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道盆腔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口服泛影葡胺的护理

韩慧杰

关键词:胃肠道, PET-CT检测, 泛影葡胺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盆腔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口服泛影葡胺的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128例胃肠道盆腔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对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口服泛影葡胺进行专业护理,对照组不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所占比例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盆腔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口服泛影葡胺后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适症状的几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上推广。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高频超声在甲状腺囊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甲状腺囊实性结节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5例囊实性甲状腺癌与70例良性囊实性甲状腺结节术前声像图特征,并仔细检查颈部有无异常肿大淋巴结,分析良恶性甲状腺囊实性结节声像图特征的异同。结果囊实性甲状腺癌与良性囊实性甲状腺结节实性部分回声、边界、边缘、形态、钙化、纵横比(A/T)、实性部分血流情况、颈部淋巴结转移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结节位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甲状腺囊实性结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智芬;王星;苏莉莉;李帅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方法85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采用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对照组42例仅给予醋酸泼尼松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开始起1个月、6个月、1年三个时间点观察疗效。结果自治疗开始起1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86.0%,对照组为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治疗开始起6个月和1年,试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2.1%和55.8%,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2.9%和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醋酸泼尼松治疗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可以降低糖皮质激素耐药及依赖,维持治疗的长期疗效,且能减少糖皮质激素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晓娟;杜伟;郭树霞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呼吸机控制辅助通气模式代替无创呼吸模式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5例应用便携式呼吸机控制辅助通气模式代替无创呼吸模式的危重患者,回顾性分析平时的经验积累,转运前充分的准备、全面的病情评估以及转运中的观察、监护与及时救治时的重要措施。结果25例患者转运前后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际转运应用便携式呼吸机控制辅助通气模式代替无创呼吸模式的效果较好。

    作者:方仁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优质护理在传染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传染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2例患者为观察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6%,观察组为98.1%,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阚荣;邢桂荣;孙凤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琥珀酸美托洛尔对有心脏症状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琥珀酸美托洛尔对有心脏症状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67例更年期综合征妇女且有心脏症状患者,排除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变,随机分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给予谷维素20 mg(3次/d)治疗,琥珀酸美托洛尔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初始剂量为47.5 mg(1次/d)。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随访4周,治疗结束时评估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后琥珀酸美托洛尔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琥珀酸美托洛尔能有效改善有心脏症状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

    作者:肖瑜琦;康骊泉;伍莉枚;刘静敏;陈振宇;张子曼;李康权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经治疗后,斑块狭窄消失患者有17例,残余狭窄在10%~20%之间的患者有9例,在10%以下的患者为4例;4例患者术中出现并发症,且1例患者出现永久性偏瘫,致残率为3.3%;随访1例患者再狭窄,无脑卒中复发现象,复发率为3.3%。结论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临床效果显著,可行性、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志林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中医护理对外科手术前失眠及焦虑患者的影响观察

    目的:研究中医护理在外科手术前失眠及焦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外科手术前发生失眠及焦虑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药足疗、穴位按压等中医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结果对SAS评分和PSQI评分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有助于提高术前失眠及焦虑患者的睡眠质量,减轻心理压力,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杜存英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青光眼患者术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了降低青光眼患者手术之后引发白内障的风险,对青光眼患者手术后发生白内障的原因进行全面的探究。方法198例青光眼手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198例患者中手术前患有白内障的有102例占51.52%,手术后眼压过低引起白内障的患者有86例占43.43%,手术感染引发白内障的患者有10例占5.05%。并发白内障的平均时间为(9.3±1.2)d。结论青光眼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深入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预防,是提高手术的效果和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高志强;张日新;侯瑞昌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有效沟通在25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和探讨有效沟通在25例药物性肝病(DILD)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科学有效的沟通及对症护理,2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全部康复,患者预后情况良好。结论通过停用肝损伤药物,实施有效沟通,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临床治疗效果较好。DILD是临床中较常见和易被忽视的疾病,应引起临床护士的重视。

    作者:武俊霞;祝传贵;李爱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加用曲美他嗪治疗,20 mg/次,3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血糖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分别为(57.4±6.1)mm、(34.3±6.3)mm, LVEF为(58.3±7.2)%,各项超声心动图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

    作者:齐向东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加强艾滋病并肺结核的营养支持护理对提高生活质量观察

    目的:研究与分析艾滋病并肺结核的营养支持护理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观察。讨论出更适合的艾滋病并肺结核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方法50例艾滋病并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实验组(30例)所有患者进行3周的营养护理,在此过程中患者出现不正常的心理与行为活动时给予及时的综合护理,并且做好观察与记录。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将生活质量表和护士观察表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自身的比较与实际病情的对照。结果50例的患者在营养支持护理3周后实验组体重及对于抗结核病毒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将护理前与3周护理后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护理3周,护士对患者记录的观察表评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艾滋病并结核患者要加强营养支持护理,让患者体质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也提高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病情的转归。

    作者:莫启月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调查报告

    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流行广泛,受危害人口众多。从1964年首次发现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到成功打了第一眼防氟井至今已经历50年,经过几代地方病防治工作者的努力,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原因、范围等已基本查明,以改饮用安全水为主要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方法已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截止到2013年底,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分布在6个市(州)16个县(市、区),3171个村屯,氟骨症患者5.5万余人,氟斑牙患者66.3万余人,受威胁人口约163.6万余人。为解除病区群众病痛,预防氟中毒,吉林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农村改水工程。为准确掌握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的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了本次调查工作。

    作者:佟建冬;王平;张秀丽;姜爽;于丽萍;张诗文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治疗中神经功能缺损相关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NIHSS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影响疗效进行,均顺利完成疗程。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钟广时;邓裕朋;王少博;杨仕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初探

    本文对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了探讨,通过辨证论治、应用中药现代制剂、单方、验方等形式加大中医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为抗菌药物整治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寇战利;施大为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401例老年人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低视力致病原因,为老年低视力患者的视觉康复及预防奠定基础。方法从临床就诊患者、公共卫生均等化老年人体检和残疾人抽样调查的人群中筛选出年龄≥60岁、能配合视力检查的老年人401例,对其进行常规的眼科检查。记录佳矫正视力和所患眼病,统计分析所患眼病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结果低视力的病因中,眼底病变占首位为37.16%;其次是老年性白内障27.18%;屈光不正19.45%;角膜病变8.48%。城镇与农村在低视力原因分布状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2, P=0.028)。结论眼底病变和老年性白内障应成为老年低视力的防治重点,农村老年低视力患者是重点防治对象。

    作者:李学玲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控制方面的影响。方法210例接受糖尿病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06例(个体化糖尿病教育组)和对照组104例(常规糖尿病教育组),半年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包括饮食控制、规律运动、按医嘱服药、定期监测)及血糖控制[包括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前者的FBG、2 h PBG及HbA1c达标率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实施个体化糖尿病教育对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改善血糖控制是有效的,远期效应有待进一步评估。

    作者:兰洁;孙红霞;马建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胃肠道盆腔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口服泛影葡胺的护理

    目的:探讨胃肠道盆腔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口服泛影葡胺的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128例胃肠道盆腔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对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口服泛影葡胺进行专业护理,对照组不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所占比例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盆腔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口服泛影葡胺后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适症状的几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韩慧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双侧开颅治疗重型颅脑损伤48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双侧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重型颅脑损伤行双侧开颅术患者为观察组,42例重型颅脑损伤采用传统单侧开颅术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GO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开颅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手术方式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飞;唐永峰;吴国培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左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严重程度与左心功能不全相关性。方法200例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确诊为OSAHS的患者及30例正常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免疫法测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氨基末端(NT-proBNP),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肌工作指数(MPI)评价心功能。分析正常、轻、中重度OSAHS患者的NT-proBNP及MPI的情况。结果正常、轻度睡眠呼吸暂停、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NT-proBNP分别为(357±184)pg/ml、(579±352)pg/ml、(958±517)pg/ml, MPI分别为(0.26±0.05)、(0.29±0.08)、(0.43±0.17)。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中N-BNP与MPI均明显高于正常及轻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对左心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重度OSAHS患者心衰程度进一步加重。

    作者:李红义;张祥杰;曹臣龙;窦海宾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的治疗效果和优势。方法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患者中转为开腹手术切除。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好,对患者的创伤小,患者创口恢复时间快,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痛苦小,属于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陈苏杭 刊期: 2014年第36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