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王硕;王嵘;刘泠;吴俊;彭磊
目的 总结胼胝体受累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及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这种特殊类型的ADEM的临床甄别能力.方法 对2010-2012年就诊于海军总医院的12例胼胝体受累的ADEM患者[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31±14)岁,10~54岁]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发病前疫苗接种史2例、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等感染史5例.(2)起病时发热6例、头痛4例、行走不稳2例,排尿障碍、淡漠、谵妄各1例.(3)临床以脑实质损害症候较为突出:记忆力下降9例,谵妄5例,嗜睡4例;另外,排尿障碍9例,双下肢截瘫4例,行走不稳5例.(4)颅压增高者4例,白细胞增多3例,蛋白增高7例;寡克隆带均为阴性.(5)6例脑内仅胼胝体受累(其中2例合并脊髓受累),胼胝体病灶以压部为多见(9例),体部受累5例,膝部受累4例,均累及双侧胼胝体;合并脑干、小脑受累各4例;脊髓受累6例.(6)头颅MRI显示:12例T2加权像呈高信号,但显示模糊,其中2例T2加权像病变不显著,需借助DWI或T2FLAIR检出病灶;4/6例增强MRI可见显著强化,呈均匀片状;脊髓MRI显示:6例合并脊髓病灶,且累及4~8个节段,病灶多发且不连续,2例呈少许细线状强化.(7)多数病例在疾病初期诊断困难,曾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病毒性脑炎5例、结核性脑膜脑炎1例、颅内肿瘤2例、1例因尿潴留收住泌尿外科.结论 胼胝体受累的ADEM临床、影像有其自身特点:(1)成年男性可能好发,儿童相对较少,并以发热、头痛、谵妄、嗜睡、记忆力下降、行走不稳、排尿障碍为主要特点;(2)影像学病灶可颅内多发,也可仅见于胼胝体,以胼胝体压部多见,头颅MRI多呈片状长T2信号,DWI与T2FLAIR的阳性率更高,若合并多个病灶往往同时强化或均不强化;(3)脑脊液化验可呈现颅内感染性疾病特点,如:颅压增高、白细胞增多、蛋白增高,特别是部分病例可出现低糖、低氯情况,极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或结核性脑膜脑炎,因胼胝体为白质纤维,并非这两种疾病的好发部位,应首先考虑本病可能.
作者:刘建国;乔文颖;董秦雯;张海玲;郑奎宏;钱海蓉;戚晓昆 刊期: 2012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经颈前入路手术治疗侵犯椎体及其附件的颈椎椎管内哑铃形肿瘤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2004年5月至2009年2月,采用颈前方入路治疗此类巨大颈椎管哑铃形肿瘤7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手术及植骨内固定的方法与治疗结果等.结果 经6 ~ 46个月随访,7例患者肿瘤完全切除,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植骨均愈合良好,无钛板松动及颈椎不稳情况发生.结论 合并椎体及横突破坏的巨大颈椎管哑铃形肿瘤,经前路手术可在一期完全切除肿瘤的同时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此种疾患的较佳选择.
作者:刘庆鹏;姚猛;孙崇毅;周昌伟 刊期: 2012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行悬雍垂颚咽成形手术快诱导安全、有效的经鼻气管插管方式.方法 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将我院2008年8月至2011年11月择期行悬雍垂颚咽成形手术90例,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GlideScope视频喉镜(C)组、光导纤维支气管镜(F)组、GlideScope视频喉镜辅助光导纤维支气管镜(G+F)组,每组30例.记录气管插管时间,气管插管置入情况,气管插管径路损伤情况及并发症.记录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以及气管插管后1、3、5 min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计算所有观察时间点的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结果 3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Mallampati 分级、体质量指数(BMI)、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LSaO2)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90例患者均获得气管插管成功.G组、F组及G+F组1次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0%、90%及100% (P <0.05).G组和F组一次未成功者均为Mallampati Ⅲ、Ⅳ级患者,在加深麻醉后改用G+F组方法均取得成功.麻醉诱导后3组的SBP、DBP、MAP和RPP均降低(P<0.05),HR 改变不明显.与麻醉诱导后相比,气管插管时和插管后1 min 3组患者的SBP、DBP、MAP、心率和RPP 升高(P<0.05).F组、G+F组患者插管时和插管后1 min的SBP、DBP、MAP、心率、RPP高于G组(P<0.05);F组、G+F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均未见严重插管径路损伤、喉头水肿、声嘶等并发症.结论 Mallampatis Ⅰ、Ⅱ级的OSAHS患者行UPPP术经鼻气管插管,采用Glide Scope视频喉镜暴露简单易行;Mallampati Ⅲ、Ⅳ级患者采用Glide Scope视频喉镜辅助光导纤维支气管镜引导较单独应用FOB插管成功率更高、插管时间更短.
作者:刘炜烽;何荷番;谢文锡;翁培清;李师阳 刊期: 2012年第43期
目的 观察水通道蛋白(AQP4)抗体对视神经脊髓炎(NMO),高危NMO(HR-NMO)及多发性硬化(MS)等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诊断及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352例中枢神经炎性脱髓鞘患者的临床资料,NMO患者106例,HR-NMO 84例包括视神经脊髓型MS (OSMS),纵向扩展的横贯性脊髓炎(LETM),复发性视神经炎(RON)及伴有自身免疫病的视神经炎(ON)和脊髓炎(TM),经典MS患者162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AQP4抗体,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352例中枢神经炎性脱髓鞘患者中,AQP4抗体阳性率31.3%.AQP4抗体阳性患者中有72(65.5%)例伴有严重的ON,82(74.5%)例伴有TM,60(54.4%)例脊髓病变超过3个椎体节段,16(14.5%)例在2年随访中发展为ON的复发,38(34.5%)例TM的复发.在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中伴有严重的ON,TM,脊髓病变超过3个节段,发展为ON及TM的复发方面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QP4抗体阳性的NMO患者(n=78),随访后28(35.9%)例患者有TM的复发.而AQP4抗体阳性的HR-NMO患者(n=28),随访后4(14.3%)例患者有ON的复发,10(35.7%)例有TM的复发.两年随访中,110例AQP4抗体阳性患者有57例有复发(ON或者TM),而242例阴性患者仅有17例有复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QP4抗体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相比,多伴有严重ON,TM,长脊髓病变,且更易发展为ON或TM的复发.不论是AQP4抗体阳性的NMO还是HR-NMO患者,随访后多容易复发.AQP4抗体检测对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价值.
作者:杨扬;吴卫平;黄德晖;武雷 刊期: 2012年第43期
目的 观察对比手术夹闭、介入治疗和保守治疗对高分级动脉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1年12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WFNS)分级Ⅳ、Ⅴ级患者119例.其中WFNS Ⅳ级73例,Ⅴ级46例.男51例,女68例,年龄32 ~ 77岁,平均55.2岁.手术夹闭57例,介入栓塞40例,保守治疗22例.术后3个月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结果 手术夹闭组预后好(5~4分)22例(38.6%);预后差(3~2分)30例(52.6%);死亡(1分)5例(8.8%).介入栓塞组预后好26例(65.0%);预后差1例(2.5%);死亡13例(32.5%).保守治疗组预后好0例;预后差3例(13.6%);死亡19例(86.4%).介入栓塞预后好的结果高于手术夹闭和保守治疗(P<0.05),病死率高于手术夹闭(P<0.05),保守组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前两组(P<0.05).结论 对于WFNS Ⅳ级患者,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均可选择;在WFNS Ⅴ 级患者中,介入栓塞可作为首选;当WFNSⅣ级和Ⅴ级患者合并脑内较大血肿(血肿量>30 ml)时,应首选手术夹闭.
作者:丁璇;王志刚;王成伟;王益华 刊期: 2012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血清抗核抗体谱(ANAs)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的临床和脑、脊髓磁共振成像特征.方法 将2006-2011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34例视神经脊髓炎,分为抗核抗体谱阳性组(14例)和抗核抗体谱阴性组(2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NMO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首次发作的残疾状态扩展评分(EDSS)、首次缓解期持续时间、第一年复发阳性率等],总结脑、脊髓磁共振成像特征.结果 (1) NMO抗核抗体谱阳性组和阴性组首次发作EDSS评分分别为(2.8±1.1)分、(2.3±0.8)分,首次缓解期持续时间分别为(9±9)个月、(31±39)个月,第一年复发阳性比例分别为10/14、6/2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NMO抗核抗体谱阳性组的磁共振脑损害阳性率为5/14,高于抗核抗体谱阴性组(5/20),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核抗体谱阳性组颈段脊髓单独受累多于胸段脊髓(分别为6/14、1/14),抗核抗体谱阴性组胸段脊髓单独受累多于颈髓(分别为6/20、4/20).结论 抗核抗体谱阳性的NMO患者临床首次发作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缓解期短,第一年内疾病易复发,易出现脑损害及颈段脊髓损害.
作者:贾红娟;叶静;赵义;赵筱玲;刘江红 刊期: 2012年第43期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日趋成熟,在各个心血管中心开展的冠状动脉造影(简称冠脉造影)例数逐渐增多,而与其相关的并发症发病率也有所上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造影剂肾病( contrast induced nephropathy,CIN)尤为常见,可能使原本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增加病死率.因此,在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避免CIN的发生非常重要.预防CIN的方法有很多,如水化疗法、应用利尿剂、口服乙酰半胱氨酸等.有没有相对简单又能有效预防CIN的新方法呢?来自德国科隆大学的Er教授及其工作组在《循环》杂志中发表了一项研究( Circulation,2012,126:296-303),用一种简单又有效的方法来预防CIN.
作者:何力鹏;姜宇 刊期: 2012年第43期
目的 观察RNA干扰沉默P2X7受体(P2X7R)对小胶质细胞吞噬β淀粉样蛋白(Aβ)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设计靶向P2X7R基因的小干扰RNA( siRNA).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为转染剂将siP2X7R转入经β淀粉样蛋白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设为siP2X7R组;另设P2X7R阴性序列干扰组(siNC组)和空白对照组.用实时聚合酶链检测和Western印迹检测P2X7R的mRNA和蛋白表达,用ELISA检测小胶质细胞释放的白细胞介素(IL) 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通过ELISA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胶质细胞吞噬Aβ1-42的情况.结果 实时聚合酶链检测结果显示siP2X7R组P2X7R mRNA表达低于siNC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Western印迹检测显示P2X7R蛋白表达降低.ELISA检测显示siP2X7R组IL-1β和TNF-α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及siNC组(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siP2X7R组上清的Aβ1-42含量(296±30) pg/ml低于siNC组(417±16) pg/ml及空白对照组(423±20) pg/ml,而siP2X7R组小胶质细胞内的Aβ1-42含量(322±26) pg/ml高于siNC组(187±39)pg/ml及空白对照组(190±3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β1-42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iP2X7R组大多数小胶质细胞胞质中见红色的阳性荧光产物;而siNC组、空白对照组只有少数小胶质细胞胞质中见红色荧光产物.结论 RNA干扰可有效沉默P2X7R,抑制小胶质细胞释放促炎症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并促进小胶质细胞吞噬Aβ.P2X7R有望成为RNA干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有效靶点.
作者:倪炯;王培军 刊期: 2012年第43期
多发性硬化( 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炎性脱髓鞘病,既往因观察MS病灶主要在白质,曾被定义为白质脱髓鞘疾病[1].但近期MS的病理研究表明病变同样可累及灰质,有40% ~ 60%的MS患者存在灰质病变,且灰质病变可能与M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2],也增加了癫痫发作的概率.因此,本文结合临床评述MS灰质脱髓鞘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作者:孙辰婧;戚晓昆 刊期: 2012年第43期
目的 探讨炎症反应因子及金属基质蛋白酶(MMP)-9在脑动静脉畸形出血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1)实验组:组织及血液标本来自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10月1日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31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其中出血组14例,未出血组17例.(2)对照组:组织标为30例同期天坛医院接受颞叶切除术的癫痫患者,血液标本为30名健康的体检者.用ELISA 方法检测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6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检测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和IκB以及MMP-9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各组中的MMP-9的表达,明胶酶谱检测组织中有活性的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 出血组患者血液中IL-6含量(33.2±4.8)ng/L,对照组(15.6±1.0) ng/L,两者比较P<0.01.MMP-9蛋白未出血组1.20±0.35(单位为MMP-9和β-肌动蛋白分子量的比值,下同),对照组为0.34±0.07,两者比较P<0.05而显示MMP-9的活性的明胶酶谱中,出血组(0.98±0.07)明显高于对照组(0.30 ±0.07,P <0.01).出血组有活性的MMP-2的表达同样明显高于未出血组和对照组.结论 IL-6在脑动静脉畸形患者血浆中表达增高,激活了核转录因子NF-κB,从而导致有活性的MMP-9表达增高,使AVM出血风险增加.
作者:李雄;王硕;王嵘;刘泠;吴俊;彭磊 刊期: 2012年第43期
病历摘要患者女,53岁.因发热18 d于2011年7月18日第1次入住中日友好医院治疗.患者18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高39℃,午后发热,无寒颤,无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系统症状.无脱发、口腔溃疡、关节痛、雷诺氏现象、无口干、无眼干等.门诊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08×109/L,血红蛋白107 g/L,血小板351×109/L.C反应蛋白(CRP) 141 mg/L,红细胞沉降率(ESR):101 mm/1 h.尿常规:红细胞阳性(3次),肿瘤标志物阴性,乳腺B超:乳腺增生伴导管扩张.腹部B超:脂肪肝、肝囊肿.盆腔B超:子宫肌瘤,静脉滴注左旋氧氟沙星0.5,共6d.
作者:祖宁;林冰;王国春;赵孟君 刊期: 2012年第43期
目的 观察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患者肝移植术前后脾脏及其侧支循环的影像学变化,进而探讨肝移植对门脉高压的疗效及作用.方法 选取2005年4月至2011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56例因门脉高压症行肝移植的患者,根据术后随访时间分为5组:A组(≤3个月);B组(>3 ~6个月);C组(>6~12个月);D组(>12~24个月);E组(>24个月).同时选取2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F组).分别测量及观察6组患者肝移植术前后脾脏的宽度、厚度、长径、体积、门静脉直径、脾静脉直径及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结果 肝移植术后A~E组脾脏体积的缩小幅度分别为25.4%、27.8%、21.9%、25.2%、27.7%,且与正常组比较仍处于肿大状态(P<0.05).肝移植术后31例(81.6%,31/36)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恢复正常;10例开放的附脐静脉消失;5例腹膜后静脉曲张持续存在.结论 肝移植能有效的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大及侧支循环开放,移植术后前3个月内脾脏体积缩小约25%,之后变化不大.肝移植术后多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恢复正常,脾大与脾静脉、腹膜后静脉曲张可平行存在.正确了解肝移植术后脾脏及其侧支循环的变化,可评估肝移植对门脉高压的疗效,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
作者:梁莹莹;王劲;单鸿;颜荣华;胡冰;姜在波;何炳均;刘静静;任泠斓;邵硕 刊期: 2012年第4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