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患者地域来源数据提取方法的分析与实现

罗辉;薛万国

关键词:患者地域来源, 数据提取, 思路, 方法
摘要:目的:掌握患者地域来源及人次数,为医院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介绍患者地域来源数据抽取整合的思路和方法.结果:梳理总结各种患者地域来源数据抽取方法的适用范围、执行效果和选择的优先级.结论:数据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数据提取的过程和统计分析的结果,建议从数据采集录入的源头开始,抓好数据质量的全流程管控.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随着国家对继续教育的重视,继续教育工作越来越繁重复杂.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护理部每年承担着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原有纸质汇总的工作模式落后、费时费力.为改变原有工作模式,规范管理流程,减轻管理人员工作量,设计了护理继续医学教育平台.方法:采用B/S架构,以MySQL为数据库,使用EasyUI作为前端框架,PHP为主要开发语言,通过Web平台与Android移动终端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护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整个周期的管理.结果:完成了各类护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流程化、电子化的管理.结论:平台运行效果良好,降低了医院纸张的消耗,简化了工作流程,得到了全院护理工作者的认同.

    作者:吴龙;张睿;李婧杰;高学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医院多级电子交班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实践

    目的:通过信息化提升医院各级各类交班的管理水平,提高各类交班的工作效率和交班质量.方法:以业务运行和管理需求为导向,提炼各级各类交班的业务流程,总结交班管理方法.利用信息技术,采用多层架构,实现交班业务流程的电子化和交班管理的信息化.结果:建立了医院多级电子交班系统,实现了医护交班、行政交班以及全院大交班的信息化管理.结论:医院多级电子交班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医院各项交班的工作效率,提升了交班质量,加强了交班管理的规范性.

    作者:郁非佳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适龄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在提高适龄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产科病房住院分娩适龄初产妇100例,乱数表法随机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采用自制《母乳喂养知识掌握度评估量表》评估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随访8个月后,统计分析所有孕妇母乳喂养知识和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6个月母乳喂养率和喂养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适龄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知识掌握程度,有利于提高产后母乳喂养率和延长喂养时间,可显著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阳;刘彩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LSTM深度神经网络的月门诊量预测精度研究

    目的:分析新疆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月门诊量变化趋势,对医院月门诊量预测方法进行探讨,为医院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和提高救助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RIMA模型和LSTM模型对新疆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月门诊量的时间序列进行预测,使用RMSPE值评价不同方法的预测精度.结果:ARIMA模型、时间步为1的LSTM、时间步为12的LSTM的RMSPE值分别是20.23%、22.23%和20.01%,相较之下时间步为12的LSTM网络的预测效果较好,时间步为1的LSTM效果差.结论:LSTM预测医院月门诊量的准确率较高,为医院月门诊量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作者:李琳;王哲;张学良;王凯;周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AI的慢病高危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

    目的:研究设计一种基于AI的慢病高危管理及管理效果自动评估系统,建设一种基于慢病知识库的高危管理系统,实现系统自动筛选、人工确认的高危自动手动相结合的筛查系统,及早发现高危慢病因素,提前进行跟踪干预.方法:根据慢病患者电子病历与个人信息等其他信息汇总成为个人健康档案,运用人工智能进行健康状况评估,个性化干预管理.结果:实现患病期间保健档案动态更新,提高慢病患者对危险因素的认知,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结论: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慢病管理效率和效果,降低慢病死亡率,大量节约医保资金.

    作者:帅仁俊;陈平;马力;苏逸飞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探讨急诊创伤科医护人员对病案首页填写质量因素与改变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科护士对病案首页填写质量因素与改变对策分析.方法:提取医院2016年急诊创伤科出院病案首页书写不规范情况的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损伤外部原因、联络地址、门诊诊断、其他诊断的书写错误位列该院急诊创伤科书写缺陷前五,分析总结出该科室没有正确理解病案首页填写项目的问题.结论:应当优先针对集中错误的项目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病案首页书写质量.

    作者:马莹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信息化办公的门诊电子诊断书的设计及应用

    目的:探讨门诊电子诊断书在优化就诊流程中的设计及应用.方法:依托信息化建设,以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为核心,将电子诊断书嵌入电子病历界面,供门诊医生使用.结果:电子诊断书保存及调阅方便、开立更加规范、缩短就诊时间、降低医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结论:门诊电子诊断书与现有社会的信息化接轨,实现无纸化办公,使就诊流程优化,是数字化门诊的具体体现,值得各地区医院推广.

    作者:张帆;苏慧;董玲玲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推荐系统在医疗领域的处理模型及应用研究

    目的:由于信息量过大导致个人或系统无法有效处理利用并导致故障的状况,被称为信息过载.信息过载是目前医疗领域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方法:个性化推荐系统作为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力工具,受到了众多的关注和研究.结果:介绍了医疗推荐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模块,并对推荐系统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模式和主要业务应用进行综述.结论:探讨了未来医疗推荐系统应满足的要求,为今后医疗推荐系统的规划、发展和建设提供参考.

    作者:侯梦薇;卫荣;樊林;梁宗强;赵延红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 2019年编辑出版重点选题计划

    一、信息化支撑保障作用选题1.信息化促进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方式方法,以及典型案例、经验剖析、效果评价和解决方案等2.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医疗卫生综合管理、分级诊疗就医、医保费用结算、精准医疗扶贫、基本药物供应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方法举措和技术架构,以及应用实践与经验成果等.

    作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癫痫脑电自动检测

    自动癫痫发作检测可以减少一般的诊断时间成本,并为癫痫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传统的癫痫检测算法需要人工筛选特定特征模式,并结合浅层机器学习进行识别,耗时耗力.而深度学习可以实现自动特征学习,在诸多领域取得显著成果.在文中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来识别不同阶段的癫痫EEG数据.首先将全导联EEG数据构造成适合深度学习输入的二维图像模式.设置多层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学习,完成不同癫痫EEG分期的分类.该方法在临床数据中的测试准确率均超过90%,其中实现灵敏度为92%,特异性90%,均远高于传统方法.研究实现了端到端的癫痫自动检测分类算法,为实现临床癫痫诊断提供新的选择.

    作者:韦晓燕;周霖;陈秋源;陈子怡;周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智能临床路径系统的设计

    以隐马尔可夫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海量临床数据学习建立智能临床路径系统,实现临床路径识别、治疗措施推荐和临床预警功能.以医疗服务云的方式为医生提供辅助决策,提高医生工作效率,降低医疗风险,推进医疗资源共享.

    作者:张学农;张志强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门诊建设体系及运行成效分析

    目的:推进门诊智慧化建设,提升门诊服务效能,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方法:通过制定智慧门诊的目标,设计智慧门诊的运行指标体系,落实智慧门诊具体实施路径,加大技术和经费保障,实行就医流程全过程智慧化.结果:智慧门诊建设提高了自助效率,预约率显著上升,患者等候时间缩短,满意度提升.结论:智慧门诊建设优化了就医流程,提高了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减少人力成本.

    作者:储爱琴;司圣波;徐冬;王焕力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单病种分值付费管理下的医保智能监管系统的构建

    为进一步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有效控制医保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广东省已开始实施医疗保险总额控制下的单病种分值付费模式,该模式对医保费用管理更精细.因病案首页、诊断等众多限制条件,以及严格的审核条件等因素给医院对医保的监管带来困难.为解决这难题,可构建单病种分值付费管理下的医保智能监管系统,采取事前提示、事中监控、事后审核,有效控制住院费用,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张海波;周民伟;刘晓辉;胡占生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高分化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RI特征

    目的:分析高分化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RI表现,以提高影像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根据其病理分级不同将其分为高分化组(n=11)及非高分化组(n=22),对比分析2组MRI表现差异.结果:高分化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多为类圆形肿块(10/11,90.9%),边界清晰(11/11,100.0%),非高分化组多为边缘不清晰(14/22,63.6%)、不规则软组织肿块(16/22,72.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高分化组以Ⅰ型及Ⅱ型强化为主,非高分化组以Ⅱ型及Ⅲ型为主,与非高分化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DWI靶征6例(6/11,54.5%),伴随征象3例(3/11,27.3%),与非高分化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化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多表现为类圆形、边界清晰的软组织肿块,强化模式多为Ⅰ型及Ⅱ型,伴随征象少见,DWI可见靶征.

    作者:李杰;赵勇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128排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评估PCI患者支架内再狭窄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28排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血管造影术在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SR)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PCI患者148例,共190枚支架,依据ISR发生情况分为ISR组(n=24枚)和无ISR组(n=166枚),给予128排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检查,以冠脉造影(CAG)为对照.结果:以CAG为对照,CT血管造影术评估ISR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67%、92.77%、92.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血管部位成像质量评分及评估符合率方面,左主干(LM)、前降支(LAD)明显高于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排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对PCI患者ISR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尤其在LM、LAD血管部位的评估中具有更佳的成像质量及评估符合率.

    作者:冯长超;王芳;付敏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任务变换的隐私保护技术在云计算平台下电子病历中的应用

    目的:云计算平台下的电子病历系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资源和数据来提升分布式计算的效率.然而,节点或者服务的安全级别是不一样的,从而敏感的任务和个人数据可被调度(或共享)到一些不安全的节点,可能导致泄露隐私.传统的隐私保护技术侧重于保护数据的发布和通信过程,但缺乏在不受信任的计算节点上处理敏感任务的保护.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变换的协议,在被调度到其他节点之前,由任务管理器将任务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可以通过一种基于分离敏感属性值的隐私保护算法去实现任务的变换功能.结果:将任务中的敏感属性与它们的值分隔开,使得恶意节点即使得到了转换后的任务也无法理解这些值的真正含义.结论: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地保护电子病历中的隐私数据.

    作者:王俊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指尖微量血糖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指尖微量血糖信息化管理在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科室2016年6月—7月期间接受血糖监测的7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双轨运行前后对比,比较传统手工纸质管理与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医护工作时数、工作疏漏与差错.结果:与传统手工纸质管理相比,指尖微量血糖信息化管理在表格建立耗时(1.82s<39.47s)、开具医嘱耗时(3.86s<53.95s)、过医嘱耗时(10.65s<19.15s)相对更短(P<0.05),查对信息不全发生率(0<2.86%)、医嘱出错率(0.41%<1.84%)、血糖漏测率(0.58%<1.95%)相对更低(P<0.05).结论:指尖微量血糖信息化管理是一种科学、高效的血糖管理方法,能够为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支持与帮助,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的稳定,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梁婵;陈大明;梁业梅;李岚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子病历研究

    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型分布式电子病历记录管理系统.系统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不可变的日志,并且可以方便地访问其医疗信息.利用独特的区块链属性,系统在处理敏感信息时管理身份验证、机密性、可靠性和数据共享关键因素.模块化设计集成了提供者的现有、本地数据存储解决方案,促进了互操作性,使系统更加方便和更具有适应性,揭示系统的方法在医疗IT和研究中应用区块链的潜力.

    作者:熊志强;周吴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稿约

    作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 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乳腺癌预后因素研究

    收集乳腺癌的预后状况,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决策树和随机森林算法,分析比较不同变量对乳腺癌预后的敏感性,并比较特征变量的重要性.使用Logistic回归的多变量分析显示,年龄、N-stage、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化疗手段、多灶性病灶、化疗与预后有关.随机森林分析的结果得到了各个因素指标的重要性评分,有助于正确选择高风险人群,有利于建立分类系统.通过该结果找到危险因素,建立较高准确率的预测模型,预测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能力,并可作为制定医疗决策的参考.根据患者的特征制定针对患者不同特征的个体化术后随访及辅助治疗策略,争取大程度上预防乳腺癌的术后复发.

    作者:王哲;王凯;杨日东;周毅 刊期: 2019年第01期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