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兵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世界各国的主要死因之一,近年研究表明,伤害在全人群的死亡顺位中居第4位,是我国1~34岁居民的第1位死因.因伤害而死亡占全部死亡的11%,但伤害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却占死亡总数的24%[1].
作者:陈雄飞;董晓梅;郑静;王声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实施幼儿园儿童安全教育课程,对课程设计及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设计了在幼儿园中班开展针对烫伤、跌落伤、火灾、急救常识课程,在大班开展车祸、切割伤、跌落伤、触电和中毒的危险环境和危险行为识别、急救常识的健康教育课程.安全教育内容围绕某种意外伤害以主题活动形式,在南京市鼓楼区1所幼儿园于2个学期共进行了8个主题活动.实施效果采取课堂评估和终期评估.结果 中班和大班儿童课堂前后评估显示他们的知识掌握明显提高,几乎达100%;中班儿童在安全教育课程后对烫伤、跌落伤、火灾的意外伤害危险因素项目的认知显著提高;大班儿童在车祸、跌落伤、中毒等危险环境和危险行为识别项目的认知都有显著提高.结论 本研究设计的幼儿园安全教育课程反应了学龄前儿童对意外伤害的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幼儿园儿童接受良好,评估效果满意,为在幼儿园开设安全教育迈出了第一步.
作者:张佩斌;陈荣华;朱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3年上海市部分社区试点实施了一个多方参与、赋权式的以市、区爱卫办为依托、街道为主体的社区预防伤害安全促进项目,旨在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构建社区政府、社区居民、地方公共卫生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其他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的预防伤害安全促进伙伴关系,通过赋权给社区和居民,提高社区预防伤害安全促进的实施能力,并在社区开展一系列的干预活动,提高社区的安全状态.
作者:崔红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职业伤害是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均存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造修船行业由于具有明火作业多、高空作业多、起重作业多等行业特性,职业伤害发生率一直呈较高水平[2].
作者:王颖丽;夏昭林;庄惠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前伤害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为了解海岛地区的伤害发生特点及其动态变化趋势,笔者选择了环境相对孤立、人口相对稳定的南方某海岛县城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过去12 a来住院病例中伤害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为政府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丹;李丽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4年7月,娄底市某驾驶员驾驶的救护车从新化返回娄底时,在冷江市岩口路段,与新化某驾驶员驾驶的厢式货车相撞,造成救护车上4人死亡,7人受伤.2004年7月~2006年1月,此相撞事件共经历了2次交通事故认定,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贺述柒;孙大鸣;王劲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1995年报告,全球每年因伤害死亡人数500万以上,其中青少年占半数;全球每年每3~4人中就有一人发生伤害,其中3%~5%遗留躯体功能损害,1%~3%致残.
作者:刘辉;刘莉;马玉霞;赵立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它与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负担.为开展学生伤害干预提供依据,了解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对意外伤害的认知程度,笔者对常山县中小学生、家长和教师开展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成星;王谦信;曾红霞;徐青华;戴健尔;黄光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对1994~2005年西藏自治区火灾发生的趋势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为预防和控制火灾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西藏自治区1994~2005年的火灾资料进行描述性研究和统计分析.结果 1994~2005年西藏自治区共发生火灾1 662起,平均每年138.5起,死亡8.08人,受伤22.25人,直接经济损失830.559 5万元,人均火灾发生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春、冬季为火灾的高发季节,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用火不慎和电气为主要火灾发生原因,分别占发生总数的41.4%和17.2%,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火灾发生总数及电气、用火不慎、玩火等引起的火灾数均随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年均生活消费支出的增加而增多,呈正相关关系;西藏火灾发生数也与私营企业数呈正相关关系;西藏火灾发生数和直接经济损失虽低于火灾高发城市,但伤亡率却相对较高,伤亡率与卫生资源规模有关.结论 西藏自治区的火灾形势严峻,伤亡率严重,针对火灾的发生原因及特点,积极预防火灾的发生十分重要.
作者:张晓蓉;杨巧红;荆春霞;吴赤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低浓度丙烯腈(AN)对职业工人健康的慢性伤害,为保护职业接触工人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4家以AN为原料的化工企业车间空气AN浓度;选取267名AN作业工人为暴露组,条件相当且无化学毒物接触的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342人为对照组,分析接触低浓度AN对工人健康的影响.结果 暴露组头疼、头晕、心悸、胸闷、失眠、咽痛、腹痛等自觉症状高于对照组(P<0.05);男性愤怒状态高于对照组(P<0.01),女性愤怒、紧张、忧郁、疲惫状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压、脉压、白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率(18.35%)高于对照组(2.63%)(P<0.01);肝脂肪浸润、脂肪肝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总畸变率、畸变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1),淋巴细胞微核率、微核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长期接触低浓度AN对职业工人健康有一定伤害.
作者:韩方岸;胡云;姜方平;王苏华;陆荣柱;仲志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海岛居民受到意外伤害后的就医意向,为合理分配就医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海岛南澳县随机选择16个村委,分别在16个村委中随机抽取30户,经过对调查员的统一培训,应用专门设计的问卷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结果 当海岛居民受伤较轻时,自己处理和不处理的伤者分别占67.3%、19.3%;当受到中等程度的伤害时,自己处理的伤者占33.4%,在私人诊所处理的占27.2%,分别到医院和卫生院处理的占28.1%、10.7%;当受到严重伤害时,自己处理的占25.5%,分别到县医院和卫生院处理的占59.0%、12.9%.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收入以及不同居住区域的海岛居民在伤害就医意向方面均存在差异.结论 海岛居民发生伤害后的就医意向存在不合理现象,要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作者:刘学语;李丽萍;吴宜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为了解沈阳市居民伤害的发生、流行及分布规律,探讨预防控制措施,笔者于2004年12月抽取部分乡镇人群,对2003年全年的伤害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王萍;宫建;黄牧;陈叶;李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描述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提出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的预防措施,为武警部队伤害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照国内通用的标准对武警某总队3 367名官兵在2005年6月1日~2006年5月31日发生的伤害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武警官兵伤害发生率为31.2%,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为23.9%,非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12.4%;军事训练伤主要发生在4月、5月、9月,非训练伤高发月份为5月、7月、8月、9月;军事训练伤主要发生在营区内,非训练伤主要发生在营区外.结论 武警官兵伤害发病率较高,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群分布均有一定的规律;武警部队应将伤害预防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建立伤害预防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军队伤害监测体系,及时总结伤害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作者:汤先钊;赵仲堂;杨占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近年来,国内开展了许多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工作,多数调查的重点放在分析不同类型伤害的水平、分布与原因上,除个别医院的伤害监测项目外,很少涉及意外伤害的损伤性质.
作者:于传友;于泉福;富增国;刘辉;刘美娟;王萍;李宁;那军;杨晓丽;张淑娟;潘国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7年4月16日--一个令全世界都为之震惊的日子,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特大枪击案,一名学生枪杀了同校的32名老师和学生,另有20多人受伤,制造了美国历史上为严重的枪击事件.在美国这样一个民主与法治的国家,尚且发生如此暴力伤害事件.
作者:叶冬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安徽地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长丰县3所初级中学共423人,以问卷形式调查初中生意外伤害的现况.结果 在本次调查中,留守儿童203例,留守组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46.80%,高于非留守组,差异有显著性(χ2=7.236,P<0.01),留守组前五位意外伤害依次为:咬伤(27.6%)、跌伤(13.3%)、交通伤(11.3%)、锐器伤(7.9%)、触电(6.4%).留守组意外伤害与监护类型、家庭收入、年级有关.结论 留守儿童意外伤害问题较严重,应针对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特别是二次伤害的发生.
作者:赵科伕;方雪晖;苏虹;何莉;陈娟;陈明春;叶冬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探讨中学校园暴力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广州市某区中学生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对其一年来发生校园暴力的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各类型的暴力发生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暴力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了1 064名中学生,校园暴力发生率为40.7%,其中男生发生率为49.7%,女生为2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5,P=0.000);高中生暴力发生率低于初中生(χ2=25.25,P=0.000).男生遭受总暴力、心理暴力、身体暴力和性暴力的发生率分别为39.3%、21.6%、17.0%、6.0%,女生为26.3%、14.1%、9.7%、3.2%;男生施暴他人的各暴力发生率分别为26.7%、13.3%、17.0%、3.6%,女生分别为8.6%、4.6%、5.7%、1.7%.吸烟、逃学、游荡、曾受家庭暴力、零用钱少是校园暴力的影响因素(OR=6.15、2.52、2.05、1.88、1.31).结论 广州市中学生校园暴力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
作者:池桂波;陈海珍;王声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伤害居大多数国家死因前5位,是5~24岁年龄段的第1、2位死因[1].
作者:赵虹;徐文明;张洲;张宝林;李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2007年1月31日凌晨1时,孝感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接诊2名类似感冒症状的患者,此后不到4 h,陆续有20多位相同症状的患者就诊,均表现为:眼睛红肿、流泪,鼻塞、流鼻涕,咽喉肿痛,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值班医生根据患者口述,发现所有患者均是107国道孝南某路段的居民和经过该路段的行人,结合临床表现,认为患者均是因吸入某种化学毒气而中毒.
作者:张丽娟;陈仲明;王建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下简称疾控机构)的建立之本是疾病预防与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管理机制,对化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桂娇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