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托吡酯治疗癫痫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董竞梅;郝艳秋

关键词:托吡酯, S-100, CK-BB, 脑保护
摘要:目的 通过对托吡酯在全身发作性癫痫(EP)治疗前后患儿血浆S-100蛋白,肌酸激酶脑型同功酶(CK-BB)的测定,揭示托吡酯对全身发作性癫痫患儿有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测定血清中S-100、CK-BB采用NAC法测定.结果 全身发作性癫痫患儿托吡酯治疗后3个月S-100、CK-BB含量与托吡酯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的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托吡酯在对全身发作性癫痫治疗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75例采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对照组70例采用常规剂量美西律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VT/VF)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心脏性猝死发生率以及心功能改善等情况.结果 小剂量胺碘酮对改善器质性心脏病VT/VF患者症状,减少VT/VF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降低猝死风险,改善心功能等疗效确切.结论 小剂量胺碘酮对治疗器质性心脏病VT/VF和预防VT/VF复发是安全有效的,患者耐受性良好,适合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作者:黄锦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与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2007年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研究抗菌药物使用与病原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通过计算用药频度(DDDs)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趋势;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使用频度前10位的抗菌药物种类包括头孢类、喹诺酮类、青霉素+酶抑剂、碳青霉烯类等;2年分离革兰阴性菌占57.70%,肠杆菌科病原菌的产ESBLs酶的分离率平均为31.18%.结论 广泛使用抗菌药物使细菌耐药性增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的关键.

    作者:吉佩忠;徐彦贵;蒋萍;李健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139例妇产科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及相关因素分析

    对139例妇产科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并且对影响临床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因素和对策进行分析,目的 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护理健康教育.

    作者:高金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 研究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护理. 方法对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 112 例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结果 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 112 例患者,手术后无1例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随访6个月~7年,均取得满意的治疗和美容效果.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熟悉手术方法,掌握术后常见并发症,做好观察与护理是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作者:梁伟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9例临床分析

    三踝骨折是指除内外踝骨折外,胫骨关节面后唇骨折移位,属于关节内骨折,整复时的解剖对位是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前提[1].骨折分型、手术顺序影响着关节面解剖重建的精确度与稳定性.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笔者手术治疗三踝骨折1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产后出血6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时间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因及处理.结果 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占88.24%)、胎盘胎膜残留(占7.35%)、组织裂伤(占4.41%),且多发生在24 h内.结论 产时、产后重点在24 h内加强监测,及时有效预防宫缩乏力是减少出血的根本.治疗上积极促进宫缩为主,同时抗休克治疗,清宫及时缝合伤口止血.

    作者:杜红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辩证论治冠心病

    目的 探讨辨证论治冠心病方法.方法 对冠心病分型、病理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祖国医学辩证论治,采用治标治本两法治疗冠心病患者可收到较好的疗效.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疗效满意.

    作者:张艳秋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脑电图检查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中的早期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评价脑电图检查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早期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8例拟诊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临床及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设对照组为流行性腮腺炎伴脑膜脑炎的患儿36例,对照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表现、治疗前后脑电图的改变.结果 拟诊组与对照组比较患儿早期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期脑电图弥漫性慢波异常的出现率及异常程度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脑电图明显改善率和临床治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电图检查敏感性高,可有效补充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早期诊断,减少漏诊和误诊,而且对其预后估计也有参考作用.

    作者:刘娟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临床药师干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意义及模式

    目的 评价本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方法 对我院普通外科Ⅰ、Ⅱ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病历176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中存在着范围过广、时间过长、起点过高等问题.结论 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干预是临床药师的重要工作.

    作者:孙鹏飞;雪君;陈璇;许秉权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儿童在CT检查中的辐射防护

    目的 减少接受CT检查的儿童受照剂量.方法 运用放射实践的正当化和防护的优化原则在儿童CT检查中采取相应措施.结果 通过严格掌握儿童CT检查适应症及减小射野,对非受检部位进行屏蔽,可显著降低受照剂量.结论 儿童对X射线照射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更多的潜能在危害,必须加强在CT检查中对儿童的辐射防护.

    作者:刘爱芹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300例外科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人的衰老过程主要表现为一系列慢性退行性变,心理方面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转变;针对疾病护理向整体、全面的护理转变的今天,患者在我们眼中不再是单一的病体,透过他们不同的年龄、性别了解他们不同的思想、情感、欲望、文化修养和宗教信仰等,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已是极为重要的课题.

    作者:宋淑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电针合并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in-Barre syndrome GBS)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1].

    作者:刘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结果 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值较干预前降低,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组间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宫颈癌患者术前焦虑状态,有利于手术治疗的配合.

    作者:黄春桃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33例肺心病患者夜间的观察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对33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并观察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中,夜间死亡人数与总死亡人数之比为6:9,占死亡人数的66.7%.结论 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于慢性肺心病的认识,提高医嘱的依从性,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柳春叶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二种不同剂量阿托伐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介质、纤维蛋白原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二种不同剂量(10 mg、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前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的变化、安全性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组(38例)和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组(34例),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CRP和Fig、TC、LDL-C的水平变化及6个月内主要冠脉不良事件(MACE).结果 治疗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RP、Fig、TC、LDL-C水平及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组,同时未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作者:张天弼;冯慧斌;杜雪霞;陈小龙;吴明清;涂湘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做好穿刺引流管制,预防各种并发症,并进行康复指导.结果 术后存活40例(86.96%),自动出院2例(4.35%),死亡4例(8.71%).对存活的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完全恢复自理15例(37.50%),部分生活可自理23例(57.50%),卧床但意识清楚2例(10.00%).结论 通过精心的术后护理,对于提高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建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心血管手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研究和探讨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原因以及早期观察、早发现和早处理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本院于2004年8月至2008年8月所行心内直视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53例.结果 52例术后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康复出院,只有1例患者因多种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有效地观察,发现和预防处理低氧血症,可以明显的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作者:高立梅;李红霞;李月梅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和多相分化潜能.由于取材容易、培养简便及应用前景广泛等特点成为干细胞中研究的热点,在医学各个领域都具有研究和应用价值,目前已应用于多种临床治疗当中.

    作者:崔潇;杨莹;周晓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头针加体针联合抗凝药物对进展性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疗效

    目的 通过头针加体针联合抗凝药物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观察其疗效.方法 两组均予以急性期抗凝药物并按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和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抗凝治疗后增加针刺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在一个月内无明显差异,一个月后治疗组好于对照组,疗效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郭明岐;张志忠;贾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在肺部疾病的应用进展

    自1974年Reynold和Newball报道支气管肺泡灌洗术以来,该项技术在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成为肺部疾病的主要诊疗手段之一,由于该项技术是一种较为安全而相对无损伤的技术,在肺科领域将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本文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及大容量全肺灌洗术在肺部疾病方面的应用进展研究做一概述.

    作者:黄荣道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