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当前中医药学专业课程概况的探讨

舒劲松;梁忠;郑启玮

关键词:中医药学, 课程概况, 教育改革
摘要:1 当前中医药学高等教育的现状高等中医药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50余年的成长与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人才.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褥疮护理浅谈

    褥疮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是护理工作需要攻克的顽症.褥疮不仅给患者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容易引起并发症,甚至死亡.褥疮又叫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组织营养缺乏,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褥疮常发生于骨突出部位,如骶尾部、足跟、 枕外隆凸部等.多见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如中风患者.

    作者:庞春梅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进展

    近年来有许多关于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免疫调节方面的研究,哮喘的发病和免疫机制密切相关,也得到了许多学者的重视和深入的探讨,本文对近年来有关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马旺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舒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心肌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再灌注后,患者体内血浆内皮素(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栓素A2(TXA2)、一氧化氮(NO)水平、5-H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6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患者,均接受西医常规治疗,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上加用舒心丸,1包/次,3次/d,疗程为15 d,对照组43例,分别测出治疗前后ET-1、NO、Hs-CRP、TXA2、5-HT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ET、hs-CRP、TXA2和NO 水平治疗组治疗15 d后O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较对照组也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明显变化(P>0.05);血清ET-1、hs-CRP、TXA2水平较前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心丸能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灌注后心肌微循环障碍,而且安全、价廉,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其可能机制是通过调节血浆ET-1、NO、Hs-CRP、TXA2水平,促进心肌微循环恢复.

    作者:贺青军;赵华云;罗子幸;余秀兰;王文会;罗智敏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修复下颌无牙颌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修复下颌无牙颌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3例全口无牙颌男性患者进行下颌种植体支持套筒冠义齿修复.在患者下颌植入2~4颗韩国OSSTEM系统GS种植体,制作圆锥形套筒冠义齿.修复后追踪24个月,以临床检查和X线片评价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期间,所有患者临床检查未见种植体松动及损坏.多数义齿固位及稳定性可.X片显示种植体周骨组织稳定,无明显吸收.结论 种植套筒冠覆盖义齿修复下颌无牙颌效果稳定,可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运奎;于西佼;杜毅;袁方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实施老年患者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我国现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心理问题比患病更加严重威胁健康和生命,老年患者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我科针对心理护理实施方案进行了总结,并借鉴国内外多家医疗机构的实践证明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并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心理护理对老年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

    作者:杨晓宁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全部病例均与治疗后血糖恢复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加强护理,加强沟通,使患者掌握糖尿病及治疗知识,合理调节饮食,适当运动,正确应用降糖药物,可有效的避免低血糖症发生.

    作者:李纳新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86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3例给予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43例给予传统张力性疝修补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股沟疝采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能够较好的缩短手术时间和下床活动的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发热、尿潴留等并发症较少,切口愈合良好、复发情况较低,适应证广泛,操作较为简便,创伤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俊峰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目的 探讨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158例用不同方法治疗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患者资料,其中观察组(采用胰腺动脉插管灌注低分子肝素钙、尿激酶、奥曲肽或乌司他丁、5-Fu、抗菌素、糖皮质激素).对照组(静脉给药)79例.结果 观察组腹痛缓解、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手术率(分别为22.22%和6.32%)及病死率(分别为17.72%和5.55%)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区域动脉灌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较传统方法有效.

    作者:段立斌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方案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4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并发感染早期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并分析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结果 急性白血病早期并发感染病原菌以细菌、霉菌感染为主,在留取标本培养,根据临床耐受情况选用头孢类第三代及泰能单用或联用治疗后,显效率58.69%(P<0.05).结论 采取有效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护理对策,结合感染部位、感染途径合理选用抗生素,可以大限度的延缓急性白血病病情,为其他治疗提供条件.

    作者:强晖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特纳综合征患者不同染色体核型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关系

    目的 特纳综合征 (Turner Syndrome,TS)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Autoimmune Thyroid Disease,AITD)发病率较高,本研究目的 是分析44例TS患者不同染色体核型与AITD发病率及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2005年以来44例T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甲状腺自身抗体包括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及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检测.结果 44例 TS患者中17例(38.6%)合并AITD.核型为X染色体长臂或短臂等臂(包括46,Xi (Xq);46,Xi (Xp))的12例患者有9例(75%)合并AITD,其中58.3%为甲减;核型为X染色体的短臂或长臂缺失(包括46,X,del (Xp);46,X,del (Xq))的2例患者有1例(50%)合并AITD,其中50%为甲减.结论 TS患者易合并AITD,且染色体核型与AITD的发生有关,核型为X染色体异常(X染色体长臂或短臂等臂;X染色体长臂或短臂缺失)的TS患者合并AITD更多见,且合并AITD后更易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

    作者:李丽;黄燕红;刘苗;金倩;靳小静;李静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农民工眼外伤164例临床分析

    分析农民工164例所致眼外伤原因和治疗情况.回顾性分析2002年以来164例农民工所致眼外伤致伤原因,如何防治进行临床观察分析.

    作者:马云霞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翻白草黄酮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观察翻白草(PDB)黄酮对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抵抗(IR)大鼠的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水平(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清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活性的影响,探讨翻白草黄酮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6周后加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40 mg/kg)复制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动物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翻白草黄酮低剂量组(80 mg/kg)、翻白草黄酮中剂量组(160 mg/kg)、翻白草黄酮高剂量组(320 mg/kg)和二甲双胍(DMBG)组,连续给药12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翻白草黄酮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空腹血糖,提高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指数,提高血清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结论 翻白草黄酮是通过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抗氧化应激功能来实现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保护作用.

    作者:程昊;李俊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对当前中医药学专业课程概况的探讨

    1 当前中医药学高等教育的现状高等中医药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50余年的成长与发展历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中医药学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人才.

    作者:舒劲松;梁忠;郑启玮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切口手术径路的研究对比

    目的 探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Siewert分型II/Ⅲ型)切口手术径路不同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 选择我院2006年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AEG患者78例,分别行经腹根治术与经胸根治术,对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经腹组和经胸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82.6±100.2)(147.1±46.0)min(P=0.007),淋巴结平均清扫的数量分别(17.0±9.4)枚和(21.7±10.8)枚(P=0.000),术后发热时间分别为(3.0±1.6)min和(2.4±1.46)min(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0%和12.8%(P=0.005),住院时间为(18.4 ±13.9)和(16.0±9.0)(P=0.029),两组住院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2).结论 经腹部切口切除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Siewert分型II/III)对心肺功能的影响较小,手术时间缩短,患者术后发热时间短,术后引流量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花费减少,手术安全,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少,使手术安全性得到保障.

    作者:周林太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

    目的 研究探讨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苏醒后躁动情况对比.方法 选择2005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例ASA分级Ⅰ~Ⅱ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组术毕前30 min给予0.35 μg/kg舒芬太尼静脉推注,对照组采用0.2 μg/kg瑞芬太尼静脉推注维持麻醉.对比两组手术结束时(T1),拔管时(T2)、拔管后10 min(T3)各时点的躁动评分(RS)、镇静评分(RSS)、心率、血压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治疗组各三个观察时点RS、RSS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优,患者躁动少,清醒完全(P<0.01),对照组心率、血压T2、T3时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例出现苏醒后头晕、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结论 舒芬太尼对比瑞芬太尼在全麻手术苏醒期躁动少,苏醒质量高,不良反应少,镇痛作用时间久.

    作者:吕文慧;张伟山;石世坚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分析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并咯血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临床对肺结核并咯血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肺结核并咯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的咯血持续时间,评价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结果 通过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咯血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咯血维持时间,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环境以及质量.

    作者:孟令香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ICU目标性监测分析与控制措施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特点,病原菌分布特征,针对性的采取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患者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监测,并用患者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对3种侵入性相关操作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结果 ICU患者感染率为3.81%;感染例次率为5.74%;日感染率为14.62‰;例次日感染率为22.05‰.结论 通过目标性监测,提出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王兆霞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与腹腔镜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8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血浆管引流量低于小切口切除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各自有其优缺点,临床医师在选择采取何种术式时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患者需求进行.

    作者:成建;徐晓民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心房颤动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与心房颤动的关系,及其在心房纤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86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30 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房颤组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RP水平与房颤持续时间成正相关.结论 房颤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炎症反应参与了心房颤动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兰法定 刊期: 2011年第35期

  • 罕见老年先天性心脏病4例分析

    1 临床资料活产婴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0.7~0.8%,成人发病率为0.24~0.28%,以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多见,分别占先心病的25~50%、5~10%、5~10%.本组采用PHILIPS iE3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诊断老年先心病4例,分别是二叶瓣1例、无冠瓣发育不良1例、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右室双腔心1例,年龄64~78岁,男2例、女2例.因较为罕见,详述如下.

    作者:杨燕;全晶 刊期: 2011年第35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