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调整基础代谢率对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

王学明;孟丽;周桃花;吴琳;许香梅

关键词:调整基础代谢, 脑血管, 临床效率
摘要:目的:探讨调整基础代谢率对脑血管病患者治疗转归的影响。方法100例脑血管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调整基础代谢率,观察两组患者于入院后2 d内与第15天按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日常生活评价的Barthel记数记分法进行肢体功能缺损评定,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较对照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整基础代谢率治疗脑血管病的效果较好,缩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手术患者538例及手术护理人员100名,将其作为考核组。依照绩效考核指标状况从护理工作量、护理操作、出勤率等不同方面制定手术室量化考核方案;选取同期手术患者436例及手术护理人员60名,将其作为对照组,对护理管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考核组患者满意度达到(95.7±4.5)分,护理纠纷率为2.60%,护理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绩效考核能够明显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护理效益,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对患者康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岩;董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调查报告

    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流行广泛,受危害人口众多。从1964年首次发现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到成功打了第一眼防氟井至今已经历50年,经过几代地方病防治工作者的努力,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原因、范围等已基本查明,以改饮用安全水为主要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方法已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截止到2013年底,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分布在6个市(州)16个县(市、区),3171个村屯,氟骨症患者5.5万余人,氟斑牙患者66.3万余人,受威胁人口约163.6万余人。为解除病区群众病痛,预防氟中毒,吉林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农村改水工程。为准确掌握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的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了本次调查工作。

    作者:佟建冬;王平;张秀丽;姜爽;于丽萍;张诗文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桡动脉采集动脉血标本的优势

    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重症监护室中是指导治疗的重要检验指标,特别是在抢救患者时,要求采血速度要快,准确率高。特别是对于肥胖、哮喘、呼吸衰竭、心脏衰竭不能平卧的患者,采集股动脉血标本,有一定的困难。而桡动脉位置表浅,肥胖患者也容易触及,而且不管任何体位、不需要脱去衣服就可以采取动脉血标本,而且按压方便,按压时间短,节省了人力,特别是在监护室夜班,护士短缺的情况下,桡动脉是好的选择。另外新生儿特别是早产低体重儿,常常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需要长时间上呼吸机,每天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检测来调节呼吸机参数,用5 ml注射器抽取股动脉需要抽取较多的血,而用1 ml注射器抽取桡动脉或肱动脉只需抽取0.2 ml,减少贫血的发生几率,而且对于新生儿来说,上臂活动度较小,护士一只手固定,另一只手来抽取,不需他人帮忙就可完成,而且穿刺处可以用棉球胶带加压包扎;下肢活动度大,需要他人协助固定腿,而且抽取后不易按压固定,加上新生儿带有尿不湿,出血后不易观察到,所以桡动脉在临床护理治疗中,值得大家推广。

    作者:董巧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8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良性甲状腺肿45例,甲状腺癌41例,均行MSCT检查,观察病灶发病部位、形态、数量、密度等特征。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钙化、晕环、单发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比例均显著低于甲状腺癌(P<0.05);两种病变CT强化、平扫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昌伟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对于瑞芬太尼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对新生儿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研究瑞芬太尼应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等中外数据库,收集2000~2013年瑞芬太尼应用在全身麻醉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随机性对照研究。根据Cochrane系统的具体评价方法,对文献的质量进行相应的评估,针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主要运用Revman 5.1软件。结果将10项研究纳入分析研究的范围之内,其中以3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在和空白对照组比较的情况下,瑞芬太尼能够降低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同时有利于提高婴儿出生时脐动脉的pH值,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生窒息的发生率。结论在全身麻醉剖宫产过程中,通过应用瑞芬太尼,能够有效的防止新生儿酸中毒,但也会限制新生儿的呼吸。

    作者:尚荻;王大波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穴位结扎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

    目的:考察穴位结扎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82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穴位结扎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80.5%,以治疗组显著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2, P=0.016)。结论穴位结扎法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照日格图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尿常规检测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临床意义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地方政府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重视和资金投入的增加,社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环境的改善和就医的方便及时性,导致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量逐年增加[1]。作为临床三大常规检查的项目之一,尿常规检测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社区老年人体检和门诊患者常规检查的项目。尿常规检测不仅能反映泌尿系统疾病,还对糖代谢类疾病、肝胆系统等多种疾病的筛选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基层临床医务人员用来掌握社区就诊患者病情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对于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工作的社区医生来讲掌握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分析能力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尿常规检查是医院尤其是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使用率高的检查项目,因其方便、快捷、无创伤,且价格低廉的特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作者:杨文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胃肠道盆腔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口服泛影葡胺的护理

    目的:探讨胃肠道盆腔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口服泛影葡胺的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128例胃肠道盆腔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对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口服泛影葡胺进行专业护理,对照组不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所占比例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盆腔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口服泛影葡胺后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适症状的几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韩慧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测定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在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①在手术治疗前2h采集血液标本测定48例单纯性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组)和36例绞窄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组)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对照50例健康成年(正常对照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②比较在绞窄性肠梗阻组中15例未发生肠坏死者与48例(单纯性肠梗阻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同时比较在绞窄性肠梗阻组中经手术证实的21例肠坏死者与15例未发生肠坏死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应用相关性分析研究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单纯性肠梗阻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无明显升高(P>0.05)。绞窄性肠梗阻组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性肠梗阻组明显升高(P<0.001)。②在绞窄性肠梗阻组中无肠坏死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单纯性肠梗阻组)(分别为P<0.05, P<0.001, P<0.001)。③在绞窄性肠梗阻组中已有肠坏死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无肠坏死者(分别为P<0.005, P<0.001, P<0.05)。④绞窄性肠梗阻患者的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三个血清学指标之间相互呈正相关(分别为:r=0.8211, r=0.8546, r=0.6497;均P<0.001)。结论肠梗阻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水平的测定值不仅可以对肠绞窄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还可以用来判断肠绞窄损伤的程度,而三者的综合测定则对绞窄性肠梗阻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作者:林琳;徐飞鹏;黄解元;许庆文;刘春安;黄哲;周才进;王玮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中医护理对外科手术前失眠及焦虑患者的影响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在外科手术前失眠及焦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外科手术前发生失眠及焦虑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药足疗、穴位按压等中医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对SAS评分和PSQI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有助于提高术前失眠及焦虑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心理压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存英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慢性咽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自拟中药方剂辨证论治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55例慢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5例,针灸配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对照组120例,咽局部注射治疗,治疗结束评估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配合自拟中药方剂治疗慢性咽炎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薛利凤;苗玉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方法52例胆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行开腹胆囊手术(开腹组),30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6±2.3)d,手术时间(55.9±10.4)min,发生术后肠粘连2例(6.67%),与开腹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对患者医源性创伤较开腹手术显著减少,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较短,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较传统开腹胆囊手术具有显著优势,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黄宇;吴克松;吴振宏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加用曲美他嗪治疗,20 mg/次,3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血糖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分别为(57.4±6.1)mm、(34.3±6.3)mm, LVEF为(58.3±7.2)%,各项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

    作者:齐向东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家族性多系统萎缩5例临床分析

    本文以本院5例临床资料为例,以利于早期诊断、治疗为目的,通过对家族性多系统萎缩(MSA)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展开探讨和分析。

    作者:罗会玲;彭旭;罗宏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急慢性心源性肺水肿的X线与CT对比研究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慢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肺部X线与CT影像学表现,进而提升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100例发病24 h内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分别行X线与CT检查。结果慢性心源性肺水肿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水肿,在肺部X线和CT影像学下都表现为肺野透光度降低,小叶间隔线增厚如克氏线、胸膜下线出现和肺实质膜玻璃样变等间质性肺水肿改变,肺血重新分布,肺纹理增重、增多等现象,比较征象检查率结果显示肺部CT的征象分辨率高于X光的征象分辨率,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则主要表现为肺泡性水肿,在X线与CT影像学下均表现为腺泡斑片状、结节以及大片融合影。空气支气管像,病变边缘模糊的现象也时而可见。病变进展时除少数典型者出现“蝶翼征”现象,大多数均为双肺出现广泛的密度均匀实变阴影。二者在病变征象检出率方面结果接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源性肺水肿通过肺部CT检查的征象检出率较高,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更多诊断信息,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而急性心源性肺水肿通过对肺部进行X线与CT征象表现相似,临床诊断率相当,无特别区分意义。

    作者:郭鹏举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优质儿科护理对改善护患关系的实践研究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工作中护患关系的作用。方法3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服务,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及家属平均满意度分别为161例(84.7%)和96例(50.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质量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94.1±1.7)分和(86.4±2.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且同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小苗;马春燕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有效沟通在25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和探讨有效沟通在25例药物性肝病(DILD)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科学有效的沟通及对症护理,2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全部康复,患者预后情况良好。结论通过停用肝损伤药物,实施有效沟通,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临床治疗效果较好。DILD是临床中较常见和易被忽视的疾病,应引起临床护士的重视。

    作者:武俊霞;祝传贵;李爱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33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镜技术在霉菌性鼻窦炎治疗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对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的33例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33例均一次性治愈,随访1~3年无复发。结论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治疗霉菌性鼻窦炎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石帅;庄晓玲;庄汉;王国庆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优质护理在传染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传染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2例患者为观察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6%,观察组为98.1%,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阚荣;邢桂荣;孙凤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美沙拉嗪肠溶片剂联合栓剂治疗活动期直乙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美沙拉嗪(5-ASA)肠溶片剂联合栓剂治疗活动期直乙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80例活动期直乙结肠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联合栓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接受上述治疗2周时,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6、8周时,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5-ASA肠溶片与5-ASA栓剂联合使用对我国轻中度UC患者疗效及耐受性良好。

    作者:王培龙;黄磊;师水生;张谦 刊期: 2014年第36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