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OPD大鼠肺组织TGF-β1及CTGF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喻东;夏熙郑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道重构,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结构重塑的病理特征和气道慢性炎症的特点,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COPD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将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和COPD组,通过气管内注射脂多糖和被动吸烟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及病理形态学等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TGF-β1和CTGF的表达.结果 ①BALF细胞总数:COPD组为(10.24±0.28)×108/L,正常对照组为(5.55±0.22)×108/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肺泡腔直径COPD组为(91.71±1.56)μm正常对照组为(48.08±3.32)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免疫组化指数:COPD组的TGF-β1和CTGF表达分别为(3.65±0.58)分、(3.99±0.16)分,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80±0.19)分、(1.23±0.22)分,COPD组的TGF-β1和CTGF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多种炎性细胞参与COPD的发病;COPD气道重构的病理特征主要为小气道平滑肌不规则增生和细胞外基质沉积;TGF-β1和CTGF在COP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二者有高度相关性(r=0.938,P<0.01).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COPD大鼠肺组织TGF-β1及CTGF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结构重塑的病理特征和气道慢性炎症的特点,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COPD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将30只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和COPD组,通过气管内注射脂多糖和被动吸烟的方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计数及病理形态学等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TGF-β1和CTGF的表达.结果 ①BALF细胞总数:COPD组为(10.24±0.28)×108/L,正常对照组为(5.55±0.22)×108/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肺泡腔直径COPD组为(91.71±1.56)μm正常对照组为(48.08±3.32)μ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免疫组化指数:COPD组的TGF-β1和CTGF表达分别为(3.65±0.58)分、(3.99±0.16)分,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80±0.19)分、(1.23±0.22)分,COPD组的TGF-β1和CTGF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多种炎性细胞参与COPD的发病;COPD气道重构的病理特征主要为小气道平滑肌不规则增生和细胞外基质沉积;TGF-β1和CTGF在COP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二者有高度相关性(r=0.938,P<0.01).

    作者:喻东;夏熙郑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脊柱侧弯矫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脊柱侧弯是危害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常见病.2004年4月至2007年7月,我院成功地对32例脊柱侧弯患者进行了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三维矫形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刘志慧;张云颍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不同矫治方法对安Ⅱ1错(牙合)患者软硬组织的改变

    目的 通过对安Ⅱ1错以不同方法 矫治;观察患者的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寻求佳的矫治方法 .方法 第一组选择10例患者在替牙期用Bionator矫形矫治,之后在恒牙初期以快速扩弓联合Tip-Edge进行双期矫治;第二组10例患者仅恒牙初期以快速扩弓联合Tip-Edge矫治.结果 矫治后,20例患者均下颌前移,面形得到改善,上下前牙的倾斜度和后牙关系良好.第一组Go-Pg、Co-Go增加量大于第二组.结论 安Ⅱ1患者,双期矫治疗效更好.

    作者:杨鹴;姚霜;刘晓君;杨苹;周治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趋化因子RANTES和EOTAXIN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

    目的 通过测定趋化因子RANTES和Eotaxin在内膜异位症与非内膜异位症患者内膜中的表达,以期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RAN-TES Eotaxin两种趋化因子在非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以及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趋化因子RANTES在非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以及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均有表达.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内膜异位症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内膜异位症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同期在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趋化因子Eotaxin在非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以及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腺上皮细胞均有表达.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内膜异位症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内膜异位症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同期在位内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趋化因子RANTES和Eotaxin在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内膜异位症内膜组,提示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的特殊性可能是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决定因素;②趋化因子RANTES和Eotaxin在内膜异位症患者异位内膜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同期在位内膜组,提示RANTES和Eotaxin所致的腹腔内免疫细胞活性的改变,能够正反馈调节这两种趋化因子的表达,进一步为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创造适宜的微环境;③趋化因子RANTES通过趋化单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通过趋化嗜酸性粒细胞,使腹腔内形成无菌性炎性环境,激发机体免疫反应,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

    作者:祁美霞;姜立杰;杨景贵;吕金燕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川芎嗪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川芎嗪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 对1994~2007年川芎嗪注射液不良反应14年间的国内文献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川芎嗪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关;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首次用药发生者有21例(占70%),提示不良反应以首用即发型为主.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川芎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作者:朱锦秀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对600例不同孕期孕妇体内蛋白质营养状况的调查分析

    孕妇营养状况(尤其是蛋白质),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如果孕妇体内蛋白质不足,不但导致胎儿发育迟缓,而且容易引起流产或发育不良,造成先天性疾病和畸形,同时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和合并症增加,产后母体也不容易恢复,所以孕妇需科学合理地安排膳食,提高蛋白质摄入量,保证下一代的正常发育.

    作者:朱素君;苏卫兰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成人髁突骨折闭合性治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成人髁突骨折闭合性治疗的治疗效果,为髁突骨折选择治疗方法 的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研究48例(55侧)经闭合性治疗的成人髁突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及临床随访资料,包括咬合关系、面部对称性、大开张口度、开口型、关节功能紊乱症状及影像学资料.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平均32个月.其中,囊内骨折9侧,髁颈部骨折21侧,髁颈下骨折19侧,矢状骨折6侧;6侧无移位,29侧轻度移位,20侧严重移位.43例患者颌间固定,5例弹性颅颌绷带固定.结果 48例(55侧)患者中,17例患者(35%)张口受限、开张口型偏斜或牙合关系不佳;仅5例患者(10%)需进一步治疗.影像学显示约30%患者髁突改建,其余患者髁突骨折错位愈合,出现髁突畸形、关节面变平或吸收、下颌支高度降低等表现.结论 髁突骨折闭合性治疗预后临床效果总体良好,但难以恢复髁突正常形态;对髁突骨折伴脱位、双侧髁突骨折及骨折后下颌支高度降低超过5 mm者建议首选手术治疗.

    作者:王玉良;王旭;任杰;刘光萍;杨佑成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新生儿窒息血清心肌酶谱检测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酶谱活性检测在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意义,指导治疗及预防.方法 对61例窒息新生儿和34例正常的新生儿分别测定AST、LDH、CK、CK-MB4种心肌酶,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窒息新生儿心肌酶异常,并与窒息程度成正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肌酶活性检测可作为围产期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灵敏、特异性的重要指标,尤其是CKMB,临床上具有协助早期诊断和治疗重要实用价值.

    作者:陈之华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参松养心胶囊对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66例糖尿病患者口服参松养心胶囊1个月,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比较患者治疗前后HRV.结果 治疗后患者SDNN、SDANN、r-MSSD较治疗前提高(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HRV,改善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作者:韦红卫;蒋芳勇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健康教育在住院精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精神科整体护理工作中除对入院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提出准确的护理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外,开展健康教育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它对稳定患者的情绪和促进疾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总结了健康教育的方法,结果 证明合理的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住院精神患者早日康复,大大减少复发率.

    作者:朱明荣;万雪英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铁岭市银州区公共场所公共用品检测分析

    为贯彻执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于2006年4~9月份对铁岭市区所管辖部分公共场所的公共用品卫生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红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胃癌术后应用谷氨酰胺和中链三酰甘油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观察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应用谷氨酰胺和中链三酰甘油(glutamine and medinm-chain triglyceride enteral nutrition,GMEN)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胃癌术后需要营养支持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即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其中EN组选用含谷氨酰胺和中链三酰甘油的肠内营养液,实施早期营养.分别于术前第1天、术后第8天检测营养评定指标体质量(BW)、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氮平衡(NB),免疫评定指标淋巴细胞计数(LCC)、IgA、IgG、IgM、CD3、CD4、CD,、CD4/CD5、前列腺素E-2(PGE-2)和C反应蛋白(CRP).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结果 两组在体质量、血红蛋白的恢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5,P=0.057),但EN组的白蛋白及氮平衡恢复较PN组为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00).反映免疫指标的淋巴细胞、IgA、IgG、CD4、CD4/CD5在术后EN组较PN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术后CRP在EN组明显低于PN组(P=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N组为46.7%,EN组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肛门恢复排气时间EN组为(2.46±0.56)d,PN组为(3.66±0.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含谷氨酰胺和中链三酰甘油的肠内营养液可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机体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实用有效的营养支持疗法.

    作者:张渊;方建瑞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丹参加能量合剂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74例疗效观察

    外伤性鼓膜穿孔由直接或间接的外力造成鼓膜不同程度的损伤,我科自2000年以来对74例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丹参注射剂及能量合剂静滴10 d,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范毅;徐自军;马莉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P504 s、p63、CK34βE12、PS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为了探讨P504 s、P63、CK34βEl2、PSA表达在前列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认为联合检测P504 s、P63、CK34βEl2、PSA可以提高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并对鉴别良、恶性病变有实际临床意义.

    作者:秦永斌;冯琼;龚志强;彭乃雄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福州市成人牙科畏惧症状况的初步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福州市成人牙科畏惧症的状况,为开展成人牙科畏惧症的研究、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参加口腔健康咨询的福州市民24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分三部分:社会人口学资料,牙科经历探访,Corah's Dental Anxiety Scale(DAS量表);对问卷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调查对象平均DAS分值为9.62,其中男性为8.69,女性为10.44,女性明显高于男性;②牙科畏惧症的患病率为28.33%,不同年龄、性别对畏惧水平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同文化程度对牙科畏惧水平无显著影响;③直接牙科治疗经历对牙科畏惧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 ①牙科畏惧症在福州市成人中呈中度流行趋势,且女性的畏惧水平明显高于男性;②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由综合性因素造成,需要通过患者、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将牙科畏惧症降低到低限度.

    作者:钟声;马忠雄;黄晓晶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急,变化快,临床表现与危险性极不均一等.

    作者:余永树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颈动脉、椎动脉超声分析对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评价

    目的 颈动脉、椎动脉超声检查对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33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行颈椎、动脉超声检测,并对其血管走行、动脉粥样斑块及颈总动脉内径(CCAD)、血流峰值(BF)、血管壁内膜-中膜厚度(IMT)、阻力指数(R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3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毛糙者24例(18.0%),粥样斑块者93例(69.9%),总体异常者117例(87.9%),椎动脉异常者51例(38.3%).经与CT或MRI比较,侧向符合率为82.3%.两组单侧脑梗死患者相比较,其CCAD,BF,IMT,RI部分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提示同侧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性,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相比较而言,椎动脉对于脑梗死的预测不如颈动脉明显.

    作者:麻志恒;张汉新;周柱玉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腰麻-硬膜外联和麻醉在剖宫产术的应用

    腰麻-膜外联合麻醉(CSEA)现以广泛应用临新型麻醉方法,本文章研究CSEA和EA在新式剖宫产(横切口)患者应用的比较.

    作者:杨东桥;徐衍斌;张生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RhoA-ROCK信号通路中介缺氧所致乳腺癌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和黏附能力改变

    目的 探讨缺氧时乳腺癌细胞(MDA-MB-435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和细胞黏附能力改变与RhoA-ROC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对体外培养的MDA-MB-435细胞进行缺氧16 h处理,或在缺氧前用ROCK的特异性抑制剂Y-27632(10μm)预处理1 h,再进行缺氧处理.用光学显微镜观察MDA-MB-435细胞形态的改变;用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标记F-肌动蛋白,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组情况;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细胞对人工重组基底膜(Matrigel)的黏附能力.结果 乳腺癌细胞经16 h缺氧处理,细胞内F-肌动蛋白含量和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MDA-MB-435细胞对人工重组基底膜的黏附能力明显增强;预先使用Y-27632再进行缺氧处理,可防止缺氧所致乳腺癌细胞内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以及细胞形态的改变,同时其对人工重组基底膜的黏附能力亦得以恢复.结论 RhoA-ROC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缺氧所致乳腺癌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重组和黏附能力的改变.

    作者:李迎春;姬红平;宋鸣子;顾洛 刊期: 2007年第36期

  • 手术救治急性胆囊炎并中毒性休克50例体会

    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急性胆囊炎并中毒性休克50例,急性胆囊炎并中毒性休克的患者大多数腹腔感染较重,组织水肿,解剖不清,此症如果用传统的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长,且易造成组织误伤,不利患者恢复,行胆囊造瘘又需二次手术,笔者在积极抗休克治疗的同时,行胆囊部分切除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瑞尧 刊期: 2007年第36期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中国实用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