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喘息性疾病的诊治要点

董宗祈

关键词:儿童喘息性疾病, 诊断和治疗, 喘息性支气管炎, 毛细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知识, 临床经验, 免疫学, 不可分, 病理学, 学习, 识别, 联系, 儿科
摘要:儿科喘息性疾病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这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诊断和治疗上也有一些异同.只有积累临床经验、学习一些病理学知识和免疫学知识才能有效地识别它们,给予恰到好处的诊断和治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肺肉质变1例

    患者男,58岁,近半个月咳嗽加剧,痰中带血一次来诊,患者一个月前有寒战、高热史,未经正规治疗.查血常规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CT示左肺下叶前基底段见一2.0cm × 2.0cm × 2.5cm大小软组织块影.平扫CT值36.2HU,增强后CT值70HU,强化明显,居块影外侧缘见一小圆形透亮影,边缘部分模糊,沿肺门方向见增粗血管影,无毛刺,邻近斜裂增厚.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涂片:未见肿瘤细胞.镜下见:小片肺组织纤维组织增生,肉质变伴炎性细胞浸润.病理诊断:左肺慢性炎性肉质变.经积极治疗一个月后复查,病灶逐渐吸收缩小.两个月后再次复查CT,病灶已基本吸收,唯残留少许纤维性病灶及胸膜反应.

    作者:徐金锋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女性手术患者50例简易式导尿术效果分析

    留置导尿术由单人操作,操作难度大,是一项繁琐、较难以掌握的护理技术.2000年以来,我院将女性手术患者的留置导尿术前准备工作从病房转移到手术室,并在麻醉后开始操作,简化了操作程序,改单人式操作为双人协助式操作,其方法简易可行,现将方法和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翁晓美;刘素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第五讲正常心电图分析

    通过前四讲的学习,我们基本掌握了心电图发生原理、心电图波形命名、心电图测量方法、如何数心率、如何判断心电轴以及心电图伪差,现在介绍正常心电图图形和各波段正常值.

    作者:薛松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76例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甲氨蝶呤(MTX)用于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已较成熟,米非司酮为抗孕激素类药物,与MTX合用有协同作用[1].但应用过程中可出现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用药前进行宜教,治疗过程中护士注意观察、加强护理.对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减轻不良反应所致的不适有重要意义.现结合我院收治的76例异位妊娠患者,将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赵美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骶管封闭注射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效果观察

    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们运用骶管封闭注射配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6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作者:高慧中;沈红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咳嗽变异型哮喘50例临床误诊分析

    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是支气管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为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现将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咳嗽变异型哮喘被误诊的5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徐斐斐;吴承惠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小儿重症甲型H1N1流感9例的护理

    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病情严重者可以导致死亡.2009年11月22日至12月22日,我院收治了9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儿,经过治疗与护理,治愈8例,因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例.我们对其护理经验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肾上腺素与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对比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多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是儿科常见急症,临床上常用支气管扩张药雾化吸人治疗.但有学者持不同观点.胡晓红认为[1],肾上腺素早期在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症状上更具优势.本文就肾上腺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和硫酸沙丁胺醇(万托林)作临床对比观察.

    作者:郑健;陈来舒;章风霜;林德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可控电子推注法逆行尿路造影34例

    逆行尿路造影是泌尿外科的重要检查手段,但以往由于医患间配合问题及医生对造影剂的推注速度,压力掌握得不好,检查结果难以令人满意,近年来,我们对逆行尿路造影进行改进,采用可控电子推注法逆行尿路造影诊断尿道狭窄,判别输尿管梗阻原因,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缪江伟;张斌斌;黄翔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五参汤加减佐治室性过早搏动效果观察

    室性过早搏动(早搏)是一种常见病,对于伴有自觉症状的频发室性早搏患者,临床上一般都主张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我们在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五参汤加减治疗频发性室性早搏,并与不加五参汤作比较,收到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钧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儿童喘息性疾病的诊治要点

    儿科喘息性疾病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这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诊断和治疗上也有一些异同.只有积累临床经验、学习一些病理学知识和免疫学知识才能有效地识别它们,给予恰到好处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董宗祈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胃真菌病28例诊治分析

    真菌为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微生物,可随食物进入胃腔.真菌系一种条件致病菌,其感染发生在长期消耗性疾病或大剂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药的患者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的患者[2].胃真菌病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有一定难度,误诊率、漏诊率较高.笔者收集本院2004年5月至2010年5月确诊的胃真菌病28例的病例资料,对其胃镜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内镜及临床医师对胃真菌病的诊治水平.

    作者:周翔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生理盐水脉冲方式冲管对脑出血患者甘露醇相关静脉炎的预防效果观察

    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的情况,需要一天多次使用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甘露醇因为其浓度高,反复刺激血管,易使血管内膜损伤、平滑肌痉挛,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我们通过实施0.9%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在每次输注甘露醇后脉冲方式冲管,旨在探讨临床上减少脑出血患者甘露醇相关静脉炎发生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建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利奈唑胺治疗重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85例的护理

    重症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病死率较高.传统的糖肽类药物如万古霉素存在潜在毒副作用,而且近出现了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利奈唑胺(斯沃)是人工合成的新型噁唑烷酮类抗菌药,效果良好,但有一定的肾毒性.我院于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治疗重症MRSA肺炎85例,效果满意.我们对其护理经验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婧婧;张丹如;黄凡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脑室引流序贯腰大池引流的观察与护理

    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重症双侧脑室积血患者28例,均采用早期侧脑室引流同时尿激酶溶栓液化,渐序贯过渡到腰大池引流,取得较好的疗效.我们发现,做好观察与护理是脑室引流序贯腰大池引流成功的关键,为此,我们对其护理经验进行了总结.

    作者:沈利华;金文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轻症手足口病的家庭护理

    手足口病属病毒感染性疾病,无特效药物,生要是对症治疗.低热或没有发热的手,足、口腔、肛周疱疹病例,可门诊治疗,居家休息与护理.因此,让患儿家长认识家庭隔离护理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通过学习消毒隔离知识及预防措施等居家护理知识,将对患儿疾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胡国华;周爱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支原体肺炎患儿181例临床分析

    支原体感染对多脏器有损害作用,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笔者对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181例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楼英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老年肺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糖尿病是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患病率为32.7%~90.5%,尤以肺部感染为主,约占糖尿病合并感染的45%[1].为提高糖尿病合并肺炎的认识,笔者对2005年9月至2009年7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回顾性整理,将其分为合并糖尿病(2型)组和非糖尿病组,并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振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机械通气患者盐酸氨溴索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效果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数量多,病情往往进行性加重,后发展成呼吸衰竭,是需要机械通气的主要对象之一.对该类患者清除痰液、保持气道通畅至关重要.我们尝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沐舒坦)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行肺泡灌洗,治疗COPD取得满意效果.这些COPD患者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期呼吸衰竭,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潘国良;梅国丰;徐建彪;李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颈外静脉与上肢静脉留置针在肿瘤病人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术中开放静脉通路的目的是为了确保能及时给予病人合理的药物、输血或输液,为麻醉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必要保证.然而,术中不同部位的穿刺对病人的术中管理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笔者就112例肿瘤手术病人采用颈外静脉与上肢静脉留置针在术中的应用价值做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方有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