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脏移植后同种异体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的研究

卢衡;陈良万;邱罕凡

关键词:心脏移植, 同种异体血管病, 预防和治疗, heart transplantation, 血管内膜增厚, 脂质沉积, 移植术后, 血管炎症, 血管病变, 心肌梗死, 年发生率, 管腔狭窄, 冠状动脉, 病理表现, 闭塞, 小血管, 弥漫性, 存活率, 并发症, 远期
摘要:心脏移植后冠状血管病变(cardiac allograft vasculopathy,CAV)是心脏移植术后远期的重要并发症,是限制心脏移植患者术后长期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它的5年发生率高达20%~40%.主要病理表现是在心脏移植后的早期出现弥漫性血管内膜增厚,与血管炎症相似,随着时间发展,脂质沉积,粥样斑形成、钙化,后管腔狭窄、闭塞,心肌内小血管较心表大的冠状动脉更早闭塞,发生微小的星状的心肌梗死[1].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炎症与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以慢性血管炎症并主要影响大、中型动脉内膜纤维变性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近研究表明,炎症在冠心病(CAD)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起着关键作用.免疫细胞控制着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效应分子加速病变的进展,炎症的激活能够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作者:李志强;郑兴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156例分析

    目的总结成人主动脉瓣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手术的经验.方法1996年1月至2005年1月对156例成人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中均行人工机械瓣膜置换,其中双叶瓣125例,单叶瓣31例.13例行瓣膜侧倾缝合,6例行主动脉瓣瓣环加宽.结果存活151例,死亡7例,死亡率4.48%.结论对主动脉瓣膜行人工机械瓣瓣膜置换手术术前充分估计瓣环大小,术中良好的灌注、心肌保护、选择合适瓣膜和恰当手术方法,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修宗谊;谷天祥;谷春久;阎德民;章志伟;韩露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前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变化

    目的观察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介入封堵术前后的神经内分泌的变化,探讨成人先心病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0例成人先心病患者(其中70例行介入治疗)的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内皮素-1(ET-1)和去甲肾上腺素(NE)在介入封堵术前和术后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动态变化.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体检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成人先心病术前血浆ANP、BNP、ET-1明显增高(均P<0.0001),NE、AngⅡ明显增高(均P=0.003)和ALD明显增高(P=0.023).根据纽约心脏协会(NYHA)功能分级,3个亚组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神经内分泌的激活越明显.ANP、BNP与ET-1明显相关(ANP/ET-1,r=0.83,P<0.01;BNP/ET-1,r=0.71,P<0.01).作为一个组,ANP、BNP、ET-1和NE有关联(r=0.81,P<0.01),AngⅡ与ALD相关密切(r=0.82,P<0.01).所监测的神经内分泌因子在介入封堵术24 h后开始下降,至6个月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结论成人先心病存在着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并与疾病的严重性关系密切.介入封堵术后神经内分泌的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作者:俸勇强;伍伟锋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解读《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二)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特点与防治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常见于老年人.大量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试验证实,收缩压及脉压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肯定关系,能更准确地预测各种原因所致的死亡、心衰以及脑卒中等.

    作者:华琦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52例心肌桥患者,其中30例有肌桥近段血管粥样硬化者(A组),22例孤立性心肌桥患者(B组),观察A组患者肌桥近段置入支架后预后情况.结果肌桥的检出率1.41%,均发生在左前降支的中、远段,A组和B组的肌桥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的肌桥收缩期狭窄程度明显重于B组(68.3±14.0)%和(53.2±15.0)%,P<0.05.随访中A组14例行支架置入者,9例出现心绞痛,复查造影,其中7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率为50%,7/14);B组预后良好.结论心肌桥有促进其近段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的倾向,且与心肌桥的狭窄程度有关.

    作者:韩艳丽;王营;姜红菊;左岩霞;朱靖;王健;刘芳;李继福;陈玉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老年人冠心病的比较研究

    目的总结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的疗效和特点.方法比较52例OPCAB手术与28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CABG)的临床资料.结果OPCAB组与CCABG组术后并发症11.5%和25.1%,平均ICU时间(18.52±6.49)h和(31.63±15.26)h,平均住院时间(11.34±2.28)d和(15.71±3.97)d.结论OPCAB手术安全可行,更适合年老、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

    作者:秦巍;白琳;武猛;王芝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对心血管介入技术临床应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调研背景心血管系统疾病是人类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是目前世界人口的一大死因.我国是该疾病发病及死亡人数多的国家之一,预防与治疗血管疾病对我国人民的生命与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1929年由Dr.Werner Forssmann在德国的Eberswald市为自己实施导管插入术至今,心血管介入技术已经走过了75年,介入治疗已经成为当今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流技术.

    作者:周彬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344C/T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相关性.方法按心脏超声特点将31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左室肥厚[LVH(+)]组157例,无左室肥大[LVH(-)]组157例.使用常规方法提取白细胞DNA,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方法测定CYP11B2基因多态性.结果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显示在LVH(+)组与LVH(-)组之间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不同,其中LVH(+)组TT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LVH(-)组(分别为0.66、0.51,P<0.01),而在CT基因型频率LVH(+)组显著低于LVH(-)组(分别为0.27、0.41,P<0.01);T等位基因频率LVH(+)组显著高于LVH(-)组(分别为0.79、0.72,P<0.05).结论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高血压LVH密切相关,TT基因型频率和T等位基因频率可能是高血压LVH发生的机制之一.

    作者:崔俊彪;王曦云;盛莉;李庆祥;刘艳萍;张燕;张淑娜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阿莫西林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1病历报告患者,女性,45岁,以胸闷、气短半小时伴全身皮肤瘀斑于2005年1月11日入院.患者平素体健,1日前因受凉后出现咽痛、咳嗽,自服阿莫西林(哈药集团制药总厂)0.5 g,约30 min后感胸闷、心悸、气短、恶心,继之全身皮肤出现瘀斑、肿痛、发痒,畏寒,出冷汗,上腹部疼痛.

    作者:李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及治疗--心律失常离子通道蛋白质转运的分子生物学

    细胞膜表面离子通道功能的异常是出现心律失常的关键.探讨心律失常疾病中心肌细胞如何作用于离子通道,蛋白质以及这种蛋白质如何转运,识别相关的通道及转运蛋白和多个亚单位的基因编码,了解调节离子通道的功能,控制细胞与细胞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的心律失常产生机制的进展,对引起离子通道电流的多家族性及遗传性心律失常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葛郁芝;周萍;吴志婷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67例

    目的报告2002年4月至2004年12月6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方法男性58例,女性9例,年龄41~76岁,平均58.5岁.合并二尖瓣病变同期手术3例,3支血管病变39例,2支血管病变28例.采取体外循环下手术(on-pump-CABG)和非体外循环下手术(off-pump-CABG)两种方式,各有其适应指征.结果全组死亡1例,其余治愈出院,随诊1~18个月,心绞痛消失,疗效满意.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安全,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付立;江汝健;汤楚中;陈有东;李勇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并发血小板增多症一例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0岁,因活动后心悸、胸闷20年,加重5年,于2005年9月23日入院就诊.20年前曾有风湿性心脏病史,4年前因甲状腺癌在我院行右侧甲状腺切除术.查体:神清,T 36.8℃,P 82次/min,BP 130/60 mm Hg(1 mm Hg=0.133 kPa),体型健壮.甲状腺右侧叶缺如,颈静脉轻度怒张,右侧颈动脉搏动明显.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隙可闻及Ⅲ~Ⅳ/6级舒张期杂音,腹平软,肝、脾不肿大,双下肢无水肿,NS(-).

    作者:胡润磊;张桂敏;杨鸿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异鼠李素对AngⅡ诱导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新生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建立AngⅡ诱导新生大鼠CFb纤维化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检测CFb增殖;采用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CFb胶原合成,分别观察不同浓度异鼠李素对CF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异鼠李素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AngⅡ诱导CFb的增殖和胶原合成(P<0.01).结论异鼠李素具有抑制CF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作用,对心肌纤维化具有一定的防治效应.

    作者:李华;李家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并发快速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了解胺碘酮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快速心律失常后首剂静注负荷剂量3~5 mg/kg,5~10 min注入,继之以微量泵维持,如无效,15 min后可再次予1~1.5 mg/kg胺碘酮静注,前6 h1 mg/min维持,其后以0.5 mg/min维持,24 h总剂量900~1200 mg.其中7例患者插入Swan-Ganz漂浮热稀释导管,用GEsolar9500心电监护仪及配套血流动力学插件测定和计算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静脉应用胺碘酮后显效53例(67.9%),有效69例(88.4%);7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静脉应用胺碘酮前后动脉血压、平均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嵌压、心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对冠心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可有效而安全的用于这些患者的抢救.

    作者:于萍;张代富;周晓茜;叶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主动脉瘤手术应用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脑保护

    目的总结主动脉瘤手术中应用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脑保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10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主动脉瘤患者38例,其中10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HCA)经上腔静脉逆行灌注(RCP)脑保护法,主动脉瘤按DeBaKey分型:Ⅰ型8例,Ⅱ型2例(其中1例伴有主动脉弓双狭窄).手术方法:Bentall手术3例,升主动脉替换4例,升主动脉加右半弓替换2例,升主动脉加全弓替换1例.RCP流量为300~500 ml/min,其压力为20~25 mm Hg,RCP时间23~87 min,平均47.4 min.结果早期死亡2例,其中1例为低心排,另1例术后1周死于左侧胸腔感染.9例术后神志清醒,清醒时间为6 h内7例,12 h内1例,96 h内1例.结论主动脉瘤手术中,应用DHCA加RCP可以延长停循环的安全时间,保持脑内低温,利于冲刷气栓及固体栓子,开放式吻合有利于外科操作,因此,RCP是可行的脑保护方法.

    作者:陈锁成;宗白鹭;庄利梅;杨婷;孙斌;刘建;王康荣;丁国文;任正兵;戎国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的外科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12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10例心上型横切右心房和左心房后壁,行肺总静脉与左心房后壁吻合,2例心内型切开ASD与冠状静脉窦口之间的残余房间隔壁,自体心包补片将肺静脉开口与冠状静脉窦隔入左心房.结果患者均手术治愈出院,随访6个月至3年,恢复良好,心功能明显提高.结论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术前正确诊断,术中吻合口应足够大,避免狭窄.

    作者:吴铁军;汤服民;熊健;罗运成;王留江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227例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

    目的将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的结果对照,探讨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拟诊冠心病(CAD)患者227例,二周内行平板运动试验与CAG检查.将平板运动试验的结果与CAG的结果对照分析.结果227例患者中,平板运动试验阳性99例,其中CAG阳性75例,CAG阴性24例.平板运动试验阴性128例,其中CAG阴性109例,CAG阳性19例.平板运动试验检出CAD的敏感性为83.9%(99/118),特异性为82.0%(109/133),阳性预测值75.8%(75/99),阴性预测值85.2%(109/128),预测准确性81.1%(184/227),假阳性率为24.2%(24/99),假阴性率为14.8%(19/128).总运动时间、峰运动METs、S-T段压低出现的导联数、峰运动收缩压、S-T段压低持续时间,CAG阳性组与CAG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CAG阳性组与CAG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平板运动试验假阳性率高于男性组(P<0.05).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CAD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它操作简单、经济、实用,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刘卓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心脏移植后同种异体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的研究

    心脏移植后冠状血管病变(cardiac allograft vasculopathy,CAV)是心脏移植术后远期的重要并发症,是限制心脏移植患者术后长期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它的5年发生率高达20%~40%.主要病理表现是在心脏移植后的早期出现弥漫性血管内膜增厚,与血管炎症相似,随着时间发展,脂质沉积,粥样斑形成、钙化,后管腔狭窄、闭塞,心肌内小血管较心表大的冠状动脉更早闭塞,发生微小的星状的心肌梗死[1].

    作者:卢衡;陈良万;邱罕凡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冠心病患者瘦素含量与一氧化氮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Lep)和一氧化氮(NO)的相关性.方法选择92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正常人,分别测量血压(BP),检测血清Lep、NO、血糖(BS)、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Lep含量[(14.67±6.02)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NO含量[(49.84±8.97)μmol/L]低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血清Lep和NO呈负相关(ρ=-0.437,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Lep含量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而血清NO含量低于正常人.冠心病患者血清Lep和NO呈负相关.

    作者:刘国祥;步秀婷;章莉;冯玉明;董波;吕晓霞;周传麟;刘延才 刊期: 2006年第03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以及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ASVD)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患者97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HCY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颈动脉壁内膜-中膜厚度(IMT)、动脉斑块积分检查.结果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IMT、动脉斑块积分呈正相关,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无关.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病危险因素无直接关系,血清HCY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闫桂芳;刘坤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煤炭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