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尚丹;李雷生;陈廷;杨海霞;杨金玲;张孝侠;邵泽伟;倪楠;高岩
缺铁性贫血是孕妇常见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对母婴均有不良影响,国内已有不少报道.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客观上对纠正妊娠贫血有一定帮助.
作者:王洪贞;卢美;李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吸毒者梅毒感染状况,为艾滋病、性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简单抽样或滚雪球法,在广西南宁、新疆喀什和广东东莞抽取995名吸毒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抽血,收集人口学及性行为特征,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 广西南宁、新疆喀什和广东东莞吸毒者的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7.5%、10.4%和9.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南宁吸毒者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女性(OR 8.50;95% CI:2.51~28.78;P=0.001);新疆喀什吸毒者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女性(OR 7.44;95% CI:1.40~39.57;P<0.05)、有配偶(OR 2.51;95% CI:1.05~6.00;P<0.05)、低教育程度(OR 3.06;95% CI:1.12~8.39;P<0.05);广东东莞吸毒者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女性(OR 4.52;95% CI:1.81~11.28;P=0.001)、有配偶(OR 3.96;95% CI:1.71~9.17;P=0.001)、低收入(OR 3.12;95% CI:1.41~6.89;P<0.01)、注射吸毒(OR 2.81;95% CI:1.09~7.24;P<0.05).结论 目前我国艾滋病传播以性传播为主,吸毒人群高危性行为是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对高危人群实施预防干预措施应具有针对性.
作者:张伟东;Alexander Kraeme;吕繁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建筑劳务输出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对出境体检的建筑劳务输出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和艾滋病相关行为学指标,用构成比和率对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进行描述,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招募1 825人,实际调查1 625人,应答率89.0%.临时性行为和商业性行为是建筑劳务输出人群感染HIV的主要高危行为,报告率为15.8%和14.2%.高危行为影响因素包括:无出国经历(OR=0.745,P=0.043)、已婚状态(OR=0.338,P=0.004)、初次性行为≥22岁(OR=0.437,P<0.001)、平时性生活频次高(OR=1.298,P=0.043)以及不接受多性伴现象的态度(OR=0.437,P<0.001).结论 高危行为发生比例高,境外感染艾滋病风险高,要尽快开展适于该职业人群的干预活动.
作者:庄勋;何学明;吴尔翔;章杰;庞琳;柔克明;吴尊友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丹尼斯克乳双歧杆菌Bi07及嗜酸乳杆菌NCFM对人体肠道消化系统微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方法 将符合要求的400名25~45岁志愿者根据男:女=1:1的比例随机分为安慰剂组、益生菌产品组2个组.所有400名志愿者,分别在试验第一天至后一天服用对应产品,每天2次,分别于上午10点和下午4点服用,每次100 g,持续3周.结果 可有效改善人体肠道消化系统微生态环境,志愿者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活菌数显著增加(P<0.01),产气荚膜杆菌活菌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 连续服用丹尼斯克益生菌产品21 d,每天200 g,对人体肠道消化系统微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金苏;蔡东联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胶体金探针标记乙肝病毒(HBV)全基因转染的人胎盘滋养细胞(HPT-8-HBV),示踪乙肝表面抗原(HBsAg)在HPT-8-HBV细胞中的分布.方法 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HBV全基因转染HPT-8细胞,G418筛选,通过ELISA、免疫组化对转染细胞进行检测;采用胶体金标记的HBsAg单克隆抗体作为探针(简称胶体金探针)对转染细胞中的HBsAg进行标记示踪.结果 成功将质粒pcDNA3-3HBV转染到HPT-8,转染后第1、2代培养上清ELISA检测显示HBsAg阳性,免疫组化检测第2代转染细胞中HBsAg阳性;通过胶体金探针标记发现HBsAg存在于转染滋养细胞中的粗面内质网、分泌泡、空泡和溶酶体内,以及细胞膜和绒毛上.结论 可以从重组质粒pcDNA3-3HBV转染的滋养细胞的树脂切片中获得HBsAg的超微结构定位.
作者:张磊;邵晨;邵中军;张景霞;卢娟;门可;闫永平;徐德忠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3个方面对青岛双生子人群的健康状况进行多维评价.方法 对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3个维度的31个健康变量进行隶属度模型分析.结果 研究人群的健康状况分为4类:纯类Ⅰ(健康纯类)、纯类Ⅱ(人格障碍纯类)、纯类Ⅲ(心理不健康纯类)和纯类Ⅳ(生理症状纯类);研究对象中为常见的3个类型依次为纯类Ⅰ、Ⅱ、Ⅳ组合(14.74%),纯类Ⅰ、Ⅱ、Ⅲ、Ⅳ组合(13.44%)和纯类Ⅰ(11.08%);仅有13.56%的人完全属于某一个纯类.结论 本研究人群有1个健康纯类,3个非健康纯类;大多数个体同时具备多个类别的特征,不同程度地属于多个类.
作者:宁艳;纪文艳;胡永华;黄悦勤;曹卫华;吕筠;秦颖;逄增昌;汪韶洁;李立明 刊期: 2010年第02期
自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免费控制项目在我国实施以来,国家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事结核病项目工作的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颁布了若干规定并采取了一定的防护措施.
作者:唐鹰 刊期: 2010年第02期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乙型肝炎(乙肝)是我国现阶段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梁晓峰等[2]进行的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人群HBV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以成年人为主.
作者:秦珑;夏本立;潘朝阳;杨国芬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煤矿职工家庭功能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煤矿职工家庭功能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酒依赖问卷(MAST)、生命质量量表,对整群抽取的2个矿区1 180名煤矿职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5.99%的煤矿职工有家庭功能障碍.单因素分析显示,煤矿职工在不同婚姻状况和信仰上的家庭功能得分有显著差异.生命质量中5个维度的得分(正相关)以及酒依赖程度(负相关)分别和家庭功能状况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酒依赖、生命质量和信仰是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结论 煤矿职工的家庭功能状况值得关注,需要采用必要干预措施,促进煤矿职工家庭功能的改善.
作者:孙业桓;虞晨;钮娟娟;王锋生;龚磊;曹红院;王波;孙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尘肺至今仍是世界上重要的职业卫生问题之一[1],我国是世界上尘肺病发病多、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2,3].尘肺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共同作用的结果[4],它与作业工人从事的工种、接尘年限、初诊期别、隔日免疫状况及防尘工作开展情况等因素有关,也与作业场所中粉尘的性质、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粉尘颗粒浓度的分布有关.
作者:徐艳龙;陈葆春;胡琼;翟炜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分析5·12汶川大地震中受灾的陇南武都灾区钟楼滩住移动板房居民获得和掌握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情况,为制定灾区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移动板房居民120户(386人)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情况调查.结果 被调查灾民对本地区常见的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甲型肝炎、黑热病、麻疹和肺结核的传播途径和防护措施的基本知晓率分别为42.08%、45.76%、25.26%、3.10%、9.26%、23.19%和31.81%;他们获得传染病防治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广播、卫生机构宣传和听别人说.结论 对陇南地区震后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作者:王方;张小岗;张静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天津市农村人群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天津农村人群进行多级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共抽取9 961例居民.调查对象中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为585例,通过年龄、性别频数配比选取620例非糖尿病调查对象进行社区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糖尿病家族史(OR=2.671)、精神压抑(OR=3.759)、体质指数升高(OR=1.502)、腰臀比升高(OR=1.740)、高血压史(OR=2.016)和高血脂史(OR=1.867)可增加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而食用水果(OR=0.736)则减少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结论 糖尿病家族史、精神压抑、超重、中心性肥胖、高血压史和高血脂史可能是天津农村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多食水果则可能是2型糖尿病发生的保护因素.
作者:肖卉;王建华;职心乐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山西省农村地区HIV感染者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应用MOS-HIV量表调查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195例HIV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为(45.6±8.2)岁,其中男性119例(61.0%),女性76例(39.0%);大多已婚(77.9%);83.0%的患者系通过既往采供血途径感染HIV;在心理健康总评分,总体健康感受、精力/疲劳、生活质量、心理功能和健康转变5个维度,男性评分高于女性;在生理健康总评分,躯体功能和疼痛2个维度,低年龄组评分高;在总体健康感受、生活质量、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角色功能5个维度,收入高组评分高.结论 重点关注女性、老年、收入较低HIV感染者生活质量,将有助于提高该人群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冬华;周仁义;王晋生;贾望谦;乔晓春;董少良;杨清海;卫军;曲淑霞;何纳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青春期女性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水平及其在铁营养状况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1.选择目标人群中的健康者为研究对象,确定该人群s-TfR的参考值范围.2.采用传统的评价指标将目标人群分为铁营养状况正常组,隐性缺铁(rID)组和缺铁性贫血(IDA)组,比较3组的血清铁蛋白(SF)、s-TfR、s-TfR/lgSF和血红蛋白(Hb)水平.3.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诊断IDA,分别比较IDA组与非IDA贫血(non-IDA)组及正常组与non-IDA组SF、s-TfR、s-TfR/lgSF、Hb水平.结果 1.该人群血清s-TfR参考值范围为1.616~24.516 μmol/L.2.按照传统诊断方法,不同铁营养状况组的s-TfR、s-TfR/lgSF、Hb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值在rID和ID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用SF+Hb法诊断IDA,IDA组和non-IDA组的s-Tf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n-IDA组的s-TfR值已超出该人群参考值的上限,是正常均值的2.36倍;non-IDA组的s-TfR,s-TfR/lgSF值均高于正常组;用SF+Hb+s-TfR法诊断IDA,IDA组和non-IDA组比较,SF、s-TfR、s-TfR/lgS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Hb外,non-IDA组与正常组的各项铁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fR能很好的反映机体铁营养状况,在评价人群(尤其存在感染情况的人群)的铁营养状况时,联合应用s-TfR和SF两项指标,可能会有效地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作者:夏薇;张鑫;王佳;孙彩红;武丽杰;曹文侠;李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泰安市2005-2008年流感病毒H1N1亚型的基因特征及抗原变异情况,为流感防治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采集流感样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的病原分离,采用红细胞凝集试验测定病毒的滴度,用血凝抑制实验和RT-PCR进行流感病毒型别鉴定,通过RT-PCR扩增血凝素HA1片段的基因,电泳、纯化后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2005-2008年共检测咽拭子样本615份,分离出流感病毒121株,其中H1N1亚型4株.对分离的甲型H1N1毒株HA1基因进行分析,有3株病毒序列在多个氨基酸位点上发生变异,其中2007、2008年分离株和2005年分离株相比,各发生了5个和8个突变;2005、2007和2008年分离株分别与当年度的疫苗株相比,各发生了8个、11个和8个突变.和国际标准株、本年度的疫苗株A/Brisbane/59/2007(H1N1)比较,3株流感病毒共计有22个位点发生了变异.结论 在近几个年度的流行季节中,该地区有H1N1亚型流感的存在.该地H1N1流感病毒分离株有多处氨基酸发生替换,氨基酸的替换导致毒株的抗原性发生了漂移.
作者:侯佩强;杨会利;陆娟娟;张荣强;田大勇;刘运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对南宁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进一步科学防控人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采用RT-PCR方法对病例呼吸道标本进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检测.结果 确诊南宁市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该病例经抢救无效死亡,病例有明确病死禽接触史.在采取病例隔离治疗、医护人员个人防护、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消毒等综合控制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密切接触者中未出现异常情况,未出现二代病例.结论 需加强人禽流感疫情监测,加强医务人员培训,预防疫情发生.
作者:谭毅;莫兆军;杨进业;李海;莫建军;陈敏玫;闭福银;莫毅;康宁;周开姣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男男性行为者(MSM)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MSM肛交时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同伴推动抽样(RDS)法进行抽样调查,收集MSM人群人口学和安全套使用等资料.结果 共抽样调查351例MSM.近半年,57.0% MSM肛交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13.1%口交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36.8%与女性发生性行为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75.8%与男男性工作者发生性行为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肛交时使用安全套受未婚、有女性性伴、HIV风险感知、性伴数≥5等因素影响.未婚、有女性性伴的MSM在近半年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高;HIV风险感知高、性伴数≥5的MSM在近半年肛交时安全套使用率低.结论 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提高MSM安全套使用率.
作者:蔡于茂;刘惠;潘鹏;洪福昌;冯铁建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2007-2008年度北京市流感监测数据分析,阐明北京市流感监测系统对流感高峰预警的有效性.方法 2007-2008年度北京市共有153家医院开展了流感样病例监测;6家网络实验室开展了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 2007年9月至2008年4月,153家医院的平均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为2.38%;共在14家医院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2 057份,分离流感病毒611株,以乙型流感病毒Yamagata系为主.以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作为流感高峰来临的金标准,利用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发的早期异常报告系统,对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北京市流感样病例监测可以较好地对流感高峰的来临进行预警.结论 北京市流感监测是北京市流感防控综合措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高效准确地对流感高峰进行预测和预警,同时也为未来流感大流行的预警做好了准备.
作者:杨鹏;王全意;石伟先;吕敏;段玮;彭晓旻;吕燕宁;梁慧洁;王晓梅;庞星火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为满足现场应急人员、医务人员等相关专业人员在短时间内了解到传染病资料和有效预防治疗方法、应急处理等相关知识需求,建立结构合理、信息全面、操作简单、查询方便快捷的个人单机版传染病知识库.方法 本系统采用了JAVA2技术,运用了比较成熟的基于文本的全文检索技术,研究开发出一套用户可直接部署在本地计算机上的传染病知识库系统.结果 本知识库系统具有显示功能、检索功能、高亮显示功能和导出功能,收集了当前流行的上百种传染病,实现了快捷、方便、准确的检索.结论 本系统适用于多个领域,对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处理和临床救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作者:李苑;肖革新;詹志强;吴泰顺;朱志良 刊期: 2010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柳州市机动车驾驶人发生酒后驾驶的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酒后驾驶行为的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况研究方法,在不同时段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路口,用统一制定的调查方案和问卷对被随机拦截下来的机动车驾驶人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呼气酒精浓度测试.结果 从2007年12月7日至2008年3月1日,共调查驾驶人5 592名,平均酒后驾驶发生率为4.49%,醉酒驾驶发生率为0.63%.白天酒后驾驶发生率为1.46%,无醉酒驾驶情况发生;晚上酒后驾驶发生率为6.33%,醉酒驾驶发生率为1.01%,晚上的酒后驾驶发生率高于白天;节假日酒后驾驶发生率高于工作日和周末;男性酒后驾驶发生率高于女性,且女性无醉酒驾驶情况发生;摩托车和小汽车驾驶人酒后驾驶发生率高于卡车驾驶人.结论 柳州市机动车驾驶人酒后驾驶发生率及醉酒驾驶发生率很高.
作者:钟柳青;黎明强;殷凯;蒙进怀;张俊华;袁和;李少旦;覃华菁 刊期: 2010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