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左心功能关系的研究

李红义;张祥杰;曹臣龙;窦海宾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 左心功能, 脑利钠肽前体氨基末端, 心肌工作指数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严重程度与左心功能不全相关性。方法200例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确诊为OSAHS的患者及30例正常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免疫法测血浆脑利钠肽前体氨基末端(NT-proBNP),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肌工作指数(MPI)评价心功能。分析正常、轻、中重度OSAHS患者的NT-proBNP及MPI的情况。结果正常、轻度睡眠呼吸暂停、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NT-proBNP分别为(357±184)pg/ml、(579±352)pg/ml、(958±517)pg/ml, MPI分别为(0.26±0.05)、(0.29±0.08)、(0.43±0.17)。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中N-BNP与MPI均明显高于正常及轻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对左心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中重度OSAHS患者心衰程度进一步加重。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尿常规检测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临床意义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地方政府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重视和资金投入的增加,社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环境的改善和就医的方便及时性,导致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量逐年增加[1]。作为临床三大常规检查的项目之一,尿常规检测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社区老年人体检和门诊患者常规检查的项目。尿常规检测不仅能反映泌尿系统疾病,还对糖代谢类疾病、肝胆系统等多种疾病的筛选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基层临床医务人员用来掌握社区就诊患者病情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对于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工作的社区医生来讲掌握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分析能力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尿常规检查是医院尤其是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使用率高的检查项目,因其方便、快捷、无创伤,且价格低廉的特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作者:杨文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有效沟通在25例药物性肝病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和探讨有效沟通在25例药物性肝病(DILD)住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2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科学有效的沟通及对症护理,25例药物性肝病患者全部康复,患者预后情况良好。结论通过停用肝损伤药物,实施有效沟通,配合科学的护理措施,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良好,临床治疗效果较好。DILD是临床中较常见和易被忽视的疾病,应引起临床护士的重视。

    作者:武俊霞;祝传贵;李爱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COX-2与Fax、Ki-67在宫颈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Fax、Ki-67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 CIN)10例及正常宫颈组织(normal cervical epithelium, NCE)9例中COX-2、Fax、Ki-67的抗体表达的情况。结果 COX-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率为70%~90%,而在正常宫颈组织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ax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和CIN组织(P<0.05);Ki-67在宫颈癌、CIN与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X-2、Fax、Ki-67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有着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判断宫颈癌恶性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董静茹;李丽;潘龙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儿童脊柱结核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通过探讨儿童脊柱结核相关治疗问题,总结儿童脊柱结核治疗佳方案及措施。方法研究儿童脊柱结核发病原理及发病特点,根据相关的数据显示,总结治疗的好措施并制定成方案模式。结果通过手术治疗、抗结核治疗、局部制动等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缓解脊柱结核患儿的身体疼痛感,提高患儿的整体康复情况,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结论采取手术治疗儿童脊柱结核,能够大限度的减少患儿的发病情况,稳定患儿的病情。

    作者:陈东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电针加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临床观察

    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是脑卒中患者后期康复的重点和难点。作者采用电针加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54例,并与常规针刺方法进行比较,有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江波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胃肠道盆腔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口服泛影葡胺的护理

    目的:探讨胃肠道盆腔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口服泛影葡胺的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128例胃肠道盆腔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实验组对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口服泛影葡胺进行专业护理,对照组不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所占比例和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出现不适症状比例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盆腔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中口服泛影葡胺后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不适症状的几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韩慧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138例猝死患者院前急救的经验总结

    猝死是指平时身体健康或似乎健康的人在出乎预料较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死亡。猝死是直接危害人类生命的首要杀手,据报道全球每年猝死人数高达800~900万人,美国每年死亡人数可达30~40万人,我国每年发病人数约为54万余人。在欧美等国猝死的平均生还率只有2%~3%。而在我国,由于公共卫生条件尚不健全,猝死者的平均生还率比欧美国家要低。由于绝大部分猝死发生于院外,多半发生在夜间的睡眠过程,所以如何有效预防猝死的发生,提高救治成功率是当前院前急救需要探讨、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本中心近两年来所救治的猝死病例,以期总结经验,科学有效地提高猝死的院前综合救治能力。

    作者:李绪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Meta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术后复发的高危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计算机在CNKI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及Elsevier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将检索出的与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因素相关文献,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使用Meta分析法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的高危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次分析中共检索出11篇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共涉及复发病例数872例,对照组患者14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切缘阳性、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绝经是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的高危影响因素。切缘阳性与阴性患者比较、高危HPV持续阳性与阴性患者比较、绝经与非绝经患者比较,发生术后复发的几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缘阳性、高危型HPV持续感染及绝经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术后复发的独立高危影响因素,可作为临床医生对患者术后加强随访的依据,以便及早发现并治疗复发患者,进一步优化患者的预后。

    作者:邓远征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甲状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8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其中良性甲状腺肿45例,甲状腺癌41例,均行MSCT检查,观察病灶发病部位、形态、数量、密度等特征。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钙化、晕环、单发病灶、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比例均显著低于甲状腺癌(P<0.05);两种病变CT强化、平扫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昌伟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401例老年人低视力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老年人群低视力致病原因,为老年低视力患者的视觉康复及预防奠定基础。方法从临床就诊患者、公共卫生均等化老年人体检和残疾人抽样调查的人群中筛选出年龄≥60岁、能配合视力检查的老年人401例,对其进行常规的眼科检查。记录佳矫正视力和所患眼病,统计分析所患眼病的种类和分布情况。结果低视力的病因中,眼底病变占首位为37.16%;其次是老年性白内障27.18%;屈光不正19.45%;角膜病变8.48%。城镇与农村在低视力原因分布状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2, P=0.028)。结论眼底病变和老年性白内障应成为老年低视力的防治重点,农村老年低视力患者是重点防治对象。

    作者:李学玲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治疗中神经功能缺损相关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NIHSS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影响疗效进行,均顺利完成疗程。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钟广时;邓裕朋;王少博;杨仕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第三产程的不同干预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的干预方式对第三产程结局的影响。方法30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例。第一组为对照组,采用自然等待的方法,即胎儿娩出后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等待胎盘自然剥离并娩出;第二组在胎儿肩部娩出后给予持续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后等待胎盘的剥离及娩出;第三组在胎儿肩部娩出后给予持续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同时在宫底部给予适当力量的按摩子宫直至胎盘娩出。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记录三组产妇产时及产后2h的出血量,并准确记录第三产程的时间。结果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三组在产后出血量及第三产程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组及第三组在第三产程时间上及产后出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第三产程进行积极按摩子宫并给予缩宫素能够明显缩短第三产程的时间和减少产后2h的出血量。

    作者:陈云霞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急慢性心源性肺水肿的X线与CT对比研究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急慢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肺部X线与CT影像学表现,进而提升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100例发病24 h内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分别行X线与CT检查。结果慢性心源性肺水肿主要表现为间质性肺水肿,在肺部X线和CT影像学下都表现为肺野透光度降低,小叶间隔线增厚如克氏线、胸膜下线出现和肺实质膜玻璃样变等间质性肺水肿改变,肺血重新分布,肺纹理增重、增多等现象,比较征象检查率结果显示肺部CT的征象分辨率高于X光的征象分辨率,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源性肺水肿则主要表现为肺泡性水肿,在X线与CT影像学下均表现为腺泡斑片状、结节以及大片融合影。空气支气管像,病变边缘模糊的现象也时而可见。病变进展时除少数典型者出现“蝶翼征”现象,大多数均为双肺出现广泛的密度均匀实变阴影。二者在病变征象检出率方面结果接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源性肺水肿通过肺部CT检查的征象检出率较高,能更清晰地反映出更多诊断信息,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而急性心源性肺水肿通过对肺部进行X线与CT征象表现相似,临床诊断率相当,无特别区分意义。

    作者:郭鹏举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优质儿科护理对改善护患关系的实践研究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工作中护患关系的作用。方法3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服务,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及家属平均满意度分别为161例(84.7%)和96例(50.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质量考核平均成绩分别为(94.1±1.7)分和(86.4±2.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护理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且同时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小苗;马春燕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90例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80例经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34例(85.0%)显效,5例(12.5%)有效,1例(2.5%)无效,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有26例(65.0%)显效,6例(15.0%)有效,8例(20.0%)无效,总有效率为80.0%,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涂静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多样化健康教育方式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在儿科病房中应用多样化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方法600例儿科病房的患儿家属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有效率分别为98.00%、7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儿家属对医护工作满意度100%,其中很满意达到95.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样化健康教育方式能显著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率,保证健康教育方案执行的正确性,大大提高了住院患儿家属满意度,避免了护患纠纷。

    作者:牛晓桂;张晓丽;高贵霞;李化娉;王婷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针灸配合康复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评价针灸配合康复临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11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纳入观察组,治疗方法包括常规康复疗法、辨证施针、关节处外敷黑鬼豆油等;采用除针灸外其他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100例纳入对照组,对比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43.86%、痊愈率+显效率71.93%高于对照组23.00%、6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致病原因众多,除卒中外,致病因素还可能包括自身骨病、脏腑不调、长期卧床造成的经脉壅塞,在康复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有助于调理气机,尽快解除痉挛,活血化瘀,解除关节受限,终促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作者:张强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不同方法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例,分别进行CO2激光治疗,长柄镰状电刀治疗和放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三组5年生存率分别是90%、90%、95%。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85%、80%。三组5年生存率及5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何种方法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对于基层医院,支撑喉内镜下长柄镰状电刀方法具有并发症少、经济、易于推广的优点。

    作者:周洁;张国峰;孙晓芬;赵瑞力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药学服务与全程化药学服务的综合探讨

    在整个医疗用药保健中,用药安全对于保证患者生命健康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药学服务是指药师提供的为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合理用药的服务。在整个医疗卫生保健过程中,将药学服务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相当重要。

    作者:陈素文;高建滨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呼吸机控制辅助通气模式代替无创呼吸模式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患者院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5例应用便携式呼吸机控制辅助通气模式代替无创呼吸模式的危重患者,回顾性分析平时的经验积累,转运前充分的准备、全面的病情评估以及转运中的观察、监护与及时救治时的重要措施。结果25例患者转运前后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际转运应用便携式呼吸机控制辅助通气模式代替无创呼吸模式的效果较好。

    作者:方仁 刊期: 2014年第36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