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吴小英

关键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一般护士, 双向选择, 竞争上岗, 经济杠杆, 激励作用, 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 护士长, 合同制, 工资制
摘要:我院自1999年9月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护士长竞争上岗,一般护士双向选择,全员合同制,分配实行内部工资制.通过经济杠杆的激励作用和加强护理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生殖器念珠菌病

    生殖器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在一定条件下所致生殖器炎症性疾病.主要有念珠菌外阴阴道炎及念珠菌包皮龟头炎.

    作者:刘洪亮;孙玲言;林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麝香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

    1临床资料治疗组30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5~78岁.对照组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44~78岁.两组病人均有反复发作性眩晕,并伴有肢体、面部运动或感觉障碍,共济失调,同向偏盲,复视,眼球震颤,构音障碍,恶心呕吐,但无耳鸣、耳聋,Romberg(龙贝格)征阳性.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合脑电地形图检查,均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低于正常.

    作者:薛忠福;闫广会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法与血凝抑制试验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方法比较

    多年来,我们在饮食从业人员体检中,采用的是血凝抑制试验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此方法操作程序较为复杂、费时、费工.现在我们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法和血凝抑制试验两种方法检测HBsAg,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兆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肌内注射感染的治疗与预防

    肌内注射感染在近几年来呈明显下降趋势,尤其在一些较为正规的医疗场所或单位已很少出现,但在个别单位,尤其是部分个体行医者中时有发生.根据笔者10余年的临床治疗观察,现将注射感染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等问题报告如下.

    作者:东明珍;王春田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基层医院抢救急性心肌梗死39例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的心血管急症.近年来,随着诊断及治疗手段的进步,病死率明显下降.我院从1994年9月至2000年1月抢救AMI 39例,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AMI的诊断标准.现总结如下.

    作者:温乃林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十味龙胆花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急性支气管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以咳嗽、咳痰、喘息为主要症状,治疗不当易致肺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因此,如何在常规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止咳、祛痰药物是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重要措施.我们选用西藏自治区藏药厂生产的十味龙胆花颗粒,对12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婷;杨文卓;孙宗芝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糖尿病病人外科围手术期的护理与体会

    糖尿病(DM)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非DM病人,而DM本身的并发症和代谢紊乱是外科手术的高危因素[1].因此,要全面了解外科病人的健康状况,并配合医生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DM病人手术前、后护理,以保证其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本文将DM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及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苗圃;于静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静滴诺氟沙星致静脉炎的临床防治

    诺氟沙星是目前临床较常用的一种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该药对敏感菌所致的尿路、肠道感染效果尤为显著.但由于它对静脉血管有一定的刺激性,当较长时间、单一静脉、快速滴注及用法不合理时,极易引起静脉炎,因此,对其应用的监护是临床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就我院自1994年以来收治的62例静脉炎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郭树立;王培章;王晓丽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按职称上岗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在我国,护理模式一直是功能制护理为主,护理人员虽然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但是各级职称的护士不分层次一样的工作,未充分发挥各级职称护理人员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医院仍未按职称上岗,使整体护理质量难以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只有按职称上岗,充分发挥各级人员的作用,才能保证整体护理质量,加速护理学科的深入发展.

    作者:张利;薛晓英;曾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不孕症子宫内膜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不孕症是妇科常见病,除了输卵管因素,卵巢、子宫因素也是不孕症常见原因之一.子宫内膜活检是临床检查卵巢功能、子宫内膜病变手段之一.自1990年元月至2001年元月我院积累了578例女性不孕症的子宫内膜活检资料及临床资料,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秀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加强乡镇卫生院急诊建设的几点体会

    急诊抢救工作是医院日常业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否高效率、高质量地抢救各种急、危、重病人,是反映医院医学科学管理水平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综合业务水平及程度.根据我县实际,笔者对加强乡镇卫生院的急诊建设有如下体会.

    作者:钟兆林;熊永慈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剖宫产术切口皮内连续缝合120例报告

    我院自1998年6月至1999年6月将皮内连续缝合术用于手术切口缝合,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蒋乐萍;刘志珺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阿托品过量的教训分析

    2000年笔者在应用大剂量阿托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曾遇3例因阿托品过量中毒患者,3例均为中年男性.现将诊治观察中的体会报到如下.

    作者:周家铭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实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促进护理质量提高

    我院自1999年9月进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护士长竞争上岗,一般护士双向选择,全员合同制,分配实行内部工资制.通过经济杠杆的激励作用和加强护理管理,有效地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小英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中风先兆丸的制备与疗效观察

    中风先兆丸是我院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一种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以下简称TIA)的有效方剂,我们从1998年12月至2000年12月经过反复验证,疗效显著,并交制剂室制出该中药复方制剂.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爱凤;赵彦青;王伟民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合理用药提高用药疗效

    合理用药是指医生在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药理知识,密切结合病人的病情,认真细致地拟定用药方案,包括正确地选择药物、恰当地剂量、正确地给药方法,给药间隔时间、疗程及合理联合用药.合理用药的目的,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保证药物的适用安全,尽量减少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从而达到正确的治疗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药物层出不穷,因此,合理用药成为治疗中一个重要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因不合理用药导致病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约为10%~20%,其中5%患者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导致死亡[1].我们医务工作者在医疗实践中有责任和义务,积极开展合理用药,逐步杜绝药物的滥用,保障人民用药安全.下面针对合理用药的几个环节,如何提高临床用药水平谈一点看法.

    作者:杜步云;刘士云;赵学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老年病人术前心理特点及护理

    在术前对病人进行恰当的心理护理,对其术后恢复有很大益处.心理护理可以调整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认识、态度和情绪反应,把消极因素变为积极因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并促进术后恢复.

    作者:曾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改良式剖宫产术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比分析

    我院自1999年5月以来开展了新式剖宫产术,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秦素霞;曹素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47例

    我们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47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汪生高;高永强;雷宏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 小儿急性二氧化硫气体中毒7例诊治体会

    急性二氧化硫(SO2)气体中毒在成人多为职业中毒,而在小儿尚属少见.因小儿在废品收购站附近玩耍,收废品者打碎装有SO2气体钢瓶,发生大量SO2气体泄漏,而使附近7名儿童中毒.现将其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司淑荣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农村卫生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