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英;夏振开;高美华;王海燕;胡涛
目的:为探讨IL-2基因导入肝癌浸润淋巴细胞及对其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IL-2基因导入人肝癌浸润淋巴细胞(TIL),同时对经转导IL-2基因的肝癌浸润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增殖能力及表型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转导IL-2基因后的肝癌浸润淋巴细胞能表达一定量的IL-2,明显高于未转导细胞,但其杀伤肿瘤细胞活性,增殖能力及表型等没有显著变化.结论: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IL-2基因导入人肝癌浸润淋巴细胞获得成功,亦有IL-2基因产物表达.
作者:李东复;王树和;太京华;张国荣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目的:以Dex诱导小鼠胸腺细胞凋亡为模型,研究细胞因子(IL-2、IL-6)对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PI法检测亚二倍体细胞,二苯胺法测定胸腺细胞片段化DNA含量(%),DNA凝胶电泳,流式细胞计分析胸腺细胞表型、测定高钙细胞百分比.结果:发现地塞米松(Dex)与小鼠胸腺细胞共同培养引起细胞凋亡,胸腺细胞减少以CD4+CD8+细胞明显.细胞凋亡具有时间效应并与Dex浓度有关.3~4 w小鼠胸腺细胞对Dex的敏感性高于6~8 w小鼠.高浓度(>200 U/ml)IL-2或100 U/ml IL-2与IL-6(100 U/ml)协同可减轻Dex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其片段化DNA和亚二倍体细胞明显减少,胞浆Ca2+浓度降低,胸腺细胞亚群分布得到纠正.单独应用IL-6不能改变Dex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结论:地塞米松可促进小鼠胸腺细胞凋亡,高浓度(>200 U/ml)IL-2或100 U/ml IL-2与IL-6(100 U/ml)协同可减轻Dex诱导的胸腺细胞凋亡.
作者:刘玉涛;殷金珠;葛薇;白小薇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HLA-A02型及其亚型与启东肝细胞癌的相关性.方法: 用PCR-SSP法分析启东肝细胞癌和正常人中HLA-A02型及其亚型的分布.结果:103例经病理诊断的肝细胞癌中57例为HLA-A02型,其比例达到55%,显著高于启东正常人群HLA-A02型32%(33/102)的比例, P<0.001.同时揭示包括HLA-A02型在内的HLA-A位点的等位基因多为杂合型.启东肝细胞癌HLA-A02型中A0201亚型所占的比例稍高于正常人群,但没有显著差异.分析比较表明,启东肝细胞癌中HLA-A02型的相对集中与当地肝癌中p53基因249密码子突变的高频度发生并没有关联.结论:在乙肝病毒和黄曲霉毒素均为危险因子的启东地区,HLA-A02型与肝细胞癌密切相关.
作者:明利华;朱源荣;Curtis C. Harris;王晓宏;吴志远;孙宗棠 刊期: 1999年第07期
本文研究了住院肿瘤患者化疗前后T细胞表型及NK细胞活性,探索多疗程化疗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临床肿瘤化疗病人择期应用生物反应调节剂提供临床免疫学依据.
作者:陈旭芳;马力文;贾廷珍;孙武;邵玉霞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异常升高的甲状腺激素与免疫异常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抗甲抗腺药治疗GD期间加用甲状腺素(T4)的作用.方法:将G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不同浓度的T4条件下体外培养6 d后,检测T细胞亚群和培养上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IgG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培养后的GD患者PBMC中CD8+T细胞亚群百分率明显减少(P<0.01);培养上清中sIL-2R及IgG水平显著升高(P<0.01);T4体外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结论:GD患者同时具有T、B细胞异常;T4体外对GD患者的T、B细胞功能异常无影响,异常升高的甲状腺激素可能为GD患者免疫异常的结果而不是导致免疫异常的原因.
作者:刘铭;潘菊芬;白虹;冯凭;尹潍 刊期: 1999年第07期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包含一组与机体免疫功能介导相关的基因群.人的MHC又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包括Ⅰ类和Ⅱ类抗原[1].HLA存在广泛的多态性[2].一般认为Ⅱ类抗原在外显子2具有多态性[3],而外显子3相对保守,目前有关序列资料多为外国提供,对于中国人的这段基因尚未见报道.本文利用终止剂标记循环测序技术,对HLA-DPB1外显子3进行序列分析,初步探讨了在中国人中这段序列的保守性.
作者:黄象艳;克丙申;徐军;齐法莲;杨道理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目的:建立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CLEIA)检测睾酮.方法:包被抗体、标记抗原或包被抗原、标记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鲁米诺增敏化学发光体系作为酶底物.结果:包被二抗、标记睾酮的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灵敏度为0.063 ng/ml,睾酮浓度为1.0、5.0和10.0 ng/ml时,批内变异5.8%~7.4%(n=20),批间变异为6.6%~8.7%(n=20),回收率为98.2%~104.0%.与5α-二氢睾酮交叉反应为20.0%,与其它类固醇无明显交叉反应.此法与宝灵曼(BM)直接酶免疫分析试剂盒比较有较好的相关性,CLEIA=0.915 BM+0.598 ng/ml,n=128,r=0.971,P<0.001.结论:此法灵敏度高,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与商品试剂盒有较好的相关性,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刘明泽;黄岚;李振雪;徐伟;张旗;刘杰 刊期: 1999年第07期
哮喘是儿童反复发作的常见疾病,因其诱因多,机制复杂,给防治带来很大困难.近有学者提出T辅助细胞亚群(Th1和Th2)功能失衡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1],我们拟通过测定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Th2类细胞因子的能力,进一步阐明Th细胞功能失衡在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符州;杨锡强;李成荣;王莉佳;张儒谊;陈坤华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柯萨基B3病毒(Cox B3)感染对内皮细胞表面ICAM-1表达的诱导作用,及对内皮细胞与单个核细胞粘附的影响,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免疫损伤的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内皮细胞ICAM-1表达;粘附试验和单克隆抗体抑制试验观察单个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结果:100和400 TCID50/ml Cox B3感染内皮细胞24和48 h,均可显著增加单个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P<0.01),分别为对照组的1.8和2.5倍.经流式细胞仪分析证实,Cox B3感染可以诱导内皮细胞ICAM-1表达增加,阳性细胞数增多.用抗ICAM-1和抗LFA-1单克隆抗体均可部分阻断单个核细胞与Cox B3感染内皮细胞的粘附,抗ICAM-1单抗的抑制作用较抗LFA-1单抗更为明显.结论:Cox B3可以通过感染内皮细胞上调膜ICAM-1的表达,促进单个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
作者:沈茜;徐玉莲;凌伟;吴泓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在着床期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子宫内膜及蜕膜细胞(EC/DC)中的不同表达特点及动态变化规律.方法:以着床期小鼠为动物模型,细胞分析采用单抗免疫荧光标记及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分析技术.结果:发现ICAM-1在PBLC、EC/DC中的表达均存在明显的动态变化;其中ICAM-1的表达在PBLC中于妊娠第2天(D2)达低水平,而在EC/DC中于妊娠第4天(D4)降至低.结论:ICAM-1在PBLC及EC/DC中的动态表达具有不同的调控机制,这种动态变化参与了着床过程中局部免疫耐受的形成及调控.
作者:李宾;周春喜;王黎明;王妮;陈幼珍;曹泳清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时母血和脐血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31例早产合并临床绒毛膜羊膜炎孕妇(A组)外周血和脐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并以35例早产孕妇作对照(B组).结果:A组母血中TNFα、IL-8均显著高于B组(P<0.05),脐血中IL-6显著高于B组(P<0.02),母血中IL-6,脐血中TNFα和IL-8在A、B两组中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早产合并临床绒毛膜羊膜炎时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作者:刘素英;夏振开;高美华;王海燕;胡涛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目的:为探讨IgA肾病患者血和肾组织中P选择素改变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了45例IgA肾病患者血浆和肾组织中P选择素含量及表达水平.结果:IgA肾病患者血浆P选择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肾病综合征组和肾功能减退组含量又较肉眼血尿组、尿检异常组和肾炎综合征组显著增高.P选择素在患者肾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在Ⅳ级和Ⅴ级IgA肾病肾小球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Ⅱ级和Ⅲ级,而它们在肾小管、肾间质中的表达水平又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P选择素可能参与了IgA肾病的发病机制,其血和肾组织中水平可成为判断IgA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作者:周同;李晓;郝翠兰;傅秀兰;姚建;陈楠;董德长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基因多态性及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ARMS,-RFLP,-SSOP检测RA患者39例及健康献血者41例TAP1-333和637位,TAP2-379、565、651、665、687等位氨基酸等位基因多态性.结果:健康维吾尔族人群TAP1-333位和637位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别以I和 D为主, 表现型主要为II和DD,有1A~1D 4个亚型,以1A和1B为主;TAP2-379、565、651、665、687等位基因型分别以V-A-R-T-Q 为主,表现型以VV-AT-RR-TT-QQ 为主,有2A~2H共8个亚型,以2A和2B为主.RA患者TAP2 379-I,565-T和687-S频率, 565-TT,687-SS及TAP1B频率显著升高,并且TAP1B可使 DR4 阳性者患RA的相对危险性增加5.33倍.结论:维吾尔族健康人群及RA患者TAP基因多态性有不同于其他民族人群的基本特点. TAP1B可使 DR4阳性者患RA的相对危险性增加,并可能是维吾尔患者RA的易感基因.
作者:闵伟琪;施桂英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对小鼠α2(I)型前胶原基因上游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以小鼠α2(I)型前胶原基因启动子(-2 kb~+54 bp)为靶序列,将它与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报告基因组成的重组体pAZ1009用脂质体法转染至胶原产生细胞NIH/3T3细胞,讨论IFNα、IFNγ、TNFα对小鼠α2(I)型前胶原基因上游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TNFα抑制小鼠α2(I)型前胶原基因启动子活性,TNFα分别与IFNγ、IFNα联合应用能加强这种抑制作用.结论:TNFα分别与IFNγ、IFNα联合应用能加强抑制作用,这可能与IFNγ、IFNα诱导TNFα受体表达,从而加强TNFα抑制作用有关,而IFNγ抑制胶原蛋白合成作用与该序列无直接相关.
作者:高春芳;印彤;王皓;孔宪涛 刊期: 1999年第07期
本文应用双单克隆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了风湿性疾病患者血浆TNFα、IL-8水平,探讨两者与风湿病病情活动的关系,揭示TNFα及IL-8在风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杨宇;赵丽娟;王晓非 刊期: 1999年第07期
制备单克隆抗体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就是使融合后的细胞进行单克隆培养.融合细胞的克隆化方法主要采用有限稀释法[见:徐新来.细胞培养在杂交瘤技术中的应用.见:鄂征主编.组织培养和分子细胞学技术.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207~214].由于需要反复克隆再克隆,细胞培养的工作量大,操作繁琐,克隆效率低.我们采用甲基纤维素制成半固体培养基可以克服以往方法上的局限性,直接进行克隆化的培养,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苏玉虹;刘玲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对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AT)的作用.方法:体外检测TgAb、Tg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IL-1、TNF水平, 并对甲状腺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DC注射组早期TgAb、Tg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及IL-1的水平均显著高于DC不注射组,但TNF水平在两者间无明显差异;经DC 单抗处理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DC注射组;病理学检查表明DC注射组甲状腺局部病变较其它各组严重.结论:DC对小鼠EAT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王胜军;许化溪;刘恭植;柳龙图;江淑芳 刊期: 1999年第07期
目的:抗双链DNA(dsDNA)抗体的诱生机理不明,试图研究诱导该自身抗体产生的相应自身抗原.方法:取体外活化的Balb/c小鼠脾细胞及其染色质免疫同系小鼠,用ELISA方法检测IgG类抗双链DNA抗体及其IgG亚类.结果:不同原因活化的脾细胞及其染色质均可诱导IgG类抗双链DNA抗体产生,且抗体均为IgG1亚类.结论:活化淋巴细胞及其活性染色质是诱导双链DNA抗体生成的自身免疫原.
作者:吴厚生;奚华国;卢琳;王美英 刊期: 199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