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分析

钟广时;邓裕朋;王少博;杨仕光

关键词: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摘要: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治疗中神经功能缺损相关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NIHSS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影响疗效进行,均顺利完成疗程。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FQ-PCR法痰结核杆菌DNA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法痰结核杆菌DNA检测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分别以FQ-PCR,集菌培养和染色镜检检测入选患者的痰标本,比较各方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为71.8%,39.0%,26.5%,显示FQ-PCR法敏感度高。结论FQ-PCR法具有简便、快捷、敏感、特异性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及时准确的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作者:宋予娟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穴位结扎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

    目的:考察穴位结扎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82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1例,治疗组采用穴位结扎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疗法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为80.5%,以治疗组显著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2, P=0.016)。结论穴位结扎法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照日格图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加强艾滋病并肺结核的营养支持护理对提高生活质量观察

    目的:研究与分析艾滋病并肺结核的营养支持护理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观察。讨论出更适合的艾滋病并肺结核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方法50例艾滋病并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与实验组(30例)所有患者进行3周的营养护理,在此过程中患者出现不正常的心理与行为活动时给予及时的综合护理,并且做好观察与记录。在整个的研究过程中将生活质量表和护士观察表进行对比,然后根据自身的比较与实际病情的对照。结果50例的患者在营养支持护理3周后实验组体重及对于抗结核病毒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将护理前与3周护理后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护理3周,护士对患者记录的观察表评分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艾滋病并结核患者要加强营养支持护理,让患者体质进一步提高和改善,也提高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病情的转归。

    作者:莫启月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社区老年人轻度帕金森病样体征的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社区老年人轻度帕金森病样体征的患病率,研究伴有轻度帕金森病样体征(MPS)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之间的关系。方法以492例≥60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使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分量表(the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UPDRS)第3部分缩写版本评定MPS。将研究对象分为MPS组和无MPS组,比较MCI患病情况,分析MPS与MCI之间联系。结果 MPS组较无MPS组的年龄大,糖尿病比例、遗忘型MCI (MCI-amnestic, A-MCI)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S与MCI的发生关系密切,不同类型MPS对MCI影响不同。

    作者:陈念东;杜娟;杨永;立伟;徐连宝;张雪玲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开腹胆囊手术与腹腔镜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方法52例胆囊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行开腹胆囊手术(开腹组),30例行腹腔镜胆囊手术(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肠粘连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5.6±2.3)d,手术时间(55.9±10.4)min,发生术后肠粘连2例(6.67%),与开腹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对患者医源性创伤较开腹手术显著减少,手术用时及住院时间较短,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较传统开腹胆囊手术具有显著优势,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黄宇;吴克松;吴振宏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利用无创正压通气临床治疗效果。方法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研究组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谭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中的治疗效果和优势。方法7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加以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34例患者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患者中转为开腹手术切除。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治疗效果好,对患者的创伤小,患者创口恢复时间快,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痛苦小,属于一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陈苏杭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初探

    本文对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了探讨,通过辨证论治、应用中药现代制剂、单方、验方等形式加大中医药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为抗菌药物整治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寇战利;施大为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低血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血糖浓度低于2.8 mmol/L。血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特别是脑组织,其代谢活动所需能量几乎全部由血糖提供,如果反复发生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不可逆的损伤,进一步出现智力下降、痴呆等[1]。低血糖常见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属于急症,若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危及患者生命。为了降低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收集本科收治的30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现将原因及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廉兵;曹瑞;杨军华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第三产程的不同干预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的干预方式对第三产程结局的影响。方法30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0例。第一组为对照组,采用自然等待的方法,即胎儿娩出后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等待胎盘自然剥离并娩出;第二组在胎儿肩部娩出后给予持续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后等待胎盘的剥离及娩出;第三组在胎儿肩部娩出后给予持续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同时在宫底部给予适当力量的按摩子宫直至胎盘娩出。采用容积法和称重法记录三组产妇产时及产后2h的出血量,并准确记录第三产程的时间。结果第一组与第二组、第三组在产后出血量及第三产程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组及第三组在第三产程时间上及产后出血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第三产程进行积极按摩子宫并给予缩宫素能够明显缩短第三产程的时间和减少产后2h的出血量。

    作者:陈云霞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辽宁省2001~2009年肺结核病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情况,为今后制订新的结核病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1~2009年全省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9年,全省共登记治疗涂阳患者91415例,治愈86022例,平均治愈率为94.07%。2001~2009年全省新涂阳患者和复治涂阳患者的2个月末平均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2.98%和89.11%。结论2001~2009年辽宁省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取得明显效果。

    作者:曹宏伟;戚巍;杨立军;王毳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优质护理在传染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传染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2例患者为观察组,52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4.6%,观察组为98.1%,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阚荣;邢桂荣;孙凤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1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治疗中神经功能缺损相关症状的改善情况;观察用药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NIHSS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而影响疗效进行,均顺利完成疗程。结论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钟广时;邓裕朋;王少博;杨仕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尿常规检测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临床意义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地方政府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重视和资金投入的增加,社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环境的改善和就医的方便及时性,导致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量逐年增加[1]。作为临床三大常规检查的项目之一,尿常规检测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社区老年人体检和门诊患者常规检查的项目。尿常规检测不仅能反映泌尿系统疾病,还对糖代谢类疾病、肝胆系统等多种疾病的筛选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基层临床医务人员用来掌握社区就诊患者病情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对于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工作的社区医生来讲掌握尿常规检测结果的分析能力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尿常规检查是医院尤其是基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使用率高的检查项目,因其方便、快捷、无创伤,且价格低廉的特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作者:杨文义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吉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调查报告

    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流行广泛,受危害人口众多。从1964年首次发现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到成功打了第一眼防氟井至今已经历50年,经过几代地方病防治工作者的努力,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的原因、范围等已基本查明,以改饮用安全水为主要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方法已实施并取得显著效果。截止到2013年底,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分布在6个市(州)16个县(市、区),3171个村屯,氟骨症患者5.5万余人,氟斑牙患者66.3万余人,受威胁人口约163.6万余人。为解除病区群众病痛,预防氟中毒,吉林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实施农村改水工程。为准确掌握吉林省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的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开展了本次调查工作。

    作者:佟建冬;王平;张秀丽;姜爽;于丽萍;张诗文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临床护理实习学生职业安全危害因素分析

    医院内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护理工作专业性强,目前临床护理实习学生职业防护意识淡薄,缺乏职业防护知识,职业安全对其自身安全尤为重要。本文对临床护理实习学生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避免护生发生职业感染的危险。

    作者:刘印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90例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80例经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34例(85.0%)显效,5例(12.5%)有效,1例(2.5%)无效,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中有26例(65.0%)显效,6例(15.0%)有效,8例(20.0%)无效,总有效率为80.0%,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药灌肠加穴位注射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宣教等综合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涂静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研究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

    目的:研究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 A组14例,行128层螺旋CT扫描, 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层螺旋CT和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层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吴鸿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经治疗后,斑块狭窄消失患者有17例,残余狭窄在10%~20%之间的患者有9例,在10%以下的患者为4例;4例患者术中出现并发症,且1例患者出现永久性偏瘫,致残率为3.3%;随访1例患者再狭窄,无脑卒中复发现象,复发率为3.3%。结论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应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临床效果显著,可行性、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志林 刊期: 2014年第36期

  • 关于阴式子宫切除48例临床分析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切除术和传统腹部子宫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按一定的标准进行筛选,收集48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观察组)和35例传统腹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和比较两组病例。结果观察组平均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手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更安全、生活质量也能得到提高。

    作者:谭利 刊期: 2014年第36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