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辨证治胃痛

李晓月

关键词:中医辨证, 胃脘痛, 胃神经官能症, 消化性溃疡, 胃脘部疼痛, 中医理论, 慢性胃炎, 临床体会, 分型治疗, 胃下垂, 症状, 西医, 胃痛, 疗效, 疾病
摘要:胃痛又称胃脘痛,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他包括西医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近十年来,笔者利用中医理论辨证分型治疗胃脘痛,取得满意的疗效,就临床体会总结如下: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儿肠扭转坏死抢救成功1例

    1病历介绍患儿,男,出生后20天,因阵发性哭闹、腹胀、呕吐一天,于2004年12月16日入院.呕吐物为黄色胃肠液,呕吐频繁,期间肛门溢少量果酱样大便2次,未排气.查体:神志清,精神差,呈中度脱水貌.T37℃,P156次/分,R32次/分,体重4kg.

    作者:张向军;慕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奥美拉唑防治重度有机磷中毒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上消化道出血是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2000年8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应用奥美拉唑进行防治,并与西咪替丁作对照,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叔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肾炎的疗效观察

    自2001年以来,我院共收治狼疮肾炎病人14例,分别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和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并对疗效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作者:申宗利;刘凤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处理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时导致新的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加重,称为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其发生率在5%~10%,尤其左室功能不佳者发生率高.其发生机制与复极延长,早期后除极导致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等有关.大多发生在开始治疗后数天或改变剂量时,通常表现为持续性室速、长QT间期与尖端扭转型室速[1].严重者可致死,故应高度警惕其发生.

    作者:史广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胰岛素过量致低血糖昏迷5例的抢救及护理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物,其主要副作用是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以致死、致残.为引起足够重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现将5例误用胰岛素过量致严重低血糖患者的抢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付兆香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23)

    六利尿药和脱水药1呋塞米(速尿)-氢氯噻嗪实例:患者,男,32岁.因全身水肿1周就诊.24小时尿蛋白:9.2g,血白蛋白:22g/L.初步诊断:肾病综合征.应用呋塞米、氢氯噻嗪利尿.

    作者:葛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母乳喂养的方法及护理

    母乳是婴儿佳的食品和饮料,实行母乳喂养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作者:薛秀霞;孙序青;刘玉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什么是痴呆?

    答:痴呆是一种病症,可以引起其发生的病甚多,可以分为三组:①以痴呆为主的病,如阿尔茨哈默病又称弥漫性脑萎缩症,再如皮克病又称脑叶萎缩症或老年性痴呆.②其他脑部病变引起的痴呆如脑动脉硬化症、多发性脑梗死、腔隙状态、慢性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即宾斯万格脑病、脑瘤、脑外伤后、慢性硬膜下血肿、震颤麻痹、感染中毒性脑病、正常颅压脑积水、颅内炎症、肝豆状核变性、遗传性慢性舞蹈病、多发性硬化、雅-克病、脊髓小脑变性、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等.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42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2002年2月~2004年10月收治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2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正伦;杜润法;张永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小剂量红霉素促进早产儿胃排空疗效观察

    我院儿科近2年采用小剂量红霉素促进早产儿胃排空,防止胃食管反流,使早产儿摄入足够的奶量,保证其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及热卡,提高早产儿成活率,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石俊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渗血症临床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发作常并发低渗血症.回顾我院1996~2004年收住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205例,其中出现低渗血症86例(占42.0%).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张德乐;张乔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实例(41)

    1某项研究观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6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各30例.常规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及脑复康;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尿激酶.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见表1.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首发症状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35例误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有典型临床表现和典型心电图表现者仅占70%~80%.一部分AMI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征,尤其是首发症状不典型者,早期常延误诊治.本研究对1990~2003年13年间我院收治的AMI患者118例(其中误诊35例,占29.7%),加以分析,以期提高对AMI的诊断水平.

    作者:李光涛;黄小影;牟殿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护理体会

    心肌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及排便习惯的改变,易形成便秘.特别是老年人,如在排便时,用力不当,可使患者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脏骤停.所以必须设法保持患者每日排便通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吕爱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宫内早孕合并出血性输卵管炎2例报告

    出血性输卵管炎是妇科临床一种少见的疾病,同时合并有宫内早孕就更为罕见,极易误诊,现将近期我们诊治的2例报告如下:

    作者:丰明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慢性心衰非常规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物质供应的充足,不良饮食习俗的影响等,冠心病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近年来,慢性心功能衰竭(CHF)病人也快速增长.有关CHF诊治方面的研究不少.本文就非常规药物治疗CHF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青山;刘淑芳;金仲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效果分析

    高血压患者必须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氧运动和终身服药才能控制血压,消除危险因素,减少和延缓并发症.2002年8月至2003年10月,我们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服药酒导致药源性肝炎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盛某,女,36岁.已婚,有生育史.既往健康,否认有药物过敏史,遗传病史,传染病接触史.2004年6月15日在村举办妇女病普查时发现盆腔左侧有一0.4cm×3.9cm囊肿,平时无异常感觉.于同年10月10日在某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就诊时医生给予自己配制的药酒口服治疗盆腔囊肿(药酒成分不详).

    作者:刘剑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婴儿猝死综合征5例临床分析

    婴儿猝死综合征(简称SIDS)指婴儿本属健康,突然发生意外猝死,而尸检却找不到死因,又称摇篮死亡.本病过去认为系夜睡时所盖被厚被闷或系溢乳吸入而死.近年来,通过对本病的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生理及防治等研究,确认猝死为独立的病种,生前大多有猝死的病理生理基础及危险因素,并非健康儿的意外窒息所致.现将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科接诊的院前死亡病例中,诊断为婴儿猝死综合征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钱会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慢性咳嗽的治疗体会

    1慢性咳嗽的治疗1.1非特异性治疗停止吸烟.对于痰液较多的咳嗽病人应以祛痰、排痰治疗为主,避免使用强力镇咳药,以防止痰液滞留加重感染.1.2特异性治疗对于感染因素引起的咳嗽,予以相应的抗感染治疗;过敏性支气管肺疾病予抗组胺药和β受体激动剂治疗;气道肿瘤病人应积极解除其对上下呼吸道的压迫,并给予全身或局部的化疗和(或)放疗.

    作者:沈瑛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