壅塞,在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有助于调理气机,尽快解除痉挛,活血化瘀,解除关节受限,终促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作者:张强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中医护理对外科手术前失眠及焦虑患者的影响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在外科手术前失眠及焦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外科手术前发生失眠及焦虑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药足疗、穴位按压等中医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对SAS评分和PSQI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有助于提高术前失眠及焦虑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心理压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存英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临床护理实习学生职业安全危害因素分析

    医院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护理工作专业性强,目前临床护理实习学生职业防护意识淡薄,缺乏职业防护知识,职业安全对其自身安全尤为重要。本文对临床护理实习学生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避免护生发生职业感染的危险。

    作者:刘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电针加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临床观察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是脑卒中患者后期康复的重点和难点。作者采用电针加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54例,并与常规针刺方法进行比较,有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江波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儿童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通过探讨儿童脊柱结核相关治疗问题,总结儿童脊柱结核治疗佳方案及措施。方法研究儿童脊柱结核发病原理及发病特点,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总结治疗的好措施并制定成方案模式。结果通过手术治疗、抗结核治疗、局部制动等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缓解脊柱结核患儿的身体疼痛感,提高患儿的整体康复情况,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结论采取手术治疗儿童脊柱结核,能够大限度的减少患儿的发病情况,稳定患儿的病情。

    作者:陈东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倍他乐克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应用

    目的:观察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D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治疗(利尿剂、ACEI或加用地高辛),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其心率、血压、超声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可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降低再住院率与猝死。

    作者:宋月秋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儿急性喉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两组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9%高于对照组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具有起效快、作用强、副作用小等优点。

    作者:刘敏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手术患者538例及手术护理人员100名,将其作为考核组。依照绩效考核指标状况从护理工作量、护理操作、出勤率等不同方面制定手术室量化考核方案;选取同期手术患者436例及手术护理人员60名,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护理管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考核组患者满意度达到(95.7±4.5)分,护理纠纷率为2.60%,护理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绩效考核能够明显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护理效益,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对患者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岩;董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多样化健康教育方式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在儿科病房中应用多样化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方法600例儿科病房的患儿家属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有效率分别为98.00%、7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儿家属对医护工作满意度100%,其中很满意达到95.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样化健康教育方式能显著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率,保证健康教育方案执行的正确性,大大提高了住院患儿家属满意度,避免了护患纠纷。

    作者:牛晓桂;张晓丽;高贵霞;李化娉;王婷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与观察体会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4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按照随机分配表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干预后,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降低血清胆红素,提高治疗效果,增进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对改善护患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杜红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双侧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48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双侧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双侧开颅术患者为观察组,42例重型颅脑损伤采用传统单侧开颅术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GO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开颅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飞;唐永峰;吴国培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尿结石的疗效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尿结石的疗效。方法60例尿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输尿管镜取石术治疗,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治疗尿结石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林涛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加强艾滋病并肺结核的营养支持护理对提高生活质量观察

    目的:研究与分析艾滋病并肺结核的营养支持护理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观察。讨论出更适合的艾滋病并肺结核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方法50例艾滋病并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实验组(30例)所有患者进行3周的营养护理,在此过程中患者出现不正常的心理与行为活动时给予及时的综合护理,并且做好观察与记录。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将生活质量表和护士观察表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自身的比较与实际病情的对照。结果50例的患者在营养支持护理3周后实验组体重及对于抗结核病毒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将护理前与3周护理后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护理3周,护士对患者记录的观察表评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艾滋病并结核患者要加强营养支持护理,让患者体质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也提高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病情的转归。

    作者:莫启月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优质儿科护理对改善护患关系的实践研究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工作中护患关系的作用。方法3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服务,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及家属平均满意度分别为161例(84.7%)和96例(50.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质量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94.1±1.7)分和(86.4±2.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且同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小苗;马春燕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401例老年人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低视力致病原因,为老年低视力患者的视觉康复及预防奠定基础。方法从临床就诊患者、公共卫生均等化老年人体检和残疾人抽样调查的人群中筛选出年龄≥60岁、能配合视力检查的老年人401例,对其进行常规的眼科检查。记录佳矫正视力和所患眼病,统计分析所患眼病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结果低视力的病因中,眼底病变占首位为37.16%;其次是老年性白内障27.18%;屈光不正19.45%;角膜病变8.48%。城镇与农村在低视力原因分布状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2, P=0.028)。结论眼底病变和老年性白内障应成为老年低视力的防治重点,农村老年低视力患者是重点防治对象。

    作者:李学玲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尿常规检测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临床意义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地方政府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重视和资金投入的增加,社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环境的改善和就医的方便及时性,导致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量逐年增加[1]。作为临床三大常规检查的项目之一,尿常规检测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社区老年人体检和门诊患者常规检查的项目。尿常规检测不仅能反映泌尿系统疾病,还对糖代谢类疾病、肝胆系统等多种疾病的筛选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基层临床医务人员用来掌握社区就诊患者病情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对于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工作的社区医生来讲掌握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分析能力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尿常规检查是医院尤其是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使用率高的检查项目,因其方便、快捷、无创伤,且价格低廉的特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作者:杨文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