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针加体针联合抗凝药物对进展性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疗效

郭明岐;张志忠;贾志强

关键词:头针, 体针, 抗凝, 进展性脑卒中, 康复
摘要:目的 通过头针加体针联合抗凝药物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观察其疗效.方法 两组均予以急性期抗凝药物并按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和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抗凝治疗后增加针刺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在一个月内无明显差异,一个月后治疗组好于对照组,疗效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氟哌利多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并发锥体外系反应8例报告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导致锥体外系反应并发症的原因,提高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对793例剖宫产术后镇痛导致锥体外系反应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发生锥体外系反应8例,发生率为1.01%.大汗淋漓8例,表情淡漠、眼球上翻、凝视、闭目困难6例,失语4例,嘴角流涎、痉挛性斜颈、张口困难、肢体舞动、肌肉僵硬、角弓反张3例,失明、昏迷1例.结论 氟哌利多用于术后镇痛可导致锥体外系反应,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作者:蓝冬梅;赵金琴;廖玉娣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快速自行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14例

    随着颅脑损伤诊治经验的积累及伤后动态头部CT检查的重视,临床实践中发现部分急性硬膜下血肿有快速自行消散现象.对于临近手术指征的患者,如果在病情观察中发现有血肿消散减少征象,将使患者免于手术创伤.急性硬膜下血肿短期内快速自行消散病例相对很少,本院自1997年以来收治快速自行消散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1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振举;李可;张弘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提高患者治愈率.方法 回顾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3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均未出现出血或再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有重要的影响,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

    作者:陈舜卿;王玉心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就诊时约有60%~70%的结直肠癌患者可施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本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共12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高春玲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二种不同剂量阿托伐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介质、纤维蛋白原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目的 观察二种不同剂量(10 mg、40 mg)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前后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的变化、安全性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组(38例)和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组(34例),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CRP和Fig、TC、LDL-C的水平变化及6个月内主要冠脉不良事件(MACE).结果 治疗后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CRP、Fig、TC、LDL-C水平及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组,同时未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作者:张天弼;冯慧斌;杜雪霞;陈小龙;吴明清;涂湘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成人多脾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目的 分析成人多脾综合征腹部CT影像特点,提高对多脾综合征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多脾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重点观察脾脏、胃、肝、胆囊、胰腺、肠管以及血管的位置和发育异常.同时回顾文献报道的15例成人多脾综合征的CT表现.结果 本组4例患者均为CT检查偶然发现.男1例,女3例,脾脏数目2~12个,均沿胃大弯侧排列,其中1例位于右上腹;4例均存在短胰及肠旋转不良;3例肝段下腔静脉缺如,奇静脉异常连接并扩张;1例肝脏呈中间位;1例胆囊呈中间位并结石,1例胆囊左位.结论 熟悉多脾综合征各种异常的CT表现,有助于准确诊断,减少漏误诊.

    作者:李坤炜;李占军;秦培鑫;柳学国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羊水偏少孕妇阴道试产172例分析

    目的 分析经B超诊断羊水偏少孕足月妇女阴道试产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应用羊水指数AFI法估测羊水量,并测定脐动脉收缩期大血流速度(S)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D)的比值(S/D),产前和产时胎心监护,分析比较172例B超诊断羊水偏少者(研究组)和同期180例羊水量正常的足月妇女(对照组)阴道试产的分娩结局.结果 研究组剖宫产率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1);两组顺产产妇的总产程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重度新生儿窒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诊断羊水偏少的足月妊娠妇女,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可行的.

    作者:何燕行;梁小丽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高频超声诊断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高频超声对8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检查并诊断,全部患者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结果甲状腺呈不规则,非对称性肿大,轮廓不平,甲状腺内部结构不均匀,呈散在性结节回声.结节以多发为主,结节边缘欠清晰,无包膜,无声晕,结节内部呈不均质的中低回声.结节周边呈粗大、迂曲的绕行血流信号,内部血流分布无明显特异性.结论 高频超声由于其对甲状腺的高分辨率、高敏感性,可于病变早期即可发现异常,不失为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一项重要的方法.

    作者:麻科;吴新如;吉鹏;吴秀琴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电针合并免疫球蛋白治疗急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iain-Barre syndrome GBS)是以周围神经和神经根的脱髓鞘及小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炎性反应为病理特点的自身免疫病[1].

    作者:刘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后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4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做好穿刺引流管制,预防各种并发症,并进行康复指导.结果 术后存活40例(86.96%),自动出院2例(4.35%),死亡4例(8.71%).对存活的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完全恢复自理15例(37.50%),部分生活可自理23例(57.50%),卧床但意识清楚2例(10.00%).结论 通过精心的术后护理,对于提高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建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辩证论治冠心病

    目的 探讨辨证论治冠心病方法.方法 对冠心病分型、病理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祖国医学辩证论治,采用治标治本两法治疗冠心病患者可收到较好的疗效.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冠心病疗效满意.

    作者:张艳秋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20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康复及护理体会

    目的 为非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寻找一套巩固疗效的方案预防复发.方法 204例患者诊断明确,经牵引、理疗、中药离子导入、TDP热疗等综合治疗后配合社区护士的康复指导、健康教育及家庭护理.结果 204例患者均取得远期效果.结论 本方法方便、安全、实惠,易被患者接受.

    作者:尤丽园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120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本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120例,按其中Ⅰ~Ⅲ型66例采取关节镜监视下行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Ⅳ~Ⅵ型54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骨缺损者同时予以植骨.结果 120例随访1~2年,采用马元璋标准评定优良率86%.结论 胫骨平台骨折宜手术治疗,可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王昕;孙宇峰;赵刚;张凌;马艳荣;马宏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训练与护理

    目的 通过术后康复训练及护理,增加髋关节活动度,帮助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及关节功能.方法 通过对4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了有效的康复训练与护理.结果 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促进患肢的康复非常重要,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伟华;李宁川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 复位,牵引.结果 完全恢复47例,有3例出现后期肘内翻畸形,经施行肱骨髁上截骨术后恢复正常.结论 折角牵引使此类骨折的整复操作变得更为合理,更为容易.

    作者:沈国策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300例外科老年患者心理护理分析

    人的衰老过程主要表现为一系列慢性退行性变,心理方面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功能制护理向责任制护理转变;针对疾病护理向整体、全面的护理转变的今天,患者在我们眼中不再是单一的病体,透过他们不同的年龄、性别了解他们不同的思想、情感、欲望、文化修养和宗教信仰等,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已是极为重要的课题.

    作者:宋淑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浅谈医患沟通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加强医患沟通,可以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有效地减少和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刘红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139例妇产科患者护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及相关因素分析

    对139例妇产科患者进行护理健康教育,并且对影响临床护士实施健康教育的因素和对策进行分析,目的 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护理健康教育.

    作者:高金霞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头针加体针联合抗凝药物对进展性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疗效

    目的 通过头针加体针联合抗凝药物治疗进展性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观察其疗效.方法 两组均予以急性期抗凝药物并按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和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抗凝治疗后增加针刺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在一个月内无明显差异,一个月后治疗组好于对照组,疗效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郭明岐;张志忠;贾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7期

  • 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尿潴留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量增多,给产妇增加痛苦,也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产后尿潴留不仅增加了产妇的痛苦,还不利于产妇乳汁的分泌影响婴儿的早期吸吮,影响母乳喂养的成功率.自2008年1月起针对剖宫产及产后尿潴留的原因,重点对产妇产后进行排尿处理和相应的护理.

    作者:赵萍 刊期: 2009年第17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