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固定支架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聂军

关键词:外固定支架, DHS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外固定支架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2008年6月-2009年7月我院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31例和DHS内固定治疗的5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种术后优良率及其他情况.结果 外固定组的优良率为67.7%,内固定组为85.7%,内固定组优于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外固定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的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髋内翻畸形发生例数均少于外固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首选DHS内固定,但不能耐受大手术的高龄患者应选择外支架固定.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TGF-β胶原缓释微球复合新型生物活性多孔支架的制备以及其细胞相容性的研究

    背景前期研究已经成功制备了硫酸钙/冻干骨复合型生物多孔支架,但是其细胞相容性仍有待提高.目的 制备胶原缓释微球复合硫酸钙/冻干骨支架,并且研究该种植体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煅烧挂浆法制备复合种植体.将第三代成骨细胞分别与原支架(对照组)和表面修饰后的支架(实验组)复合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扫描电镜观察表面修饰后的材料及细胞与材料复合的形态学特征;分别使用细胞蛋白质及细胞粘附率测定方法对细胞与材料复合培养后增殖与分化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细胞的黏附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培养的不同时期细胞的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多(P<0.05).制备的支架能促进成骨细胞的生长,并且发现细胞有向空隙内部长入的趋势.结论 经过表面修饰后的支架较原来的细胞相容性有了明显提高.

    作者:梁兴宇;王东;孙海钰;栗树伟;刘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简易负压吸引装置在皮肤缺损中的应用

    2009年8月-2010年10月,我院采用自制简易封闭式持续负压引流装置加清创、游离植皮术治疗21例皮肤缺损患者,术后疗效满意.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35岁-72岁,平均44.1岁.

    作者:任占国;刘爱华;王海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中西医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目的 观察中西医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疗效.方法 将62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均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口服、灌肠;观察两组肾功能、临床症状变化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5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在延缓肾功能恶化方面作用佳.结论 中西医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疗效好,有效性具有优势.

    作者:王继英;于淑英;张桂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额颞颧部的显微解剖及面神经保护

    目的 了解额颞颧部显微解剖结构.为临床额颞颧开颅术保护颞浅动脉主干及面神经颞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 应用国人成人头颅防腐标本10例(20侧),模拟额颞颧入路对颞浅动脉和面神经颞支的走行及分布层次进行逐层解剖和分析.结果 颞浅动脉主干位于耳屏前(8.1±2.4)mm.面神经额颞支位于耳屏前(14.9±2.1)mm,在颧弓上缘距离颞浅动脉起始部(6.8±3.1)mm.结论 皮肤切口应位于颞浅动脉后紧邻耳屏前缘.在颧弓上缘切口深度应达到颧骨骨质表面,沿颧弓表面向前在颞深筋膜浅层下分离脂肪垫,取弧形切口并指向额骨颧突.

    作者:申剑波;郝解贺;侯杰;郜彩斌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误诊1例

    1 病例患者,男,43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加重,休息略缓解,偶有腹胀,无腹痛及心前区疼痛.偶有咳嗽,少量白痰,偶发热,T37.5℃左右,无寒战.当地按冠心病予硝酸甘油,银杏叶等药物治疗,胸闷气短略缓解.3d前出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伴恶心呕吐,尿量较平素减少.无咳嗽、咳痰及发热,无心前区疼痛.

    作者:冯琳琳;于威威;战皓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规范医疗告知义务杜绝医疗纠纷发生

    通过对医疗告知及对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尊重的重要性的讨论,重点叙述了医疗告知的内容和要求、法律责任,强调了要规范医疗告知行为,就要使医疗告知程序合法、告知方式合适、告知范围适度、告知内容完善、告知对象合适,终使医患双方在诊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做好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努力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史卫东;李艳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早期VEGF表达的变化

    目的 研究内毒素(LPS)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早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C):经尾静脉注射1ml生理盐水;LPS2h组、LPS4h组、LPS6h组:经尾静脉注射LPS,5mg/kg体重,复制ALI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气、血清及肺组织中VEGF的含量,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LPS2h组动脉血氧分压(P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4、6h组较NC组显著降低(P<0.01),LPS组血清及肺组织中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NC组(P<0.05).结论 LPS致大鼠ALI 2h即出现血清及肺组织中VEGF升高,可作为ALI早期诊断及监测指标.

    作者:辛小梅;刘虹;李锦艳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9月~2008年8月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23例髌骨骨折,其中横形骨折12例,大块粉碎性骨折8例,斜行骨折2例,纵形骨折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结果 术后随访4~12个月全部患者均获得临床愈合,骨折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8~10周.采用胥少汀等制定的疗效标准,优17例,良5例,中1例.结论 空心拉力螺钉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优良率95.6%,与传统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相比在治疗髌骨横行骨折和大块髌骨粉碎性骨折上有明显的优势;且具有很强的生物力学优势、并允许膝关节早期活动、促进骨折愈合、预防膝关节僵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昊宇;尹芸生;闻伟敬;陈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药物、超激光治疗以及神经阻滞方法,治疗疱疹后神经痛患者48例.结果 39例痊愈,5例显效,显效率为91.67%,3例有效,总有效率97.92%.结论 多种方法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冷启菊;张晓;张桂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颈脊髓及椎管MRI测量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中,颈髓横切面积、有效椎管面积及其比值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MRI图像资料,利用PACS(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软件,测量T2WI横断图像中,颈脊髓横切面积及有效椎管面积,并计算其比值,于PACS系统中,随机选取同年龄组60例正常成人颈椎MRI图像计算比值,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C4/5与C5/6椎间隙层面,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髓横切面积与有效椎管横切面积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测量脊髓和硬膜囊面积及其比值对颈髓型颈椎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伟成;赵汉民;谢灿光;冯建威;何勇毅;丁超;徐宏刚;蔡维山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胸部小切口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根治术的合理路径.方法 总结2006年3月-2010年10月作者应用左胸部前外侧小切口,实施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根治术178例,与同期我院传统切口组242例对照,观察术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在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无差剐(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低(P<0.05).结论 胸部小切口治疗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且能术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侯建彬;杨博;郝安林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医学检验标准化实验室的建设及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韩瑞;姜文静;贾天军;张效云;李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相邻多节段骨折

    目的 探讨经后路长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相邻多节段骨折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 采用后路长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骨折28例患者,其中5例伤椎置钉,随访5~44个月,平均28个月.按Frankel功能分级,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前和术后随访x线片比较骨折复位情况、椎体后凸角(Cobb角)矫正和丢失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平均5~6个月骨折愈合,其中17例已再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率及后凸角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则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中并发症3例,包括硬脊膜撕裂2例,置钉错误1例.结论 后路长节段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相邻多节段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伤椎置钉有助于复位与维持复位.

    作者:李际才;刘平均;李志跃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在肝胆胰外科中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肝胆胰外科中损伤控制性手术理念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肝胆胰损伤的患者20例,对其实施损伤控制性手术,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研究组手术时间为35-135min,平均60min.术中死亡3例,术后因MODS及失血性休克死亡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28d.结论 外科医生在患者严重肝胆胰创伤或各种其它危重症时应在DCO理念指导下进行全程救治,全面综合地应变治疗全程,以提高其生存率、降低死亡率为目的,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李博;于彦章;赵华;陈昕;徐涛;时红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两种方法测定肌钙蛋白I结果的比对分析

    目的 探讨POCT快速检测肌钙蛋白I结果的可靠性.方法 分别采用韩国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和Beckman Access2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测定40人静脉血清肌钙蛋白I,对两种仪器的测量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线性实验显示回归方程为y=1.118x-0.583,相关系数r=0.985;对比实验表明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与Beckman Access2全自动化学发光议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r=0.985),t=1.39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分析仪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可比性高,检测结果与检验科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接近,适用于医院门、急诊、病房床旁以及社区医疗点,对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石兴景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过敏性直肠炎4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47例符合诊断标准的过敏性直肠炎(AP)患儿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AP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内镜检查以及随访的结果.结果 诊断AP时年龄平均为1.8月龄,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表面附有血丝(100%),多为软便(57.4%),并可反复出现.父和/或母亲有变应性疾病史(38.3%)结论结论对于有典型临床表现和变应性疾病家族史的患儿应考虑到AP的诊断,这两者对确诊AP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罗燕军;胡赤军;王晓丽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缺血后处理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的作用

    目的 观察缺血后处理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LIR)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下肢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各组血浆CK、LDH的活性.结果 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缺血后处理可以降低血浆CK、LDH的值.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缺血后处理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二者合用可获得良好的协同效果.

    作者:刘跃刚;杨高潮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外固定支架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对比分析外固定支架与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两种手术方式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2008年6月-2009年7月我院行外固定支架治疗的31例和DHS内固定治疗的56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种术后优良率及其他情况.结果 外固定组的优良率为67.7%,内固定组为85.7%,内固定组优于外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外固定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的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髋内翻畸形发生例数均少于外固定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首选DHS内固定,但不能耐受大手术的高龄患者应选择外支架固定.

    作者:聂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肠梗阻27例分析

    目的 了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肠梗阻特点及治疗.方法 采用自编调查表,回顾分析病历资料.结果 抗精神病药物易致麻痹,陛肠梗阻,以氯氮平、氯丙嗪及联合用药引起的较多.结论 合理用药,严密观察,早期识别是预防肠梗阻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史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监测及干预措施

    目的 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监测,寻找佳的洗手方式、洗消用品及干预措施.有效提高洗手的依从性及质量,减少病原体的传播,控制交叉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480名医护人员在干预前后,均分两组用肥皂、洗手液或快速手消毒剂洗手后按照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标准洗手方法及手卫生监测方法进行采样,对洗手时间、频率及手卫生效果进行监测.结果 通过洗手设施、洗手产品等改善,加强培训,考核及指导,干预前洗手采样合格率75-80%,干预后采样合格率95-97%.洗手频次明显增加,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 医院管理层必须重视手卫生,加强手卫生的管理,加大洗手设施及设备的投入,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郭文霞 刊期: 2011年第08期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中国医疗前沿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院协会