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纳米材料毒理学研究进展

刘魁;岳霞;赵进顺

关键词:纳米结构, 发病率, 毒理学
摘要: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理化特性已经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纳米材料用于医学领域有诸多特性:第一,纳米材料具有细微的粒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第二,纳米材料通过静脉和皮下注射的途径进入人体后可以与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但以上的特性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总结了常见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进展并为这些知识在纳米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相关文献
  • 流行病学超大规模队列研究——开启21世纪人类复杂性疾病病因研究的钥匙

    随着现代病因理论对于人类常见疾病“遗传-环境交互作用”的共识,流行病学超大规模队列研究在近20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渐成为21世纪开展人类复杂性疾病病因研究有利的工具和平台之一,但与此同时,超大规模所带来的执行管理、成本控制和资源配置等多方面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作者:孙点剑一;吕筠;李立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筛查及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的新生儿筛查与早期诊断的特点.方法 分析2005年9月~ 2007年6月确诊的97例CH患儿筛查检验、确诊检验数据及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结果 共筛查192 053例新生儿,确诊CH 97例,发病率为1/1 980(0.505‰),CH患儿筛查检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重度升高者占47.4%,轻度升高者为22.7%.CH患儿绝大部分表现为TSH升高和甲状腺激素(thyroxine,T4)降低.结论 需加强CH患儿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的健康教育工作,另外可以考虑将CH筛查纳入湖北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而做到CH患儿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

    作者:韩铁光;文伟;卢祖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医学纳米材料毒理学研究进展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理化特性已经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纳米材料用于医学领域有诸多特性:第一,纳米材料具有细微的粒径和较大的比表面积;第二,纳米材料通过静脉和皮下注射的途径进入人体后可以与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但以上的特性也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本文总结了常见纳米材料的毒理学研究进展并为这些知识在纳米医学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刘魁;岳霞;赵进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08-2010年深圳市手足口病就诊情况及病原学研究

    目的 了解深圳市手足口病就诊情况及其病原学特征.方法 发放统一设计的手足口病监测月报表,采用由医生填写调查表的方法,对2008-2010年深圳市某手足口病监测医院的门诊就诊病例和手足口病例分别进行统计;同时随机采集调查期间431例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采用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进行病原学核酸检测.结果 2008-2010三年共有门诊就诊病例427 458例,其中手足口病10 355例,构成比为2.42%.4~10月份病例数较多;431例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阳性143例,阳性率为33.18%,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阳性78例,阳性率为18.10%.结论 2008-2010年手足口病就诊病例数占门诊病例数比例逐年增加,手足口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8-2010年深圳市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为EV71,CoxA16的阳性率逐年下降.

    作者:杨洪;何雅青;张海龙;冼慧霞;姚相杰;罗敏;刘慧英;何学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福建省5个国家疾病监测点成人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大样本横断面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探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体质测量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搜集福建省5个国家疾病监测点(disease surveillance points,DSP)共3 000名18岁及以上成年人(男性1 343名,女性1 657名)的身高、体重、睡眠时间、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等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多变量筛选.结果 5个DSP点成人身高为(160.3±7.9) cm,体重为(59.3±10.6) kg,BMI为(23.1±3.4) kg/m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男女两性超重肥胖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BMI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文化程度和睡眠时间,与职业、性别、民族、婚姻状况等无关.结论 文化程度、睡眠时间和年龄是BMI的影响因素;睡眠时间短可能是导致BMI高的危险因素,保证适量的睡眠是控制BMI的重要手段.

    作者:胡祥炬;林曙光;钟文玲;林修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宜昌市夷陵区50岁及以上农村居民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掌握宜昌市夷陵区年龄≥50岁的农村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合理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夷陵区年龄≥50岁的常住居民2 072人,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检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包括居民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疾病史、家族史等.结果 夷陵区年龄≥50岁的农村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为51.01%,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9.20%,女性为52.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移民、年龄较大、吸烟、肥胖为高血压可能的危险因素.结论 夷陵区年龄≥50岁的农村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当地医务人员需要给予重视,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及治疗.

    作者:田祎;张蕃;欧阳倩;张杰;江洪波;曹倍辈;聂绍发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蒙古族人群血脂流行特征调查与分析

    目的 调查与分析蒙古族人群血脂流行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共抽取2 178名研究对象进行血脂检测.结果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oin cholesterol,HDL-C)4项指标年龄分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TG、HDL-C和LDL-C 3项指标均存在性别分布差异(均有P <0.05),HDL-C指标均值女性高于男性,TG、LDL-C 2项指标均值男性高于女性;TC、TG和LDL-C 3项指标女性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水平45岁以后随年龄升高而逐渐下降,55岁以后女性水平整体上高于男性;通过析因分析得出,年龄和性别对TC、TG、HDL-C和LDL-C 4项指标的影响均存在交互效应(均有P<0.05).结论 蒙古族人群TC、TG、HDL-C和LDL-C 4项指标分布受性别、年龄以及两者交互效应的影响;TC、TG和LDL-C 3项指标55岁以后女性水平整体高于男性.

    作者:姜晓峰;王海玲;钱永刚;席云峰;惠春霞;徐驷红;王文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医学生传染病防治教学现况及改革措施建议

    目的 了解医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学生传染病防治教学改革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6所五年制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抽取某高校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毕业生114人,调查分析传染病课程体系和医学生传染病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6所高校中,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传染病防治相关课程4~9门,共196~423学时;预防医学专业传染病防治相关课程5 ~11门,共240~447学时.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知识技能总分(26.49±1.03),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得分(21.73±1.40) (P <0.001),影响医学生传染病知识技能得分的因素有主干课程平均成绩和传染病实习时间(均有P <0.05).结论 医学生传染病课程体系中,涉及传染病实际应用的相关课程较少;医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不容乐观,主干课程平均成绩和传染病实习时间为传染病知识技能掌握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玲;朱长才;李文芳;张志兵;唐岱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山区丘陵型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防治措施变化与成本效果评价Ⅱ2001-2011年防治效果评价

    目的 系统总结山丘型代表性地区血吸虫病的阶段性防治效果,为此类地区今后防治重点措施局部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4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法收集2001-2010年血吸虫病疫情资料、干预措施及方法,并于2011年4~11月开展现场调查,采用问卷法调查当地学生与居民血吸虫病的防治知识、态度及行为情况.结果 防治初期(2001-2004年),血吸虫病感染率各项指标均较高且疫情反复.综合治理期(2005-2008年),人、畜及钉螺感染情况得到有效遏制,感染率均控制在1%以下.维持阶段(2009-2011年),血防综合效果指数趋势上升明显.3种土源性寄生虫监测结果显示,蛔虫、鞭虫、钩虫人群感染率较2005年分别下降了82.32%、69.77%与64.26%.学生及妇女知识、态度、行为(KAP)问卷综合评分分析表明,在血吸虫病防治知识了解方面,4村当地学生掌握水平要好于妇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 山丘型不同阶段血吸虫病防治措施的变化所带来的疫情明显下降,表明综合治理措施针对性与有效性.应高度注意影响山丘型血吸虫病重新流行潜在因素,因地制宜局部调整防治措施,巩固与维持防治效果将为此类地区率先实现消除血吸虫病提供可能.

    作者:万学祥;余晴;刘青;王志祥;黄亚琴;蔡新平;祝红庆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2001-2010年镇江市结核病控制项目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2001-2010年镇江市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效果.方法 对2001-2010年结核病控制项目报表和网络直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镇江市可疑病人就诊人数逐年增加,其中因症就诊和转诊人数呈上升趋势;全市转诊和追踪到位较好,转诊到位率和追踪到位率明显提高;2010年活动性肺结核登记率为73.11/10万,涂阳肺结核登记率为40.67/10万;男性初治涂阳登记率明显高于女性(x2=1 749.67,P<0.001);2010年65岁及以上组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达104.14/10万,2002-2010年初治涂阳和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2月末痰检阴转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镇江市自2002年实施直接督导短程化疗(directly doserved treatment short-course,DOTS)策略,经过近10年努力,结核病防治效果显著.

    作者:戴冰;蒋晖;张明辉;季小平;夏小娟;吴霄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软脂酸和硬脂酸诱导INS-1细胞凋亡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软脂酸(palmitic acid,PA)与硬脂酸(stearic acid,SA)对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INS-1细胞分为对照组、PA组和SA组,干预细胞24h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thiazoly blue tetrazolium bromide,MTT)实验检测细胞的存活率,吖啶橙/溴化乙锭(acridine orange/ethidium bromide,AO/EB)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B细胞淋巴瘤-2(B-cell leukemia 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通过MTT实验,选择400μmol/L作为后续实验的干预浓度.细胞存活率:对照组>SA组>PA组(P<0.05);细胞凋亡率:PA组>SA组>对照组(P<0.05);PA组和SA组都发生了PARP蛋白的裂解,SA组的裂解程度弱于PA组;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量比值:对照组>SA组>PA组(P<0.05).结论 SA诱导INS-1细胞凋亡的作用明显弱于PA,其机制与PARP的裂解减弱、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量比值(Bcl-2/Bax)上调有关.

    作者:孟曼;李颖;路慧敏;何璇;孙长颢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安徽省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结核病筛查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影响涂阳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结核病筛查的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密切接触者结核病筛查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412例涂阳肺结核病人密切接触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宣传教育.结果 412例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0.10±18.32)岁,其中,已接受结核病检查的有277例,占67.23%;未接受检查的有135例,占32.77%.接触者家中病人痰检结果、就诊去向和结核病免费政策的知晓等因素影响结核病筛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接触者接受结核病知识途径主要为通过亲友聊天,占77.18%;接触者未检查的原因主要为不在乎,占51.10%;到县结核病门诊接受检查的密切接触者3个痰标本检查率为2.89%.结论 加强对涂阳病人家庭密切接触者结核病高危人群的监测,有助于提高涂阳病人的发现率.对密切接触者开展特定结核病知识宣传是提高结核病筛查率的有效措施.加强学校的结核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是提高健康宣传效果的重要措施.

    作者:史四九;方雪晖;程德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新疆南部碘缺乏病高危地区补碘对改善重点人群机体碘营养的作用

    为了解育龄期妇女及8 ~10岁儿童的碘营养水平,笔者等于2011年10月对新疆碘缺乏病严重流行高危地区重点人群开展碘营养水平项目评估,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孕妇、哺乳期妇女,在校8~10岁学龄期儿童.1.2 抽样方法 以碘缺乏病严重流行的新疆南部地区3个地(州)为调查地区,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行政村,在每个行政村采集20名18~40岁育龄妇女家庭的食盐进行定量检测,同时采集其中15名妇女的尿样进行尿碘分析.每个乡(镇)随机抽取一所小学校,采集40名(每个家庭一名学生)8~10岁学生家中食盐进行碘含量检测,随机抽取其中20名学生测定尿碘水平和B超测量甲状腺容积.

    作者:马品江;蒋继勇;张玲;涂杰;夏荣香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天津市不同水碘地区人群碘营养水平分析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不同水碘地区人群碘营养水平,为科学补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比例概率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 to size,PPS)调查天津市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尿碘水平及食用盐含碘量,调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尿碘水平和全市水碘含量.结果非高水碘地区8 ~ 10岁儿童中甲状腺肿大率为2.14%,年龄、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居民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1.6%,与2005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尿碘中位数为177.9 μg/L,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45.3 μg/L,哺乳期妇女尿碘中位数为139.9 μg/L;集中式供水水碘值在0~ 10μg/L之间.水源性高碘地区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为338.3 μg/L.结论 天津市非高水碘地区孕妇尿碘中位数略低于适宜水平,水源性高碘地区儿童尿碘碘过量,应加强健康教育和日常监测,有待进一步研究盐碘、尿碘与碘营养水平的关系.

    作者:王洋;韩树清;侯常春;刘忠慧;符刚;张维;刘洪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武汉市社区结核病防治服务提供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核病防治服务提供情况,为更好的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决策和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的方法,对武汉市7个城区共10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核病防治服务的提供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 Data 3.0进行数据录入,利用SPSS 1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举办主体以企事业为主,占62.7%;结核病登记、转诊和追踪服务制度的实施率分别为93.1%、93.1%、100%;设置查痰点的社区占15.7%;结核病治愈率平均为81.2%.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初步具备结核病防治服务能力,但相关设备的配备仍需完善,结核病防治服务质量需进一步提高,以促进结核病服务提供均等化,进而确保结核病治愈率稳步提升.

    作者:李文祯;侯万里;杨瑞;徐欢;石欧敏;卢祖洵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安徽省艾滋病防治重点地区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安徽省艾滋病防治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和艾滋病防治知识水平,为评估流动人口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效果和制定新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分别于2008年12月和2010年12月对安徽省9个艾滋病防治重点地区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0年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91.4%;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高于非传播途径(分别为95.8%和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29,P<0.001);无偿献血知识两道题都答对的比例为83.6%;知道本地有免费艾滋病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服务的比例为93.8%.与2008年相比,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基本知识、无偿献血知识和VCT服务的知晓率均明显提高;男性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提高率低于女性(x2 =7.07,P=0.008),在婚人群知晓率提高率低于未婚/离异者(x2 =4.85,P=0.028).结论 2010年安徽省艾滋病防治重点地区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基本知识、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较高,达到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的要求,并且较2008年明显提高.但仍应加大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识点的宣传力度,同时进一步关注流动人口中不同特征人群知晓率水平.

    作者:田翠翠;王华东;李辉;李迎春;肖永康;计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手足口病在自然村流行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邯郸市自然村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使用分层抽样方法,在7个县中每个县分别抽取10个自然村,对其中有病例发生的村庄纳入研究.将5岁以下儿童每年手足口病罹患率≥5%的自然村定义为高发村.根据每个村庄的危险因素暴露情况,比较暴露组村庄和未暴露组村庄手足口病的发生率.结果 共有46个有手足口病例的村庄纳入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村内有污水滞留、村内有儿科门诊和本地务工人员比例≥10%的村庄中高发村的比例较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污水滞留(OR =7.2,95%CI=1.3 ~41.0),本地务工人员比例≥10%(OR =33.0,95% CI=1.8 ~632.0)是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村庄中有污水滞留以及本地务工人员比例高是导致村庄手足口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建议加强村庄的环境卫生,减少污水滞留.

    作者:郭娜娜;马艳霞;邓健;郭瑞玲;高亚敏;王红梅;李晓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无锡市社区肠道传染病症状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着眼于病人就诊基层化、社区化的趋势,建立以病原学检测为基础、以信息化网络为平台的社区感染性腹泻症状监测系统,为暴发疫情的早期预警、预测探索一种更灵敏的疾病监测模式.方法 在全市范围内选择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肠道传染病病症状监测哨点,开展常年腹泻样病例流行病学监测,同时选择10所市级、区级医院建立相同的监测点来比较监测质量.结果 2010年7月~2011年6月无锡市肠道腹泻样病例就诊以县(区)、社区两级医疗机构为主,社区就诊腹泻样病例发生高峰为第33周,流行季节为7~8月,监测结果可提前4周对相应肠道传染病疫情进行预测预警.结论 选择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疾病症状监测预警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但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杨俊莹;陆兵;钱燕华;施超;石平;周伟杰;陈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重庆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

    目的 研究一套科学合理、有效可行,适合重庆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小组讨论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结果 专家权威程度均值为0.892 4,两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49和0.497.指标体系分为三级,其中一级指标3项,依据权重大小依次为服务效率、服务量和反应性;二级指标8项;三级指标27项.整个指标体系总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5,具有很高的内部一致性,指标体系的总信度较好.对两次专家咨询指标体系中的三级指标标进行适当性(Kaiser-Meyer-Olkin,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得到KMO=0.825,球形检验P<0.001,指标体系有较好结构效度.结论 本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能测量出真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作者:吴海峰;何坪;杨森评;王润华;潘伦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湖南省浏阳市农村居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浏阳市主要慢性病的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慢性病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浏阳市抽取3个乡镇,对15岁以上居民进行入户普查,共计调查42 713人.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浏阳市常住居民健康状况和慢性病患病现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2007年浏阳市农村居民慢性病的患病率为21.96%,根据浏阳市农村居民年龄构成标准化后的总患病率为23.42%;患病率居前4位的慢性病为高血压(38.3‰)、肾结石(10.0‰)、冠心病(8.1‰)和慢性支气管炎(5.8‰).浏阳市农村居民患慢性病的影响因素有体质指数高、高龄、低文化程度、工作不稳定、戒烟和低收入等.结论 湖南浏阳市农村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较高,心脑血管疾病、肾结石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疾病防控部门应针对浏阳市农村居民患病的危险因素,制定和实施积极的防制措施.

    作者:伊雅德;谭红专;黄昕;陈梦施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