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疗数据安全问题分析及其保护策略

熊志强;张志强;郑阳晖

关键词:医疗数据安全, 医院信息系统, 大数据
摘要:目的:提出医疗数据安全保护策略.方法:分析医疗数据安全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结果:医疗数据安全存在保密意识不强、内部管理漏洞、人员误操作、人为故意、外部安全原因、软硬件故障六大原因.结论:提出了数据分级管理、加强内部管理、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加强日常监控、引入第三方服务、数据备份六项医疗数据安全措施.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混合型肝癌临床病理与CT、MRI表现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混合型肝癌(cHCC CC)的临床病理及CT、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36例cHCC-CC的临床病理及CT、MRI表现,HCC主型15例,CC主型10例,比例相近型11例,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三种类型cHCC-CC临床病理及CT、MRI表现差异.结果:三组间:患者性别、年龄、HBsAg、HCV、AFP、总胆红素、肝硬化、CEA、CA19-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类型中HCC主型组快进快出高于其他两组,CC主型组延迟强化高于其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普美显增强MRI肝胆期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动脉期整体不均匀及周边性环形强化高于中心性强化,强化类型中反转强化高于快进快出及延迟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CC-CC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动态增强CT、MRI结合AFP、CEA、CA19-9等肿瘤标志物可提高本病诊断准确率.

    作者:段文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多中心临床数据库在科研中的应用

    医院信息化的发展和建设带来丰富的患者资源,如何将这些已存在的患者资源转化为有效的临床研究数据是现今临床科研人员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而多中心临床数据库可处理临床病例资料,并实现跨多中心的临床科研协作.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多中心临床数据库为例,对其在科研应用中的优势、潜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李丹玲;张志强;潘辉;沈建飞;何建行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医学命名实体解析研究

    命名实体识别技术是大数据处理中的基本且重要的问题之一,通过命名实体识别技术可以有效从医学文本中提取出关键性的医学命名实体,从而进一步进行医学研究分析.通过选取300篇入院记录进行研究,采用条件随机场(CRF)进行命名实体识别的基础模型构建,并且加入字典及规则方法进行准确率的提升,终将模型中数量多的实体标签的交叉验证准确率提升至96%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多方法结合的命名实体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医学文本实体识别的准确性.

    作者:易应萍;张志强;王强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SaaS模式的护理教学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探索

    目的:通过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探索护理教学管理新模式.方法:结合医院护理教学现存问题,借鉴教学路径、院内学分制管理等理念,建设一套基于SaaS模式的护理教学综合管理系统.结果:变革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实现护理教学由计划到过程到结果到落实分析的统一综合管理.结论: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落实了教学管理制度,规范了教学管理流程,提升了培训效率和教学管理水平,降低了人力成本.

    作者:周莉莉;郭秀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妇幼移动应用平台的母子健康手册电子版设计与应用

    目的:通过电子版母子健康手册实现母子健康的自我管理.方法:通过母子健康手册电子化,解决纸质手册因渠道少发放困难、纸介质难以保存、印刷成本高投资大等问题的同时,实现母子健康教育电子化、信息化、实时提醒与效果及时反馈、实现母子健康个人记录与孕期保健手册、个人孕产健康档案的一体化,使孕产妇孕期全程的个人孕产健康档案更加完整与充实.结果 及结论:电子版母子健康手册的上线解决了成本问题、管理问题,同时也实现了与孕期保健手册的一体化,实现了信息互通与共享.

    作者:丁腊春;王译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供应商平台的医院耗材管理方案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医院供应商平台,达到规范供应商管理、实现全程信息化追溯、提高耗材供应质效的目的.方法:在分析传统医院耗材供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基础上,结合医院实际,在医院HRP系统中增设供应商平台模块,并介绍了该平台的主要功能、优势以及使用时需注意的问题,探讨了建立供应商平台对于医院耗材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结果:利用供应商平台,供应商管理规范性提高,减轻了医院耗材管理工作量,提升了耗材供应安全及效率.结论:基于供应商平台的医院耗材管理方案实践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提高了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整体水平.

    作者:罗冰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老年衰弱征”辅助诊断功能开发

    目的:探索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取和整合医疗信息资源,实现对“老年衰弱征”诊断提供辅助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18例老年医学中心入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大数据技术(Hadoop)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模拟计算FI值.用统计学方法确定终指标集合并利用该指标集合编写程序,进行入院患者的衰弱筛查,将评估结果推送至医师.结果:两种评估结果呈正相关(r=0.607,P=0.000);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2(95%CI:0.861~0.963,P=0.000),其灵敏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99%,75%,74%.一致性appa值为0.169 (P=0.000).结论:应用大数据技术自动对入院老年人进行衰弱筛查,辅助医务工作者进行诊断是可行的.

    作者:刘鹏;龚瑞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医疗数据服务云的多维视图与应用模式

    提出了医疗数据服务云的基本架构,并从数据管理、医院数据应用和区域数据服务三个层次建立结构视图.在上述基础上提出了医疗数据的两种应用模式,提高医疗业务数据的利用率与应用深度,实现医疗数据服务的动态扩展.

    作者:赵国超;张志强;张学农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MRI快速成像技术对凶险型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快速成像技术对凶险型前置胎盘(PP)的诊断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凶险型PP患者55例,给予二维快速稳态进动(2D-FIESTA)/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SFSE)序列MRI快速成像技术检查.结果:2D-FIESTA序列胎盘信号不均匀、胎盘内条状低信号影显示率明显低于SSFSE序列,2D-FIESTA序列子宫结合带中断、胎盘与周围结构区分显示率明显高于SSFSE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粘连性、植入性PP符合率中,二者联合时分别为96.15%、95.65%,二者联合时明显高于2D-FIESTA序列,2D-FIESTA序列明显高于SSFSE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诊断穿透性PP符合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快速成像技术中,SSFSE、2D-FIESTA序列均对凶险型PP胎盘植入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二者联合时可提高诊断价值.

    作者:张婧婧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的风险管控在新生儿脑功能监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的风险管控在新生儿脑功能监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行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的456例新生儿,依据入院时间分为管控后组(n=226)和管控前组(n=230),分别实施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的风险管控和常规护理.结果:管控后组监测成功率为89.82% (203/226),管控前组为69.13% (159/23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控后护理人员风险管理意识、风险因素意识、风险管理态度、风险管理意向及处理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管控前(P<0.05);管控后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管控前组(P<0.05).结论:基于集束化护理理念的风险管控可显著提高新生儿行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的成功率,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风险认识程度和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作者:丁静;廖卫华;吴宏丽;李园芳;徐慧颖;冯苏敏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浦东新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架构设计与配置标准研究

    目的:对浦东新区医院信息化建设架构设计与配置标准进行研究,为医院信息化建设提供规划与指导.方法:梳理浦东新区医院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分析信息化建设需求,明确医院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形成医院信息化建设总体架构,并对软件、硬件、安全和运维的配置标准和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提出医院信息化建设架构及相关配置标准.结论: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有科学的架构设计和规划思路,从而提高区域整体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作者:孙雪松;王晓丽;陈洁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以医学影像大数据为例探讨影像信息学及其应用

    目的:讨论影像大数据与医学影像信息学的相关性,总结影像大数据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用“大数据图像信息学”和“大数据放射信息学”关键词对2012年至2017年间正式发表的科研论文进行检索,对检索结果抽样分类并分别探讨了其临床应用.结果:医学影像信息学在影像大数据的背景下,已在诊断和治疗、教育和科研、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及辐射剂量监测等方面开展应用.结论:影像大数据是医学影像信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数据应用前景生机蓬勃,但离大规模临床推广还有一定距离.

    作者:赖思渝;杨汉丰;杜勇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以微信为平台结合多元化教学法在妇产科临床带教中的设计及应用

    目的:设计微信结合多元化教学的模式,探讨其在妇产科临床带教实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微信平台,并结合多元化的临床教学方法,构建用于妇产科临床带教的教学模式.将104例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实习的五年制本科生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52例接受微信结合多元化教学的模式进行临床带教,对照组52名接受传统教学法.出科时评价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与实习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以及实习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微信为平台结合多元化教学法的应用有利于提高五年制本科生妇产科临床带教的质量.

    作者:高天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对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多层螺旋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收治的9例先天性支气管闭锁的病例,男3例,女6例,年龄14~28岁,分析多层螺旋CT上病变的位置、边界、病灶内支气管及血管等情况,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先天性支气管闭锁发生于上肺病灶4例,下肺病灶5例.单个肺段发生6例,多个肺段发生3例.所有病例的病灶均表现为局限性透亮度增高区,其内肺血管纤细,且周围正常肺组织呈尖角状突入病灶内.7例病变内见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黏液5例,呈“逗号征”4例,合并感染1例.结论:支气管闭锁为支气管树先天发育畸形,具有特征性CT表现.MS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结合气道三维重建可准确诊断.

    作者:张晓辰;耿鹤群;纪蒙蒙;崔书君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发展信息化要把握好“四个导向”

    年终岁尾,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一般都要进行总结过往、规划未来的惯例.就医院信息化建设而言,总结过往较易,但规划未来较难.难在需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多维需求和应对形势任务的紧迫要求,以及需要缜密考虑现实与未来、需要与可能、资金与人才、问题与困难、投入与回报等千头万绪的综合因素,加之“云、大、物、移、智”等信息技术的强力渗透与诱惑,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万全之策实属不易.

    作者:李华才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信息系统数据统计中的误差分析

    目的:对信息系统数据统计中的误差原因进行分析,探索提高数据准确率的有效措施.方法:将某一时间段信息系统统计结果与手工统计结果进行逐条比对,找出引起统计结果差异的原因,提出更优的统计方法.结果:泰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统计误差与手工统计结果相比误差小于1%.结论:通过优化统计口径,加强统计数据的归口管理,可以有效减少数据统计误差,提高数据统计的准确率.

    作者:李宏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大数据的乳腺癌治疗与防治平台建设的研究与对策

    研究了国内外乳腺癌发病与治疗状况,介绍了“乳腺癌治疗随访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应用成果,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治疗研究和继续开发完善系统的主要工作,提出了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乳腺癌治疗随访平台建设的构想.

    作者:秦川;赵文和;王林波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医疗大数据的门诊疾病标准匹配算法

    “两费”主要指的是门诊次均费用和住院次均费用.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医疗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日益突出,集中表现为医疗费用过快增长.而基于医疗大数据的“两费”研究分析,通过海量高维医疗数据的融合降维,实现“两费”分析的统计建模,早期预测“两费”增长的趋势,快速检测不合理的影响因子以及进行全面的监测,推动和实现医疗健康大数据挖掘技术的实用化.文中的两费疾病标准匹配算法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是一种准确的字符串匹配替换算法.算法首先将规范编码表加载进内存生成一个键值对形式的集合,然后用规范编码表的键对目标字符串进行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将目标字符转替换成为相对应的编码.可以有效提升匹配效果,避免重复匹配以及匹配不准确等问题.算法可应用于病案数据规范化信息管理领域.从医学信息管理平台获取了深圳市近五年来各医疗卫生机构近五亿人次的数十亿份医疗数据,研究病案疾病的标准匹配算法.

    作者:朱远燕;林德南;陈妍;杨艳;李云梦;陈汝林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基于SOAP规范的电子药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电子药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方案.通过详尽的需求调研分析,设计开发出了符合国际通行SOAP规范的电子药历系统.系统支持药师查房的移动应用,可对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全程监护记录,促进医生和临床药师的良性互动,从而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整体水平.

    作者:龚俊 刊期: 2018年第12期

  • 儿科医联体信息平台建设研究与应用

    目的:在互联网+医疗模式下,组织集团内医院联合建设医疗联合体信息平台,按照国家分级诊疗的要求,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远程会诊,从而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与数据整合.方法:建设基于互联网、移动端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包括集团展示、线上交流、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教学、数据共享在内的六大功能.结果 及结论:从医联体平台实施的效果分析,基于线上的资源共享和线下合作,有利于医联体内成员实现技术与资源共享;远程医疗、双向转诊实现了医联体内成员互助和医疗资源充分利用;远程教学是医联体内成员的学习平台.

    作者:陈敏莲 刊期: 2018年第12期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

中国数字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