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防治肠源性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焦二莉;王凌峰;孟昭彦;郭彦伟

关键词:中药, 肠源性真菌感染, 进展
摘要:肠源性真菌感染是一种机会性感染,是目前临床上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中草药不仅具有抑制和杀灭真菌的作用,还对保护肠道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具有很好的作用,在肠源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结肠透析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慢性肾脏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结肠透析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病(CKD)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科CKD患者6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口服尿毒清颗粒及碳酸氢钠片2片/次,3次/d,口服。试验组予以结肠透析中药保留灌肠(大黄30g,蒲公英30g,生牡蛎30g)。治疗1月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均对CKD患者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Scr、BU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透析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有效率较高,可显著延缓患者肾功能恶化。

    作者:刘建峰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中药防治肠源性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肠源性真菌感染是一种机会性感染,是目前临床上重要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中草药不仅具有抑制和杀灭真菌的作用,还对保护肠道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具有很好的作用,在肠源性真菌感染的治疗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焦二莉;王凌峰;孟昭彦;郭彦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由病理证实的30例鼻咽癌患者,采用7个或9个野等角度分布照射:即300°、260°、220°、140°、100°、60°、30°、0°,用拓能的调强放射治疗系统进行逆向计划设计,再经过正向计算给出后结果。采用6mv-X射线,共26次, GTV1+GTV2+GTV3=70Gy;CTV总量50Gy。结果放射治疗结束后完全缓解CR25例,3个月后复查又有2例达CR,CR率为90%,部分缓解PR3例,有效率100%。1年生存率100%。结论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通过准确的CT定位,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精确计算使靶区剂量集中均匀,而靶区以外剂量锐减,从而达到对靶区的高剂量照射和对其周围重要结构及正常组织的保护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安全、疗效好,疗中、疗后无痛苦。既可应用于首治患者,也可用于放射治疗后残留或复发的患者。

    作者:刘晓川;何方琦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绩效考核在护理质量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索绩效考核在护理质量评估中的有效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护理人员62名分为两组各31名,观察组采取绩效考核制度,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采用护理能力、护理质量及满意度为指标评价绩效考核在护理质量评估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在护理人员理论水平、操作能力、服务态度、沟通能力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在消毒隔离、基础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文书书写、急救物品管理、病房管理质量等护理质量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好,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护理人员自身满意度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绩效考核能明显提高护理能力工作、护理质量水平及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舒幸茹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血清钙与CRP联合检查对急性胰腺炎的鉴别价值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血清钙水平变化及其对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将52例AP患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28例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4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析三组患者体内CRP以及血清钙的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P组患者入院时体内CRP水平显著增高,SAP组显著高于MAP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P组患者血清钙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SAP组显著低于MAP组(P<0.05)。CRP鉴别SAP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5.6%、82.3%、94.5%,血清钙鉴别SAP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5%、83.4%、85.3%,两者鉴别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2%、85.3%、98.6%。结论 CRP及血清钙可作为急性胰腺炎的病情鉴别指标,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较高。

    作者:应勇;王小农;何晓;王小华;徐道峰;谢斌辉;陈斌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方法的初步探讨

    临床学习对于医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和关键。但目前在临床教学和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临床工作繁忙与临床教学的关系、如何引导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等。本文拟通过作者在临床中工作经验和切身体会,结合临床实践,探讨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完成带教任务的方法,为医学生的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牛珂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产ESBLs分离株耐药基因初步分型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的主要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用表型确证试验筛选出临床标本中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114株。应用PCR方法扩增产酶株的TEM、SHV和CTX-M基因。结果PCR结果显示TEM、SHV和CTX-M基因的总阳性率分别为40.4%、20.7%和83.3%,其中大肠埃希菌分别为48.1%、1.3%和93.5%,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24.3%、81.1%和62.2%。46.8%的大肠埃希菌和51.4%的肺炎克雷伯菌同时携带多个基因。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主要基因型为CTX-M,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基因型为SHV。大多数菌株同时携带多个基因。

    作者:梁剑宁;张阮章;卢月梅;苏群志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临床输血立体管理模式的探讨

    目的针对本地区临床用血现状及特点,对临床输血进行干预,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推出临床输血立体管理模式,分层面多方位管理临床输血。结果临床用血水平提高,地区临床用血量同比明显下降。结论临床输血立体管理模式实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明民;孙森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周疗法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方案和普通紫杉醇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比较

    目的比较周疗法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方案和普通紫杉醇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将我院晚期胃癌患者45例随机分为周疗法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方案治疗的观察组23例和普通紫杉醇联合方案的对对照组22例,统计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10例(43.5%),受益19例(8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Ⅱ级,而对照组患者>Ⅱ级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疗法紫杉醇脂质体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和较低的不良反应。

    作者:马耀先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复方川芎颗粒中药物佳提取工艺

    目的探讨复方川芎颗粒中药物佳提取工艺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复方川芎颗粒采用正交实验找出复方川芎颗粒佳的提取工艺条件,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川芎颗粒中各成分的含量:以150mm×4.6mm作为色谱分析柱,并采用2575的甲醇-醋酸作为流动相,流动设为10ml/min,检测波长设为280nm作为提取优化条件。结果川芎颗粒佳的提取工艺为:80%的乙醇以12倍的量采用超声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45min。经研究发现芎颗粒在2.02-60.6μg/m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经回归方程分析可知Y=20205X-11452,r=1.00,平均回收率为101.70,RSD=2.78%。结论经改良过的提取工艺可有效提取复方川芎颗粒中的有效成分川芎嗪,提取有效率较高,检测准确快速。在此条件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能有效分离川芎嗪和其他成分。

    作者:杨健;刘莉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来评价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脏骤停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3d,7d,14d,28d和90d的生存率;对神经系统的改善作用:CPC以及Glasgow评分;对患者整体治疗效果的改善作用:APACHEⅡ评分以及SOFA评分。结果基础治疗加参附注射液组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治疗前后神经系统CPC以及Glasgow评分及APACHEⅡ、SOFA评分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d、90d生存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能提高患者90d生存率,对神经系统及整体疗效有明显提高。

    作者:何勇;谢喜仁;陈卿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儿童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治疗分析

    目的回顾本院89例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89例患儿年龄8-14岁,全部为骨折明显移位。除1例入院时为陈旧骨折、腕部畸形患者给予手术治疗外,全部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结果11例患者闭合复位后,骨折端出现第三折片或对位略有不良,其余新鲜骨折早期多较易通过闭合手法复位取得满意复位效果。所有患者预后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桡骨远端骨骺骨折在儿童骨折中十分常见,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于泓淼;孙雅静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状况调查分析与维护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状况,探讨实施规范的动静脉内瘘维护与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1年8月1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的状况与知识水平进行调查与分析,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动静脉内瘘维护及规范化管理,对比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及护理质量。结果实施维护与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综合知识与技能考核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内瘘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内瘘维护与管理可预防和减少动静脉内瘘血管不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温振英;黄雪芳;练桂英;黄敬心;陈海英;申淑仪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妊娠期高血压与小于胎龄儿的关系研究(附40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妊娠期高血压与小于胎龄儿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0例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小于胎龄儿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程度妊高症与小于胎龄儿的关系、妊高症合并小于胎龄儿与围产儿的预后,及妊娠时间与围产儿的预后。结果妊娠期高血压、轻度与重度子痫前期与小于胎龄儿的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重度子痫前期并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围产儿死亡率均高于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并小于胎龄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时间33-37周,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高。结论加强妊娠期高血压产妇的孕期监护,选择合适的妊娠终止时间,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及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李素萍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生殖激素水平变化对继发性闭经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生殖激素水平变化对继发性闭经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继发性闭经患者52例及正常健康女性58例,分别作为实验组及正常对照组。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及催乳素(PRL),分析其对继发性闭经患者的影响。结果实验组血清E2和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SH、LH及PRL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生殖激素水平变化对继发性闭经患者具有重要影响,对继发性闭经患者进行生殖激素的检测很有必要,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朱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环孢素A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OMgp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环孢素(CsA)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中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单纯椎板切除对照组(A组)、急性脊髓损伤组(B组)和急性脊髓损伤后CsA治疗组(C组),C组在损伤后早期从尾静脉注射CsA治疗。对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行BBB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状况;分别在术后1、3、7、14d处死各组大鼠,分别取受损节段脊髓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PCR)方法观察OMgpmRNA的表达。结果 B、C组大鼠在损伤后各个时间点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一定程度的恢复;B、C组各个时间点OMgp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A组(P<0.05),7d时高;C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OMgp显著升高,早期应用CsA对OMgp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陈荣生;王长昇;许卫红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HLA-DRB1、DQB1多态性与直肠癌化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变化的关联

    目的通过直肠癌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结束时的血常规检验指标的变化以及其与HLA-DRB1、DQB1多态性的关联,以期找到直肠癌化疗副损伤的相关的基因。方法选取78例直肠癌患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其HLA-DRB1、DQB1的多态性。同时检测直肠癌患者化疗前和化疗结束时的血常规检验指标,包括:WBC、RBC、HGB、PLT、NEUT#、LYM#等。结果 HLA-DRB1*07有可能是化疗对RBC损伤的抵抗基因;HLA-DRB1*08有可能是化疗对LYM#损伤的敏感基因;HLA-DRB1*09有可能是化疗对RBC、HGB损伤的抵抗基因;HLA-DRB1*12有可能是化疗对RBC、HGB损伤的抵抗基因;HLA-DQB1*02有可能是化疗对RBC、HGB损伤的抵抗基因;HLA-DQB1*05有可能是化疗对HGB损伤的抵抗基因,同时HLA-DQB1*05也可能是化疗对NEUT#损伤的敏感基因;HLA-DQB1*07有可能是化疗对RBC、HGB损伤的抵抗基因。结论 HLA可能是肿瘤化疗副损伤的标志性基因。

    作者:佟凤芝;侯艺;王娜;刘辉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6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气管插管后术前10min给予静脉泵注生理盐水)和实验组(气管插管后术前10min给予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均以丙泊酚维持麻醉。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入室、切皮、拔管时的心率和血压及丙泊酚维持用量和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入室时的心率、血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在切皮、拔管时的心率和血压较实验组均明显上升(P<0.05);实验组丙泊酚维持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烦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具有效果明显、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文辉;阮凯珅;李坤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类风湿因子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法)检测我院150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A组)、28例非RA患者(B组)以及34例健康人群(C组)的血清,比较三组人群血清中RF、抗CCP抗体单独或联合使用对诊断RA的敏感性、特异性等。结果 A组人群抗CCP抗体和RF阳性率比B组、C组高(P<0.01);A组中单独使用RF的敏感性高于抗CCP抗体,抗CCP抗体的特异性高于RF,联合使用抗CCP抗体和RF,其检测敏感性、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等高于抗CCP抗体或RF单独使用。结论抗CCP抗体和RF联合使用用于诊断RA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韧;袁斌;张娟 刊期: 2013年第15期

  • 黛力新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伴轻中度焦虑、抑郁患者不良情绪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黛力新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其对伴有轻中度焦虑、抑郁患者不良情绪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本院2012年3月-2013年1月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有轻中度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基础治疗)和观察组(基础治疗加口服黛力新)各100例。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统计治疗前及治疗1、2、4周后两组间得分差异;统计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两组心绞痛发生情况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显著缩短,硝酸甘油用量亦明显减少,P<0.05。治疗1、2、4周后,观察组HAMA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服用黛力新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有利于促进心绞痛的改善。

    作者:谢阳东;彭慧萍;万莉英 刊期: 2013年第15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