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唐静

关键词:小儿护理, 细节管理, 安全管理
摘要:为了观察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该院在护理工作中施行细节管理后的工作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该科主要是治疗14周岁以下的患者,患者普遍存在着好动行强,逆反心理严重、行为不够成熟等特征.这加大了该院的护理工作操作的难度,而且患者由于病情普遍对医院怀有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该院决定在小儿安全管理中施行细节管理后,患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纠纷事件有明显降低.据目前来看细节管理在小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明显,可以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推广.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分析探讨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方法 该次调查主要以该校2014年7月—2015年7月设为对照组,以及2015年8月—2016年8月设为观察组,分析实验室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且给予对照组仅单纯实施常规管理模式,而给予观察组实施改良管理模式,分别观察实施不同管理模式后仪器设备维修、安全管理、物品规范、制度执行等情况评分情况.结果 统计发现观察组在实施改良管理模式后实验室安全管理、仪器设备维修、物品规范、制度执行等情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校实验室在实施改良管理模式后仪器维修、物品规范以及制度执行率明显有所提升,且无论是实验室管理人员还是使用人员对于安全管理须知掌握度也有所提升,通过分析实验室管理中的问题发现可更有效提升管理效果.

    作者:李美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精细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索精细化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选择急诊科120例患者,随机分组(60例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精细化管理和常规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总时间(35.41±2.86)min、接诊时间(1.58±0.43)min、服务态度评分(95.36±2.44)分、护理操作评分(96.82±1.16)分、死亡率(0.00%)、意外事件发生率(1.67%)、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6.6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诊科人员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高永霞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科病房应用

    目的 探讨疼痛护理管理在肛肠科病房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84例行手术治疗的肛肠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管理,采用面部表情评分法与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疼痛评分(5.26±1.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4±1.55)分(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 在术后对肛肠疾病患者展开疼痛护理管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症状,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少兰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周目标教学管理在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对周目标教学管理在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 该研究将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该院的护理管理实习生60名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学生各30名,对照组行传统教学,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周目标教学管理,并将2组护理管理实习生的理论考核知识评分、操作考核实践评分、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及教学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护理管理实习生经周目标教学管理干预的理论考核知识评分为(88.97±7.36)分,操作考核实践评分为(90.11±7.57)分,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为(89.44±6.99)分及教学满意度评分为(90.15±7.36)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周目标教学管理在护理管理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作者:马盼盼;付晶;吴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论如何加强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及监督

    在对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及监督工作的整体水平为目的,提出了对应的固定资产管理策略和建议,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质量,保证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林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结核病医院的感染预防及其控制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结核病医院的感染预防及其控制效果.方法 该次选取结核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2014年11月—2016年10月,分为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管理)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措施)40例;并对80例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胃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软组织感染、切口感染)进行观察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50%(呼吸道感染1例),对照组25.00%(胃肠道感染1例、泌尿系统感染2例、呼吸道感染3例、皮肤感染2例、软组织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结核病医院感染预防中实施强化护理管理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不仅可以降低感染发生率,并且还能保证患者就医安全,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滕兆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消毒供应中心中应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的可行性

    目的 分析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应用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可行性.方法 资料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供应室的1866件消毒的供应室物品,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物品件数各为933件,给予对照组物品实施常规消毒和管理办法,而给予观察组物品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机制,分别观察两组消毒物品的合格率.结果 经统计发现观察组待消毒物品消毒合格率为96.67%,而对照组为79.21%,相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待消毒物品发生风险的发生率为23.37%,而对照组为53.27%,相比观察组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消毒供应室应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机制,可有效提升消毒物品的消毒合格率和降低物品发生风险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实施.

    作者:张淋淋;孟艳杰;张丽波;王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新医改环境下精神科护理质量控制探讨

    探讨新医改环境下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查阅了新医改制度中对精神病患者的管理目标,以及关于精神科方面不安全相关因素以及管理发展的相关文献,对引发精神科患者安全护理的影响因素以及管理措施进行了梳理.要想给予精神科患者良好的安全护理就需要从护理人员自身素质以及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等方面开展,进而通过这些有效管理措施大化保障精神科患者的护理安全性.

    作者:黄颖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根因分析法在急诊急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应用的效果

    目的 探讨根因分析法在急诊急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分析2015年7月—2017年8月间该院急诊急救护理不良事件,2015年7月—2016年7月为护理整改之前,2016年8月—2017年8月为护理整改后,通过根因分析法,对整改前、整改后的不良事件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不良事件制定相应的整改和预防策略.结果 利用根因分析法后,相较于整改前,发现整改后的不良事件上报率显著上升、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显著上升(P<0.05);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在急诊急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利用根因分析法有利于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还能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使护患纠纷率大大降低,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唐玉清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供给侧改革引领下的医院基础设施建设

    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医院后勤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通过供给侧改革的引领,实现集约式发展、结构优化与要素升级,从而推动国家医疗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

    作者:孙竟成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士手消液洗手依从率的研究分析

    目的 提高护士手消液洗手依从率.方法 开展品管圈活动,从2017年1—7月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护士手消液洗手依从率,对比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士手消液洗手依从率.结果 活动前护士手消液洗手依从率平均为29.52%,活动后护士手消液洗手依从率为60.00%.结论 应用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提高护士手消液洗手依从率.

    作者:金红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外科病房中实施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外科病房中实施效果.方法 2016年7—12月该院进行常规护理的1180例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1—6月实施护理风险的12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施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对既往临床工作中患者出现的护理不良情况进行分析,临床应用中不断地完善相关措施: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培养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加强护患之间沟通、开展个体化风险管理、持续安全质量管理.结果 观察组三基理论考试成绩(94.23±2.67)分、护理安全考试(95.22±2.43)分、护理满意度99.00%,高于对照组(89.42±4.24)分、(90.15±3.08)分、91.00%.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确切,确保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增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

    作者:季苏楠;陆芹珍;冯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FTIR法用于药品微生物洁净室环境菌库的建立

    目的 FTIR法用于药品微生物洁净室环境菌的研究,建立药品微生物洁净室环境菌FTIR光谱库,以快速判断药品检出菌是否为环境菌污染,为药品无菌检查一次检出提供了准确性保证,同时对药品微生物洁净室实现动态监控.方法 用FTIR对洁净室采集的环境菌进行光谱采集,选取特征区3000~2800,1500~1800,1200~900 cm与指纹区3个典型分析谱区,并在此基础上应用聚类分析.结果 利用FTIR获得了分别率高、重现性好的红外光谱图,在基线校正和归一化处理后的聚类分析结果,能使所有洁净室采集的环境菌得到归类,并建立本实验室洁净室环境菌库.结论 FTIR法用于药品微生物洁净室环境菌库的建立,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

    作者:周爽;钱文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提高颈椎病带教实践性与实用性的有效路径探析

    颈椎病带教教师在实习带教中要切实注重对该病的讲解,让同学们完备的了解该病的相关知识,同时,要加强和临床的有效联系,以锻炼其具体操作能力.要提高颈椎病带教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应当重视对于患者体格检查的带教工作,加强鉴别疾病带教中的分类和细节教学.提高颈椎病实习带教实践效果的有效路径是在临床中取得明显治疗效果的适合疗法介绍给学生,树立正确的带教思路,从实践性、实用性出发,加强检查、影像诊断分析,真正以科学方法提升医学生的实际带教效果.

    作者:宋永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PBL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护理实习中的实践与探索

    目的 为了更好地适应医学教学改革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高质量青年医学人才,在儿科实习过程中运用PBL教学法,提高实习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方法 将2016学年实习护生随机分成试验组(36名)和对照组(40名).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后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知识及临床病例分析的考核.结果 PBL组实习护生的考试成绩要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多数实习护生认为PBL教学能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学习兴趣以及自学能力.结论 在儿科临床实习中采取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有效提升,其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有所提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应用于儿科临床实习教学效果显著.

    作者:陈玉科;陆青梅;林梅;罗秀状;黄秀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以PACS平台为基础的CBL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留学生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以PACS平台为基础的CBL多元化教学模式在留学生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择2012—2013届的留学生44名给予以PACS平台为基础的CBL多元化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的考核综合成绩、学生自评分析以及教师自评分析等.结果 两组学生理论成绩、临床阅片成绩、学习兴趣、阅片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课程设置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老师实验组教学模式的课堂纪律、备课效率、授课进度以及学生学习效率的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教学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PACS平台为基础的CBL多元化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留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作者:孟鑫;蔡庆斌;周健;金淼;赵文静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专科强化培训模式及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分析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专科强化培训模式及效果.方法 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该院心血管内科低年资(工作时间≤5年)护士20名作为观察对象,所有低年资护士均进行为期10周的专科强化培训,将培训前后低年资护士的考核成绩(专科理论知识、专科操作、心电图以及综合技能)以及低年资护士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培训后,低年资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85.29±8.61)分、专科操作考核成绩为(87.29±4.33)分、心电图考核成绩为(78.64±3.55)分以及综合技能考核成绩为(84.95±5.37)分,均较培训前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培训后,认为专科强化培训具有必要性的人数16名,占比80.00%;认为无所谓的人数3名,占比15.00%;认为没必要的人数为1名,占比5.00%.20名低年资护士中,认为进行专科强化培训可将专科理论知识提高的共7名,占比35.00%;认为专科操作提高较大的人数9名,占比45.00%;认为心电图提高较大的人数8名,占比40.00%,认为综合技能提高较大的人数10名,占比50.00%.结论 给予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进行专科强化培训模式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淑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市售熟肉制品微生物学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市售熟肉制品微生物学检验结果.方法 2013年4—10月,以普通消费者身份购买熟肉制品50份,在市区抽检熟肉制品102份,按国家标准GB/T4789.17进行检验.结果 监测总体合格率为60.53%,监督样品检测合格率为61.76%;监测样品检测合格率为58.00%;酒店检测合格率为63.08%,快餐店检测合格率为75.86%,职工食堂检测合格率为66.67%,流动摊点检测合格率46.94%,监测和监督样品以及不同类型餐饮场所检测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辖区熟肉制品微生物学检测合格率处于较低水平,应切实加强熟食制品管理力度.

    作者:张玉凤;王頔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产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产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状况.方法 该文以该院产科实施职业暴露防护时间(2016年6月)为间隔,分别于该院产科2016年1—5月和2016年7—11月随机抽取31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个组别,分别给予两组护理人员常规防护和职业暴露防护.观察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职业暴露防护状况.结果 观察组产科护理人员皮肤污染发生率0.00%、助产器械收集与清洗误伤发生率3.23%、剖宫产手术中误伤发生率0.00%,均低于对照组的皮肤污染发生率19.35%、助产器械收集与清洗误伤发生率16.13%、剖宫产手术中误伤发生率22.5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是佩戴手套发生率87.1%、总是误伤后挤出血并消毒发生率93.5%,均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总是佩戴手套发生率70.9%、总是误伤后挤出血并消毒发生率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职业暴露防护的实施可显著降低产科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发生率和职业暴露防护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鹏;墙燕;徐慧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肝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人性化护理管理在肝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该院消化内科2017年1—4月收治的肝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选取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5—8月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选取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患者依从性以及患者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高(P<0.001),观察组的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以及投诉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管理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它可以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暹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