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患者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吴秋芝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 血液透析, 管理
摘要:目的 研究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患者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血液透析患者8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感染,观察组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感染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持续质量改进,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可以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眼科2016年2月-2017年7月接诊的18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护理管理方式进行分组,定义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89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的90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护理管理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护理差错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米英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浅议信息化建设对医院档案管理发展的推动与作用

    医院档案信息的充分有效利用必须借助信息化建设,以满足医院多样化需求,促进医院发展服务.医院档案管理过程存在缺乏规范化管理、规章制度陈旧、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人员素质参差不等相关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以推动医院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及标准化的发展目标.

    作者:杨柳;孙梦真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及常规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应用效果差异,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6-12月该院120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2017年1-6月140例神经内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完善医院护理管理制度、提升护士风险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医疗意识.结果 风险管理组护理质量评分(95.25±3.24)分、满意度评分(97.17±1.27)分高于常规护理组的(87.16±8.35)分、(91.08±1.94)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3.57%低于常规护理组的1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病房中进行护理风险管理,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评分,值得应用.

    作者:夏陈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体表解剖与数字化虚拟人技术在神经阻滞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针对神经阻滞体表定位、穿刺角度与深度技术难点,探讨在神经阻滞教学中应用体表解剖及三维数字化虚拟人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初探.方法 将贵州医科大学2013级麻醉学专业A、B两个班随机分为教学改革班和传统讲授班;神经阻滞教学理论课时4课时,见习课时1课时;教改班按照教学改革方案进行教学,传统讲授班按照现行教学大纲要求进行教学;以客观理论考试、主观问卷调查为指标比较2种教学方法的差异性,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两组理论考试成绩:教学改革班优良33人、合格68人、平均分(75.35±8.30)分,传统讲授班优良13人、合格86人、平均分(69.41±8.34)分,两组理论课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问卷调查教改班从体表标志辨识能力(7.35±0.641)分、局部解剖空间构想能力(6.51±0.641)分、神经穿刺方向与深度把握能力(6.72±0.743)分、神经阻滞并发症预防(7.06±0.559)分、学习满意度(8.44±0.754)分5个维度自我评分均高于传统讲授班(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机结合体表解剖与数字化虚拟人技术在神经阻滞中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不能学以致用的缺点.

    作者:陆巍;姚旌;王林;沃春新;张忠杰;于子龙;陈渔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普及营养知识在儿童保健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儿童营养状况的影响评价

    目的 探讨普及营养知识在儿童保健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儿童的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于2014年4月-2017年4月选择该地区行健康体检且存在营养问题的儿童8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42例,针对两组儿童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方案,同时观察组开展营养知识普及工作,对照组不做营养知识普及,观察对比两组家长儿童保健工作满意度和儿童营养状况改善情况.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家长儿童保健教育工作满意度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儿童营养状况改善情况而言,观察组营养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儿童保健工作开展过程中,普及营养知识尤为重要,能够改善儿童营养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邱建红;雷军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对感染科护理人员进行规范性职业风险管理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对感染科护理人员进行规范性职业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月前在编护理人员42名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该院在编护理人员42名为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职业管理,观察组行规范性职业风险管理,对比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疾病感染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对职业风险管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对感染科护理人员规范性职业风险管理的重视可显著减少护理人员疾病感染及不良事件纠纷发生,并可提高护理人员的管理满意度.

    作者:李荣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患者安全管理在乡镇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安全管理在乡镇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乡镇医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纳入的114例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7例,研究组采取安全管理,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看出,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7.02%明显较对照组19.30%降低(χ2=6.598,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低,但护理质量以及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65,15.349,12.534,P<0.05).结论 安全管理在乡镇医院护理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明显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身心安全,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维持良好医患关系,具有推广及应用的价值.

    作者:管菜英;蔡小妹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基层卫生院检验常见的问题和改进及质量保证

    目的 研究基层卫生院中检验科常见的问题及不足之处,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确保基层卫生院的整体检验质量达到标准.方法 找出基层卫生院中检验仪器和检验标本采集全过程的不足之处,罗列问题项目并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已找到的问题逐一设计完善措施,提出具体的改进策略.结果 在提出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予以完善后,基层卫生院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显著提高,相比改进前工作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结论 通过研究基层卫生院检验科在进行检验工作时存在的常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策略,研究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能够有效规范基层卫生院工作人员的职业态度,显著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孔祥富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站新护士上岗前培训的探讨

    目的 对血站新护士进行上岗前培训,并对培训方法和培训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对新入站的护士进行血站基础教育培训、业务科室轮转培训、科室培训3个环节的培训后进行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结果 通过岗前培训可以使新护士掌握了其岗位要求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了独立上岗的能力.结论 通过对新护士进行有效的岗前培训,同时制定完善的培训考核制度,有利于血站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利用.

    作者:梁洁丽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一种改良后可拆卸式治疗车在普外科优质护理中的运用

    目的 探讨对普通双层不锈钢治疗车进行一种可拆卸式改良后,在优质护理中的运用.方法 分别在不同时间段内使用改良前及改良后的治疗车进行输液、加取液体、发放口服药、尿管护理、小换药等操作.统计对比上述操作所使用时间、治疗高峰时段红灯呼叫次数;同时发放调查表了解护士对改良治疗车使用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使用可拆卸式改良后的治疗车,护士输液、加取液体、发放口服药、尿管护理、小换药的操作时间均显著短于使用改良前的治疗车操作时间,且显著减少治疗高峰时段红灯呼叫次数(P<0.05),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论 使用改良的普通双层不锈钢治疗车,可有效提升护士工作效率及安全性,提高护患满意度,有利于病房优质护理的开展,且价廉物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天霞;甘春燕;钟晓莉;林雪蓉;辜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对于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的应用分析.方法 将2016年8月-2017年2月在该院手术治疗患者237例,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为对照组.于2017年3月开展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应用于(2017年3-9月)收治手术患者249例为实验组.将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防控意识评分对照.结果 实验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1%,对照组为35.02%,实验组护理安全风险防控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手术室中运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时事件,提高护理人员对风险时间的防控意识,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谢鸿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

    目的 讨论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该院126例骨科手术治疗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护理管理后的相关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术后院内感染发生率、护理过程中的差错事件及护患纠纷和患者投诉事件的发生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常规护理,在手术室加强护理管理后,实验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的概率降低,术后恢复情况显著改善,取得了更多患者对于护理的认可,对于改善护患关系有积极作用.

    作者:闫玉菊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对降低医疗费用并改善生活质量影响

    目的 评价强化慢性病管理通过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医疗费用、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5月,该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哮喘患者入组,60例患者同意加入慢性病强化干预对象,纳入观察组,60例对象常规慢性病管理,纳入对照组.6个月后,评价依从性、花费,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WOHQOL-100)量表评价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获得随访58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康复训练、急性发作预防、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6个月后生活质量心理、社会关系、总体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6个月内费用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视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蒋菊湘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患者管理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目的 研究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血液透析患者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血液透析患者8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都为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感染,观察组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感染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 观察组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后,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血液透析患者,采取持续质量改进,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可以在今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

    作者:吴秋芝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肝神经外科的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评估其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在2016年6月-2017年7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评估其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护理人员的文件书写、病房管理、专科操作、服务态度等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实施前85.0%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王廷艳;胡晓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医院高值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在我国医疗事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医疗技术不断创新,医院高值耗材的使用率越来越高,由于高值耗材具有价值规模的特点,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对其管理,但当前一些医院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不到位的方面,需要引起重视.该文对医院高值耗材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首先对当前我国一些医院在高值耗材管理方面基本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分析了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医院高值耗材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旨在为医院更好地开展高值耗材管理工作、提升高值耗材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

    作者:吉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压力管理干预对急诊及外科护士职业倦怠、压力的改善作用分析

    目的 将压力管理干预方式应用在急诊及外科护士中,分析和研究对护士存在的职业倦怠和压力的改善作用.方法 2014年5月-2017年5月在该院任职的60名急诊及外科护士收入该文研究资料,参考干预方式不同对60名护士进行区分,将采取常规压力干预方式的30名护士看成参照组,将采取压力管理干预方式的30名护士看成实验组,关注两组护士的职业倦怠合计值、干预满意总计数值,并对比两组护士干预前后的压力评分数值.结果 实验组护士职业倦怠合计值、干预满意总计数值对比于参照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士干预之后的压力评分数值对比于参照组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及外科护士中采取压力管理干预方式展示较优效果,可对护士存在的职业倦怠和压力进行积极改善.

    作者:栾久花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血液筛查不合格献血者的管理与沟通技巧

    采供血机构日常主要工作是对献血者血液进行筛查,该项检查也是血液运用于临床前的必检环节,若在献血者所献血液中筛查出血液病毒标志物,则判定为血压筛查不合格,无法应用于临床.因此,加强对献血者的相关健康宣教具有重要意义,应通过多种不同途径加大宣教力度,加深献血者对各种基本知识的了解,包括无偿献血、献血并不危害健康等相关知识.此外,血站应对所采集的血液进行严格检测,帮助患者及时了解献血后血液情况,尤其注意对不合格血液的信息反馈,是各个地区血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李艳慧;时玲玲;李运琴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新医改政策对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自从我国大力推行新医改政策之后,不单单改善了以往看病难和贵等弊端,同时更全面加快医药卫生产业发展进程,集中表现为医药产业的快速升级和行业利益的均衡划分.笔者分别阐述新医改政策对于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影响细节,以及日后医药产业科学性经营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有关工作人员重视.

    作者:林佳雯 刊期: 2018年第06期

  • 在社会医学领域中生命质量的研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文化的不断发展深化,人们越来越关注生命质量的重要性,所以,对于衡量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来说,可以将生命质量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并且在构建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中,也需要纳入这个重要的标志.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的提高人们生命质量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社会医学、经济学等领域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该次研究主要分析的内容是在社会医学领域中,生命质量的研究成果,首先是生命质量概念定义以及发展情况;其次是分析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再次是分析其使用的测定量表;后分析其存在的几点问题,期望为后期的在社会医学领域中生命质量的研究提供相应的借鉴.

    作者:秦姝婷 刊期: 2018年第06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