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的提纯及抗血清的制备

孙庆霞;王晓红;弓长丽;付平平;王维忠

关键词: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提纯,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恶性肿瘤诊断, 诊断试剂盒, 敏感性指标, 临床意义, 特异性, 血清, 提取, 牛脑, 碱性, 方法, 垂体, 操作
摘要:1974年Grospodarowicz从牛垂体中提纯出碱性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后,其临床意义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bFGF被认为是某些恶性肿瘤诊断的一项敏感性指标,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高等优点.为建立bFGF诊断试剂盒,我们将Grospodarowicz的方法稍加改进,从牛脑提取了bFGF,并制备了抗bFGF血清.
中国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丙球血症的临床分析及病因探讨

    目的:通过对25例低丙球血症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检查,探查其病因,提出早期诊断及治疗的方法,以期挽救病儿生命并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方法:利用IgG、IgA、IgM 单抗,通过放射比浊法测定患儿血清IgG、A、M 水平.利用 CD3-FITC、CD4-E、CD8-FITC和CD19-PE,通过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病人淋巴细胞亚群,临床观察患儿临床表现及IVIG 替补治疗效果.结果:1.全部患儿均有各系统反复感染史,以呼吸道感染多见,其次为腹泻等.2.全部病例均有血清IgG水平的显著下降,特别是IgG1,2,3亚型的降低,10例B细胞降低,仅1例T细胞降低.故根据上述病史及上述指标检测即可确诊本病.3.经基因及其产物蛋白检测,明确诊断:CVID 14例,高IgM血症1例,THG 4例,XLA 6例.结论:1.低丙球血症是反复感染的原因之一.2.需要应用多种高技术的检测方法来明确其病因.3.低丙球血症可应用长期静脉替补丙球进行治疗.

    作者:黄海;沈蕾;许怀祺;朱亚忠;周昕;林梓;王耀平;应大明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髓磷脂碱性蛋白促进单个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效应

    目的:探讨MBP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粘附性的影响,以揭示中枢神经系统(CNS)炎症时PBMNC进入CNS的可能原因.方法:用细胞粘附试验,研究PBMNC与HUVEC的粘附性,用细胞免疫化学法、FACS分别观察VCAM-1和ICAM-1的表达.结果:MBP活化的PBMNC与MBP刺激的PBMNC培养上清作用的HUVEC的粘附性较对照有显著提高.ICAM-1单抗和可溶性VCAM-1(sVCAM-1)可抑制二者间的粘附.进一步证明该上清可诱导HUVEC表达VCAM-1并可提高ICAM-1的表达量,MBP可刺激PBMNC产生TNF,后者刺激HUVEC产生ICAM-1和VCAM-1,从而促进PBMNC与HUVEC的粘附.结论:MBP可促进PBMNC与HUVEC的粘附,因此在CNS炎症时MBP对PBMNC进入CNS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红岩;杨贵贞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3基因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用酵母细胞表达重组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FGF13)蛋白并检测其活性.方法:通过RT-PCR从流产胎儿脑组织中钓取hFGF13cDNA,将其克隆入pYEX4T-1载体质粒.在酵母细胞表达GST-hFGF13融合蛋白.以细胞增殖实验测定酵母表达蛋白粗提物的活性.结果:GST-hFGF13融合蛋白在酵母细胞中得到表达;GST-hFGF13融合蛋白能刺激NIH3T3细胞的增殖,而且此活性能够被FGFR1细胞外段所拮抗.结论:所获得的重组hFGF13能与FGFR1特异性结合,并具有促有丝分裂活性.

    作者:孙蒙;于永利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测定血IL-2、IL-6水平以评估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排斥反应是器官移植失败的重要原因.急性排斥反应是许多种细胞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IL-2、IL-6与其密切相关,其水平检测对肾移植排斥反应的诊断、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作者:于清华;舒琏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目的:以该室克隆的PCRⅡ/hCGβ载体为模板,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G5中使hCGβ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表达.方法:改变部分hCGβ序列,得到重组PG5/hCGβ载体,经序列分析证明,再转化到表达菌BL21中表达,所得包涵体经过柱纯化,复性,免疫发光分析和动物试验测定其活性.结果:经SDS-PAGE电泳在18 kD左右有一条明显的新增蛋白带,与预期的分子量相符,并用Western印迹证实,rhCGβ约占菌体总蛋白的10%,活性为7.8 U/mg.结论:重组hCGβ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较高水平的表达.且经复性后有较高的免疫活性和生物活性.

    作者:张乐鸣;刘东海;董虹;张顺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JAK/STAT信号传导通路特异抑制物--SOCS系统的发现及意义

    细胞因子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可导致信号传导通路的活化,而将细胞因子的信号由胞膜传到胞浆并终传至胞核,并引起目的基因的表达.已经发现了10余条细胞因子信号传导通路,其中JAK/STAT系统涉及细胞因子的面较为广泛.

    作者:田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McAb共刺激PBLs介导肝癌细胞凋亡与CPP32基因表达的关系

    1994年Teresa等克隆出人的CPP32(caspase-3)cDNA,并证实CPP32基因与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1];CD28和CD80 McAb共刺激PBLs作用于培养的肝癌细胞能引起肝癌细胞凋亡[2];为了探讨其机制,本文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作者:潘德顺;陈伟强;王迪浔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和sIL-2R的检测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常见棘手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我们对38例急性发作期,26例恢复期哮喘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和 sIL-2R进行了检测,以探讨T淋巴细胞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李琳;周严恒;孙秀英;刘中路;季海生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野生型p53基因脂质体转染细胞疫苗的制备

    目的:制备具有治疗活性的野生型p53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细胞疫苗.方法:利用RT-PCR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总mRNA中扩增出全长的野生型p53基因,将其克隆入TA克隆载体,经扩增后,将p53cDNA连入pCMV真核表达载体中.利用lipofectamine将其转染DU145细胞并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p53基因可在DU145细胞中稳定表达.结论:制备了可稳定表达于DU145细胞中的野生型p53基因细胞疫苗.

    作者:孔祥波;谷新权;马庆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凋亡细胞体外抑制T细胞活化

    目的:研究凋亡细胞对T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以ConA刺激小鼠脾细胞增殖体系为研究对象,观察凋亡细胞预处理后对ConA刺激的脾细胞CD69表达的影响.结果:凋亡细胞可以抑制T细胞活化,而活细胞或坏死细胞却不能,同时抑制效果与凋亡种类及凋亡诱导方式无关,而与凋亡细胞数量密切相关.结论:研究证明了凋亡细胞可以主动抑制T细胞活化,这一发现拓宽了目前对凋亡的认识,表明凋亡细胞主动调节免疫反应在一些生命的基本现象和一些疾病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雷;孙尔维;葛琪;曾耀英;高伟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一氧化氮合成酶在白血病细胞的表达

    目的:为了探讨一氧化氮合成酶在CD23+白血病细胞的表达,以及CD23与NO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FACS技术及Western-blotting,放射自显影方法.结果:发现CD23+白血病细胞株可以表达iNOS mRNA和iNOS蛋白,同时膜CD23可上调iNOS的表达.结论:iNOS可能与人CD23+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有关.

    作者:赵海霞;王秀梅;KOLB J P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的提纯及抗血清的制备

    1974年Grospodarowicz从牛垂体中提纯出碱性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后,其临床意义得到广泛的重视.目前,bFGF被认为是某些恶性肿瘤诊断的一项敏感性指标,具有操作简便、特异性高等优点.为建立bFGF诊断试剂盒,我们将Grospodarowicz的方法稍加改进,从牛脑提取了bFGF,并制备了抗bFGF血清.

    作者:孙庆霞;王晓红;弓长丽;付平平;王维忠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应用ICS-Ⅱ免疫分析仪检测尿中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UMA)是血浆通过肾小球过滤,出现在滤液中的白蛋白.抗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标准参考血清均购于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稀释液和反应液由本室配制.

    作者:杜民;关国坤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催乳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为探讨男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浆催乳素(PRL)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对62例男性RA患者进行了血浆PRL、雄激素睾酮(T)、去氢表雄固酮(DHEA-S)水平测定及用多聚酶链反应(PCR)作了HLA-DR4筛选,并与相应的临床和实验室指标作对比分析.结果:RA患者血浆PRL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差异,但在中度以上活动性的患者或HLA-DR4阳性患者中的血浆PR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RA患者血浆PRL与RF滴度和X线分期正相关.结论:提示血浆PRL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活动性的指标之一.

    作者:闵伟琪;牛跃文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蓖麻毒素诱导U937细胞分泌IL-6和IL-8的作用

    目的:进一步研究蓖麻毒素是否具有诱生U937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了蓖麻毒素对U937细胞的毒性,并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6和IL-8.结果:蓖麻毒素对U937细胞的毒性具有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诱生2种细胞因子的量逐渐增加;随蓖麻毒素剂量的增加,诱生2种细胞因子的量均减少.结论:蓖麻毒素诱导2种细胞因子的产生为其抗癌应用或其它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董巨莹;张小光;赵英;药立波;苏成芝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利用磁性细胞分选技术阴性选择法分离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目的:从健康献血者和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病人的外周血中分离出高纯度、高存活率的嗜酸性粒细胞.方法:采用磁性细胞分选技术的阴性选择法分离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并检测分离后嗜酸性粒细胞的纯度、存活率,计算其回收率.结果:①健康献血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回收率为69.7%±6.8%,存活率95.4%±1.8%,纯度为90.7%±4.3%;②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病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回收率为60.4%±5.4%,存活率为96.1%±0.7%,纯度为92.6%±5.1%.结论:采用磁性细胞分选技术的阴性选择法,能从外周血中分离出高纯度、高存活率的嗜酸性粒细胞,因此该方法是一种高效的分离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免疫学方法.

    作者:李一荣;吴健民;邹萍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鼻咽癌中生长因子/细胞因子mRNA差异表达分析

    目的:考察鼻咽癌中差异表达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推测鼻咽癌发生中可能存在的免疫机制.方法:采用cDNA阵列杂交技术,同时对98个己知与肿瘤相关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在鼻咽癌、正常鼻咽组织及其他几种头颈部鳞癌中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筛查,筛选出在鼻咽癌中差异表达的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基因.结果:在鼻咽癌中上调的基因包括:早期生长应答蛋白1,肝癌来源生长因子,白介素1β,血小板来源生长因子A链,干细胞因子,畸胎瘤来源生长因子,干扰素诱导肽、蛋白,干扰素调节因子及干扰素受体等;在鼻咽癌中下调的基因有:TGF-β 2等.结论:鼻咽癌细胞可能自分泌或促进分泌大量生长因子,鼻咽癌侵润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主要为Th1细胞型.

    作者:谢鹭;许亮国;蓝轲;何志巍;李官成;姚开泰 刊期: 2000年第08期

  • 硕士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初探

    免疫学是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即将完成,以及人们对后基因组计划和结构生物学重要性的认识,每年都有众多与免疫功能相关的新分子被发现,大大地深化了对免疫应答本质的认识,并为免疫学技术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金伯泉;朱勇;张新海;杨琨;李德敏;刘雪松;李琦;张建平 刊期: 2000年第08期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中国免疫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免疫学会,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