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昇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宁波市第七医院急诊内科和消化内科接诊的下消化道出血患者200例为观察对象,按年龄段不同将患者分为青年组(21~44岁)34例、中年组(45~59岁)77例、老年组(60岁及以上)89例。结合病史及症状体征做出病因诊断,并分析各年龄段患者发生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结果下消化道再出血的病因中,比例较高的依次为肠道恶性肿瘤、炎症型肠病、大肠息肉。老年组肠道恶性肿瘤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中年组炎症性肠病及青年组息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道恶性肿瘤、炎症型肠病、大肠息肉是常见的下消化道出血病因,其中老年患者尤以恶性肿瘤为主,而青、中年患者大肠息肉和炎症性肠病发病率较高,建议对老年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加强恶性肿瘤的筛查。
作者:张建波;倪卫国;张建成;陈勇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ICU 护士对ICU 获得性衰弱(ICU-AW)的认知现状,提高ICU-AW 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分析150名基层医院ICU护士的ICU-AW认知水平。结果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有效回收率98.7%。认知问卷得分(18.4±4.8)分,其中ICU-AW 诊断标准得分(3.1±0.8)分、临床表现(4.3±1.2)分、高危影响因素(4.9±1.3)分、干预措施(6.0±1.7)分;且低年资、低学历的护士对ICU-AW 的掌握情况明显低于高年资、高学历护士。结论基层医院ICU 护士ICU-AW 认识水平低,医院应采取各项措施,不断提高护士的护理水平,早期落实干预措施。
作者:丁雪珍;翁晓美;吴彩红;夏喜玲;应晓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化组合专科器械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3月于该院行择期剖宫产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胃癌根治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腭咽改良成形术患者各20例,共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使用优化后的专科器械包,对照组使用原来的普通器械包加专科特殊器械包。比较两组手术器械的清点时间、整理打包时间、灭菌成本支出、器械未使用率,并调查医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器械护士在术前、关体腔前、关体腔后、皮肤缝合后清点器械所需时间及供应室护士清点分类、整理打包所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灭菌成本支出明显少于对照组,护士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手术室优化组合专科器械包,既能满足医生对手术器械的需求,又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降低医疗成本。
作者:邵亦琦;叶琳;周慧洁;陶洁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团队工作管理对宫颈癌腹腔镜手术后延续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在该院接受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的宫颈癌患者114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术后注意事项,观察组采用团队工作管理进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30调查表(QLQ-C30)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QLQ-C30各项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和单个测量项目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团队工作管理能够明显优化宫颈癌腹腔镜手术后延续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过本文纳入例数较少,研究时间较短,效果仍需进一步扩大病例和延长随访时间进行验证。
作者:朱倩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Ⅱ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34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BiPAP,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动脉pH 值、PaO2、PaCO2等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pH 值、Pa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洛酮联合BiPAP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有助于提高疗效,可迅速改善血气指标,缩短住院时间,且用药较安全。
作者:王建华;尉理梁;张秀军;徐亮;杨剑烨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在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择期剖宫产的产妇219例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10例和观察组109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注射液肌内注射和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益母草注射液。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24小时出血情况,中转手术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2、24小时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中转手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母草联用缩宫素可有效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且安全性好。
作者:程昇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初于1972年由日本学者Kikuchi和Fuji-moto提出,多见于20~30岁的亚洲女性,儿童发病率较低。近期我们收治2例HNL患儿,报道如下。
作者:杜彩霞;高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8例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两组给予阿司匹林、钙离子拮抗药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比较治疗前后高敏C 反应蛋白(hs-CRP)、TG、TC、HDL-C 及LDL-C 水平。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hs-CRP、TG、TC、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 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效果较好,有助于调节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且用药较安全。
作者:杨安维;陈乃挺;薛成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涌泉穴中药贴敷联合心理干预对肝火上炎证突发性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在该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的肝火上炎证突发性聋患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涌泉穴中药贴敷联合心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痊愈13耳,显效17耳,有效9耳;对照组痊愈5耳,显效10耳,有效11耳。观察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火上炎证突发性聋患者应用涌泉穴中药贴敷联合心理干预效果良好,具有痛苦小、操作简单、经济方便、易被患者接受的特点。
作者:周美儿;王玲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支气管肺炎16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丹参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症状或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体温消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啰音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结论丹参注射液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效果较好,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或体征,且不良反应较轻微。
作者:赵丽珍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同步三维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贲门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贲门癌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三维调强放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化疗。评价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记录患者1、2、3年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1、2、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同步三维调强放疗治疗中晚期贲门癌效果良好,可延长患者3年内生存率,不良反应较多但可耐受。
作者:马敏;胡望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若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患者猝死,加重患者心力衰竭状况,使用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易引起副作用[1]。本文采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片治疗冠心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获得较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周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比较宫颈冷刀锥切术(CKC)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9月在该院治疗的CIN患者136例为观察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CKC组和LEEP组各68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治愈率、病变残留率、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治愈率、病变残留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当。CKC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LEEP组,复发率显著低于LEEP组。结论与LEEP相比,CKC治疗CIN疗效相当,可缩短手术时间,有助于降低复发率,但本文纳入例数过少,结论有待进一步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
作者:龚文先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尺侧加长杉树皮外固定联合捆扎法治疗小儿伸展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7例伸展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应用尺侧加长杉树皮外固定联合捆扎法进行治疗,随访3~24个月,观察疗效。结果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功能在复位后3个月内恢复,其中优39例(58.2%),良21例(31.3%),可7例(10.4%)。所有患者无一例出现周围血管、神经损伤和骨筋膜室综合征。结论尺侧加长杉树皮外固定联合捆扎法治疗小儿伸展型肱骨髁上骨折效果良好,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治疗费用低等优点。
作者:张立强;邵亮;赵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学习模式(PBL)结合以病例为引导教学法(CBL)在急诊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急诊科实习的80名护理本科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PBL结合CBL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生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试成绩,并调查护生对PBL结合CBL教学模式的认可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考试、实践操作考试考核成绩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绝大多数护生主观认可并积极参与PBL结合CBL教学模式。结论将PBL结合CBL教学模式应用于急诊科本科护生的教学中,能够发挥个体教学模式的自身优势,有效提高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能力,且易被护生认可。
作者:朱小可;周海芳;张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该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口服拉西地平片,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替米沙坦胶囊。治疗3个月后,评价两组疗效、血压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结论替米沙坦联合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水平,且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袁兴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比较鼓室内注射与全身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突发性聋患者104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观察组鼓室内注射醋酸地塞米松注射液。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纯音平均听阈(PTA)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TA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效果较全身静脉滴注好,可迅速改善患者听力,且用药较安全。
作者:梁广雷 刊期: 2016年第14期
中国乡村医药在线投稿系统4月1日起,迁至中国农村卫生协会官网(www.ncwsxh.org)。现行中国乡村医药网(www.crmp.cn)已停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1.1亿,占总人口的8.87%。而医保制度的完善,支付比例的增加,成为基层医院外科老年病人逐年增加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老年病人因疾病和身体逐步衰退,住院需要亲人的陪同和照护[1]。实际上由于老年病人无子女、子女不在身边、经济困难请不起保姆等原因导致住院期间无人陪护,给护理工作带来较大隐患,导致安全意外事件频发。针对以上情况,我科及时整改,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丁亚娣;章丹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