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X线引导下遥控经皮肾穿刺定位装置的动物实验

徐光年;赵炜;夏海豹;孟纪超;谢叻;夏术阶

关键词:肾结石, 肾造口术, 经皮, 立体定位技术, 动物实验
摘要:目的 介绍一种自主开发的X线引导下遥控经皮肾穿刺定位装置,并开展小规模的动物实验检验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只实验小型猪,通过体外植石法制成动物肾结石模型,分别在X线引导下应用遥控经皮肾穿刺定位装置进行穿刺前定位,再沿定位后的角度向目标结石进行穿刺.结果 其中4只实验猪定位完成后,一次性穿刺到位,穿刺过程中无一只明显出血.开始定位至穿刺完成的平均时间为20.7 min,其中定位时间平均15.6 min,穿刺时间平均5.1 min.结论 该穿刺定位装置能提高穿刺准确性及安全性,且为远程遥控,避免术者受辐射损伤,有进一步开发并应用至临床的良好前景.
中华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信号素分子4C在食管癌、胃癌和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信号素分子4C(Sema4C)在食管癌、胃癌以及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武汉同济医院病理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存档的石蜡组织标本235份,其中食管癌50例,胃癌75例,直肠癌50例,以及癌旁正常黏膜各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ema4C在各标本中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Sema4C的表达情况与食管癌,胃癌及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Sema4C在食管癌、胃癌及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80.0%(40例)比20.0%(4例),77.3%(58例)比25.0%(5例),80.0%(40例)比15.0%(3例),均P=0.000];Sema4C在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癌组织[90.3%(28例)比63.2%(12例)、85.0%(51例)比46.7%(7例)、92.0%(23例)比68.0%(17例),P=0.049、0.005、0.034].但Sema4C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癌细胞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均无关(均P >0.05).结论 Sema4C在食管癌,胃癌以及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能在3种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叶双梅;韩敏;阚淳一;杨丽兰;杨洁;马全富;王世宣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XA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中X染色体连锁凋亡抑制因子相关因子1(XA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与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MSP)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PTC及其对应的癌旁非癌组织(NCE)中XA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NCE中,无一例出现XA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而在PTC组织中有35.7% (25/70)出现甲基化(x2=27.206,P<0.01),且甲基化状态与PTC的TNM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CE和PTC中,XAF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 (70/70)和55.7% (39/70)(x2=36.458,P<0.01).在PTC中,病理分级Ⅰ级和Ⅱ级组,XAF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7.5%(27/40)和40.0% (12/30),在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组中分别为35.7% (10/28)和69.0%(29/42),以上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254和7.565,P<0.05);XA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x2 =8.864,P<0.01).结论 XAF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在PT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殷德涛;陈国;李红强;郑湘予;王勇飞;张艳;江金花;王庆端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3月龄以下婴儿迁延性咳嗽百日咳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3月龄以下(≤3个月)的住院患儿中迁延性咳嗽(咳嗽2周以上)婴儿博德特百日咳杆菌感染状况.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月龄以下迁延性咳嗽患儿采集血清和深部呼吸道分泌物,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及多重PCR方法检测博德特百日咳杆菌毒素抗体及博德特百日咳杆菌.结果 入组患儿59例,男32例、女27例,均未接种白百破疫苗.多重PCR检测博德特百日咳杆菌阳性患儿17例(28.8%),3例年龄<1个月,4例1~2个月,10例2~3个月;3例婴儿有家庭内慢性咳嗽患者的密切接触史,其家庭成员百日咳血清抗体阳性.百日咳杆菌阳性患儿中16例有阵发性痉挛性咳嗽,5例有吸气末鸡鸣样吼声,7例有结膜出血,10例有淋巴细胞升高为主的白细胞升高.结论 未接种白百破疫苗、博德特百日咳杆菌感染是3月龄以下患儿迁延性咳嗽的重要致病因素;百日咳杆菌多重PCR检测快速、敏感,可用于临床早期诊断;未诊断的成人百日咳可能是婴儿的重要传染源.

    作者:米荣;伏瑾;康利民;崔晓岱;王晓颖;李莉;徐放生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健康成年人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检测我国健康成年人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的正常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预设的入选及排除标准共入选2011年2-8月在中日友好医院门诊常规体检的非吸烟健康成年受试者,要求肺功能检查指标正常,常见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阴性.按照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病学会推荐的标准操作流程,使用NIOXMINO测定仪对受试者FENO水平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 共入选非吸烟健康成年人200名,其中男、女各100名.平均FENO水平为(14.2±5.6)×10-9 mol/L),95%参考值范围为(3.2~25.2) ×10-9 mol/L;其中男性为(15.6±5.5) ×10-9 mol/L,女性为(12.9±5.4)×10-9 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P=0.001);60~80岁者为(15.7±5.4)× 10-9 mol/L,18~60岁者为(13.8±5.6)× 10-9 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40).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性别是其独立影响因素(β=2.70,F=11.97,P=0.001).结论 我国非吸烟健康成年人的FENO水平与欧美相近,性别是其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张永明;林江涛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肌卫星细胞与骨骼肌消耗

    严重刨(烧)伤后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可迅速陷入负氮平衡,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骨骼肌占机体细胞总质量的50%以上,是人体大的氮库.骨骼肌消耗是分解代谢的主要表现,对机体的整体代谢影响巨大[1].目前认为骨骼肌的维持与修复主要受卫星细胞调节[2].现就卫星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及其在骨骼肌消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作者:冯永强;柴家科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33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特征分析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罕见的以表现型与朗格汉斯细胞(LC)相似的细胞浸润单一或多器官为特征的克隆增生性疾病[1].该病发病率极低,发病率在儿童为(2 ~10)/100万,成人为(1~2)/100万[2].本研究对1999至2011年33例LCH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大昕;郑超;林颖;潘璐璐;陈宣颖;刘爱海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心脏衰竭与线粒体DNA的联系

    心脏衰竭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候群,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及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心脏衰竭患病率日益增多,再次住院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给医疗卫生保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心脏衰竭时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且存在炎症和氧化应激相互作用,激活的炎症介质、活性氧自由基和神经内分泌系统形成相互调节的网络,共同参与心脏衰竭的发生发展.科学家发现心脏衰竭影响了75万多英国人,在心脏衰竭患者错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中线粒体DNA起着重要作用,其可以启动人体对感染的自然反应,以此在心脏衰竭中作出贡献.心脏衰竭患者的免疫细胞侵入心脏,这一过程称为炎症.

    作者:王晓楠;白小涓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神经调节蛋白1β在白细胞介素1β所致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神经调节蛋白1β(NRG-1β)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方法 用IL-1β刺激人气道上皮细胞株HBE16细胞构建黏液高分泌模型,逆转录PCR法检测NRG-1β mRNA和黏蛋白(MUC)5AC mRNA,ELISA法检测NRG-1β和MUC5AC蛋白水平.用NRG-1β刺激后,ELISA法检测MUC5AC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磷酸化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rbB)1 ~4.预先分别给予ErbB1~4抗体及p38触分裂原活化蛋白(MAPK)特异性抑制剂、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ERK)1/2特异性抑制剂、丝裂原压力活性蛋白激酶(MSK)1特异性抑制剂、环磷酸腺苷(c-AMP)反应原件结合蛋白(CREB)单克隆抗体,再经NRG-1β刺激后,ELISA法检测MUC5 AC蛋白表达.结果 IL-1β显著增加NRG-1β、MUC5AC mRNA水平及其蛋白表达,且在蛋白水平呈现浓度正相关性.单独给予NRG-1β(1、10、100、200 nmol/L)刺激HBE16细胞,MUC5 AC蛋白表达(0.328±0.055、0.364±0.086、0.650±0.134、0.586±0.068)较对照组(0.227 ±0.019)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同时磷酸化ErbB2、3呈阳性表达,而磷酸化ErbB1、4呈近似阴性表达.预先给予ErbB2、3抗体、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ERK1/2特异性抑制剂和MSK1抑制剂、CREB抗体再给予NRG-1β刺激者MUC5AC蛋白表达(0.221±0.033、0.238±0.044、0.386±0.021、0.352 ±0.022、0.294±0.017、0.252±0.019)较单独给予NRG-1β(0.650±0.134)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L-1β导致气道黏液高分泌可能通过NRG- 1β/ErbB2、3异二聚体信号通路,并激活后续的MAPK/MSK1/CREB信号路径实现.

    作者:周佳;尤列·皮尔曼;维克多·科罗索夫;周向东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膀胱癌发病率与职业因素的多中心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观察职业因素与膀胱癌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病例进行频数匹配,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每个职业的优势比(OR).结果 商业人士和行政人员、男性电工和电子业工人的OR值分别为3.88和7.40;清洁工和助理职业的OR值为0.21;手工业和印刷业的OR值为0.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商业人士和行政人员、男性的电工和电子业工人有患膀胱癌的倾向;清洁工和助理职业对患膀胱癌有保护作用.

    作者:何广宁;钟惟德;毕学成;胡志全;钟朝辉;谢立平;何慧婵;韩兆冬;叶章群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影像学技术在肺栓塞确诊中的临床应用选择

    肺栓塞的确诊检查主要包括CT肺动脉造影(CTPA)、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磁共振肺动脉造影(MRPA)和直接肺动脉造影等方法[1-3].各种检查方法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不足,临床医师只有明确各种检查自身的特点和优劣,才能更好地选择相应的检查为临床服务,并且能够更加准确迅速地明确疾病的诊断.

    作者:杨媛华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吸烟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目的 评估吸烟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辽宁地区20家医院的ASTEMI患者.将入选患者分为吸烟组和不吸烟组.比较患者的基线特征及住院时的一般状况及随访治疗.观察主要终点心源性死亡及次要终点非致死性心肌梗死、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情况.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预测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213例患者成功入选,吸烟组588例,不吸烟组625例.吸烟组中接受紧急PCI治疗的显著多于不吸烟组(40.8%比22.1%,P<0.001).吸烟组随访药物使用均显著高于不吸烟组(阿司匹林:75.3%比62.2%,P<0.001;氯吡格雷:40.5%比32.2%,P=0.003;β受体阻滞剂:45.4%比36.0%,P=0.00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38.3%比32.2%,P=0.026;他汀药:57.3%比44.2%,P<0.001).吸烟组心源性死亡的发生显著低于不吸烟组(10.2%比24.2%,P<0.001),次要终点事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吸烟(HR 2.777,95%CI 1.113 ~6.928,P =0.029)、PCI治疗(HR0.208,95% CI 0.062 ~0.700,P=0.011)、年龄(HR 1.049,95% CI 1.005~1.095,P=0.028)、阿司匹林(HR 0.165,95% CI 0.061 ~0.446,P <0.001)及他汀药(HR 0.382,95% CI 0.317 ~0.462,P<0.001)是影响ASTE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STEMI的患者中吸烟者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低于不吸烟者,但吸烟仍是ASTEMI患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孙宇姣;李玉泽;姜大明;张波;高远;于海杰;齐国先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X线引导下遥控经皮肾穿刺定位装置的动物实验

    目的 介绍一种自主开发的X线引导下遥控经皮肾穿刺定位装置,并开展小规模的动物实验检验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只实验小型猪,通过体外植石法制成动物肾结石模型,分别在X线引导下应用遥控经皮肾穿刺定位装置进行穿刺前定位,再沿定位后的角度向目标结石进行穿刺.结果 其中4只实验猪定位完成后,一次性穿刺到位,穿刺过程中无一只明显出血.开始定位至穿刺完成的平均时间为20.7 min,其中定位时间平均15.6 min,穿刺时间平均5.1 min.结论 该穿刺定位装置能提高穿刺准确性及安全性,且为远程遥控,避免术者受辐射损伤,有进一步开发并应用至临床的良好前景.

    作者:徐光年;赵炜;夏海豹;孟纪超;谢叻;夏术阶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衰老血管功能失调与核苷酸修复DNA相关

    在发达国家老龄化人口中,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血管功能失调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有关,正常机体内存在DNA的修复机制,可使损伤的DNA得到修复,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修复能力下降,导致DNA的错误累积,本研究中观察到,核苷酸修复DNA基因-ERCC1发生突变导致小鼠早衰,故研究者推测:血管DNA损伤和细胞衰老密切相关,在衰老进程中,累积性DNA损伤将导致血管功能失调(Circulation,2012,Jun 15.[ Epub ahead of print]).

    作者:单海燕;白小涓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心血管疾病终生危险度评估——一项荟萃分析

    心血管疾病终生危险度可以更全面评估一般人群现在和未来的整体疾病负担,有助于引导公众健康政策.目前绝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终生危险度评估的研究忽略了长期危险因素变化或医疗导致出生队列差异的潜在影响.缺乏不同年龄成年黑人和白人心血管疾病终生危险度评估的研究.近新英格兰杂志报道了一项荟萃分析的研究结果(CLRPP研究),根据年龄、性别、种族以及其他危险因素,对不同出生队列的心血管疾病终生危险度进行了评价(N Engl J Med,2012,366:321-329).

    作者:韩璐璐;白小涓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随访评价儿童炎症性肠病的预后

    目的 随访评价炎症性肠病(IBD)患儿的预后.方法 收集2000年5月至2010年9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96例IBD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2010年儿童IBD诊断规范共识意见制定的诊断标准重新诊断,终获得确诊或拟诊IBD病例共73例,通过书信、电话、见面等方式随访患者的病情及预后.结果 73例IBD患者共随访56例(76.7%),其中34例为溃疡性结肠炎(UC),22例为克罗恩病(CD).34例UC中,确诊13例,拟诊21例;22例CD中确诊14例,拟诊8例.34例UC中有2例疾病类型不能明确,剩余32例患者疾病类型以全结肠型(46.9%,15例)和左半结肠型(40.6%,13例)为主;CD以回结肠型(16例,72.7%)为主.IBD疾病严重程度以中重型为主,其中UC 28例(82.4%),CD 20例(90.9%).随访的IBD患者中,CD无死亡病例,UC有5例(14.7%)死亡.剩余29例UC和22例CD,缓解率分别为55.2%(16例)、68.2%(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分别有8例(27.6%)的UC和3例(13.6%)的CD患儿曾有复发,16例(55.2%)UC和15例(68.2%) CD患儿病情持续,时有加重,属于慢性持续型.49例IBD患者(87.5%)体力活动不受限制.IBD患儿手术率是19.6%(11例),其中CD手术率明显高于UC[36.4%(8例)比8.8%(3例),P<0.05].肠梗阻、肠穿孔和消化道大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7.1%(4例)、7.1%(4例)、1.8%(1例),主要集中在CD组.结论 儿童IBD患者按病程分型主要以慢性持续型为主,其次是慢性复发型,绝大多数IBD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制.肠梗阻、肠穿孔和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主要集中在CD组,并且CD手术率明显高于UC.

    作者:官德秀;邱晓红;丁召路;王大勇;徐樨巍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外用广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抑制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激发

    目的 研究外用广谱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抑制剂苄氧羰基-缬氨酰-丙氨酰-门冬氨酰氟甲基酮(Z-VAD-FMK)对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激发阶段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对T细胞的作用.方法 以2,4二硝基氟苯(DNFB)制作小鼠经典ACD模型,于激发前外用不同浓度的Z-VAD-FMK,以耳肿度、双耳重量之差及组织切片中同一位置双耳双面距离之差为指标,观察Z-VAD-FMK对小鼠ACD激发阶段的抑制作用;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耳皮损中T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F-γ)及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以实时反转录PCR( 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上述因子mRNA水平(实验结果以“相对于每百万管家基因的拷贝数”表示);进行局部淋巴结分析(LLNA),以5-溴脱氧尿核苷(BrdU)-流式细胞术检测耳引流淋巴结中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以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活化标记.结果 1.25 mmol/L Z-VAD-FMK组小鼠耳肿度为(12.6±1.2)×10-2 mm,双耳重量差为(3.1±0.2)mg,镜下双耳双面距离差为(12.1±1.1)×10-2 mm,均低于阴性对照组[(17.4±1.6)× 10-2mm,(4.2±0.3) mg,(16.7±1.5)×10-2mm;q =3.25、2.98、3.12,均P<0.05].1.25 mmol/L Z-VAD-FMK组小鼠耳皮损中INF-γ与IL-2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低于阴性对照组[ INF-γ mRNA:152±12比220±15,IL-2 mRNA:96 ±8比156±11,q=3.15、3.42; INF-γ蛋白:(856±45) pg/ml比(1180±58)pg/ml,IL-2蛋白:(167±12) pg/ml比(225±16) pg/ml,q=3.11、3.14;均P<0.05].1.25 mmol/L Z-VAD-FMK组小鼠耳引流淋巴结中T细胞内掺入的BrdU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185±15比298±21,q=3.02,P<0.05),T细胞3种表面活化标记CD69、CD25与Ia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亦均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7.8%±0.7%比10.5%±1.0%,9.8%±0.8%比14.5%±1.1%,31.2%±2.8%比46.5%±3.2%,q =3.16、3.52、3.11,均P<0.05).结论 在小鼠ACD激发前外用广谱caspase抑制剂Z-VAD-FMK可以抑制小鼠皮损局部及耳引流淋巴结中T细胞的增殖与活化,从而抑制小鼠ACD的发生.

    作者:李圆圆;阎春林 刊期: 2012年第28期

  • 高剂量替罗非班用于ASTEMI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STEMI)接受直接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病人应用高剂量替罗非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到2011年2月前瞻性入选104例ASTEMI行直接PCI的病人.应用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替罗非班高剂量组(20μg/kg)52例,和常规剂量组(10 μg/kg)52例,比较PCI前后心电图ST段变化,并评价术后90d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 高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ST段抬高回落均>30%(38%±12%比34%±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0.2%±1.4%比49.6%±1.1%(P>0.05),而在术后90d高剂量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常规剂量组,分别为60.1%±1.1%比56.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重度出血及血小板减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STEMI接受直接PCI的病人应用高剂量替罗非班可以有效改善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

    作者:任利辉;彭建军;叶慧明;王佐岩;陈策 刊期: 2012年第28期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