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管圆线虫病临床诊疗方案(试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

关键词:广州, 管圆线虫病, 临床表现,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 脑膜脑炎, 中枢神经系统, 脑脊髓膜炎, 线虫幼虫, 脑膜炎, 脑脊液, 脊髓炎, 进食, 寄生, 感染
摘要:概述广州管圆线虫病又称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主要是因进食生的或不熟的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螺肉而感染,幼虫寄生在中枢神经系统而致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或脊髓炎,脑脊液内有大量嗜酸粒细胞.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体会

    呃逆多由膈神经受到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刺激所致,也可由多种疾病,如胃肠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引起.大多患者无需治疗;少数表现为持续性,不易遏止.目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方法颇多,笔者近年来应用尼可刹米(可拉明)与山莨菪碱(654-2)行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平;许俊锋;丛斌;傅伟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骶髂关节病变38例CT诊断分析

    骶髂关节病种较多,传统的X线摄片对诊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CT检查则更能反映骶髂关节的微细病变,随着CT的普及使用,掌握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就显得更加重要.本文搜集38例经临床确诊的各种骶髂关节病变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及CT影像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李全祥;任德明;王富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口咽通气管在昏迷患者37例抢救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突发昏迷是护理工作中常见急症之一.众多昏迷病人常伴有呼吸困难,准确迅速地处理呼吸道问题是维持生命、稳定病情、为病人争取进一步诊治机会的关键.2003年10月~2005年7月,我院急诊病区对收治的37例昏迷病人适时安置口咽通气管进行抢救,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梅芳;吴亚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预防应激性溃疡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 了解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效果.方法 将50例极重型颅脑损伤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延后肠内营养组,对两组患者的胃液及粪便在第5天,第8天,第11天时进行隐血试验.结果 早期肠内营养组出现应激性溃疡5例(20.0%),延后肠内营养组出现应激性溃疡20例(80.0%).结论 极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其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延后组肠内营养.

    作者:余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章丘市2005年部分小学生乙肝标志物检测分析

    为了解章丘市小学生乙型肝炎感染状况,为今后接种乙肝疫苗,防治乙肝传播提供科学依据,于2005年4月,对5所学校的部分小学生进行了乙肝标志物的检测.

    作者:陈秀香;李羡亭;李兆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云南省玉龙县高三学生视力状况调查

    人类80%的信息通过眼而获得,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眼的负荷也随之加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小学生视力问题也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了了解玉龙县高三学生视力状况,正确应对面临的形势,探索对策,对此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建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载脂蛋白测定结果分析

    近年来,心脑血管内科的研究成果已经证明:血清载脂蛋白的异常改变,是预示和判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具有特异性的生物化学指标[1].据此,我们对部分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了载脂蛋白AI(AooAI)、载脂蛋白B(ApoB10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观察,旨在探讨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

    作者:魏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7例抢救体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及医疗条件的改善,其病死率不断下降.其病死率在不同国家、不同医院相差甚远,为1%~19%[1].现将我院3年来抢救的27例DKA小结如下:

    作者:刘先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老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例误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高代谢症候群.但老年患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易被误诊.我院1997年3月~2004年12月共发现4例老年甲亢误诊病例,现将其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景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糖尿病昏迷的诊治(附41例分析)

    糖尿病昏迷是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他包括酮症酸中毒昏迷、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昏迷及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低血糖昏迷,分别简称酮症昏迷、高渗昏迷、乳酸中毒昏迷、低血糖昏迷.发病过程主要由于某些原因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以及蛋白质、脂肪分解加速,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等.本文对我院1989年1月~2003年12月间收治的酮症昏迷、高渗昏迷、乳酸中毒昏迷共41例进行临床总结.

    作者:何远辉;何爱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简介

    近年来,糖化血红蛋白(HbAlc)正日益受到临床的高度重视,HbAlc是指血液中葡萄糖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相结合的产物,即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中2条β链N端的缬氨酸与葡萄糖非酶化结合而成,其量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葡萄糖升高时,人体所形成的HbAlc含量也会相应较高,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浓度的改变,同时也反映机体糖代谢的状态.

    作者:张志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氯苯那敏肌注致一过性低血压3例报告

    氯苯那敏(扑尔敏)作为H1受体拮抗药,因作用肯定而且价格低廉,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和皮肤黏膜过敏.其临床不良反应以嗜睡为主,而一过性低血压则较少报道.笔者遇见3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游贵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常山县382户农村居民自我保健状况与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趋势,是社会进步与文明的标志.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识,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维护人群的健康是社区护理的基本目标.为了很好地启动和有针对性地在农村开展社区护理服务,对某地农村居民的自我保健状况以及对社区护理需求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余小春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迟发性脾破裂10例的急诊观察和护理

    近年来,各种意外伤害包括交通事故、作业意外等均呈上升趋势,临床护理工作发现有一部分腹部或左下胸部外伤患者在受伤后短时间内并未表现出内脏损伤的症状及体征,各项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呈阴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密切观察,发现迟发性脾破裂.我院急诊科自2000年1月到2005年4月,共收治观察迟发性脾破裂10例,本文将迟发性脾破裂的急诊观察内容和护理总结并报告如下:

    作者:居俏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精索平滑肌肉瘤1例

    病历简介患者,男,37岁,右睾丸触及一块肿物一年余就诊.B超检查提示精索部位实质性肿块,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临床诊断为右睾丸肿物.行右睾丸肿物、右侧附睾切除术,术中见右附睾约3cm×3cm×4cm大小的肿物,并送病理.巨检:右睾丸3.5cm×2.5cm×2cm,已剖开切面淡黄色;肿物位于附睾头,2cm×3cm×3.5cm,有包膜,切面灰白色,局部淡黄色,质较韧,与附睾一体与睾丸游离;剖开肿物发现肿物与输精管粘连为一体(取肿物2块),肿物与输精管粘连处(取1块),精索长5cm,外直径0.5cm.精索、睾丸、附睾各取材一块.镜检:切片为平滑肌来源的肿瘤,瘤细胞纵横交错排列,界清晰,胞浆丰富,核大小不一,异形性明显,有核分裂象及瘤巨细胞,间质中有少许小血管,局部有坏死及透明变性.病理报告为平滑肌肉瘤(中低分化).

    作者:张超;王俊;李丹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肥厚性慢性鼻炎736例

    2003年12月~2005年2月采用5%鱼肝油酸钠下鼻甲注射,并用乳没膏鼻腔填塞冶疗肥厚性慢性鼻炎736例,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沈继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不合理用药实例分析(32)

    十三、妊娠、哺乳妇女及婴儿用药1妊娠--维生素A实例:患者,女,22岁.因胸部瘙痒不适1个月就诊.停经3个月.初步诊断:①毛囊角化病;②宫内孕3个月.应用维生素A治疗毛囊角化病.

    作者:葛建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加减独活寄生汤治疗慢性腰腿痛68例

    慢性腰腿痛为农村基层的常见病与多发病,笔者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本病6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戴雨虹;戴华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鼻炎片与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比较

    变应性鼻炎(AR)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水样分泌物等为临床特征.2004年1月~2005年11月,我们用鼻炎片治疗变应性鼻炎获得较好疗效,并与西替利嗪进行了疗效比较.

    作者:许爱菊;曲守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肠梗阻误诊为卵巢肿瘤蒂扭转1例

    病历摘要女性患者,50岁.因下腹疼痛1天,于某日18时急诊入院.患者10小时前下楼梯时突然下腹疼痛,呈持续性坠痛,继而胃痛,恶心、呕吐,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既往身体健康,26岁结婚,孕2产2,足月顺产1次,剖官产术后23年.查体:T36℃,P 78次/分,R 18次/分,BP 120/8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表情痛苦,急性病容,颜面及口唇无苍白.心肺听诊正常.腹平坦,下腹正中可见12cm长手术瘢痕.

    作者:牛运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