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睿;冯少谭;刘爱兴
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流行广泛,受危害人口众多。从1964年首次发现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到成功打了第一眼防氟井至今已经历50年,经过几代地方病防治工作者的努力,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原因、范围等已基本查明,以改饮用安全水为主要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方法已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截止到2013年底,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分布在6个市(州)16个县(市、区),3171个村屯,氟骨症患者5.5万余人,氟斑牙患者66.3万余人,受威胁人口约163.6万余人。为解除病区群众病痛,预防氟中毒,吉林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农村改水工程。为准确掌握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的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了本次调查工作。
作者:佟建冬;王平;张秀丽;姜爽;于丽萍;张诗文 刊期: 2014年第36期
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化,医药市场对药学从业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药学人才越来受到医药行业的重视,医院受历史的制约,普遍面临着药学从业人员待遇不高,药学人才培养困难,为了了解医院药学人员的专业素质,药材科改革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医院药学人员的素质和培养,作者对本集团公司药学人员进行了质量调查研究,以期为今后的医院药材科的发展改革提供客观的依据。
作者:关会卿;范崇威;李寿勋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法痰结核杆菌DNA检测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分别以FQ-PCR,集菌培养和染色镜检检测入选患者的痰标本,比较各方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为71.8%,39.0%,26.5%,显示FQ-PCR法敏感度高。结论FQ-PCR法具有简便、快捷、敏感、特异性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及时准确的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宋予娟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考察穴位结扎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82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穴位结扎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80.5%,以治疗组显著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2, P=0.016)。结论穴位结扎法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照日格图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胃肠道盆腔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口服泛影葡胺的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128例胃肠道盆腔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对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口服泛影葡胺进行专业护理,对照组不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所占比例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盆腔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口服泛影葡胺后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适症状的几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韩慧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调整基础代谢率对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100例脑血管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调整基础代谢率,观察两组患者于入院后2 d内与第15天按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的Barthel记数记分法进行肢体功能缺损评定,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较对照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整基础代谢率治疗脑血管病的效果较好,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学明;孟丽;周桃花;吴琳;许香梅 刊期: 2014年第36期
在整个医疗用药保健中,用药安全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健康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药学服务是指药师提供的为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合理用药的服务。在整个医疗卫生保健过程中,将药学服务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相当重要。
作者:陈素文;高建滨 刊期: 2014年第36期
医院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护理工作专业性强,目前临床护理实习学生职业防护意识淡薄,缺乏职业防护知识,职业安全对其自身安全尤为重要。本文对临床护理实习学生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避免护生发生职业感染的危险。
作者:刘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观察联合利福霉素在治疗合并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患儿中的作用。方法118例合并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采用舒普深(注射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同时联合应用利福霉素,对照组单独采用用舒普深抗感染治疗,观察两组病愈、好转及无效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病愈及好转例数多于对照组,无效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利福霉素治疗合并胸腔积液大叶性肺炎患儿,可以通过扩大抗菌谱,加强抗感染,阻断炎症反应等作用机制,从而促进其肺部炎症及胸腔积液的吸收。
作者:张松林;沈照波;邹丽萍 刊期: 2014年第36期
探讨重症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总结其经验。回顾性分析气管切开的46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46例患者气管切开后均未发生肺部感染、呼吸道阻塞、气管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基础护理、采取有效的气道湿化、吸痰、防止肺部感染及消化道呕吐物返流等综合措施是提高治愈率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温瑞红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观察探讨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DC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治疗(利尿剂、ACEI或加用地高辛),治疗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其心率、血压、超声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倍他乐克可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降低再住院率与猝死。
作者:宋月秋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囊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5例囊实性甲状腺癌与70例良性囊实性甲状腺结节术前声像图特征,并仔细检查颈部有无异常肿大淋巴结,分析良恶性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声像图特征的异同。结果囊实性甲状腺癌与良性囊实性甲状腺结节实性部分回声、边界、边缘、形态、钙化、纵横比(A/T)、实性部分血流情况、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节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智芬;王星;苏莉莉;李帅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8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良性甲状腺肿45例,甲状腺癌41例,均行MSCT检查,观察病灶发病部位、形态、数量、密度等特征。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钙化、晕环、单发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比例均显著低于甲状腺癌(P<0.05);两种病变CT强化、平扫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昌伟 刊期: 2014年第36期
2004~2014年十年的时间,研究生中医药教育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规模和质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目前已形成相当规模,加强内涵建设、规范培养环节、保持专业特色、提高教育质量成为当前中医药研究生教育工作的主旋律。教材作为研究生培养环节的一部分,是贯彻教育思想、体现教育理念、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有效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万佼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猝死是指平时身体健康或似乎健康的人在出乎预料较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死亡。猝死是直接危害人类生命的首要杀手,据报道全球每年猝死人数高达800~900万人,美国每年死亡人数可达30~40万人,我国每年发病人数约为54万余人。在欧美等国猝死的平均生还率只有2%~3%。而在我国,由于公共卫生条件尚不健全,猝死者的平均生还率比欧美国家要低。由于绝大部分猝死发生于院外,多半发生在夜间的睡眠过程,所以如何有效预防猝死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是当前院前急救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本中心近两年来所救治的猝死病例,以期总结经验,科学有效地提高猝死的院前综合救治能力。
作者:李绪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低血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血糖浓度低于2.8 mmol/L。血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特别是脑组织,其代谢活动所需能量几乎全部由血糖提供,如果反复发生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不可逆的损伤,进一步出现智力下降、痴呆等[1]。低血糖常见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属于急症,若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为了降低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收集本科收治的3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现将原因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廉兵;曹瑞;杨军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美沙拉嗪(5-ASA)肠溶片剂联合栓剂治疗活动期直乙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80例活动期直乙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栓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接受上述治疗2周时,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6、8周时,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5-ASA肠溶片与5-ASA栓剂联合使用对我国轻中度UC患者疗效及耐受性良好。
作者:王培龙;黄磊;师水生;张谦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①在手术治疗前2h采集血液标本测定48例单纯性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组)和36例绞窄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对照50例健康成年(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②比较在绞窄性肠梗阻组中15例未发生肠坏死者与48例(单纯性肠梗阻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同时比较在绞窄性肠梗阻组中经手术证实的21例肠坏死者与15例未发生肠坏死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应用相关性分析研究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单纯性肠梗阻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升高(P>0.05)。绞窄性肠梗阻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性肠梗阻组明显升高(P<0.001)。②在绞窄性肠梗阻组中无肠坏死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单纯性肠梗阻组)(分别为P<0.05, P<0.001, P<0.001)。③在绞窄性肠梗阻组中已有肠坏死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无肠坏死者(分别为P<0.005, P<0.001, P<0.05)。④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三个血清学指标之间相互呈正相关(分别为:r=0.8211, r=0.8546, r=0.6497;均P<0.001)。结论肠梗阻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值不仅可以对肠绞窄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还可以用来判断肠绞窄损伤的程度,而三者的综合测定则对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作者:林琳;徐飞鹏;黄解元;许庆文;刘春安;黄哲;周才进;王玮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小儿急性喉炎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两组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9%高于对照组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具有起效快、作用强、副作用小等优点。
作者:刘敏 刊期: 2014年第36期
目的:探讨在儿科病房中应用多样化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方法600例儿科病房的患儿家属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有效率分别为98.00%、7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儿家属对医护工作满意度100%,其中很满意达到95.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样化健康教育方式能显著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率,保证健康教育方案执行的正确性,大大提高了住院患儿家属满意度,避免了护患纠纷。
作者:牛晓桂;张晓丽;高贵霞;李化娉;王婷 刊期: 2014年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